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图书馆学会与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历史回顾与组织使命

2024-02-09王雁行石慧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4年1期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学会县级图书馆乡村振兴

王雁行 石慧

摘 要:县级图书馆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职责。文章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图书馆发展面临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学术研讨、馆员队伍建设、绩效评估、全民阅读等方面探讨中国图书馆学会对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在此基础上,从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设立专题研究、助力馆藏资源建设、提升馆员专业能力等方面探讨推动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学会;县级图书馆;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258.22 文献标识码:A

The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 and County-level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Historical Overview and Organizational Mission

Abstract County-level public librar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ulturally strong nation. This article, after reviewing the macro-policy environment and achievements of county-level librari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explores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libraries in terms of academic discussions, librarian team 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nationwide reading initiatives. Building on this found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feasible pathways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level libraries, including implementing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establishing specialized research projects, supporting collectio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of librarians.

Key words Library Society of China; county-level library; rural revitalization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国已逐步形成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县级图书馆”)为中心的县域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建设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提高县级图书馆服务能力,使县级图书馆肩负起总分馆体系之总馆的作用,进而提升整个县域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作为县域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组成,县级图书馆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图书馆(室),规模庞大、服务范围广、服务人群最多,更加贴近基层,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向广大群众推送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普及农村科学知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

回顾过往,我国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这首先得益于数十年来中央与各级地方政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为县级图书馆发展所提供的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各方面的支持保障;第二,各省级、市级图书馆充分发挥区域协调作用,为县级图书馆发展提供专业的业务指导;第三是县级图书馆从业者对事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敬业态度、进取精神以及不懈的实践努力。本文重点关注另外一项关键要素,即以中国图书馆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对推动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产生的的积极影响。作为图书馆行业内全国性、学术性社会组织,多年来学会积极推动县级图书馆学术研究和事业发展。本文将立足历史分析,对县级图书馆的发展进行系统回顾,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行业组织在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1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取得的成就

以历史分期为抓手,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图书馆业务各个阶段的性质,探索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1]。

1949年前,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只有55所[2];1949年后,图书馆事业规模有了一定的增长;1966—1976年间,图书馆事业走入低谷期,许多图书馆被关闭或不能正常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各项事业迎来春天,图书馆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在各级政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学会、图书馆从业人员和业界学者的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已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图书馆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文献资源建设具备规模,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增强,以县域为单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并完善。

1.1 发展图书馆规模(“六五”時期到“八五”时期)

“六五”时期到“八五”时期,与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关的宏观政策主要是解决县级图书馆规模问题,努力做到县县有图书馆。改革开放之初,图书馆事业面临规模不够、物质条件困难、专业人员缺乏、主管部门重视不足等问题。鉴于当时情况,1980年5月26日,时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刘季平同志向中央书记处第23次会议作了关于图书馆情况的汇报。汇报中指出“全国还有近半数的县没有图书馆。农村图书室没有县图书馆的图书下去流通”。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提纲》提出“争取在1985年前将全国的省、市、县(区)图书馆基本建齐。1985年以后根据国家经济的可能和小型分散、方便群众的原则,县,区行政主管部门还应有计划地与有关部门配合,逐步在公社、街道设立分馆。”在各种资源极度匮乏的改革开放之初,《提纲》为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争取到了最高层的支持,从决策层面解决了县级图书馆的设立问题,为分馆的设立提供了设计思路,为未来四十年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

此后,1982年,《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提出要“基本上做到市市有博物馆,县县有图书馆和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但在当时这一任务是艰巨的,最终“六五”计划将其调整为“目前尚无公共图书馆的省、市、县,要逐步建立起来”[3]。1986年,“七五”计划提出“到1990年,除某些地区外,争取做到市市、县县都有一个规模不等的图书馆”。1991年,“八五”计划要求“努力做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站”[4]。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后的近二十年间,我国县级图书馆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八五”时期末,全国共有县级图书馆2 224个,全部职工24 311人,总藏量1.27亿册(件),平均每馆总藏量5.7万册(件),图书流通总人次8 999万人次,全年共拨入经费1.95亿元,新增藏量购置费3 274万元,平均每馆建筑面积1 009平方米[5]。县级图书馆数量、从业人员、总馆藏量、财政拨款、新增藏量购置费、馆舍面积等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1.2 提升服务能力(“九五”时期到“十一五”时期)

