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罗替尼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Δ

2024-02-02李青山谢云鹏张圣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北承德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承德067000

中国药房 2024年2期
关键词:安罗替尼安罗激活剂

柳 新 ,李青山 ,谢云鹏 ,张圣林 ,董 怡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北 承德 067000;.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北 承德 067000)

脑胶质瘤恶性程度高、发展速度快,为临床常见颅内恶性肿瘤,具有高复发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由于脑胶质瘤的位置特殊,早期症状不明显,故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机,加之手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放化疗毒副作用极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1]。可见,探究有效且安全的药物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十分必要。

安罗替尼作为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多种生长因子受体激酶具有抑制作用,且能通过抑制相关转移信号通路来发挥抗肿瘤作用[2]。研究指出,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关系密切,当EMT 发生后,肿瘤细胞更具侵袭力,可进一步入侵周围组织、血管及淋巴管等,从而发生远处转移[3]。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是经典的信号转导通路,能参与调控肿瘤细胞迁移、侵袭、EMT、血管生成等过程[4―5]。可见,阻断NF-κB 信号通路可作为改善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安罗替尼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人脑胶质瘤细胞T98G 黏附、迁移、侵袭及EMT样进程的影响,旨在为该药治疗脑胶质瘤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1.1 主要仪器

本研究所用主要仪器包括MCO18AIC 型CO2培养箱(日本SANYO 公司)、Multiskan FC 型酶标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WMS-1033 型倒置荧光显微镜(上海无陌光学仪器有限公司)、FluorChem HD2型凝胶成像系统(美国ProteinSimple公司)等。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安罗替尼对照品(货号S8726,纯度≥98%)购自美国Selleck Chemicals 公司;5-氟尿嘧啶对照品(阳性对照,货号S17073-5g,纯度≥98%)、NF-κB 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 对照品(批号J07HS173399,纯度≥98%)均购自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NF-κB通路激活剂prostratin 对照品(批号0000112801,纯度≥98%)购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胎牛血清购自美国Gibco公司;DMEM-H培养基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RIPA 裂解液、CCK-8 试剂盒均购自日本Dojindo公司;重组人纤维连接蛋白(recombinant human fibronectin,rFN)购自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鼠源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hosphorylated NF-κB p65,p-NF-κB p65)、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β-肌动蛋白(β-actin)抗体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鼠IgG 二抗(批号分别为10021394、10021309、20000374、10010628、10017978、10016772、20000374、20000425)均购自武汉三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细胞

人脑胶质瘤细胞T98G(编号338721)购自商城北纳创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 方法

2.1 人脑胶质瘤T98G细胞培养

取T98G 细胞,复苏后接种于DMEM-H 培养基(含10%胎牛血清、1%青-链霉素)中,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培养条件下同),当细胞贴壁至80%~90%时进行传代,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后续实验。

2.2 安罗替尼对T98G细胞恶性表型影响的考察

2.2.1 细胞增殖活力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接种至96孔板中,每孔100 μL。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不同浓度、阳性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干预;安罗替尼不同浓度组细胞分别用5、10、20 μmol/L的安罗替尼[6]进行干预;阳性对照组细胞用50 mg/L 的5-氟尿嘧啶[7]进行干预;同时,设置不加细胞的调零孔作为空白组。培养24 h后,每孔加入CCK-8溶液10 μL,孵育2 h后,使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检测各孔的光密度(OD)值,并按下式计算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增殖活力=(OD实验组-OD空白组)/(OD对照组-OD空白组)。

2.2.2 细胞黏附能力

将20 μg/mL 的rFN(以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H培养基稀释)铺于96 孔板中,风干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20 min×3次,备用。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接种至6孔板中,每孔50 μL。按“2.2.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24 h后,收集各组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并制成单细胞悬液(1×104个/mL)。取上述单细胞悬液100 μL,接种至上述铺有rFN 的96 孔板中,于37 ℃培养1 h;以PBS 洗涤3 次,以甲醇固定10 min 后,用结晶紫染液染色15 min;再以PBS洗涤3次,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并记录黏附细胞(呈紫色)数。

