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数学学习的“脚手架”

2024-02-03王丽

江西教育C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学实验脚手架小学数学

王丽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应是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而实验教学无疑是切实可行的策略之一,能“解放”学生的手脑,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再探索与再创造;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获取知识经验,学会学习与思考,进而建构富有生命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实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后,学科核心素养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着力学生的长远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应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而实验教学无疑是可行的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促进学生持续的进步,让他们不自觉地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能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群策群力,获得技能和精神的双重成长。

一、巧用数学实验,激活探究意识

(一)借助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的探索,增进学生的理解,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这也是教师促进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根本保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这一环节,应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有趣的数学实验,进行新课导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关注度。

比如,在教学公因数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为学生安排了这样的实验内容:每人准备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以及边长6厘米、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各一个。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提出问题:“哪种纸片可以将长方形纸板铺满?”这样的实验内容,立即引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他们纷纷拿出相应的实验材料,进入实验之中。

(二)优化实验方案,促进学生的探索

数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如何才能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演示实验的运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发挥实验应用的价值,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强化学生的认知,建构良好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为例,课本中的实验是让学生课前准备几种不同长度的小棒(8厘米、5厘米、4厘米、2厘米),让学生从中任意选择3根,然后围成三角形。很显然,这样的实验内容数据量有限,不利于学生得出结论。对此,笔者将这个实验进行优化,确立实验步骤:(1)拿出课前准备的30厘米绳子,将其分成3段(整厘米数)。(2)提出问题:“分成的3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3)學生汇报自己所分绳子的长度,看一看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4)将能围成三角形的数据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数据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这样的实验流程,能让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产生深刻的认识。

二、巧用数学实验,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鼓励自主实验,锻炼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获取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升手脑并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比如,在教学间隔排列的相关知识时,笔者让学生拿出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将这些纸片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向学生提问:正方形纸片有10个,那么圆形纸片需要多少个?在动手实验前,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需要10个。”对此,笔者让学生进行实验,寻找最终的答案。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不同的结果:(1)如果先摆正方形纸片,且两端物体相同,则圆形纸片需要9个。(2)如果先摆正方形纸片,且两端物体不相同,则圆形纸片需要10个。(3)如果先摆圆形纸片,且两端物体相同,则圆形纸片需要11个。(4)如果先摆圆形纸片,且两端物体不相同,则圆形纸片需要10个。通过自主实验,学生得出了圆形纸片最少需要9个、最多需要11个的答案。

(二)引入合作实验,化解学习难点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在面对复杂的数学知识时,会经常陷入困境之中。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实验,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让学生群策群力,共同化解学习难点,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的相关知识时,为帮助学生推导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分组合作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各小组很快完成了对表格的填写,笔者让各个小组成员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思考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长、宽、高有怎样的关系,以及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各个小组成员经过思考,派出代表与其他小组分享探索的成果,完成了对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巧用数学实验,提升数学能力

(一)引入生活实验,凸显学习价值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利用生活资源,可以拉近学生和所学知识的距离,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实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炼、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时,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实验:让学生选择饱满的蒜瓣,将其种植在3个盆里,其中一个盆加水,观察它的根须生长情况,制作出蒜瓣根须生长情况统计图。另外两个盆都加土,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房间里,观察蒜叶的生长情况,记录相关的数据,并制作成蒜叶生长情况统计图。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观察种在水中的蒜瓣根须生长情况,观察放置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情况。这样的生活化实验,既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相关知识,又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设计应用实验,提升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延伸教学的范围,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设计具有应用性的实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出示这样的问题:“体育组准备买篮球,发现某商场将篮球先降价10%,再涨价10%,价格是不是和原价相同?”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又恢复了原价。对此,笔者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我是售货员”的活动,让学生拿出一些多余的物品进行“售卖”,先将一件物品降价10%,然后再涨价10%,比较现价与原价相比,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挖掘教材,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获得持久、深入的发展;应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引入有针对性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进而形成数学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吉龙.动手实验,亲身体会: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情境的设计[J].智力,2022(7):28-30.

[2]李亚.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2(8):16-18.

[3]赵鉴.利用数学实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山西教育(教学),2022(6):59-60.◆(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尚贤融创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实验脚手架小学数学
全钢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及其安装方法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