这一时期,在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下,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重心开始转移,从最初的设立保障逐步过渡到建设和运营保障。国家设立财政专项经费确保图书馆有经费购入图书,稳步推进文献资源建设;启动多项工程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建设,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能力得到提升。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把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工作重心之一放在繁荣农村文化和城镇社区基层文化方面,并实施了“文化下乡”和“万村书库”等文化扶贫工程。图书馆事业经费有了更明显的增长。

200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良好的经费保障,进一步助力了县级图书馆稳定运行。

这一阶段,在国家大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重大文化工程和项目陆续启动和实施,有效改善了因区域发展不均衡而造成的部分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不足的局面,尤其支持了我国中西部图书馆和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县级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使县级图书馆逐步纳入到我国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之中。

1.3 形成服务体系(“十二五”时期到“十四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前,国家公共文化政策重点解决的是单个馆的设立、建设和运营问题。进入到“十二五”时期,县级图书馆的生存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但仍然存在县级图书馆整体服务能力不强、县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这一时期,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被纳入到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文化政策重点关注基层县域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效能提升等方面。加强县域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一个关键点是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行总分馆制,早在《提纲》《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有体现。进入“十二五”时期,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下,总分馆制有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

2011年,《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下发,标志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时代的到来。该《意见》还建议对中西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

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进一步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为图书馆和农家书屋这两大公共阅读设施体系提出了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突破重点,即提升服务效能[6]。2016年《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县域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指明了具体推进的发展方向,同时要求通过分馆建设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2018年,总分馆制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21年末,全国已有2 636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向城乡基层延伸[7]。

“十四五”时期后,国家各项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2021年3月,《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就“十四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部署重点任务。2022年,《“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就建设文化强国明确规划路径。这些政策文件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直接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水准,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基础。而影响和决定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是作为事业基石的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

2 学会与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

学会是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黨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我国图书馆学术繁荣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前身是成立于1925年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学会推动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可追溯至中华图书馆协会时期(1925—1948年)。民国时期(1912—1949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大民众生活的县市、乡镇、农村等地区,经历了图书馆从无到有的变化。基层图书馆传播科学、增进知识、开化思想、开启民智,在当时的社会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学者专门梳理了民国时期中华图书馆协会对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所做的工作,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中华图书馆协会定期举办年会,年会提案中有关于基层图书馆的内容,举办关于县立图书馆的专题研讨;(2)成立专门委员会,制定县立图书馆工作标准,提交给教育部社会教育司;(3)协会期刊《图书馆学季刊》《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刊发大量关于基层图书馆研究和关于基层图书馆发展状况的动态消息[8]。协会当时所做的工作很好地诠释了协会成立之时的宗旨“研究图书馆学术、发展图书馆事业,并谋图书馆之协助”。

进入到1979年,学会成立。在后续的40余年发展历程中,学会一直关注和支持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建设,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条件的制约。这一点,《提纲》曾指出“凡是经济建设发展的时候,图书馆事业就受重视,就发展,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发展至今,县域图书馆事业尚且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特别是东部与西部发展差距较大、服务效能未完全显现的问题。学会充分发挥行业协调职能和组织优势,从学术研讨、馆员队伍建设、资源供给、绩效评估、全民阅读等方面着手,多年来持之以恒努力推动改善地域间县域图书馆发展的不均衡,提升县级图书馆馆长管理理念和综合素养、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丰富科普文化资源供给,加强阅读推广,促进县级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建设。

2.1 设立论坛,专门研讨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后,县级图书馆事业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办馆经费仍然紧张。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底,全国仍有144个县无图书馆,108个县图书馆无馆舍,159个县图书馆馆舍面积低于300平方米。756个图书馆2000年无一分购书费,占图书馆总数的28.2%[9]。除经费之外,县级图书馆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之下,2005年,学会在河南林州召开首届百县馆长论坛,和全国百位县级图书馆管理者共同探讨县级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问题[9]。会议上,很多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级图书馆馆长认识到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之间的巨大差距;县级图书馆馆长向与会代表表达本馆在办馆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境。会后,与会者们一致达成《林州共识》,通过发布会议学术成果的形式向各级政府呼吁要正确认识县级图书馆在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经费短缺这一根本性问题。

