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对三星堆最新发掘成果的报道和传播创新

2024-02-08赵贵清

传媒 2024年3期
关键词:考古文物

赵贵清

2022年6月,四川省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编号文物近13000件。自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召开以后,全国主流媒体就发挥各自优势,持续追踪,多视角、多形式、多手段报道三星堆的“盲盒”上新。截至2022年6月,关键词“三星堆”的微信指数达到1700万,百度搜索指数日均值14739,环比上升224%,抖音话题“三星堆”达到28.2亿次播放量,三星堆文物刷屏全网。

三星堆文物“上新”的媒体传播,通过多元的传播与表现形式,关注三星堆考古的全过程、全场景,开展了大量创新性报道。海量优质融媒体内容助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现象级文化IP。

1.深挖“内容”富矿,打造有深度、有广度的优质内容。随着三星堆文物的不断上新,用户对于三星堆考古的相关动态信息成为此次传播中的“刚需”。为此,各媒体发挥各自优势,打造了一系列优质的融媒体内容产品,为三星堆文化IP的创新发展和破圈传播提供了动力。《人民日报》、人民网对三星堆考古发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并在显著位置进行推介;《人民时评》发表多篇评论员文章,透过对三星堆出土文物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聚焦巴蜀文明深厚的历史底蕴,激发人们探寻历史、关注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央视《新闻联播》就当日最新考古发现展开报道;《主播说联播》短视频栏目发表两篇评论,讲述三星堆遗址挖掘带来的惊喜。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连续两日报道三星堆考古,以《三星堆之谜,破解了吗?》为题,邀请专家详解考古背后的故事。作为省级媒体,北京卫视《特别关注》《北京您早》等新闻节目及时报道最新发现,跟进三星堆考古新动态。《四川新闻联播》连续报道当地考古挖掘工作进展,全方位展现当地考古工作的重点和亮点。

2.融媒体产品形式多样,多个爆点推进三星堆IP“破圈”。作为中央级媒体,央视频推出视觉产品、短视频、微纪录片、视频直播等多样化的融媒体产品,全面展示了三星堆文化考古成果。《三星堆大发掘》特别直播采用沉浸式探访形式,由央视频记者组成的“坑里妹”小分队来到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带领用户第一视角看国宝级文物,超近距离见证发掘成果。独家系列短视频《文物初醒瞬间》,以30秒看3000年,直击国宝出土的震撼体验,相关视频在央视频播放总量超2000万;微纪录片《三星堆考古手记》之象牙篇和考古队员篇全面深入地呈现三星堆象牙发掘和保护的精彩过程,以及考古队员们在考古工作中展现的动人故事和精神面貌。线上《裸眼3D看国宝》、线下裸眼3D视觉产品《纵目降临》融合硬核科技和丰富的独家资源,将文物报道与时下科技热点相结合,打造文物“出圈”的创意策划。央视新闻《天下之谜·三星堆》特别节目、《三星堆新发现》第三季等从不同角度介绍三星堆遗址的知识,实现在线“云考古”。

3.“云考古”即时报道,以“慢直播”实现新表达。没有剪辑和特效、没有多余的解说、节奏舒缓、画面简单,慢直播在层出不穷的快餐式娱乐内容之外,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松弛的信息获取感受。“慢直播”也成为此次三星堆融媒体传播的重要手段。央视科教频道的《考古公开课》将电视演播室访谈与现场直播相结合,连续四天全程直播报道三星堆考古发掘情况,直播镜头在演播室、考古现场、三星堆遗址公园等,不同叙事空间多重转换,加入3D建模,再现古蜀先民的生活场景、坑内文物放置状态等,实景还原上千平米的考古现场;在文物介绍过程中,全方位展示考古技术人员打包青铜大口尊、象牙的过程,以及提取鸟形金饰片等细节,结合专家学者、工作人员的讲解,给观众营造出置身一线的现场感。央视频推出《三星堆大发掘》特别直播,由记者团队组成的“坑里妹”带着“堆粉”开盲盒、蹲后续等惊喜,以记者探访的第一视角,探秘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四川广播电视台连续两天推出《三星堆新發现·揭秘》特别直播节目,对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开展多视角直播,近距离地呈现文物发掘现场实景、多角度展示现场工作者精准操作和多件文物出土的全过程;同时,运用双机位虚拟技术,更加生动形象,多角度呈现三星堆特殊的地理位置、文物的精妙细节,受到观众一致好评,相关内容全网阅读量突破1.3亿次。

