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金融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4-02-03孙馨彤
孙馨彤
摘要: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构建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打造产业、院校“两位一体”、协同育人的发展格局,促进产教融合,提升金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多方评价体系,提升参与方的主体意识。文章从数字化改革背景下构建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
关键词:金融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金融人才;协同育人;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C961;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3-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科研项目“‘一主六双’战略下吉林省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23JZ 013)研究成果
202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重点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提到,要强化科技创新和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产业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各金融机构在政策引领下迅速行动,积极调整战略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22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强调了数据在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其中提到要“夯实可持续化发展基础,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加快金融科技人才梯队建设”,要“将伦理道德作为衡量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尺度”。在政策的指引下,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抓紧推进数字化改革。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金融职业教育亟须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下面,笔者对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究。
1.构建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激发产业活力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明确提出金融科技发展要坚持“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发展原则,推动我国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入“积厚成势”新阶段。可以看出,为适应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更要融入智慧金融、数字金融、互联网金融等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理念。面对跨越式发展的金融行业和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要想实现金融职业人才与行业发展相契合,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协作。
2019年,《國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由“谋业”转为“人本”,更加注重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就业教育,更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岗位培训体系。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学生不再局限于在校生,还包括毕业生及有岗位培训需求的行业机构人员。在这种框架的支撑下,一方面学生能够获得一技之长,并不断精进技术,实现终身受教;另一方面,行业与学校的合作机制能够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行业成果与教学成果之间相互转换、行业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激发产业活力,形成良性循环。
2.构建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由“区域”转向全局,一方面要立足市场需求,培养一批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区域发展优势,职教促产,建立区域支柱型产业[1]。职业院校以区域发展战略作为职业教育风向标,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而政府通过实施“双高计划”、发布人才培养质量年报、组织职业院校填报人才培养数据、促进产教融合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金融行业数字化改革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能够在稳定货币、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金融风险、扶贫助农、金融普惠、扶持中小企业、支持重点行业、引领创新等方面起到服务实体经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构建好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金融行业提供技能人才保障,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3.构建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人才市场供需平衡
当前,职业教育改革重心由“教育”转向“产教”,职业教育必须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其中,产教融合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优势,同时也是职教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编制的《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指出,高职院校超过60%的毕业生会留在当地就业,因此立足于区域发展,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促进行业产教融合,将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效率,提高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针对性。同时,金融行业在数字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发展速度、创新速度大幅提升,要想保证金融职业人才符合行业需求,就必须拓宽产教融合的广度,探究产教融合的深度,将金融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从而破解金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1.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在数字化改革背景下,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加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在专业设置方面,目前高职专科院校财经商贸大类开设的专业除原有的传统专业外,还增设了金融科技应用、国际金融、农村金融等相对新兴的专业,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做到与行业接轨,但是仅能满足行业的基本需要,对于行业进一步改革发展和开拓创新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金融行业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理论课程占比较大,实训教学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和业务处理能力,如柜面基础操作、基础业务办理技能等,以保证金融职业人才能够基本胜任基层柜员、大堂经理等岗位。但是随着数字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金融机构愈加智能化,柜员、大堂经理等人工基层岗位正在逐渐被取代,用人需求逐年下降,不利于金融职业人才的就业及可持续发展。在教材管理方面,由于教材的开发、选用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试验、考察,因此学生使用的教材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传授书本内容,很容易使学生所学与市场所需不相匹配。同时,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限于学校的认知与信息化程度,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需要学校从战略层面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其次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如建设实训基地、数据分析平台、教学质量诊改平台等,充分挖掘数据价值,以数据驱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育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在金融行业数字化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教育反馈机制的建设十分重要。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能够做到定期回看、定期“诊改”,建立了一系列教学质量保证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的监测重点仍然停留在校园内部,主要针对的是课程、专业、教师、学生、职能部门等层面,对于外界反馈关注不足,尤其是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缺少跟踪。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在教育教学“诊改”过程中经常忽视市场预警反馈信息,即使设立了人才培养市场预警反馈机制,其调查对象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局限于与学校长期合作的优质企业,无法全面反映市场对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这对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质量的全面提升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诊改”与反馈频率不高,多为一年或半年进行一次,“诊改”范围也不够全面,学生反馈重量不重质,缺少对学生意见建议的重视,学生反馈渠道单一,缺少匿名反馈渠道。
3.教学主体思想意识有待强化
在金融行业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参与金融职业教育教学的主体为高校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对于高校教师来说,部分教师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对行业动向的敏感性不足,缺乏创新思维,导致毕业生质量与企业及社会的人才需求有所偏差。而负责实训的教师,在课程设置上相较于企业导师来说缺少经验,只专注于基础技术,缺少企业文化和课程思政的融入。对于企业教师来说,部分企业导师主要通过经验分享、协助实习、学徒制等方式参与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教育教学培训,会在关注学生心理、引导教学与专业理论结合等方面有所欠缺。并且部分企业教师思政意识不强,在教学中缺少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难以将行业规范、职业道德、岗位职责、企业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乡土情、工匠精神等大国情操和学生的技能操作结合起来。
