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更新

2024-02-07蔡秀蕴

设计 2024年1期
关键词:心理需求行为优化策略

蔡秀蕴

摘要:针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评估,提出更新改进建议,并为其他高校教学楼更新工作提供经验和方法参考。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更新改造为例,综合分析了师生对教学楼公共空间的行为——心理需求,并基于教学楼室内外闲置空间,积极拓展各种活动类型,创新性构建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的形式与内容。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公共空间和学生行为分析,总结出师生行为与需求,形成了二号楼公共空间设计的优化策略.该套研究方案可为其他相关公共空间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浙江理工大学;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行为-心理需求;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01-0086-04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second teaching building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carries out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impact assessment,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updating and improvement,and provides experience and method reference for the updating of teaching buildings in other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renovation of Building 2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or the public space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and actively expands various types of activities and innovatively constructs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based on the indoor and outdoor idle space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public space and students’ behavior in the No.2 teaching building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mmarizes and sorts out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rules of students’ behavior,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the design of the public space in the No.2 building. The research schem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relevant public space renewal.

Keywords:Zhe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Public communication;Space behavior-psychological needs;Optimization strategy

現代高校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通常被设计为多功能区域,以满足不同的需求。这些空间可以用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小组讨论,自习和休息,以及举办学术和社交活动。开放式布局:公共交往空间通常采用开放式布局,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的布局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正确的学习和交流方式。然而,一些大学可能缺乏公共交流空间,导致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学习和交往区域。这可能会导致拥挤和不舒适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一些公共交往空间可能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不同学习和交流需求。本文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为例,在保留其基本空间功能的基础上,对公共空间进行更新优化与改造,使其符合当代师生日常需求。

环境行为学是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个体行为对环境的反馈作用。[1]在高校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更新改造中引入环境行为学的原则和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社交互动效果。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传统教育模式逐渐无法满足需求,因此教育改革理念不断创新。这也导致了人们在高校教学区环境中的活动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空间设计领域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空间开发原则。[2]现代化的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应突破了传统教室学习空间界限,创新性地设计了非正式学习空间,营造具有良好互动交流功能的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而这也应当成为高校教学楼公共空间设计的重点。

基于高校建筑更新改造的理论,国内学者对其展开相关研究,如李咏瑜的《西安地区普通高校整体式公共教学楼群空间适应性研究》,参观探索西安市许多公立高校新建教学楼,了解公立教学楼的使用情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总结西安市普通教学楼设计方法的应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3]韩润松的《高校公共教室空间改造策略》在当前公共课堂难以适应多学科学习模式的背景下,基于公共课堂上的各种案例,总结了对多学科写作的关注,重点关注空间变异性、空间氛围和从趋势向智能过渡的策略。[4]何鲲的《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设计研究》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重点研究了高等教育建筑公共传播空间功能的协调策略,并详细分析了不同功能和用户对高等教育建筑位置的适应情况。提出了4种优化策略:空间层次、模型、分布和质量。[5]

相比于浙江理工大学其他教学楼,二号楼具有教室最多、人流量最大、课时量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等特点。因其显著高于其他教学楼的公共空间活动频率,针对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的公共交往空间进行了现场调研。在此,界定了“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是除教室、报告厅等功能空间外,其余供高校师生停留的空间,示意图见图1。

