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024-02-03陈倩

江西教育C 2024年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陈倩

摘   要:当学生进入小学第三学段时,课文篇幅开始变长,内容丰富,呈现出多维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又聚合在中心主题下,形成了内在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快速而准确地“把握内容要点”,提取内在的逻辑关系,完成信息梳理,针对不同维度、不同视角、不同阶段,凸显不同的内容节点,完成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本文提出,明确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对比言语信息,理解内容要点;关注内在联系,洞察内容要点。

关键词:梳理信息   洞悉内容   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版课程也体现了这一点,如将语文要素融入各个单元中,让学生逐步提升语言运用的能力。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为人文主题,所编选的课文无一例外与“读书”相关。相同的主题指向、相同的类群文本,对于落实“梳理信息”这一要素所需要的理解内化、丰富扩展、迁移运用,提供了“一体式”的范本和载体。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读教科书,找到语文要素编排系统中的多重关系,设置系列教学活动。

一、明确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整本书阅读”,是统编版教材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模式的三个核心板块。比如,教材中《我的“长生果”》与精读课文《忆读书》,都是表达阅读感受的文章。两者之间,不但主题相同,而且体例相当,是学生迁移运用的载体。因此,在教学《我的“长生果”》时,首先,笔者紧扣略读课文的定位,引导学生回顾《忆读书》,梳理文本的信息,即文本包含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的具体书目、阅读时的真实感受以及获得的收获。由于两篇课文的体例相同,彼此之间只有细微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迁移后的构思,动态生成“信息梳理”的表格,让学生借助表格,快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其次,当学生借助表格完成信息梳理之后,他们需要在原始经验中获取全新的认知。这时,笔者提出问题:“除了借助表格之外,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梳理方法:“时间轴线图”“鱼骨发展图”“树木生长图”等。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信息形式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从表格转换,还是从课文中重新提取,虽然梳理的都是相同的信息,但形式的转换,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比如,针对表格有纵横两个维度的界定,梳理信息更关注对应性和精准性;而“时间轴线图”“鱼骨发展图”,则关注作者阅读状态的进阶和提升。有的学生利用“时间轴线图”,标注了作者在每一个人生阶段阅读了什么书,并标注了作者为何选择这些书,这些书对提升作者的个人能力有什么帮助。有的学生利用“鱼骨发展图”,写下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并标注了读书能给人带来什么帮助。

二、对比言语信息,理解内容要点

从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来看,“根据要求梳理信息”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借助梳理出来的信息,为“把握内容要点”服务。因此,教师不能认为只要完成了信息梳理,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成。事实上,两者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需要教师对梳理出来的信息进行统整把握、悉心辨析,在掌握了信息之间的异同和联系之后,才能开启“把握要点”的教学。

重新回到对上一板塊信息的梳理,学生梳理出来的信息如同烹饪需要的食材,究竟该如何处理和搭配,成为烹饪出美味佳肴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让学生梳理时间。这篇课文虽然没有直接、明确地揭示具体的时间节点,但是运用了“一开始”“渐渐地”“后来”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梳理信息,可以高效而快速地将整篇文章分解成不同的阶段,将长课文切割成小板块,便于学生在更少的信息中提炼要点、感知要点,降低“把握内容要点”的难度。其次,让学生了解书本类型。从“小画片”到“连环画”,从“文艺书籍”到“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阅读类型的变换,是作者阅读能力发展的进阶。对此,笔者没有停留在“梳理”的层面,而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所读的内容,在前后的对比中,看到了作者阅读“逐层进阶”的过程。再次,体验真实感受。这篇课文对于阅读的感受,进行了精准而明确的描写。在明确了相关的信息之后,笔者组织学生以纵向关注的方式,梳理由“阅读类型”所生发的感受,如从“阅读画片”时的“津津有味”到“阅读连环画”时的“如痴如醉、浮想联翩”,鲜明的进阶层次,标明了作者阅读能力的不断生长。在阅读“文艺书籍”时,作者运用了两个看似贬义的“囫囵吞枣”和“不求甚解”,笔者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了解到由于作者得不到可以阅读的书籍,正在这如饥似渴之际,“文艺书籍”出现了,让作者迫不及待地展开了阅读攻势。如此分析,能让学生从作者的“阅读感受”中,真正明晰要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后,让学生获得启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让学生从课文中摘抄信息,还将“扩展想象力”与“锻炼记忆力”结合起来,从具体的阅读状态中寻找匹配的依据,在对应、求证的过程中深化认知。如有的学生认识到:“在整理文章的信息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所写的内容对自己有什么启迪。在这个基础上记忆并理解作品,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针对这一板块的教学,笔者没有局限于只是提取信息与梳理信息,而是在梳理信息的基础上,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让每一个节点中的信息,都展现出其独特的文本价值。

三、关注内在联系,洞察内容要点

在小学第三学段,由于课文的篇幅较长、信息较多,整篇文章结构并不是单一的,呈现出相对复杂的形式,作者时而宕开一笔,拓展延伸;时而彼此交融,大结构中套着小结构;时而穿插回忆,等等。以《我的“长生果”》为例,这篇课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作者在罗列自己的阅读经历时,穿插了两个关于写作事例的描写。虽然主题重在谈读书,但是在这里旁逸斜出,涉及自己的写作经历,并且耗费笔墨颇多,是否走题了呢?作者的写作经历是这篇课文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将其忽略,不仅不能完整地“把握内容要点”,还失去了对学生进行思辨训练的机会。对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梳理,一方面了解这两个事例的具体经历,另一方面与具体的阅读进行联系。经历了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的认知没有停留在这两个事例上,而是认识到这两个事例与阅读之间的联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个融合的整体,不仅能让学生发现彼此的联系,还能让学生把握内容要点。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而梳理信息、把握要点,是建立在语言感知层面上的思维训练,是夯实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俞翔.“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语文要素解读与教学设想[J].小学语文,2022(6):15-19.

[2]钟玲玲.小学中年级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问题与教学对策: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J].小学语文,2019(12):35-39.◆(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探究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关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