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对外传播的意义及途径探索
2024-02-05黄一凡郑恩张焱
黄一凡 郑恩 张焱
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世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这与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向心性、代表性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国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时代缩影,因此,对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分析,自然离不开中原文化这个重要场域。近年来,各界对中原文化及中原学在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上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代表人物剖析至文化典籍重读,纵深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当代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但遗憾的是,中原学学科研究的触角较少延伸至国际范畴,割裂了中原文化与世界乃至人类文明之间的深刻关系,中原文化的传播问题尤其是国际传播、对外传播问题亟待重视。
事实上,在过去海上丝路开拓的背景下,中原文化远播世界其他地区,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格局。而如今在“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语境下,更当理性思辨如何使中原文化对外传播实践重焕生机。由董召锋、王莉、吴佳宝编著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原文化建设与对外传播研究》一书,立足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以国家规划把脉中原文化价值内涵,以国家倡议优化中原文化要素配置,以国家战略谋划新时代中原文化建设与传播,以期为中原文化“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提供参考。
以国家规划把脉中原文化价值内涵。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先进性、进步性的重要标志。保护、建设和传承中原文化,发挥中华文明的融合力、延续力和凝聚力,是新时代实现文化复兴、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内容。中原文化为何能行?为何能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解答这些问题,既能使中原文化的过去成绩表达更具说服力,又关涉到新时代中原文化的崭新生命力和可持续力。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作者重新审视和总结了中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深刻意识到中原文化自产生到发展至今,以生动的实践和独特的魅力彰显了其先进性。它不是被时代淘汰的文化,而是具有巨大优越性的,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价值,既是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又是影响人类文明的探路灯。
以国家倡议优化中原文化要素配置。通过回顾中原文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原文化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根基,在世界文明发展中也“行得通”“兴得盛”。为了继续推进中原文化的建设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明确中原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落点,自然离不开对具体的中原文化要素配置的分析,即中原文化的传播对象。譬如,经济基础层面的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层面的利益信仰、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构成了中原文化的实质内涵。又如,中原文化中的诗词与散文、书画艺术、戏曲艺术、民間艺术等主要艺术载体,充当着中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名片。此外,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作者指出对现有文化要素优化配置,加大重点要素保护力度并提升其国际化程度。具体而言,重视中原地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再生,关注中原地域汉族服饰图案工艺及保护传承,从器物、技艺层面为中原文化的源远流长提供重要支撑。
以国家战略谋划新时代中原文化建设与传播。在新起点上,如何进一步让国际社会听见中原故事,接纳中原文化,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力量,是需要持续跟进的重要问题。在明确中原文化“兴”的原因及内容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原文化对外传播需要提炼新方法。这指向了中原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能力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原文化的传播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关注到中原文化与电视纪录片的互动,意识到诸如电视纪录片等多媒体形式有助于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其次,努力完善中原文化对外传播体系,让中原文化和中华文明“求新变”,基础工作便是加强中原文化的内容创新和教育传承,以内容先进性彰显影响力。在强调内容建设外,拓展新传播途径和强化文化受众接收分析亦是传播中原文化的好方案。
作者单位 黄一凡 北京外国语大学
郑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焱 南昌大学
本文系“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跨文化传播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CUCTWH2023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