第一届百县馆长论坛的召开对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后,按照第一届的会议形式,学会定期举办百县馆长论坛。与会县级图书馆代表围绕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焦点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并形成“共识”。“共识”涵盖对同期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归纳总结,分析事业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明确县级图书馆在当前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目前,已陆续形成《林州共识》(2005)、《常熟共识》(2007)、《江阴共识》(2010)、《神木共识》(2012)、《晋江共识》(2015)、《德清共识》(2018)和《横山共识》(2023),如表1所示。

2.2 举办培训,加强县级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

馆员队伍建设是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基和关键要素。《林州共识》建议“启动对县级图书馆馆长的培训,从提高馆长的政治素质、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入手,逐步解决县级图书馆的人才匮乏问题。”馆长是图书馆的舵手,其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水平[10]。因此,面向基层图书馆管理者开展专业能力建设,对促进基层图书馆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提升基层图书馆管理者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2006年,学会启动“中国图书馆学会志愿者行动——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项目,组织图书馆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以志愿服务形式,对以欠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者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2006年至2011年期间,该项目在湖南、陕西、黑龙江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累计培训基层图书馆管理者3 380余名[11]。

进入到2016年,为适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加强基层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原文化部计划对全国县级图书馆馆长进行系统培训。学会受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委托,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于2016至2020年间,在云南、黑龙江等多地举办全国县级图书馆馆长培训班。五年间,共计培训县级图书馆馆长近2 100名。

除专门对县级图书馆管理者开展职业培训,学会每年还面向全国图书馆工作者开设“在职专业培训”“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等专题培训班。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来自县级图书馆的从业人员。2022年和2023年图书馆员在职专业培训,县级图书馆参训人员达2 400余名;学会品牌项目“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参训人员中县级图书馆员累计达3 100余名。2022年,专门面向基层图书馆员,学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合作举办“2022年全国智慧图书馆建设与管理基层图书馆员培训班”,参训人员达2 100余名。2023年,学会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面向县级图书馆管理者举办“2023年全国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队伍培训——全国县级图书馆馆长线上培训班”。这些培训项目有效提升了县级图书馆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促进了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2.3 实施评估,推动县级图书馆工作标准化建设

图书馆评估,是促进图书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推动事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六五”计划以来,原文化部一方面加强全国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和办馆条件改善,一方面对全国公共图书馆履行监督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对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工作。1994年,评估定级工作在全国正式开展,首次参加评估的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2 189个,参评率达85%[12]。之后,1998年、2003年、2009年、2013年、2017年和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原文化部)又开展了第二次到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原则上所有各级公共图书馆都要参加评估工作,因故无法参评的,需报上一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批准方可不参评。其中第三次、第六次、第七次,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受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先后参与和承接相关工作。

从历次的上等级馆必备条件来看,指标值总体在提高。如建筑面积指标,第一次评估时,县级一级馆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2 500平方米,至第六次评估时,东部县级一级馆不低于6 000平方米、中部县级一级馆不低于5 000平方米、西部县级一级馆不低于4 000平方米(第七次评估等同);年财政拨款总额指标,第一次评估时,县级一级馆总经费不低于12万元;第四次评估时,县级一级馆总经费不低于30万元,至第六次评估时,东部县级(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不低于160万元,中部县级(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不低于150万元,西部县级(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不低于140万元(第七次评估等同);总藏量指标,第四次评估时,县级一级馆年外借册次不低于10万册,至第七次评估时,东部县级(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不低于13万册,中部县级(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不低于12万册,西部县级(地级市下辖区)一级馆不低于11万册;专业技术人员指标,第四次评估时,县级一级馆要求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占职工人员总数之比不低于30%,第七次评估时,东、中、西部县级一级馆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占比均不低于80%。这些指标数据表明我国县级图书馆整体发展状况稳步向好,各方面工作得到大幅度提升,体现了评估定级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效能提升”的工作方針[13]。