2.2.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 接种至6 孔板中,每孔300 μL。按“2.2.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待细胞融合至90%时,用200 μL 移液器枪头在每孔底部中央划一直线。分别于培养0、24 h 时用显微镜观察并拍照,记录对应的划痕面积(S0h、S24h),并按下式计算细胞迁移率:细胞迁移率=(S0h-S24h)/S0h×100%。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H培养基制成单细胞悬液(1×105个/mL),取上述单细胞悬液0.25 mL,置于Transwell小室(需用基质胶处理5 h)上层;取含10%胎牛血清的DMEM-H 培养基0.45 mL,置于Transwell 小室下层。上室细胞按“2.2.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24 h后,弃去上清液,穿膜细胞用PBS清洗3次,以4%甲醇固定30 min后晾干;用0.1%结晶紫染液染色10 min,用PBS清洗3次,晾干。使用显微镜观察、拍照(每孔随机选择5 个不同区域),并使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记录侵袭细胞(呈紫色)数。

2.2.4 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 接种至6 孔板中,每孔300 μL。按“2.2.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其蛋白后,进行定量、变性处理。取变性蛋白适量,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转膜,封闭2 h;以TBST缓冲液洗膜,加入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FN、β-actin 一抗(稀释比例分别为1∶2 000、1∶10 000、1∶2 000、1∶2 000、1∶ 2 000),4 ℃下孵育过夜;以TBST 缓冲液洗膜,加入相应IgG二抗(稀释比例为1∶2 000),室温下孵育2 h;以TBST缓冲液洗膜,加入显影液,使用凝胶成像系统成像并采用Image J 软件进行分析,以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β-actin)的灰度值比值作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2.3 安罗替尼对T98G细胞恶性表型影响机制的验证

2.3.1 细胞增殖活力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接种至96孔板中,每孔100 μL。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安罗替尼组、抑制剂组和激活剂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干预;安罗替尼组细胞分别用10 μmol/L 的安罗替尼(浓度参考“2.2”项下各实验结果设置)进行干预;抑制剂组细胞用10 μmol/L 的安罗替尼+5 μmol/L 的NF-κB 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8]进行干预;激活剂组细胞用10 μmol/L 的安罗替尼+1 μmol/L 的 NF-κB 通路激活剂prostratin[9]进行干预;同时,设置不加细胞的调零孔作为空白组。培养24 h后,按“2.2.1”项下方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

2.3.2 细胞黏附能力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 接种至6 孔板中,每孔50 μL。按“2.3.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再按“2.2.2”项下方法检测各组黏附细胞数。

2.3.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接种至6孔板中,每孔300 μL。按“2.3.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再按“2.2.3”项下方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

2.3.4 细胞EMT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2×105个/mL 接种至6 孔板中,每孔300 μL。按“2.3.1”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再按“2.2.4”项下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FN、NF-κB p65、p-NF-κB p65 蛋白(NF-κB p65、p-NF-κB p65的稀释比例分别为1∶5 000、 1∶2 000)的相对表达量。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安罗替尼对T98G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

3.1.1 细胞增殖活力

与对照组(1.00±0.07)比较,10、20 μmol/L 安罗替尼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76±0.08、0.53±0.05、0.51±0.03)均显著降低(P<0.05);与阳性对照组(0.51±0.03)比较,5、10 μ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90±0.04、0.76±0.08)均显著升高(P<0.05),而20 μmol/L 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53±0.05)则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

3.1.2 细胞黏附能力

与对照组(239.67±10.26)比较,5、10、20 μmol/L 安罗替尼组和阳性对照组的黏附细胞数(179.67±15.31、143.67±10.02、96.00±5.29、94.00±4.58)均显著减少(P<0.05),且有浓度依赖趋势;与阳性对照组比较,5、10 μmol/L 安罗替尼组的黏附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而20 μmol/L安罗替尼组的黏附细胞数则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结果见图1。