1.改进创新“两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教学体系
“两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强调的是深化校企合作。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在做好前景调查论证的同时,也可以邀请行业龙头、地方特色企业、金融机构等企业工作人员共同商讨,听取行业基层的意见和建议,在提升本专业水平的基础上灵活管理,机动调整。参照德国现代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校企双方还可以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建设、学生实践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校企双方协同开发教材与课程,能够补全校内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信息相对滞后的短板,增强教材的灵活性,根据行业需要及时调整、丰富教材内容。在师资建设方面,校内教师和行业导师不是各自为政的关系,而应该是互帮互助的关系。职业院校可以通过课题研发、员工培训、党务建设等方式,鼓励校内教师更多地走入企业中去,从专业的角度为企业提供建议,共同研发。这样,一方面能够提升金融类企业的科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校内教师开阔视野,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情况,实际接触基层工作环境,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两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信息化、数据化的支持。学校方面应加大对信息化网络、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及投入,校企合作,两方联动,以实现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打破信息孤岛。政府作为校企沟通的重要桥梁,可以在整合数据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给出指导性意见,引领校企双方共同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经济保障。政府、学校、企业可以校企合作为起点、产教融合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利用网络信息手段,逐渐形成职教集团,通过政校企行集团横纵交互共享办学模式,提升职教人才培养层次[2]。
2.健全“两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评价体系
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的评价方式包括:立体化、全过程评价方式,多维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方式三个方面[3]。因此,金融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全流程发展情况,分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评价,三阶段均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完成;也要拓宽评价体系的广度,关注第三方评价。首先,在前端评价阶段,学校应根据以往毕业生情况、企业反馈意见、行业风向变化等因素,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引进新型教育教学方法。其次,在中端评价阶段,一方面要关注学校课程、专业、教师、学生、职能部门等层面的意见,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金平果”“神针”“武书连”等第三方机构发布的评价报告。学校要与企业导师深度合作,发挥企业导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学校要鼓励校内教师总结企业学习经验,进行经验分享。在学生理论文化知识考核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入与行业企业实际相关的内容,将学生评定划分为企业评定与学校考核两部分,并将学生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密切结合起来。学校要设立学生意见反馈邮箱,允许学生匿名留言,给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以帮助质量监控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再次,在后端评价阶段,学校一方面要关注应届生的毕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升本率、省内就业比例、优秀企业就业比例等,另一方面要关注往届生的发展情况,如晋升情况、薪资情况、心理状态、成长预期、技能水平等,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同时,推动校企联合培训、继续教育,为职业人才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后端评价结果可以转化为下一评价周期前端评价的参考材料,从而形成前中后循环的全流程、常态化教育教学评价体系。
3.提升打造“两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的主体意识
要提升打造“两位一体”协同育人教育教学体系的主体意识,需要校企双方在合作共建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以良好的合作效果,激发双方合作的积极性。首先,学校在进行战略部署时要充分考虑到国家宏观政策,围绕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制定人才培养方略,同时打造特色专业,关注新兴行业,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合作的信心。同时,学校要充分发挥质量文化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在“愿景”与“使命”的指引下,建立常态化质量评价体系,深化教师对质量文化的认识,并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将个人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经验,将个人成长与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树立“质量有我”的主人翁意识。其次,学校可通过企业协同创新活动,搭建金融职业人才与行业、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逐步形成产业联盟。学校要吸引行业企业一线员工参与到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中,为学生了解岗位需求、制订人生发展规划提供平台,弘扬工匠精神,与企业共建“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育人机制,打造协同育人命运共同体[4]。再次,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校内教师与行业导师要积极保持沟通,分析学生的行为模式,定期进行过程考核,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心理状态、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校企双方提供了信息传递和沟通的平台,使得协同育人参与双方能够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更加快速高效地交流、互惠,在信息共享、體系共建的过程中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5]。
总之,当前市场对金融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金融行业数字化改革既是金融行业自身的突破、变革,也是顺应世界金融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在金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构建学校、企业“两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发挥教学优势,通過提升理论教学水平、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诊改”工作等方式夯实金融职业人才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发挥经验优势,通过顶岗实习、行业导师教学、入企参观、经验分享、协同科研等方式提升金融职业人才的技术技能,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悦.高职院校产教科城融合生态机制构建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05):79-84.
[2]张红玲.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框架及路径研究———以辽宁现代金融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8):93-96.
[3]郭湘宇,周海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3(05):73-78.
[4]吕前.校企协同育人视域下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01):237.
[5]张太宇,王燕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理路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06):37-40.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Fina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Reform
Sun Xintong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reform, the key to building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fina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lies in creating a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wo in one" industry and universities, and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and enhancing the subjective consciousness of participants.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fina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reform,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faced by talent cultivation in fina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re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for financi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refor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e more financi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talent.
Key words: financialvocationaleducation;digitalreform;financialtalents;collaborativeeducation;corporate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