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网络分析的社区商圈布局研究

2024-02-05何榕镔

山西建筑 2024年4期
关键词:临海市商圈街道

陈 璐,何榕镔,李 娜

(1.台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台州 318000; 2.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台州 318000)

0 引言

社区商圈是“空间+时间+人情”的交互融合。后疫情时代,社区商圈“连锁化、物联化、便捷化”的趋向特质逐步成为“保民生、保供应、稳物价”的关键支撑。经历过无秩序、无节制的城市增量扩张后,存量更新发展下如何焕新社区商圈商服环境、构筑现代化商服布局体系仍是重要研究课题。

临海市作为台州市副中心城市,城区繁荣度较高,社区商服业增值效益显著,但社区商圈空间分布不均、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旧严峻。因此,本文立足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窗口,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深入优化社区商圈组织层次、空间布局、规模配置提供研究支撑与政策建议。

1 研究对象、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刻钟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 min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1]。社区商圈中心是指一刻钟生活圈中商业聚集点,包括社区商业综合体、社区便民商业中心和街坊商业[2]。本文以社区商圈为研究对象,空间范围主要为临海市的古城街道、大田街道、大洋街道、江南街道、邵家渡街道,以社区作为最小研究范围。

1.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居住人口数据来自2020年台州市统计年鉴,现状商业数据主要来源于百度地图的POI数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数据、规划数据等资料。本次研究首先对临海市商业布局进行分析,总结现状特征及问题;再通过GIS软件构建交通网络模型,采用位置分配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对临海市社区商圈中心选址,根据结果提出合理的商业优化配置要求[3]。

本文要采用位置分配工具中的最小化设施点模型进行研究。“位置分配”原理是对给定的商业设施需求点和候选点,按照特定的优化模型,从中挑选出指定个数的设施选址,实现设施的可达性、使用效益和服务效益最佳;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应在指定的阻抗中断值内,布置最少的服务设施,满足所有或者最大数量的需求[4]。

2 临海市商业设施现状评估

2.1 商业服务业用地分析

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分析临海市商业服务业用地情况,然后依据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GB 50442—2008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综合累加得出小城市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用地的占比值4.5%~6.1%[5]。分析得出临海市城市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约为3.97%,用地占比不足。

2.2 商业设施空间聚集状况

商业设施空间集聚状况可用点密度分析或核密度分析进行研究,相对于点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能够更直观的显示要素集聚特征[6]。本文通过GIS核密度分析对商业设施现状空间分布进行初步研判,发现商业设施布局呈现“一核多点”形态,主要集中分布在古城街道,其余街道的商业设施密度明显较低。

2.3 商业设施覆盖率

商业设施覆盖率指商业设施一定时间或距离范围内覆盖的城市住宅用地的比例。以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中住宅用地作为研究的基底数据,通过GIS建立现状交通网络模型,并计算按一定距离的服务半径服务可以覆盖的区域[7],最后求出覆盖到住宅用地占总住宅用地面积的比例。

研究通过服务区模型计算得到各街道覆盖率。结果表明临海市各乡镇街道覆盖率偏差较大,古城街道和大洋街道覆盖率较高,分别为85.67%和94.40%。江南街道和邵家渡街道商业设施覆盖率不足50%,其中未覆盖到的住宅用地主要位于城郊区域。

3 临海市社区商圈构建

研究围绕一刻钟生活圈建设,补齐商业设施类型、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短板,并按照社区商圈服务的人口,合理配置商业规模。

3.1 社区商圈中心选址

研究采用GIS构建交通网络模型,模拟商业设施需求点和设施点的空间分布,通过最小化设施点数模型挑选出满足步行15 min(1 000 m)服务范围的最少商业设施选址,使得社区商圈一刻钟服务范围全覆盖。

理论上每个居民所在的住宅就是商业设施的需求点,考虑到模拟成本,本文将一个社区里的所有住宅作为一个需求点,将每个规划居住用地斑块的中心作为设施需求点的所在位置。以现状大型超市、商业综合体、大型农贸市场作为社区商圈中心的必选点,作为社区商圈中心的选址,共计17处;结合便民生活圈建设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将每个规划居住用地斑块中心作为社区商圈中心的候选点,共计551处。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得到74个新增选择的设施点,加上必选设施点共得到91个社区商圈中心选址。最小化设施分配模型计算结果见图1。

3.2 商业设施规模研究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各设施点分配结果差异较大。从设施分配的居住点个数来看,设施点分配的居住点个数处于1~20之间,其中分配个数为1~5的设施点有49个,占53.85%;分配个数为6~10的设施点有26个,占28.57%;分配个数为11~20的设施点有16个,占17.58%。设施需服务的居住用地规模主要集中在5 hm2~50 hm2,古城街道和大洋街道在此区间的设施点较多,与现状设施布局情况相符。

结合规划人口规模和居住用地规模,按照平均分配可以得出每个设施需要承载的人口规模,再根据社区人均商业面积指标计算每个设施的商业设置规模。依据GB 50180—201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社区商业面积人均指标为0.32 m2~0.46 m2;GB/T 37915—2019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社区商业综合体人均商业面积为0.6 m2~0.8 m2,社区便民商业中心人均面积为0.45 m2~0.57 m2,街坊商业人均面积为0.15 m2~0.37 m2,本文社区商业指标采用0.45 m2。

根据《社区商业设施设置与功能要求》指标要求,其中需配置商业规模不大于0.05万m2的设施选址点8个;需配置商业规模0.05万m2~0.2万m2的设施选址点22个;需配置商业规模0.2万m2~1.0万m2的设施选址点60个;需配置商业规模大于1万m2的设施选址点1个。根据模型结果发现需配置商业规模大于0.05万m2的设施选址点以服务于多个居住点为主且布局较为均衡;需配置商业规模不大于0.05万m2的设施选址点位于街道边缘且主要服务于单个居民点,满足街坊商业服务半径不大于0.5 km要求。

3.3 社区商圈优化分级

社区商圈再分级:将上文得到的社区商圈选址点按照商业规模和服务半径再选址。研究选择需配置商业规模大于0.05万m2的设施点作为候选点,共计83个,将其中的需配置商业规模大于1万m2的设施点作为必选点,通过最小化设施模型,按照服务半径3 000 m共得到14个选址点,作为社区商业综合体。

本文根据服务社区内商业现状情况、目标服务人口规模、居民消费需求、规划用地等情况,通过GIS网络分析、空间链接等方法构建临海市91个社区商圈。将社区商圈按照街坊商业、社区便民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综合体划分。其中街坊商业8处,商业建筑面积应当在0.05万m2左右;社区便民商业中心69个,商业建筑面积应当在0.2万m2~1万m2左右;社区商业综合体14个,商业建筑面积规模应当不小于1万m2。其空间分布见图2。

4 结语

本文以临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从临海市居民生活需求和活动范围考虑,统筹配置社区商圈,基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理念,应用GIS软件布局91个社区商圈,促使商业设施的可达性更佳、使用率更高。存量时代下,商业设施应当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留足商业用地,保障商业发展用地指标,鼓励地下空间、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土地等进行商业开发。以科学引导商业业态发展,在保障必备性商业业态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复合业态,构建“业态更新、品牌更优、体验更佳、环境更好”的社区商业新局面。

猜你喜欢

临海市商圈街道
临海市白水洋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临海市古城街道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热闹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
农产品电商圈的“乌托邦”
临海市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连续14年实现“零伤亡”
商圈商业的秘密:创新
风居住的街道
临海市2015年柑橘疫霉病大发生调查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