图1 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对细胞黏附能力的影响

3.1.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与对照组[细胞迁移率为(43.67±2.08)%、侵袭细胞数为42.67±3.79]比较,5、10、20 μmol/L 安罗替尼组和阳性对照组的细胞迁移率[(35.33±2.08)%、(26.33±2.08)%、(19.00±2.00)%、(18.33±1.53)%]和侵袭细胞数(32.00±2.65、27.67±1.53、15.67±1.53、15.67±2.08)均显著降低(P<0.05),且有浓度依赖趋势;与阳性对照组比较,5、10 μmol/L安罗替尼组的细胞迁移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20 μmol/L安罗替尼组的上述指标则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结果见图2、图3。

图2 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图3 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3.1.4 细胞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组细胞中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N-cadherin、vimentin、FN 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且有浓度依赖趋势;与阳性对照组比较,5、10 μ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N-cadherin、vimentin、FN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20 μmol/L安罗替尼组的上述蛋白表达则与阳性对照组相当(P>0.05)。结果见图4、表1。

表1 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对细胞EMT 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s,n=3)

表1 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对细胞EMT 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影响(±s,n=3)

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阳性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5 μmol/L安罗替尼组10 μmol/L安罗替尼组20 μmol/L安罗替尼组阳性对照组FN 1.41±0.03 1.11±0.06ab 0.84±0.04ab 0.30±0.02a 0.26±0.02a E-cadherin 0.25±0.02 0.40±0.03ab 0.70±0.03ab 0.95±0.03a 1.00±0.03a N-cadherin 0.95±0.02 0.70±0.01ab 0.40±0.02ab 0.16±0.02a 0.13±0.01a vimentin 2.02±0.06 1.90±0.03ab 0.91±0.05ab 0.20±0.01a 0.15±0.02a

图4 不同浓度安罗替尼对细胞EMT 相关蛋白表达影响的电泳图

3.2 安罗替尼对T98G细胞恶性表型影响的机制

3.2.1 细胞增殖活力

与对照组(1.00±0.08)比较,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76±0.07)显著降低(P<0.05);与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的增殖活力(0.48±0.02)显著降低(P<0.05),而激活剂组细胞的增殖活力(1.01±0.08)则显著升高(P<0.05)。

3.2.2 细胞黏附能力

与对照组(243.00±7.21)比较,安罗替尼组的黏附细胞数(143.67±11.59)显著降低(P<0.05);与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的黏附细胞数(73.67±10.50)显著降低(P<0.05),而激活剂组的黏附细胞数(228.67±13.65)则显著升高(P<0.05)。结果见图5。

图5 机制验证中各组细胞的黏附能力比较

3.2.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与对照组[细胞迁移率为(43.67±2.08)%、侵袭细胞数为41.33±3.51]比较,安罗替尼组的细胞迁移率[(24.00±1.00)%]和侵袭细胞数(26.67±1.53)均显著降低(P<0.05);与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的细胞迁移率[(15.67±1.15)%]和侵袭细胞数(13.33±2.52)均显著降低(P<0.05),而激活剂组的细胞迁移率[(45.33±1.53)%]和侵袭细胞数(40.00±2.65)则显著升高(P<0.05)。结果见图6、图7。

图6 机制验证中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比较

图7 机制验证中各组细胞的侵袭能力比较

3.2.4 细胞EMT和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安罗替尼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N-cadherin、vimentin、FN、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中E-cadherin 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N-cadherin、vimentin、FN、p-NF-κB p65 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而激活剂组细胞中上述蛋白的变化则相反(P<0.05)。结果见图8、表2。

表2 机制验证中各组细胞中EMT 和NF-κB 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s,n=3)

表2 机制验证中各组细胞中EMT 和NF-κB 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s,n=3)

