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
2024-02-02吴淑蓉
吴淑蓉
摘要:文言文沉淀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传承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分析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结合文言文教学现状,从强化学生语感、读写结合训练、文化情境教学、加强问题引导等方面对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真正听得懂、读得顺、悟得透、学得会,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言文;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01-011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福建省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践探究”(课题编号:ZJKTZ23028★)研究成果之一
文言文,言简意丰,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部编版语文教材在选材上突出经典性,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据统计,在小学6个年级12册书里,有优秀古诗文120多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约占课文总数的30%,其中在3-6年级安排了14篇文言文[1]。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学情,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悟出其中深刻的哲理,体会语言之美,围绕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现状进行教学,使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1.学习文言文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指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2]文言文传递着中国文化之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悟出其中深刻的哲理,体会语言之美,围绕学生的见闻、思维特征和学习现状进行教学。例如在《两小儿辩日》《书戴嵩画牛》等文言文中,都可以看到学生生活的影子,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深入反思,有助于学生从生活化的角度解读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素养。
2.学习文言文是根植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文言文作为古代中国的主要文学形式,是中华文明传承至今的重要载体。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将体会到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所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如《囊萤夜读》《自相矛盾》《铁杵成针》等成语故事,有助于学生体会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此外,文言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理解人生哲理、关注行为和思想的变化等方式,受到科学正向的教育和引导[3]。在学习充满智慧的文言文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约束自身的日常行为,能使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文言文对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缺乏创新教学观念,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其次,部分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情绪,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4]文言文教学本就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按照“灌输式”模式进行教学,课堂氛围枯燥,缺乏吸引力,削弱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甚至存在对文言文教学的偏见。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和价值,认为它只是古代汉语的遗迹,与现代生活关系不大,因此不需要深入学习。
1.强化学生语感
(1)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强化学生语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样朗读的形式,对学生的语感进行培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诵在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朗诵文言文具有重要的意义。[5]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要明确地提出对学生朗读的要求,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要让学生不多字、不少字,反复地诵读,要保证声音洪亮,加深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然上口、巩固记忆。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一课时,虽然这篇文言文每个句子都很短,但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就扩充成了长句,学生需要进行适当停顿,才能理解句意。朗读过程中,学生会经常出现“宋人/有耕/者”“冀复/得兔”这样的错误停顿,这是学生没有理解词语的意思且缺乏足够的文言文语感造成的。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为学生示范朗读,让学生跟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中的生字,大致了解課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在学生跟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句的停顿,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句读停顿进行感知与体会,确保其能够正确读出停顿,如“宋人/有/耕者”及“冀/复得/兔”。课后,教师应继续引导学生进行巩固强化,让学生进行单独朗读,保证停顿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其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文言文阅读,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技巧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用多样化的朗诵活动培养学生语感,使学生体会文言文之美,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2)借助教学工具。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语感环境,如用快板、小鼓等在课堂上敲击有节奏的鼓点,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短句节拍进行划分,这既能以独特的音调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文的节奏和韵律。在教授文言文时,教师可以一边朗读文言文,一边敲击出相应的节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文言文的标准读音,还可以通过感受到古文的韵律和节奏,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强化语感,培养语感能力。
2.读写结合训练
(1)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训练模式具有驱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功能,因为阅读在写作中具有基础的促进功能,能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行锻炼。教师需要探究读写结合的教学路径、教学方法,利用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形式,协助学生深化对文言文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刻感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将学习到的文言文知识和内容落到笔尖上,从感性认识逐渐升华至理性认识层面,进一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从客观、全面的视角,总结知识、运用知识。[6]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练笔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技能。
例如,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重点阅读。其中使用到了的排比修辞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提取,包括民主、富强、独立、自由、进步,在阅读中深化对关键词的理解。利用制作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炼出少年、中国等关键词,解析中国和少年之间的密切关系,完善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在模仿和写作的练习中,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锻炼写作技能。其次,教师可依据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设立辩题,让学生尝试从课文中搜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小组探讨、交流、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受到思维上的启发,强化问题意识。最后,教师要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理解、写作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读与写的结合训练中,发展思辨意识,运用读写结合训练,能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索和创新,将学与思、思与动相融合,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探究动机,在深层次的思考中,解析文言文的内涵。
