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工匠精神”为思政元素的《海报设计》课程教学探究

2024-02-07李培暠

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海报设计思政元素工匠精神

李培暠

摘要:以探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代表性课程的思政教育规律为目的,即回答“教什么”到“怎么教”的问题。以工匠精神为元素的渗透式思政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专业课的视角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并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设计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工匠精神;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海报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1-0108-03

Abstract:The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law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representative courses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that is,to answer the questions from "what to teach" to "how to teach". The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ethod with craftsman spirit as the element is studie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students’ world outlook,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and inherit and innovate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So as to cultivate design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intelligence,physique,beauty and labor for the society,and cultivat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raftsman spirit;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Poster design;Reform in education

將工匠精神融入《海报设计》课程要求教师要有“匠心”,勇于成为教书匠。追求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与艰苦奋斗的工作精神是直接展现工匠精神的方式。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将匠人的手作、故事、追求等形成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悄无声息地传递给学生,使其理解、认同。

“工匠精神”归根结底是匠人诚实质朴、精工精致的精神追求。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对产品精雕细琢的极致追求,对品质的坚守、执着和专注,以及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1]在手作中呈现法度(守信)精神。以“宇宙天地”为准则,在长期实践中提炼手作范式,体现与物、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价值观。法度不仅是器物的长、宽、高的要求,更是匠人追求实用价值的考量;以工艺技术追求藏美精神。取法天地之气的自然美、包罗万物的材质美、别具心裁的工艺美。藏美也是匠人对生活态度追求,以自身强大的胸襟,赋予生活无尽的可能;工匠的心性传播专注精神。专注即匠心,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根基,是匠人内在的品格,如谨慎细致、求真求精、尚美善思、朴实淳朴等。

以“工匠精神”为思政教育实质是教育新理念。是指以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形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广义包括,对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修订;对课程教学大纲研究与修订;发掘梳理现有教材(资料)的思政因素,明确教育的内容;研究在专业知识、技能的教学全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方式;研究课程整体效果及学生的反馈与评价,量化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运用。狭义是指,研究在备课、授课、课后辅导、练习布置与批改、课后反馈等环节渗透思政教育方式,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一般规律。

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专注教学、追求真理、心无旁骛地从事教育工作。完善自身建设,主动突破困境、守住本心、树立意志坚定的理想信念,将外力转化为内驱力。工匠精神有补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稳固和完善“教”与“学”的平衡。其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设计人才与中国“智造”走出国门有着现实意义。工匠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有助于我国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与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以“工匠精神”为思政元素破除线性教学思维。教师的行为是体现工匠精神内涵的方式。建立“传承?解构?反馈”渗透式教育新模式。主动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形成全过程的教学闭环。

(一)教师践行“工匠精神”

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源于老师的示范。通过言行阐释的工匠精神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仅把工匠精神概念生硬地告知学生,即使在教学中设置的“恰到好处”、即便语言极具感染力,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通过言行向学生传递工匠精神的情感温度,从而感化他们的认知。

以“工匠精神”为元素的课程思政,促使教师从灌输者转向服务者。厘清当代教学理念,打破常规说教式课堂,敢于给学生带来新的上课体验。专注教学,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全身心投入才会产生对学生负责、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金课”。

践行“工匠精神”可弥补教师自身缺陷。笔者直面自身的形象缺陷,努力通过对“工匠精神”的阐释将自行形象的不足转化为内在的乐观、自信、开朗的精神价值。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富有自信地站在课堂上影响、激励着学生,实践证明,会得到多数的认同、好评与支持。

(二)课程思政设计原则

“讲解→练习”的线性教学转换为“探讨?提案?反馈”的閉环式教学。细化思政元素在课堂的时间占比、完善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杜绝知识点+思政“两张皮”现象。有效地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备课阶段:思政教育的根基。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匠精神元素,并结合会社热点及时更新。将其分章节、分课时、分时段贯穿课程体系,丰富教学环节,量化思政次数与比重。酝酿引入词,建立逻辑顺序,做到与知识点无缝衔接。提前将课堂主要内容在线上教学平台发布,通知学生预习(约10~15分钟)。

