APP下载

浅析初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02-13李蓉蓉

学周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素养情感过程

李蓉蓉

(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大多处于13~15 周岁的青春迷茫期,该年龄阶段的特点是青少年心智飞速发展成熟,对外界充满好奇,易受到诱惑和干扰,因此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尤为重要。情感教育的重要奠基人朱小蔓教授认为“情感教育正是通过学校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状态,对那些关涉学生身体、智力、道德、审美、精神成长的情绪与情感品质予以正向的引导和培养。”[1]这与初中阶段教育中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运用情感教育的意义重大。通过了解初中生特殊情感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学引导,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于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笔者将探究初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措施,希望对初中情感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初中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实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推动学校教学管理、教师观念革新、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和和谐师生关系建立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

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在完成知识讲授的基础之上,还需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初中生正处于青春迷茫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与探索,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难度较大,而情感教育能在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发挥内在调节作用,为学校教学管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学校管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情管理、教师的教学素养管理和其他外部教学资源管理三方面实现学校有序发展。首先,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落实能够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不断提高情感教育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情感教育能够革新教师观念,推进“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教学观念转化;最后,情感教育能够加快校内外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学校对校内外教学资源的管理,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运用情感教育对学生、教师和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学校的管理有序发展,更好地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二)有利于教师观念革新

应试教育的外部环境严重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导致许多教师认为考试科目之外的教学工作只是徒增压力,此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改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愿加入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情感教育是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丰富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感教育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师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的不竭动力,学生通过情感教育的指引与熏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对情感教育的信任程度,以此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这样的教学观念革新使情感教育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起到黏合剂的作用,促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碰撞,拉近彼此距离。因此,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过程,对教师观念的革新有极大的帮助。

(三)有利于学生建立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己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多重社会角色之间的内在一致性与恒常性的理解与认识。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正在经历人生的第二个飞速发展时期,在此期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建立和谐的自我同一性。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品质。就初中生所处的年龄特点而言,心智的逐渐成熟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就情感教育的作用而言,它能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教育就是要在初中生人生观尚未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挥其自身独特作用,助力学生的情感变化状况,及时引导学生的正确情感,阻断不良情感,促使学生在此期间建立起和谐的自我同一性。

(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一种教学交往和立德树人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其内部冲突的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2]。“情感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一‘工具’,走进学生心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3]初中情感教育首先能够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具体事例表现出来,促使学生将外在的系统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价值理念,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情感教育能够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初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够满足我国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情感需要,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值得关注。

(一)学校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

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但由于学校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评价机制不够丰富,便形成了唯知识、唯成绩教学的教育现象。学校对情感教育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其重视程度,由于教师不注重自身情感素养和情感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感受到情感层面的教学熏陶,便认为知识的传授是枯燥乏味的,影响到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同度。学校对教师情感教育的培训课程不够,教师素养无法得到提升、教学观念无法转变,导致学校的情感教学工作效果欠佳。基于这样的教学外部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以此来促进情感教育深入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

(二)教师自身情感教学素养与能力欠缺

朱小蔓教授认为,“教师的情感人文素养是以教师的生命阅历与经验、人文阅读与体验、人文理解与思考为素养底色而发育、生长出的积极、正向的情感状态,包括基本的情感育人认知,稳定的情感品质(关爱、同情、信任、尊重、宽容、理解、鼓励等)以及健全的情感能力”[4]。“教师的情感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因此提升教师情感素养是推进情感教育落实到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方面。情绪识别能力、情感理解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感染力四个要素的合力呈现教师的情感素养。”[5]初中教师情感教学素养与能力的欠缺集中体现在:情感教学意识不强、情感教学的素材滥用、情感教学的时机错误、情感教学的升华不够等方面。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情感教学素养与能力不足,课堂的单面知识传授使得教师在学生眼中成为冷漠和无情的授课机器,而学生在情绪上的抵抗、行动上的消极则成为教师眼中的“差等生”,师生关系非常紧张。因此,提高教师的情感教学素养与能力成为初中情感教育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同度不够

由于学校对情感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师情感素养与能力的欠缺、情感教学的深入程度不够等因素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影响,学生对于情感教育认同度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的发展与完善。无论家长、学生还是学校在初中教育阶段都把学习考试科目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对情感教育有所忽视,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感受不深,情感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也无法得到认可。基于此外部学情分析,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每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始终,深入研究情感教育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成为端正学生情感教育态度的关键步骤。初中生因处于青春迷茫期,对于外界与自己想法背离的事物多持抵触态度,他们认为情感教育无关考试科目,是否学习无关紧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情感教育的作用,影响了整体学习效果。因此,提高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同度是提升初中情感教育效果的另一重要举措。