2.4 开展活动,丰富县级图书馆科普文化资源供给

2020年4月至10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整体在提升,但城乡公民科学素质差距未见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仍在加大,不同区域的公民科学素质发展呈现出与其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特征[14]。2021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发布。《纲要》指出“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开展科普活动,拓展科普服务功能”,实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的目标”,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点是要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农村)地区的科普文化工作,提升县域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开展科普活动是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县级图书馆科普的难点之一在于科普资源类型较为单一,大部分以图书期刊为主。为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学会积极联合行业内外机构,争取把优质科普资源引进到县级图书馆。2020年至2022年,学会和中国科技馆合作,重点面向中西部地区,为数十家县级图书馆免费送去流动科技馆实体展览资源。近年来,农历新年期间,学会联合中国国家图书馆在全国图书馆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展览、公开课等方式推广新年主题文化。2022年的活动吸引全国1 300余家图书馆及有关单位承办,惠及公众超过1 000万人次。经过几年的培育,很多县级图书馆对春节主题活动资源非常期待。在未来,学会将继续加强与相关科普、文化机构合作,为县级图书馆送去更多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科普文化资源。

2.5 发布品牌,做好县级图书馆全民阅读示范推广

从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全民阅读”已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学会多年来非常重视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每年会围绕“4·23世界读书日”推出各类阅读推广活动。

2014年,受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委托,学会开展书香城市指标研究及推广项目,期望通过制定并发布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指导各地开展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建设工作,倡导并推动全民阅读。学会组织专家成立课题组,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结合国内实际及未来发展趋势制定出“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在2015年世界读书日期间,学会联合多家单位面向全国图书馆发布了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为我国书香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此指标体系以阅读设施、阅读资源、阅读活动、阅读服务、阅读环境以及保障条件作为标准体系的主要指标。考虑到我国地域广袤,区域经济发展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平衡,借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经验,将指标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部分。在分析相关数据时,也按此划分东、中、西部。此指标体系包括《书香城市(县级)标准指标体系》《书香社区标准指标体系》《书香城市(县级)、书香社区标准体系指标说明》三个部分。依据此标准体系,学会连续多年开展“书香城市(区县级)”“书香社区”发现活动,挖掘和发现了一批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参与度高、创新性强、阅读成效显著的“书香城市(区县级)”和“书香社区”,对促进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标准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书香城市在全国的建设、推广和深入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 对促进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落实国家公共文化政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级图书馆,是县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其建设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水平。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县级图书馆要充分发挥县域内中心馆的区域协调与业务指导作用,充分带动区域内基层公共文化机构高质量发展。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图书馆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面向县级图书馆开展业务活动时,要将国家宏观政策中关于县级图书馆的部署策略和政策要求及时传递到基层,帮助基层图书馆准确理解政策涵义和相关要求,积极辅助政策落地实施。

3.2 深入研究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现状

随着事业发展,县级图书馆肩负的使命内涵更加丰富,功能定位也在不断提升。图书馆不仅仅是文献保存与借阅机构。县级图书馆业务类型日渐丰富,要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要在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全民阅读、科学普及等方面有所作为;县级图书馆服务范围愈加广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在合适的街道(社区)、乡镇(村)设立分馆,实现总馆与分馆间资源的整合和互联互通,县级图书馆成为县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中心与枢纽。这些变化要求学会立足县级图书馆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服务和活动。目前,学会对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整体状况的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2022年,学会在开展专项资助项目立项工作时,专门针对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立项研究,以期望能更好地了解县级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和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难题。未来,学会将联合更多的专家学者,对县级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展开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调研,明确县级图书馆需求,为项目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3.3 关注县级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为社会提供服务和开展业务活动的根本。馆藏资源建设是基础,是图书馆业务活动的重中之重。县级图书馆馆藏资源主要以实体、中文资源为主,地方文献为特色资源。现阶段,县级图书馆资源建设良莠不齐,主要体现在部分县级图书馆特别是中西部区域县级图书馆购书经费不够充裕、文献种类单一、同一种文献单一复本量过多;地方文献的保护保存和开发利用不够;部分县级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过分依赖资源提供商等。建设具有权威性、专业性以及区域特点的县级图书馆基本藏书目录,对提高县级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水平至关重要。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学会可以考虑联合专业的文献采访专家、基层图书馆建设者和研究者,广泛开展调研和书目征集,形成学术研究成果,供县级图书馆资源建設参考使用。