授课阶段:渗透思政教育的核心环节。牢记“以身为范”,言行、PPT与板书设计等传递着工匠精神。通过案例分析、思路讨论、现场提案等情境互动形式,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多元统一。将传统教师“讲”为主的教学转换成学生“说”为主交互式课堂。抓住核心问题,通过简练、准确的语言点评总结,使学生的设计思维与人生价值得到升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课堂过程记录,为反思环节提供资料,使课堂教学成为闭环。

反思阶段: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建立收集有效反馈信息的机制,及时发现与修正之授课环节的不足,切实改变师生下课即结课的陋习。定期请学生填写学习过程清单(即自我反思量表,结合每节特点设定不同的模块,如“学习内容”“重难点”“对教师的意见”等)。是有效收集反馈信息的途径。应避免应付式填写,可以设置为平时成绩的一环,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此作为课程的纪念。笔者经过多次试验,发现每次模块不同且控制在5分钟内写完,学生普遍乐于填写。通过分析清单信息,在下节课做出针对性的改变,这也是激发学生填写过程清单的方式。

(三)课程设计的重难点

“情境互动”是课程设计的特色与重难点。旨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变革,加强课程趣味性、互动性。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其获得体验感、满足感与自信心。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升华学生设计思想、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敢于创新、勇于突破传统课堂的枷锁。通过实物、照片、视频展示,智慧教室使用等方式营造情境,将课堂搬进图书馆、博物馆、民俗馆、纪念馆、艺术馆等搭建适合教学内容的课堂情境。高校应支持、并给予教师一定的灵活安排课堂权限。

教师成为“教书匠”,理解→认同→践行工匠精神,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建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反馈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检验并修正“工匠精神”元素的设置,弥补原先的不足,使教学成为闭环。

深挖思政教育“显性”与“隐性”资源,巧妙将工匠精神嵌入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严谨的理论知识吸引、娴熟的技法征服、天马行空的思维启示、规范的行为作风鼓舞、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良好的心理状态激励学生。

(一)建立思政素材库

众专业教师从熟知的行业中挖掘工匠精神元素集结成思政素材库。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2]若将每位教师提炼的工匠精神整合,就会形成多学科、多角度的素材库。可以方便地从中选取适合知识点的思政元素进行传授。同时,学生会为老师跨学科、多角度、宽视野的能力所折服。

引用众学者阐释的工匠精神补充素材库。学者潘天波教授以中华匠人为切入点,梳理工匠精神,盘点工匠文化。近几年出版《大漆王朝:汉代漆艺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漆艺史料辑注》《好物有匠心》《匠心致远》等著作、发表《〈考工记〉与中华工匠精神的核心基因》《〈髹饰录〉与中华工匠精神核心理论体系》等论文。流露出他对建立现代中国设计体系的期盼与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以身为范向读者传达出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将学术性知识通俗化,在《百家讲坛》等传媒平台为大众分享灿烂的工匠文明。将众学者的研究成果整合到素材库,并在课堂上运用,还会增加学生对学术研究的敬畏与向往。

(二)线下线上融合教学

通过线下线上模式将“工匠精神”渗透教学全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能感受到老师的存在,将教学从固定的课堂分解。教师精心设计环节、巧妙安排项目需有藏美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温度,从而产生理解与共鸣。在教学全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进行学情分析使教学过程得到一定的简化。

线上教学作为线下教学的辅助,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无限拓展。《海报设计》课程重在设计创意思维的训练、表现形式的运用,突出设计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提前把理论知识、技法等内容与练习发布到线上教学平台,课堂有限的时间以学生畅谈设计想法与思路为主。启发学生重视课堂沟通,鼓励其勇于走向讲台,将自己的创作思路讲出来,请同学点评;教师总结(应分析优点与不足,给予建议与对策,通过个案提示全班同学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激励学生天马行空地想象,以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要求其完成海报作品。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充分了解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结合教学目标,协同学生共同探讨选择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结构,共创良好的课程线上教学生态系统。[3]