外部与内部公共空间现状见表1,表2。 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外部公共空间现状如下:1.可达性: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位于理工教学区核心枢纽。在上课期间,该楼人流量特别大,因此二号楼主入口和次入口成为了该区域的主要交通节点,可达性强,方便师生进出。二号楼底层庭院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师生可以从不同方向的底层架空通道以及面向图书馆的主门厅引导进入。教学楼露台共有三处,分别为二层露台、四层露台和屋顶露台。二层露台位于教室旁边,在周边学生可视范围内,因此可达性较强。四层露台位于教学楼边缘,隐蔽性较强,可达性较弱。屋顶露台目前大门紧锁,不对外开放,可达性最低。2.停留因素:底层庭院不仅植被丰富,且花坛边缘有设置让学生停留的座椅和休闲设施。且庭院的围合感很强,还有花坛、灌木、树木等遮挡周边教室的视线。因此,此处不仅是交通空间,也成为具有公共交往性质的活动空间。但由于学生在庭院中停放电动车,导致座椅被电动车遮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此停留的意愿。露台没有提供任何座椅和休闲设施,不满足现在学生多元化的公共空间使用需求,不利于学生在此停留。但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露台上存在着一些自发性行为,有的学生会将附近教室的椅子搬到露台上以背书学习,有的人则站着聊天、吃早餐等。3.空间界定: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的庭院被架空连廊划分成两个部分,形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庭院空间,其界面由教学楼和架空连廊组成,可以构成四面围合或三面围合的格局。底层架空的连廊通过两侧的柱子限定了空间,使得二号楼的东西庭院空间相互渗透,并与学校钟楼形成对景,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景观轴线。二层露台是二号楼内部庭院的一部分,具有较强的围合感。而四层露台和屋顶露台位于二号楼的边缘位置。屋顶露台东侧依托于二号教学楼西侧的架空连廊,西侧面朝图书馆前广场,南北方向的围合感相对较弱。4.私密性:围合庭院由底层架空通道连接,在日常上课时间时人员经过频率较高,私密性较差。二层露台位于教室周边,由于位置较开放,私密性较差。屋顶露台位置较偏,私密性较好。

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内部公共空间现状如下:1.可达性:在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内部,存在着门厅、走廊以及楼梯等公共交往空间。这些空间的布局相对较为均匀,与各个教室相邻,因此具有更好的可用性。门厅作为教学楼的入口,是师生进入教学单元的必经之地,其可达性较强。而教学楼走廊节点空间则是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当着重要的横向交通连接,使人员流动更加便捷,更容易到达目的地。2.停留因素:目前,二号楼内部存在大量被浪费的空间资源,尤其是门厅、走廊节点等公共交往空间。这些空间未经过设计,缺乏适当的设施,导致难以识别和停留。为了更好地优化这些空间资源,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实施了改造项目,成功盘活了三楼的走廊残余空间以及楼梯前过厅等“非正式”学习空间。通过增加桌椅、书架、小黑板等设施,这些空间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吸引了众多同学前来自习。3.私密性:主门厅位于西侧教学楼的門户位置,人员出入较大,因而私密性较弱,特别是在上下课时段。次门厅位于教学楼主要流线上,上课时经过的人流量大,私密性较弱。通过观察,在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教学楼内,位于南楼西侧端头的走廊节点空间具有一定的停留潜质。由于该空间与走廊呈“L”形布局,并且噪声和视线干扰较少、私密性好,因此可以成为一个舒适的交往区域。相比之下,中部的休息厅的私密性并不理想,而且受到教学楼噪声的干扰,但仍然存在被改造成学习空间的可能性。目前,二号楼三楼和四楼的中部走廊空间节点已经完成了改造,成为同学们自习的热门去处,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利用。此外,位于二号楼北楼的走廊节点空间,虽然私密性较差,但由于其较大进深,也可为课后学习讨论等活动提供使用空间。该空间位于教室之间且没有任何遮挡屏障,因此虽然缺乏隐私,但依然可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来提升整体使用效果。

