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式研修,提升教师游戏分享能力

2024-02-08何晓君

留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研修研讨教研

何晓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杭州市钱塘区钱江幼儿园积极建构“悦动健康”游戏课程,因地制宜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等游戏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如今,游戏分享已经成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存在“游戏理念亟待更新”“游戏分享形式固化”“游戏分享内容浅层”等问题。如何才能提升教师的游戏分享能力?为此,我园开展了如下探索。

“世界咖啡”式——聚焦困惑,更新理念

根据幼儿园的游戏分享现状,我们通过现场观摩、访谈交流的方式对教师的困惑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发现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困惑:游戏分享时,应该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点?为什么我的分享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如何开展高质量的游戏分享?等等。

聚焦教师们的困惑,我们引导教师思考分享的目的是什么。同时,为了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善教研氛围,我们开展了“世界咖啡”式研修——一种对话、集体交流式研修,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一个或多个主题坐在一起交流。活动中,全体教师随机分组,确定桌长。在规定时间内,除了桌长以外,其他教师可以自由流动,了解另一个组的研讨内容,并充分发表见解。这种研讨方式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交流、激发、探寻中,教师可以共同构建出一种新的知识分享系统。

【教研实录片段】

研讨主题:教师眼中的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

研讨内容:什么是游戏分享?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分享?游戏分享的组织形式是什么样?游戏分享活动应该如何呈现?

研讨过程:(以“什么是游戏分享”为例)

顾老师:是小朋友坐在一起交流讨论。

王老师:是经验的总结和梳理。

黄老师:我觉得是围坐在一起分享游戏的过程。

张老师:我们可以拿出幼儿的表征,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游戏。

……

【共识】经过本次研修,教师在相互交流与智慧碰撞中,对游戏分享的目的、组织形式、呈现方式等有了新的认识,明确了游戏分享的重要性,知晓了游戏分享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沉浸体验式——转换角色,引发讨论

回归游戏现场,体验孩子的活动。教师来到户外游戏乐园中,利用各类游戏材料,尝试像幼儿一样进行游戏。在亲身体验中,教师不仅感受到了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且进一步理解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工作2年的徐老师在体验过后分享说:“我看到孩子在滚筒上行走觉得很有意思,就产生了尝试走滚筒的想法。一开始我爬不上去,经过多次努力之后,终于能站上去了。但是,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会很快滑下来,根本没有办法在上面行走。我不禁想到,平时总和孩子说‘再往前跨一步’‘你应该……’,这些话语是多么的空洞。当我们亲身经历过,才能更好地发现儿童、理解儿童。”

直击分享现场,感受孩子的感受。教师们在体验游戏之后,一起观看游戏视频和照片,并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在分享中,我们发现,一位因为怀孕而站在一旁观看游戏的教师,能够充分讲述大家参与游戏的过程。由此,我們开始反思:对于那些游戏水平较弱,或者游戏时喜欢旁观的幼儿,我们在分享时是否忽略了他们的表达?那些没有被注意到的幼儿,是什么感受?通过这种反思,促使教师在游戏分享中更加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

共话感悟现场,反省中发现孩子。我们将前面的游戏体验与分享录制成视频,播放给教师们看,畅谈感悟,分享体会。

【教研实录片段】

主持人:对于前期的游戏分享,请谈谈你的感受?

高老师:当游戏分享视频播放时,我会关注自己在哪里。

丁老师:看到我的特写镜头我非常激动,没有被拍到时我也会失落。

徐老师:在面对同事讲述自己的游戏故事时,我内心是忐忑的,担心自己说不好会尴尬。讲述进行到一半时甚至会“断片”,想着自己如何措辞才能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晰。

主持人: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孩子们在讲述时也会有这样的心情。更何况,听他们讲述的是老师,想必他们的压力会更大。我们老师真的要多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想说就说。

【共识】经过本次研讨活动,教师们明白了在游戏分享中要始终站在儿童的角度,保持同理心,这样才能看见幼儿的真游戏,发现幼儿的变化,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支持每一位幼儿更好的发展。

案例分享式——交流展示,梳理经验

案例展示,学习经验。在前期教研铺垫的基础上,教师们进行游戏分享实践,并展示过程中产生的案例,一起梳理游戏分享策略,不断提升游戏分享质量。教师的游戏分享案例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教师关注游戏分享中的师幼互动,有的教师关注游戏分享中的支架策略,有的教师关注游戏分享中的记录表征等,这些案例的分享展示带给教师极大的启发。

问题研讨,互助思辨。教师根据刚才分享的案例,围绕问题分组探讨:高质量游戏分享互动的策略有哪些?游戏分享中教师如何倾听记录?游戏分享中如何选择有价值的点?围绕这些问题,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分享经验。以“如何选择有价值的分享点”为例:首先,教师要选择直观的形式;其次,要求幼儿有类似的经验;最后,要求是幼儿遇到的共同问题,这样才能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

【共识】高质量的游戏要进入幼儿的思维层面。因此,游戏分享需要前期准备铺垫、中期观察拍摄,后期不断思考。教师要观察幼儿的需要,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促使幼儿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

自主互助式——对话思考,实践延展

根据前期的研修,教师自主选择互助伙伴,采用一对一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实践、思考、交流、倾听,解决游戏分享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游戏分享环节的理解,提升指导能力。

【教研实录片段】

教学经验丰富的丁老师与青年教师胡老师自主结对。丁老师倾听了胡老师在户外自主游戏后的分享环节,并填写了《师幼互动情况记录表》。午休时间,二人进行了研讨交流。丁老师针对胡老师的分享进行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并且梳理总结了提问方式和回应方式,帮助胡老师在后续分享环节能更有效地进行引导。

提问方式:(呈现层级递进,激发幼儿线性思考的能力)请你们说说看,他们在玩些什么?摇晃代表什么?有什么办法让他不摇晃?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让他稳定?六一要说什么?

回应方式:提炼式回应:我听出来,这是一个攀爬的区域,她也说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她说这些万能工匠在摇晃。支持式回应:你觉得这个不稳定,那其他的稳定吗?归纳式回应:你说得很好,越高的万能工匠越不稳定。激发式回应:降低高度的办法很好,有没有不降低高度的办法?肯定式回应:你说得很好……我们可以下次去试试。

【共识】教师们在自主研修的过程中,现场观摩对方的游戏分享环节,再交流讨论,碰撞出各种各样的火花,如在游戏分享环节中如何有效回应、提升经验的各种策略等。这类研修旨在帮助不同的教师梳理出观察解读和分享点评的具体路径,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教师发展方案,从而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推动户外游戏高质量发展。

游戏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契机。在游戏分享中,教师要站稳儿童立场,体验幼儿在游戏中的感受,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为幼儿提供不同的支架,和幼儿一起探索。教师在一次次的反思与感悟中,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游戏分享是评估幼儿发展状况的有效方法。每一个孩子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在游戏分享的过程中,幼儿自由表现自己的能力、经验和需要,教师可以据此了解幼儿的真实水平,并评估通过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幼儿可以达到什么水平。基于这些观察作出的评估都是自然的、综合性的、过程性的,关注个体差异和发展,与《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评估原则相契合。

游戏分享是蕴含着教育价值的课程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戏分享本身即符合幼儿兴趣、立足于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致力于提高幼儿经验水平的生成性课程。在游戏分享中生成的活动,既是对幼儿游戏情况的回顾与总结,也是幼儿新的学习的开始。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钱江幼儿园)

猜你喜欢

研修研讨教研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