笔者以两届学生为样本,课程伊始仅有62%的同学自觉使用线上平台(其中仅36%的同学活跃)。其原因:其一,没有养成线上学习的习惯。此类学生仅需要多次提醒后,会自主学习;其二,进入大学放飞自我,认为课堂是学习时间,课后老师不应打扰。这类同学多为初高中过于“压迫式”学习,经过多次与其沟通,引用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会产生完美器物的案例,如高温烧制瓷器、一遍遍打磨漆器等工匠案例打动他们,使其主动使用线上工具自主学习;其三,对于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多样)。尊重这类学生想法,引导其利用线上资源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可以百工为列举(如漆工仇英成为画家、齐白石是木匠出身),刺激其找到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

《海报设计》课程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有利于拉近师生情感的距离,有助于增加课堂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开放性。亦是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育人目标,提炼挖掘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4]主动与学生沟通是教师获取教学评价最直观、最直接的方式,便于检验其对设计思维、思想政治、理想信念的获取与认知。

(三)增加练习的实戰性

将真实项目引入设计训练,是搭建课程情境互动的有效手段。比起自由选择海报设计的主题,学生更乐于挑战有竞争性的实战项目。在实践中训练设计思维与表现形式,获得认同感、体验感、满足感。引导学生认真对待设计流程的每一环节,并甘于寂寞地打磨作品成稿。

以赛代练的训练方式。以获奖为增益点,激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完善设计作品。启示学生不以得奖为主要目的,重在过程体验从而减轻未获奖的失落。以作品会友,了解其他大学生的设计水准,从而消解学生的功利性。

满足社会的需求方式。任课教师可以承接校内讲座、比赛、节庆等的海报需求,布置学生练习,增加其对学校的认同感、融入感、参与感与荣誉感。适当引入商业需求,将课堂转换成“设计公司”。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当成赚钱工具,若是付费项目,应将设计费如数转交给作品被采纳的学生或小组。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与珍惜时间努力创作作品,也是为其提供一种“勤工俭学”方式。

与学生交流设计思路,通过青花瓷、哥窑的金丝铁线、建盏、窑变的烧制与科学实验测试等元素,启示他们不追求一时的成果,务必加倍努力才可能会有一丝收获,人生只有不计成本的拼搏才会看到成功的曙光。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既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又要避免机械、生硬与空洞。敢于将工匠精神贯穿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育评价的全过程中,形成教育闭环。

(一)唤起学生对工匠的情感

以当代海报设计的视角解读工匠精神是复杂的文化形态,暗含在传统文化、技术与制度谱系之中。工匠精神是匠人的“灵魂”与“生命”,通过手制向世人宣示了职业的尊严,“爱”是对其精神的简化概括。

第一节课,首先将现代设计师与古代木工、漆工、瓷工等百工建立身份的认同:服务社会与文化传承;在海报图形单元中,展示中国传统“福禄寿喜”“五子十图”等年画作品,古人设计的智慧与精益求精的制作态度;在海报文字处理单元,以毕昇与活版印刷为元素,表明传播知识需要我们具有奉献精神传承中华伟大的文化;在创意环节,分析马踏飞燕、三星堆遗物、瓷器窑变等,启发天马行空的创意;在练习环节,引用能工巧匠的作品,引发思考:精美的器物是匠人甘于寂寞、追求尽善尽美的结晶;在提案环节,将明代漆工黄成与《髹饰录》引入课堂,传递文本表述的重要性,力求敢于说、乐于说;在分析经典海报作品时,将冈特·兰堡的土豆情结与位于地下室的工作坊、靳埭强先生早期的裁缝学徒经历等着重与工匠精神匹配。

针对学生的特色可灵活运用工匠个案故事渗透到理论体系的各个知识点。“工匠精神”为思政元素,有助于当下新文科、交叉学科的建设,设计专业与前沿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定位基于新文科具有随时代变化的能力,源于社会发展引发的大规模深化改革的需要。所以两者的融合发展应更注重培养具有整体个性的人才,着重提高他们的创造力。[5]