行为注记法(Behavior Mapping)是环境行为学中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该方法用于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为设计师、规划者和决策者提供有关用户行为、互动和使用模式的详细信息。(图2)[6]在公共空间中使用行为注记法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空间内人们行为的观察和记录数据,为设计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公共空间的优化和改进。以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为例,运用行为注记法可将用户的停留节点分为多个区域,并详细观察和记录用户在这些节点中的行为。[7]通过调研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公共空间行为,发现用户在主入口的停留节点为大门两侧与空间边缘;在次入口的停留节点为空间边缘与通道两侧;在庭院空间中,用户停留节点为花坛边缘座椅与树等遮挡植物旁边;在二层露台的停留节点为露台外侧栏杆,教室一侧的实墙;屋顶平台为露台外侧栏杆、室内外交界的墙边;主门厅为空间边缘、室内外环境交界处;次门厅为空间边缘、台阶;架空连廊为廊靠近栏杆扶手、连廊尽头的灰空间;内廊为靠近教室的隔墙、教室与教室之间的缓冲空间;楼梯间为楼梯间休息平台、靠近玻璃的一侧;楼梯前室为楼梯前室靠窗户一侧、远离通道一侧。用户行为可分为两类: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个体行为是指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完成的行为,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行为称为集体行为。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分类如表3所示。

此次调研学生人数共计583人,存在8种不同的行为特征,其中有6种个体行为,共484人,占总行为数的81.9%。两种群体行为共107人,占总行为数的18.1%。得出结论:在浙江理工大学二号楼的用户行为中,最主要的行为类型为个人行为,同时在所有个人行为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行为是玩手机和等人。通过以上学生空间行为需求分析与二号楼空间现状对比,发现公共活动空间形式单调,利用率低。教学楼中学生的公共空间不仅缺乏基本的设施如座位,书架等,更缺乏吸引力,公共活动空间光线较暗、色彩单一等问题也极大削弱了学生使用二号楼公共交往空间的积极性,造成空间浪费。

(一)主门厅

主门厅目前非常开阔。仅在大楼梯的边缘布置了两个自动售卖机,以此来增加空间使用效率。然而,目前门厅内并没有提供任何可供休息的设施或者其他功能,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有时同学们会在这个大空间里展开一些自发性的活动,例如在墙边打电话或者等待他人。此外,这个空间人流量比较大,承载着关键的交通枢纽功能,平时有很多同学会经过这里去三号楼上课。然而,除了交通功能外,目前门厅的其他潜在功能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提升门厅的功能和利用效率,在主门厅置入了餐饮休闲的功能,设计了一个小型的餐吧。一方面,这个餐吧可以提供同学们休息、购买饮品和小点心的场所;另一方面,同学们也可以在这里进行自习。为满足同学们的自习需求,可以设置书架、书桌、椅子、杂志架和沙发等,为同学们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主门厅的二层平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起来,为此可以在突出的平台区域增加一些休闲座椅和书桌等设施,打造一个供同学们课间休息或自习的场所,效果图见图3。

(二)庭院

庭院景观布置目前吸引力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停留的人数和停留的时间。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在庭院的静态景观中加入一些层次感与变化。[8]首先,针对那些未被维护的座位,可以进行杂草清理,并且增加植物的种类,以营造更丰富的视觉效果。此外,通过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增加植物的层次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停留体验。底层庭院也可作为一个视觉欣赏点,作为楼上风雨连廊处学生在课间时光欣赏美景,缓解疲劳的一个优美景色,从而延长他们在此停留的时间,增加风雨连廊处公共交往空间的空间使用效率。

(三)走廊

根据行为地图分析,发现停留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门口正对的走廊节点空间。首先,根据前文对教学楼走廊及走廊节点的分析,二号楼还存在大量走廊节点空间,包括西侧楼梯间的前厅、中部风雨连廊端头以及大教室之间的间隙。然而,这些走廊节点空间目前功能单一,缺乏公共交往活动所需的设施,因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走廊节点空间的特点和师生的使用需求,置入自习室、讨论室、休息室等空间功能,并设专用自习室、较为开敞的隔间、较为封闭的隔间、完全开放的休息室等,来增加空间的停留因素,创造更加符合现代化教學需求的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

根据就近原则,从人的行为分析来看,课间时间有限,师生往往选择离教室最近的地方交往,以便及时返回上课。只有当交往区域有人停留交往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周边无人的空间,对周边无人空间依然遵循就近的原则。因此,我们可以将大教室之间的走廊节点空间设计为停留区域,充分利用教学单元和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创造出相互协作和交流的环境。具体做法可以是在空间局部放置展板,通过展板划分空间,营造出具有一定私密性的公共交往空间。此外,该区域主体空间还可以作为学生独立自习的场所,并为师生在走廊节点上发生交往提供便利条件。