3.4 提升县级图书馆员专业能力

智慧图书馆是当前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导模式。县级图书馆也面临着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外在要求。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非常复杂的课题,包括管理理念、馆员素质、业务流程、读者服务、信息系统等多方面内容建设。其中一个核心内容是提升图书馆员专业能力。图书馆员专业能力能否与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阶段相匹配以及能否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关系着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成败。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应自始至终将馆员能力建设放在首位[15]。在当前阶段,全国县级图书馆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均衡,部分县级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完善,已开始向智慧图书馆方向迈进;部分县级图书馆还处于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面对各馆信息化水平的差异,学会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县级图书馆馆员的相关业务需求,分区域分级别开展系统性、专题性的业务培训,促进图书馆工作者专业能力的提升。

3.5 鼓励县级图书馆走特色发展之路

我国县域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等,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县级图书馆发展要尊重各地实际,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培育和弘扬独特的地域文化,包容差异化。县级图书馆发展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2023年5月,在学会第七届百县馆长论坛上,多位县级图书馆发言代表分享了本馆案例,内容涉及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总分馆服务、资源整合、阅读推广、社会力量合作、智慧图书馆建设、文旅融合、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从代表们的发言内容来看,很多图书馆根据地域和馆情实际,发挥优势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与利用方面,县级图书馆取得显著成果。未来,学会将结合乡村振兴、区域图书馆合作共享、地方文献保存保护、文旅融合等主题,举办专题研讨会或学术会议,探讨县级图书馆的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拓展与其他行业系统机构、社会力量的合作思路。

4 结语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关键在发展县级图书馆。学会深感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性,也深知此项工作的不易。学会应继续发挥社会组织行业协调的职责,整合各方资源,加强面向县级图书馆的学术研究,加大对县级图书馆员的培育力度,关注和支持县级图书馆工作,推动县级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唐明,郑建明,黄建年.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脉络与历史分期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106-108.

[2] 鲍振西.深化改革 继续前进──纪念《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通过十五周年[J].图书与情报,1995(1):1-7.

[3] 肖鹏,赵庆香.公共图书馆在中国减贫事业中的作为、贡献与经验(1978—2020)[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3,49(1):38-57.

[4] 申晓娟.标准化视角下的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22.

[5] 文化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文化文物事业统计年鉴1996[M].北京:文化部计划财务司,1996:352.

[6] 金武刚,李国新.中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起源、现状与未来趋势[J].图书馆杂志,2014,33(5):4-15.

[7] 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2-06-29)[2023-05-03].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tjxx/202206/t20220629_934328.html.

[8] 吳澍时.民国时期中华图书馆协会与基层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4):12-16,5.

[9] 文化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371.

[10] 李国新.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县级图书馆的振兴[G]//中国图书馆学会.县级图书馆生存发展启示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375.

[11] 霍瑞娟.国家文化治理环境下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展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63-264.

[12] 晓明.回顾·激励·展望──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总结会综述[J].图书馆,1995(1):1-4.

[13]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EB/OL].(2022-05-26)[2023-05-03].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ggfw/202206/t20220602_933319.html.

[14] 中国科普研究所.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主要结果发布[EB/OL].(2021-01-26)[2023-05-03].https://www.crsp.org.cn/plus/view.php?aid=3209.

[15] 初景利,张国瑞.面向智慧图书馆的馆员能力建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4):1-3.

作者简介:王雁行,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组织治理;石慧,中国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基层图书馆、图书馆评估。

收稿日期:2023-11-25责任编辑:郑秀花

猜你喜欢

中国图书馆学会县级图书馆乡村振兴
上海地区三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获中国图书馆学会“2018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称号
美国图书馆人物评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县级图书馆促“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继续推进策略分析
县级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索
县级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发展研究探讨
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将在广州市举办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2011年工作会议暨第五届“全民阅读论坛”在浙江永康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