(四)师生之间情感互动欠缺

师生情感互动是推进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一种体验,即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观念、需求和愿望,是个体对大脑对人之间关系的反应。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在课堂之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指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情感。”[6]基于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到知识的讲授,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型课堂创建,师生之间情感互动欠缺,情感教育不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学校管理中的比重严重不足,此教学模式不利于初中情感教育的持续发展。初中情感教育的现实需求就是需要教师不断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情绪变化,将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情感因素运用到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阻断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利因素,加强双方情感交流,推动情感教育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与实践。

三、初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究

初中情感教育落实情况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及其相互关系中分析出存在的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探寻可直接运用于初中情感教育实践中切实有效的具体实施路径,因此本节结合前述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初中情感教育的实施路径进行探究,为逐步提高情感教育的教学地位,满足师生交往互动过程中的基本情感需求和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完善教学制度,丰富评价机制

初中情感教育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有严格有序的教学制度作为外部支撑,教学效果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作以检验。(1)完善教学制度。教育相关部门和学校应不断完善教学制度,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手段检验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的落实情况。教学督查应定期考核学校对情感教育的落实情况,促使情感教育在学校教学中不断深入与发展。学校管理者在落实教学政策基础之上,还要因地制宜地加入情感教育的校本课程,提升情感教育在本校师生心目中的教学地位,加深其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完善情感教育教学制度。(2)丰富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对教学工作质量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打破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师生互评、家校互评、生生互评、过程与结果结合互评等教学评价方法,多视角检测初中情感教育的应用情况,及时调整与强化相应教学管理环节。教学制度支撑情感教育的发展,而教学评价可以检验情感教育的落实情况,因此完善的教学制度与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是支撑初中情感教育不断落实的重要方面。

(二)提升教师素养,加强自我反思

教师素养与教学反思是支撑情感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提升教师素养与加强教师自我反思能够有效推进初中情感教育的实践进度。(1)提升教师素养。加强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提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教育相关部门针对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需求出台相应的教育政策,形成“层级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加强教师在不同的培训环境下交流互动。其次,学校管理者需要将教师培训作为教学常态化活动,将教师情感素养提升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例如,定期邀请各学科带头人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具体活动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贯通式地为提高教师个人素养提供有力支持。教师素养的提升既需要外部培训的干预,还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反思。(2)加强自我反思。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则内自省也”,有效的自我反思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与课程教学效果。初中情感教育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在授课结束后认真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更要反思所预设的情感教学设计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既要认真做好每节课的教学反思记载,坚持撰写情感教学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的进展情况,还要不断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情感教育理论,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教师之间也要多交流,通过听课、观摩、研讨活动等查漏补缺,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最终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之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外部干预到教师的自我反思都是提升教师情感素养的重要手段。

(三)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创设学习情境与激发学习动机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性,但他们的思维还有赖于具体的形象,创设学习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更易接受理论知识。(1)创设学习情境。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7]。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凸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现实需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设真实情境这一教学技巧,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又沉浸式地感受到知识所传达的价值理念,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地接受知识的传递与情感的熏陶。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少年当自强》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播放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朗诵《青春》雄文的视频片段,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共情到少年当自强,少年强则国强的家国情怀。学习情境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定的外部条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速度快,帮助他们形成学习动机也是推进情感教育深入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2)激发学习动机。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一样,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初中情感教育的关键举措之一。在心理学上学习动机的概念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才能为情感教育深入初中教育教学过程做好铺垫,学生对情感教育的认同度也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加强师生互动,助推情感深化

陶行知先生曾讲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足以见得,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情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1)加强师生互动。“情感互动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与情感交流。”[8]由于初中生的情感要求是复杂的,教师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走到学生的内心去,让学生愿意敞开心扉。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终生发展有着更加特殊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做到因材施教的基础之上将情感教学因素贯穿于学生学习与生活过程的始终,加强师生情感碰撞,形成教师威信。着眼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推动初中情感教育落实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助推情感深化。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从知识的共性上产生认同感,教师还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中倾听学生的需求与心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从而获得学生信任。教师要充分抓住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情感教育,通过谈话、家访等形式深化双方情感交流。情感的交流能够拉近师生距离,而且双方能够产生心灵上的碰撞,提升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情感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四、结语

通过对初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提升路径的分析构成本文主要线索,共同探究出初中情感教育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情感教育在初中教学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借鉴价值。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要推进学生智力发展与情感发展双向互动,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最终实现个体的终生发展。

猜你喜欢

素养情感过程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失落的情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