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10 μmol/L安罗替尼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安罗替尼组抑制剂组激活剂组E-cadherin 0.40±0.03 0.60±0.02a 0.95±0.02b 0.40±0.03b N-cadherin 1.41±0.04 0.95±0.02a 0.20±0.01b 1.20±0.02b vimentin 2.30±0.11 1.01±0.07a 0.40±0.03b 2.30±0.06b FN 0.95±0.02 0.77±0.08a 0.25±0.03b 1.15±0.03b NF-κB p65 0.96±0.04 0.96±0.04 0.96±0.05 0.95±0.04 p-NF-κB p65 0.36±0.03 0.27±0.03a 0.19±0.01b 0.43±0.02b

图8 机制验证中各组细胞中EMT 和NF-κB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电泳图

4 讨论

脑胶质瘤属于临床常见的具有高死亡率、高发病率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虽然医学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脑胶质瘤病灶很难通过手术彻底清除,患者极易复发,且一旦出现转移则难以进行有效治疗。脑胶质瘤细胞有丰富的新生血管,在其侵袭、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可从原发病灶脱离、降解,随即入侵淋巴管或血管,并经淋巴或血液循环转移至远端形成新的病灶,呈现出高度侵袭性[1],因此探寻有效抑制脑胶质瘤细胞转移及侵袭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新型口服酪氨酸酶抑制剂,安罗替尼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已获批用于肺癌、软组织肉瘤、甲状腺髓样癌等多种适应证,并可使晚期或转移性肝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在治疗中获益。研究表明,安罗替尼能抑制肺癌细胞生长和瘤体血管生成,且对人肝内胆管上皮肿瘤细胞HCCC-9810 具有杀伤作用[10];另有研究指出,安罗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可延缓脑胶质瘤患者的疾病进展[11]。本研究结果显示,10、20 μmol/L 安罗替尼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其可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同时,20 μmol/L安罗替尼组细胞的增殖活力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此剂量的安罗替尼对脑胶质瘤细胞增殖活力的抑制作用与50 mg/L的5-氟尿嘧啶相当,与陈彦民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EMT关系密切,其可借助EMT样进程形成有迁移能力的间充质细胞,从而诱导细胞向其他组织和器官转移[13]。有研究证实,EMT 在肾癌、肺癌、乳腺癌细胞原位侵袭和远端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4]。作为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的发生与细胞间质性改变关系密切[3]。由于EMT 的影响,纤维细胞快速增多,其所含的细胞外基质也不断增多,从而导致了脑胶质瘤的持续恶化发展[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安罗替尼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且N-cadherin、vimentin、FN 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5、10 μmol/L安罗替尼组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不及阳性对照组,而20 μmol/L安罗替尼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20 μmol/L安罗替尼对脑胶质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相当。研究指出,发生EMT 样进程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主要表现为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等细胞上皮间质分化标志蛋白表达的显著变化[16]。本研究结果提示,安罗替尼具有抑制脑胶质瘤细胞EMT样进程的能力,并可抑制其黏附、迁移和侵袭,与Nan等[1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和NF-κB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有关[18]。NF-κB 作为信号通路的中枢,在多种肿瘤细胞EMT 样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抑制肿瘤细胞EMT 样进程能够明显抑制其侵袭、转移[18]。为验证NF-κB 信号通路的作用,本研究在10 μmol/L 安罗替尼的基础上分别联用通路抑制剂BAY 11-7082 和激活剂prostratin 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与安罗替尼组比较,抑制剂组细胞的增殖活力,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及N-cadherin、vimentin、FN、p-NF-κB p65 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E-cadher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而激活剂组上述指标的变化趋势则相反。以上结果提示,安罗替尼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的EMT样进程,进而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说明安罗替尼的抗胶质瘤作用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综上所述,安罗替尼可抑制人脑胶质瘤T98G 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和侵袭,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进而抑制细胞EMT样进程有关。但本研究只针对NF-κB信号通路进行了研究,该药能否通过其他信号通路发挥抗胶质瘤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安罗替尼安罗激活剂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安罗替尼联合伊立替康对一线治疗失败的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影响
安罗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影响
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进展
芪休外洗方治疗安罗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安罗替尼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联合盐酸安罗替尼治疗肝癌后假性进展1例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观察
安罗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