各媒体在三星堆系列融媒体报道中创新话语表达,通过互动与受众产生情感强连接;注重用户叙事,提取较为鲜明的视听符号引发受众对于三星堆文化的好奇,强化身份认同,提高融媒体内容的到达率。探秘三星堆直播弹幕刷屏、赛博朋克式说唱让文物“潮”起来,激活年轻网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和喜爱。

1.拟人化表达,吸引年轻人关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包含大量面具、人像,这为拟人化表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四川广电推出的《三星堆新发现·揭秘》其中一期节目的创意短片让三星堆文物开口“说话”,通过“眼”“嘴”“四肢”等部位的动画效果,将三星堆的文物赋予“表情”,配上“话语”,讲述自己的“出道”经历,语言颇具网感,让文物“活”起来,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围绕三星堆考古的融媒体报道,四川日报全媒体将人格化的特点贯穿于始终。如旗下川观新闻制作发布的MV《我怎么这么好看》,以第一人称搭配融入了四川方言的电音神曲,生动展示了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黄金权杖、黄金面具等珍贵文物,极具综艺感,在腾讯、QQ音乐、抖音、今日头条、百度等商业平台首页推荐,全网浏览量超5亿。宣传视频《神树外传》通过3D动画建模将青铜神树上的神鸟进行“拟人化”处理,重新演绎神话故事。作品赋予神鸟表达能力,让神鸟用四川方言开口说话,打破了文物沉寂的外表,围绕“今天谁去背太阳”的话题,让神鸟们展开逗趣讨论,以趣味性的方式展示三星堆文物与《山海经》的联系,更加活泼生动地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2.融合潮流化元素,强化与当下观众的精神链接。在三星堆的报道中,主流媒体立足互联网的语言表达风格,提取了文物中比较有特点的青铜大立人、纵目面具、黄金面具、陶猪等符号,融合Rap说唱、电音、鬼畜、表情包P图等形式,让文物“唱歌跳舞”,甚至“玩儿梗”,为这些古老的文物赋予现代化的综艺元素,让文物“活”起来,让古蜀文化“火”起来。比如,央视频和川观新闻合作推出的四川方言版的Rap《老子今天要出坑》短视频,青铜大立人大跳街舞,通过鬼畜动作、魔性的方言说唱,使其更加活泼生动,相关内容4次登上热搜,吸引观众评论“你一票我一票,立人明天就出道”。《三星堆大立人魔性舞蹈!》《三星堆大立人拍手舞》等让青铜大立人成为“舞蹈担当”,让文物的形象更加简单易记、生动有趣,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模仿。又如,三星堆出土的一个猪形陶器,因神似“愤怒的小鸟”卡通形象,被观众用图片做了趣味提示和比较,成了十几亿点击量的爆款符号。央视频抢抓这一热点,推出三星堆文物P图大赛,其中“三星堆黄金面具P图大赛”“扭头跪坐人像P图大赛”等,观众反响热烈,这一创意吸引了年轻人对文物考古、文化传承方面的关注。

3.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观众关注。在三星堆文物“上新”的媒体传播中,各大主流媒体特别注重借力抖音、B站、微博等头部流量平台,主动开设话题,吸引观众关注并讨论。央视频推出抖音直播《“老网红”别来无恙新文物申请出坑》,记者探访三星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向观众展示登上春晚舞台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的出访和回乡经历。短视频《观众最关注的三星堆十大文物出土瞬间》,细节化展示了三星堆最受关注的十大考古文物出土的“高光时刻”,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登上抖音热榜第19位,B站热搜榜第4位。在B站发布短视频《前所未见!三星堆发现“龟背形网格状器”》,紧扣7号坑的国宝级文物“龟背形网格状器”发掘出土的热点事件,通过细节化的展示,突出表现其作为“镇坑之宝”的重要地位,视频上线仅3小时,视频累计观看量已近600万,吸引观众纷纷评论,如“神奇!好像华夫饼”“关注三星堆大发掘,会让你超乎想象!”由新华社设置的话题“三星堆遗址考古重大发现”讨论次数为15.6万,阅读次数为12.1亿;“三星堆里挖出来的猪”“三星堆6座祭祀坑出土文物500余件”等话题,累计阅读数突破10亿次,在全网掀起“三星堆热”。

