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拟剧理论视阈下Plog用户的自我呈现研究

2024-02-08张美洁

传媒 2024年3期

张美洁

摘要:Plog作为一种以照片为主,辅以文字修饰的传播符号,凭借“真实自我”“个性突出”等特点,成为大众记录真实生活、满足社交需求、展现自我良好形象的首选媒介形式。本文借助戈夫曼拟剧理论,参考小红书博主的Plog内容,探讨Plog用户自我呈现的动因、实践及反思,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拟剧理论 Plog 自我呈现 拟剧理论

戈夫曼拟剧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如同戏剧表演,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并借助各种不同形态的方式完成自我呈现。近年来,网络媒介的日益成熟与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催生了大众新兴表演舞台的诞生,从传统文字表达到图片、视频等记录方式的转变,促使戈夫曼拟剧理论中的人际表演在新媒体平台得以重塑和延伸。基于新兴媒介形式,用户可不断修缮表演内容以呈现最佳的自我形象。

Plog制作方式简单、门槛较低且观看时间短,能够使受众快速获取博主呈现的内容,因而逐渐发展成为当下最为流行的记录和表达方式。用户通常会借助“图片+文字涂鸦”的方式来记录生活、展示自我。随着大众媒介时代的到来,新兴表演舞台层出不穷,割裂了社会交往的情境界限,促使大众将后台个人生活呈现在前台。用户借助小红书等虚拟平台展现自我Plog日常,并通过塑造理想的社交形象,以满足自我表达欲望和社交期待。

分析研究发现,Plog用户愿意将后台个人生活呈现在前台的动因主要包含三个层面:自我生活的真实记录、自我形象的完美呈现及满足自我社交需求,具体阐述如下。

1.自我生活的真实记录。在社交网络中,真实记录日常生活是Plog用户自我呈现行为的主要动机和目的。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应用为用户记录日常、分享生活提供了多样化渠道,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拍摄、编辑照片并将其上传分享至社交平台。Plog作为Vlog的衍生,相比之下,Plog制作方式简单且用时短,用户只需将拍摄的图片辅以文字进而涂鸦发送即可,制作成本极低。通过观察现有社交平台中的Plog内容可以发现,大多数用户在内容制作方面更倾向于记录与展现自我生活,包括一日三餐、上班日常、情感经历、生活趣事等,使原本处于后台的私密生活逐渐公开化、透明化,而这些日常生活记录方式所带来的仪式感是Plog用户自我呈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自我形象的完美呈现。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Plog用户往往借助精心设计的表演情境为观众呈现完美的自我形象,以获得他人认可。其一,Plog用户作为表演者,将前台呈现的表演内容作为完美形象建构的载体,借助剧本内容和表演主题向观众呈现自己内心向往、他人眼中期待的完美形象,而观众可针对用户呈现的形象进行评价和反馈,进而使用户对完美形象的内部期待获得外部他人的认可,并为其注入自我呈现的动力。其二,为了接近心目中的完美自我,用户往往借助个性化的名称、精心挑选的图片、精彩的文案内容等形式发布Plog,并经由黄油相机、VSCO等美圖APP进行美化和涂鸦,将美好的事物展现给他人,从而实现自我形象的完美呈现,而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在戈夫曼看来就是自恋的心理以及对完美自我的渴望。

3.满足自我社交需求。根植于网络空间的社交平台为用户搭建起全新的社交场景和互动平台,促进了不同阶层用户的交流互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刺激着不同交往行为的产生,使用户的社交需求得到不同层次的满足。其一,在社交网络中,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互动和交往获得他人认可,并与其建立亲密关系。Plog用户通过分享个人生活、个性、情感等方式来获取他人信任,并以此激发他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进而为二者建立亲密关系奠定基础。其二,由于Plog门槛较低且发布方式便捷,为普通用户进入Plog社交圈提供了可能,用户之间基于相同的偏好需求形成聚合,如穿搭圈、摄影圈、美食制作圈等,既扩大了社交范围,也提升了社交效率。

戈夫曼拟剧理论将个体向他人呈现自我的行为划分总结如下:个体在他人心中建立角色形象的行为、个体通过自我呈现控制他人对其形成印象的行为、在他人面前维持表演付诸的行动。小红书博主作为日常生活中自我呈现的主体之一,往往通过剧本的设计、场景的搭建以及个人IP的创建来打造个人身份标签,从而建构与众不同的完美自我。