针对二号楼中部风雨连廊端头的走廊节点空间与室外空间直接相连且受气候影响的问题,计划在更新过程中设置玻璃窗封闭原开放式交互平台,最大程度地减少公共空间气候对师生的影响,提高交往空间的可利用性和舒适性。[9]在新的交互平台中,师生可以进行各种类型的交互活动,例如小组讨论、自习等。因为该平台是封闭式的,所以它能够有效地遮挡风雨和阳光,从而避免天气对交流活动的干扰。同时,由于该平台和教学楼位于同一区域,因此师生可以轻松地进出教学楼,享受到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效果图见图5。

在二号楼西侧放大的一个楼梯前室节点空间,计划设计书吧,同时兼具学生之间讨论的小型会议室的功能。通过书柜和矮柜来划分空间为两部分,一是较私密的小型会议室,并且配套显示屏等会议设备。二是较为开放的学生自习室,并且在临窗一侧,布置了舒适的沙发,供学生休闲使用。效果图见图6。

相较于位于大教室之间以及楼梯前室的走廊节点空间,在风雨连廊停留的人稍少。然而,当用户对于交往环境有着一定需求时,诸如寻找安宁的角落休息、拍照、接听电话交谈或者沉思发呆,那么他们会倾向于选择风雨连廊。风雨连廊作为一特殊环境,呈现出开放的视野,周围环境绿意盎然,植被丰富。这里为长时间学习之后的同学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场所,供其抽离学业压力,舒解视觉疲劳。

(四)露台

通过调研发现在露天平台中,人们更倾向于停留在扶手的一侧,这是因为扶手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露台空间的交往性能。为了增加人们在墙面一侧的停留舒适性,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在墙面上设置一些可供人们依托的构件,比如设计贴着墙面的座椅或者在露台上放置桌椅,从而创造出停驻空间,提升空间的交往效率。

尽管屋顶露台的面积有所限制,但其位置优越,俯瞰着图书馆以及宽阔的广场,拥有开阔的视野和迷人的景观。这使得屋顶露台有可能成为一个融合活动、放松、学习和交流的理想空间。通过充分的规划和利用空间,结合合理的设施和装置,这种小而精致的空间也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各种需求,并提供他们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在其中获得最佳的学习和社交体验。

基于环境行为学的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更新的研究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促进合作学习,可以创造出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学习和知识分享的环境。公共交往空间的更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交互动机会,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和互助。这有助于建立学生之间的联系和友谊,提升整体学习氛围和社区感。一个舒适、功能齐全且吸引人的公共空间可以让学生感到被关注和重视,增强了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提供机会,促进跨学科合作和跨领域交流。一个创意激发、充满活力和灵活变化的空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余诗菁.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古镇公共空间改造——以芝英古镇为例[J].上海工艺美术,2022(01):109-111.

[2] 王浩天. 西安地区高校教学楼公共交往空间更新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3] 李咏瑜.西安地区普通高校整体式公共教学楼(群)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4] 韩润松.高校公共教室空间改造策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7.

[5] 何鲲.高校整体化教学楼灰功能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

[6]陈涵. 基于学生行为视角的南京高校围合式教学楼公共空间调查研究[D].东南大学,2019.

[7]鲁娜.环境行为学视角下服務于城市与建筑设计的实地调查方法[J].建筑结构,2022,52(17):151.

[8]符文成,范英俊,吕晓.环境行为学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动态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22,35(10):63-65.

[9]王鹤,陈夏楠.基于环境行为学对大学生宿舍改造设计——以沈阳建筑大学7舍为例[J].设计,2022,35(13):126-128.

猜你喜欢

心理需求行为优化策略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之有为有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