在三星堆文物考古发掘中,主流媒体广泛应用先进的媒体技术,VR、AR、元宇宙、超高清技术等融合运用,为观众带来更为细致多元的感官体验,以先进技术引领融媒体产品创新,助推三星堆考古文物在大众中的科普传播。

1.引入元宇宙概念,实现交互式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队、三星堆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单位院校,依托核心考古发掘成果、数字资源,引入元宇宙概念,运用大数据、AI技术,推出首个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利用数字人身份引入、虚拟交互机制和数字资产创作等,实现融合传播。观众可以通过答题方式进入其中,在收看电视直播的同时,沉浸式体验探索三星堆考古现场,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之美,身临其境地体验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的自然风貌、祭祀仪式以及鸡犬相闻的生活场景,感受古蜀国文明。同时,该数字交互空间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实现了“千人千面”,不同观众登录会享受不同的体验,所有的数字场景里,图、文、短视频适时出现,给观众答疑解惑,真正实现交互式内容传播。这样富有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数字空间呈现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信息获取习惯,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融合超高清技术,带给观众全新视觉感受。央视频发挥技术优势,积极探索超高清制作领域,使用目前市场上唯一的12K摄像机对文物进行拍摄,细节化呈现文物的美感,衍生《12K微距看国宝》节目,这也满足了文物后续研究、科普、留存的特殊需求。针对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该节目选取黄金面罩、扭头跪坐人、铜鸟等文物,使用12K摄像机在不足10厘米的距离进行拍摄,纤毫毕现地呈现三星堆国宝文物画面。同时,还重磅推出融媒体线上视觉产品《裸眼3D看国宝》,用12K超高清搭配裸眼3D技术,进一步放大珍贵的国宝文物的细节,让广大网民近距离感受三千年前文物的非凡魅力。此外,还推出线下裸眼3D融媒体视觉产品《纵目降临》,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眼睛”元素为主题,通过裸眼3D技术实现“立体化”呈现,让观众立体直观地感受纵目面具的独特魅力,在北京地标性户外大屏持续循环投放,在更大范围宣传三星堆考古成果。这种与千年国宝“贴脸式”的近距离、沉浸式接触,大大满足了观众对于三星堆文物的好奇心。

3.应用先进制播技术,营造多元细致的感官体验。此次三星堆考古活动直播中,主流媒体依托先进的数字技术和设备,为观众营造了更为细腻、多元的视听感官体驗。央视的现场直播在表现考古工作者提取文物过程时,采用的“鱼竿”摄像头,在距离文物20厘米处进行拍摄,以贴近坑底的平行视角,展现文物出土时的每一个动作,放大文物细节。观众通过镜头可以清楚地看到指甲盖大小的金箔片、象牙上的微雕纹路等文物的静态之美,感受古蜀国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艺水准。同时,阵容强大的直播设备,为观众多角度、全方位观看考古现场情况提供了更多可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主研发的“天鹰座”有线索道摄像机,能够在“发掘坑”的上空进行水平与垂直运动,方便观众以俯视角度,鸟瞰考古发掘现场全貌。在考古现场的智能手臂机器人摄像机则能根据背景话语声音的解说精准调整直播角度,更加立体地展现文物修复还原后的样子。直播过程中,多用途摄录设备的广泛应用,更加细节化地展示了青铜大立人、黄金面具、铜鸟等各类珍贵文物,最大程度满足了观众对文物多角度观看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了直播内容的传播效果。

主流媒体围绕“三星堆”开展的多元化视角、多手段创作和传播,直播、MV、短视频等多元化的融媒体产品与先进的技术赋能,创新语言表达方式,传递精神符号,引发了广泛的话题度和关注度,进一步激发了观众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自信,发挥了正向积极的传播势能,为“三星堆”打造超级文化IP奠定了坚实的传播基础。

作者系中国药科大学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

【编辑:王秦】

猜你喜欢

考古文物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否意味着对Fairies所示的神仙不应小觑?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走,考古去!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三星堆考古解谜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