1.设计剧本,完成角色建构。戈夫曼自我呈现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可以被当作是不同的戏剧表演,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角色,个体通过角色的建构完成自我形象的呈现。因此,在呈现一段完整的戏剧表演之前,应优先完成剧本设计,明确符合自身形象的角色定位。从个体因素而言,小红书Plog博主在进行内容创作前会事先根据自我形象和身份拟定发布内容的主题、编写符合角色身份的剧本框架,从而完成角色建构,并使用“留学生日常”“穿搭博主”“读书博主”等标签强化个人角色。以小红书博主“BanoBody”为例,其借助自身留学生的身份角色优先编写“留学生”剧本框架,并通过展现个人留学日常,如居家日常、生活碎片、打卡国外建筑等内容填充剧本。比如该博主第一条留学Plog通过“异国恋”的爱情故事引入主题,借用“因为爱情奔赴美国留学”的爱情故事拟定剧本,并通过添加“留学美国”“美国生活”等话题完成角色塑造,从而唤醒受众内心深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此获取流量。除此之外,小红书大多数博主还会通过系列Plog保持剧本内容的稳定输出,以提升剧本的连贯性。

2.搭建场景,展示私人空间。根据戈夫曼的观点,个体自我呈现需借助一定空间和场景才能完成,该场景既包括场景的布局、设施及装饰品,也包括为表演活动事先准备的布景或道具。个体若要把场景当作表演的一部分,就必须置身于适当的场景中才能开始表演,否则表演将无法进行。因此,对于Plog博主而言,其在社交平台进行的一切自我呈现行为都是以场景设置为基础。以小红书博主“一只飞行兔”为例,其选择小红书作为自我呈现舞台,这本身就是一种场景搭建。在该场景中,用户借助各种道具和布局完成自我呈现。不同于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小红书用户在满足自身社交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活质感,“一只飞行兔”所发布内容中的妆容、穿搭、装饰品摆放、色彩搭配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搭建起的拍摄场景,并通过“照片+文字”的形式将个人私人空间呈现在前台供他人欣赏,一旦其他用户基于共同兴趣在该博主搭建的场景中聚合时,便会被界面呈现的高级感所吸引,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3.打造个人IP,实现精准引流。在注意力资源有限而消费资源日益丰富且供大于求的状态下,受众也在无形中结合自身偏好分化成诸多垂直细分的群体,促使活跃在社交媒体平台的Plog博主开始专注于深耕自身擅长的垂直细分领域,在独具特色的自我呈现基础上,打造具有品牌效应和受众黏性的个人IP,实现精准引流,这一过程主要包含精准定位和持续输出两个方面。

其一,通过分析小红书博主发布的Plog内容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位博主在发布Plog文案时均会添加带有身份属性的个性化标签,而这些个性化标签不仅是博主打造个人IP的关键,也是将小红书庞大的公域流量转移至个人私域流量的密码。比如,穿搭博主“温大大”发布的每一条Plog文案下方都会添加#跟着博主學穿搭#、#每日穿搭#等自定义标签,以此强化个人IP,从而搭建起日常生活类Plog内容社区,可吸引受众根据个性化推荐机制进入该社区,并将其转化为精准流量。其二,在互联网时代,舞台中的形象极其脆弱,“人设崩塌”现象时有发生。对此,小红书博主往往深耕个人擅长领域,并通过持续输出关于该领域的Plog内容打造个人IP,以此维持自身形象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升粉丝忠诚度。

戈夫曼拟据理论认为,每个人人性的自我与社会化的自我之间存在差异。作为一个出色的生活表演者,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就必须隐藏自己真实的主我,而表现出观众所期望的角色。在自媒体时代,自我呈现的方式与内容日新月异,Plog作为一种图文记录生活的新兴方式在满足用户自我呈现的同时,也会因用户的过度呈现、前台Plog的过度包装以后台个人隐私的过度挖掘而带来一系列现实隐患。

1.自我呈现过度“景观化”。戈夫曼认为“景观”是指个体在自我呈现过程中基于主观意识控制而进行的社会化表演。德波也在《景观社会》中指出景观是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人们因为对景观的迷失而丧失了对本真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基于戈夫曼拟据理论和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对自我景观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自我景观是主我和客我的结合体。而主客我的平衡互动则表现为合理的自我景观,这对于人际交往而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用户为了向观众展现理想自我,往往通过过度修缮和美化的图片和文字对自我进行包装,这一过程并非个体真实形象的表露,而是个体在社交平台中为建构理想自我而进行的包装行为,由此带来主我和客我的矛盾。通过观察社交平台中的Plog内容发现,自我呈现主体借助美化软件、编辑工具等对呈现内容进行过度包装,导致过度景观化的现象产生。