(2)加大训练力度。教师可在诵读和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主权,为学生提供自由诵读的机会和空间,加大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规范的诵读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早自习或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文言文的齐读、诵读活动,熟悉文言文的内容,深化对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组织和策划情境表演活动,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要求学生加入对剧本的创编和角色扮演实践中,使学生成为故事文本中的主角,尝试进行剧本创作,在读与写相结合的训练中,重现文本故事,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给予学生自主诵读的机会和空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小编剧、小演员。
例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等角色,利用大声朗读的形式,演绎情节,重现文本中的故事内容,演绎人物的高尚品格,围绕文本内容,强化训练效果,用白话文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创编剧本的形式,进行诵读、写作训练,设置写作的主题,传递文言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念,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生哲理集中体现在主题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言能力。
3.文化情境教学
(1)体会文化情境。创设文化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阐述文言文中的道理,通过情境表演、多媒体辅助、文化实践等方式,使学生直观感悟文言文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时,使学生懂得读书要勤奋、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在教学《司马光》时,让学生懂得遇事应像司马光那样沉着机敏;在教学《精卫填海》时,引导学生要像精卫鸟一样坚韧不拔,懂得为别人着想……,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明理启思,汲取营养,逐渐懂得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
(2)加深文化理解。创建文言文情境,能让学生体会文本人物的心境和文章的内涵,促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情境空间,鼓励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进行揣摩、想象,丰满地展示人物,将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变化立体地展现出来[7]。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深入学习。例如,在教学《铁杵成针》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再现课文中的知识,将文言文中所描述的情境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电影片段、卡通动画等形式,展示铁杵成针的画面,让学生参与讨论互动,加深文化理解,细细地揣摩课文的细节,理解课文的内容,融入故事情境之中,升华对课文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问题引导
(1)课前问题驱动。问题驱动可以从课前和课中两方面着手,课前环节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就文言文教学的目标、策略、方法、文言文文本的具体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对文本知识产生初步的感知。长期以来,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的环节,始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帮助其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理清学习思路。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前布置导学案,让学生通过预习导学案,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知识点,自主预习,提高预习质量。在导学案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文言文预习要求,让学生对文言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预习效率,针对字音、字形学习中存在的障碍进行突破,可以利用查字典、搜集互联网资料等方式,解析字音字形知识。此外,教师应该为学生布置泛读预习任务,以便他们能够学会使用学习工具,将自己无法理解的字词标记出来,疏通文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大意。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可以课前安排学习任务,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使用数据库、互联网等工具进行资料查阅,也可以请教父母家人,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在查询司马光相关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拓宽视野,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反复朗读,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标注出来,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提高自主预习效果,发挥出自主预习价值,产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2)课堂问题驱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动机,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言文知识。问题的驱动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疏通文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学习经历和个人兴趣等,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课时,教师要结合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文章中没有出现“缸”的字眼,引导学生找到代替“缸”的字词,对“瓮”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体会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教师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设置延伸类的问题“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怎样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引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掉进缸里的人,用怎样的方法能够实现自救,让学生通过延伸思考回答问题,证明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问题探究中,教师要点拨学生、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解决疑问。可以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对问题进行探究、思考,总结课文中的知识点,对于重点的字词进行总结、注释,联系上下文对课文进行疏通。此外,教师可以设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你从中总结出了怎样的道理,你认为司马光有哪些优秀的品质”等问题,用问题补充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协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具体来说,可通过培养学生预习能力、强化学生语感、读写结合训练、创设文化情境、加强问题驱动等方式,使学生提高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文秀.统编教材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高学段为例[J].名师在线,2023(22):40-42.
[2]苏银霞.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文言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23(21):77-80.
[3]张百龙.融通古今教学文言文的方法[J].教师博览,2023(15):41-43.
[4]吴守斌.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文言文教学探索[J].甘肃教育,2023(09):103-106.
[5]徐可,周春玲.小学中高段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20):47-49.
[6]田珊珊.三管齐下,打通文言文教学的“任督二脉”[J].教学月刊, 2022(09):43-45.
[7]何裕奋.读·解·品·拓———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梯度教学的实施策略[J].新教师,2022(06):25-27.
Reflection o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n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Wu Shurong
(Pinghe County Fourth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Pinghe 363700, China)
Abstract: Classical Chinese is the ess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nheriting the splendid civilization of China.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in Chinese language courses, and combines it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 It deeply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classical Chinese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students’ language sense, reading and writing integration training, cultural context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problem guidance. The aim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truly understand, read smoothly, comprehend thoroughly, and learn well,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core Chinese competencies.
Key words: primaryschoolChineselanguage; teaching; classicalChinese;culturalconfidence;core competen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