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城融合视角下自主创新模式路径选择

2024-02-07苗丽华兰立娟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苗丽华 兰立娟

摘要:在实现工业城市更新过程中,以沈阳装备制造业为例,针对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回顾分析了广东佛山地区的创新特点,分析总结了创新发展思路,凝练创新发展元素为沈阳创新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和启示。针对沈阳地区装备制造业目前出现的自主创新问题,从历史视角、发展经验、发展现状和路径选择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基于创新组合发展模式解决沈阳地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装备制造;创新;发展

在实现工业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等开展产城融合的实践,企业可以积极参与产城融合,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政府和企业共同推进工业城市的更新和转型。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沈阳亟须建立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体系,该体系以建立新兴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目标,同时有针对性地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从产业背景来看,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代表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先进技术的水平,装备制造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无疑是一个最为有效的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突破口和着力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沈阳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历史沉淀的必然结果,并且沈阳具备较为完备的工业基础和较为先进的技术装备水平。然而当前,在面对国内其他省份竞争的时候,沈阳市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创新、技术、制度、组织等因素制约了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其中主要是创新因素。

一、传统经济区域创新的历史视角与创新模式的发展经验

(一)以地区为主体的创新回顾

传统经济区域创新一直是影响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包括政府推动、传统的技术进步、市场创新和经济结构变革等,利用技术进步改变传统的产业结构,利用市场创新提高经济的表现,或者通过重新配置经济结构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等。本文回顾了广东佛山的创新发展情况,以期为沈阳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15年前氢能产业发展还未起步,广东佛山率先开展了新能源电池空压机生产项目,这一举措为氢能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考察获得政府的认可之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得到了明确的指引。政府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包括加强金融支持、鼓励上市、差异化扶持等措施,形成了佛山在全国氢能发展的领先優势。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创新是有超前意识和契机的,也有其自身发展特点的。

(二)创新发展的特点分析

广东佛山的创新发展模式基于对未来氢能产业的准确判断,佛山氢能产业从无到有,在后期更是契合了国家发展氢能产业的大趋势,获得了政策支持和补贴,发展前景良好,落户佛山的氢能相关企业也很多。但是目前来看,市场发展方面并不友好,受制于制氢成本的因素,佛山氢能产业的创新发展还需要依赖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制氢成本,才能最终在市场上获得认可并占领市场。

二、装备制造业依托沈阳城市创新的现状及分析

沈阳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创新引领,这是提升沈阳经济活动和振兴沈阳经济的重要举措,研究创新的历史可以指明未来的方向,为此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沈阳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策略。

(一)沈阳装备制造业有关创新的数据

以下表1-表3的相关数据来源于2019、2020、2021年沈阳统计年鉴,行业选取2019年排名占装备制造业前四位的装备制造业细分行业。

1. 专利申请情况

从表1可以看到申请专利数量和发明专利数量很稳定,基本每年保持大致固定的数据,没有可见的趋势性增长的态势,甚至发明专利数量还有所下降。

2. 研发费用

从表2中可以看出研发费用支出在各个细分行业中也是比较稳定的,其中汽车制造业研发费用大幅下降,其他四个细分行业只有小幅增加。

3. 制造业试验支出

表3试验支出反映了试制新产品新设备的支出,这个数字在四个细分行业中总体稳定,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二)产城融合视角下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分析

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沈阳地区科研院所及高校云集,其中涉及装备制造的科研院所比较著名的就有五所,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金属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科研单位,但是体现到科技创新力度上,尤其专利数量上,(沈阳的装备制造业国家发明专利数量2020-2021年平均数量才320件左右),沈阳在制造业科技创新方面与广东等先进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并未充分体现出沈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聚集优势。

2. 人才数量不足

科研机构的组织架构僵化,政策的弹性不足,导致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力不足。从上述制造业细分行业人才数据可以看出,研究人员总数才三千出头,其中研究人员人数很低,不足千人,这一点也可以从研发费用的支出看出来,2020-2021年研发费用几乎没有增加。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但是研究人员没有增加,显示经济增长乏力,在科技投入方面明显不足,而科研人员数量没有增加甚至下降的趋势,说明人才待遇并没有跟上,导致人才流出,间接说明企业也缺乏创新动力。

3. 制造业试验支出

制造业试验支出反映制造业新产品开发和试制情况,从沈阳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试验支出的情况统计看,从2019-2021连续三年试验支出维持在年均约6亿元,汽车业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业试验支出甚至维持在持平与下降水平。总体上这一变动趋势和沈阳地区的GDP增长趋势基本一致,反映出在总体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企业在创新产品试制的投入上也趋于保守。

4.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数据上看,沈阳主要装备制造细分行业的投资,除了通用制造业和專业制造业超过了行业总体9%的增幅外,其他两个主要行业的投资增幅都是负增长,说明通用制造和专用制造业是拉动沈阳整体制造业投资上涨的主要动力,反映出行业增长贫富不均,缺乏整体上涨的推动力。

三、沈阳装备制造业产城融合创新的路径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借鉴其他地区的创新经验,在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方面,沈阳制造业可以通过几种组合方式推动创新:

(一)建立创新产业基金

由沈阳市政府组织建立创新产业基金,通过基金支持的形式,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进行创新研发,以创新种子基金,带动企业投入,形成产业创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加大应用研发投入,推进核心技术本土化,将技术创新应用到实际产品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装备制造业创新的税收减免及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对获得创新产业基金并投入相应配套资金进行创新研发的装备制造企业进行税收减免,实行地方性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优惠政策,允许创新研发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对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的方式收回投资,促进企业更多资金进行创新改造。

(三)实施人才共享计划

沈阳市科研院所集中,高校云集,有着天然的人才优势。装备制造业发展仅仅依靠3000多的研究开发人才显然是不够。通过出台相应政策,打通人才壁垒,为各类科技人才交流、工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项目带动、人才合纵、政府、企业资金支持,扶持一批组合创新团队的出现,带动人才队伍的交流建设和增量发展。

(四)政府牵头的市场调研

在政府的领导下,由行业研究院和企业联合成立一个调研市场的组织,分析市场,同时加强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的调研,及时发现新的消费趋势和行业发展方向,为研究院所和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撑;拓宽研发视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熟模式,挖掘技术创新的内涵,形成市场引导,以企业创新产品带动形成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自主正向循环。

(五)政府推动下的产业升级计划

在政府推动下,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打造更先进、更高效的技术格局和产品风格的产业升级计划,建立定期升级的产业升级计划目录,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和目标。从宏观全局上把握沈阳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改变单打独斗的分散发展模式,为形成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庆华,时培豪,胡江峰.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107个地级市例证[J].改革,2020(01):87-89.

[2]李恩平.“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调、优化[J].企业经济,2020(08):25-32.

[3]蒋樟生.开放式创新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政府补助与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09):100-108.

*基金项目: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软科学研究计划)“产城融合视角下工业城市更新策略”(立项编号:C类,73号)。

(作者单位:苗丽华,沈阳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兰立娟,沈阳医学院宣传部。兰立娟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