其一,社交平台为用户发布Plog提供了广阔表达渠道,导致大量“晒客”的出现。晒图已成为Plog博主进行自我呈现的必要环节,各种各样的图片充斥网络,使受众无法深入思索和品味,只能被动接受。其二,大量美图APP的出现虽然实现了图片信息的生动化呈现,但与此同时也导致Plog用户在发布内容之前借助美颜、滤镜、涂鸦等各种方式过度修饰图片,从而使自我呈现的内容丧失真实性。

2.前台表演下的群体性孤独。戈夫曼认为,人们会利用来源于戏剧技巧的方法来制造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印象,即采用各种策略来进行印象管理。比如在前台表演过程中,表演者不仅会掩盖与自身形象不一致的活动、事实和动机来展示自己的理想化形象,而且还会为了达到理想化的表演效果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一些误导性表演。这种与真实自我存在偏差的表演行为极易使个体偏离现实世界的轨道,逐渐开始依赖舞台中的角色,由此产生对群体的孤独感。对于Plog用户而言,网络技术虽然为其进行前台表演提供了全新方式和渠道,但也极易使其被拟态环境所迷惑,进而对客观现实和前台表演中的形象产生认知偏差,久而久之,便会逐渐开始依赖舞台中的角色,由此产生群体孤独感。

其一,在虚拟世界中,Plog用户可以暂时摆脱现实世界的身份而被重新赋予新的角色,并在前台表演中依据他人反馈逐渐完善自我。在自我完善过程中,Plog用户往往会借助美化工具不断修缮自身举止、行为及外貌,以建构网络世界中的美好形象,如此一来,自身极易被拟态化的环境所迷惑,一旦“理想自我”为用户带来一定收益时,便会越来越迷恋虚拟世界中的自己,进而产生网络孤独症。其二,由于前台表演中的个体所呈现的行为举止建立在人机传播基础上,使得用户与观众之间的交流类似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大多数观众只能单方面接受Plog用户所呈现出来的内容,缺乏即时的反馈和互动,容易使人产生“自说自话”的困境,进而产生群体孤独感。

3.后台呈现下的隐私泄露。戈夫曼在拟剧理论中提到,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和后台之分。前台是人们为了呈现理想自我而进行各种各样表演的舞台。当演出结束之后,人们才会展现出真实的面目、恢复本来的自我,即为后台。相对于前台表演而言,后台行为才是用户摆脱现实社会束缚的真实空间,也是观众止步、闲人莫入的地方。然而,基于媒介技术的演进和社交平台的使用,越来越多用户愿意将原本处于后台的私人空间呈现在网络前台,这将不断打破戈夫曼拟剧理论中的前后台界限,使个体活动区域的“前台”和“后台”的理论框架逐渐变得模糊。进而导致用户私人空间逐渐公开化、透明化,由此造成的隐私泄露问题逐渐变得令人堪忧。

对于Plog博主而言,记录个人日常生活、展现真实自我是其首要目的。用户在搜集素材进行拍摄时通常会选择与自身生活相近的事物,这一行为无形中会暴露用户的地理位置、个人信息及生活习惯,一旦这些信息在网络上被定位和放大时,便会导致个人隐私遭到严重侵害。更有部分Plog博主出于获益心理,期望通过分享隐私获取粉丝信任,以此提升粉丝忠诚度、增强粉丝黏性,但是这种行为会将个人信息完全暴露于网络之下,对个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形态,Plog为个体进行自我呈现提供了全新舞台。Plog用户作为内容创作者,通过场景搭建、角色建构等方式为观众展现真实生活,并在与观众的互动中不断修缮个人形象,以建构虚拟世界中的理想自我。除此之外,基于长期的内容生产和精准引流,Plog用户还可实现商业变现,以获取一定经济收益,从而激发自身创作动力。然而,由于网络平台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等特征,因此Plog用户内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需要全面认清虚拟社交环境中的自我呈现机制,并保持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知,从而有效避免自身在网络世界中被悄无声息地驯化。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张长磊.戈夫曼“戏剧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表演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7(15).

[3]黄建生.戈夫曼的拟剧理论与行为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4]王胜利,伍玥.浅析欧文·戈夫曼的印象管理技术[J].社科纵横,2012(03).

【编辑:朱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