(二)启示学生对价值的思考

尽管文本缺失、时代不同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工匠精神的价值展现,但伴随着现代文化自觉的觉醒与社会文明的发展,被遮蔽的工匠精神会通过国家政策、设计业界行为等多种方式被大众获取,普遍理解与接受,产生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通过“工匠精神”引发学生思考,设计作品在世界传播的本质是各国文化外溢的表意符号。其实质则是作品背后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现代中国设计必须继承中华传统工匠之精神。设计成为中国精神文化的象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转向。我们分析的对象不是只以功能决定的物品,也不是为分析之便而进行分类之物,而是人类究竟通过何种程序和物产生关联,以及由此而来的人的行为及人际关系系统。[6]

当下,我国设计从业者以热爱生命般创造的作品与中华工匠精神一道,向世界传达中华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中国设计体系的建构不仅是对工匠精神的解读与完善,更是主动适应中华文化发展顶层建设的迫切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设计作品向世界贡献中国的智慧、思想、精神与文化,在中华伟大复兴中彰显特有的社会价值。

(三)《海报魅力》的课程思政案例

为学生营造问题情境互动,促使其在课堂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将2020年1月27日丹麦《日德兰邮报》辱我国旗事件作为案例。①请2-3名学生就此事件讨论并发表看法,约5分钟。②展示网友使用丹麦国旗回击的图片,请1-2名学生发表看法,约3分钟;③展示4组设计风格迥异、主题相同的海报作品,请4名学生分析其设计思路、表现手法,约8分钟;④融入明代漆工杨埙“抗击”倭寇的趣事1,请1名同学发表想法后,总结所有同学的发言,约4分钟。

专业知识、个人情感与价值层面的相互映射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情境体验。学生通过“丹麦辱华”情境,很容易理解海报作品能表达设计者的思想与情感,是一种有效回击丹麦的手段;通过“漆工”情境,会感悟到匠人高超的技艺是表明国家情怀的方式,将情怀融入作为信息传播的海报作品之中,可以影响观者的情愫与认知。通过“丹麦辱华事件”引入“漆工杨埙”的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将国家情怀、民族气节、个人艰苦奋斗等融入课程教学。

“静态”教学转向“活态”情境式教学方式,摒弃“填鸭式”的单向度灌输法,充分激发同学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课程特色,结合学生情形,采取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模式,有效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开展教育教学。要旗帜鲜明地推崇正面典型、批判反面典型,更好释放彰显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7]更新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主体的不同改变教学策略。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 “专注”的美学传达。以工匠精神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教学,重视人、知识、社会、自然的关系,力求为课程思政提供有价值的教学范式。

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海报设计》教学全过程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其根本就是以生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专业教育的实质就是“立德树人”,两者是知识体系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专业课思政教育既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又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倡导和培树工匠精神,可以使高校学子理解劳动人民的先进性,弘扬劳动者创造的精神价值;产生对职业的认同、尊重与追求。中华工匠精神对于消解当代设计教育的功利化有实际价值。便于教师与学生克服弥漫世界的浮躁心理,形成教研、教学、求职等的人生理性的心态。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华漆工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2020SJA2365)

注释

1 杨埙受命学习日本漆艺,所生产的漆器称为“杨倭漆”,连当时日本漆工都自愧不如。

参考文献

[1] 工匠精神[J].设计.2016,(05):08.

[2] 苏凤捷,程梅花注说.墨子[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03:182.

[3] 周赞,董新稳.高校设计类课程线上共创教学与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07):80-83.

[4]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EB/OL]:http://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 霍楷,杨韫嘉.新文科背景下设计与科技融合改革研究[J].设计.2022,35(15):100-102.

[6](法)让·鲍德里亚著.林志明译.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01):02-03.

[7] 肖敏.高校课程思政的特点、难点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4):52-54.

猜你喜欢

海报设计思政元素工匠精神
健康防护系列海报设计
节日海报设计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陆方 海报设计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