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理性视角下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性话语研究
2024-02-02赵旭昀薛枝
赵旭昀 薛枝
【摘要】本文基于语用理性视角,以《都挺好》中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性对话为语料,剖析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对语用理性的偏移、语用理性偏移的类型及制约交际主体语用理性协商的因素。本研究发现,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在不同程度上违背了事实性、逻辑性、可行性、有效性、正当性、真诚性准则要求,造成了语用理性偏移现象,其中偏离真诚性、逻辑性和正当性三个准则要求较多。研究还发现,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性话语的理性协商受到交际主体的面子行为、情绪控制及社会关系的制约。
【关键词】语用理性;语用理性偏移;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性话语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4)03-012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3.039
一、引言
“冲突话语是交际主体在沟通彼此认知和行为差异时带有消极态度和负面情绪的话语序列。”[1]21目前关于冲突话语的研究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一是目前大多数研究没有关注到交际主体的理性在冲突话语中的作用,对主体之间基于理性的沟通重视不够;二是以家庭成员间的冲突作为研究语料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将从冲突话语主体的理性入手,考察分析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的语用理性偏移及类型、制约交际主体语用理性协商的因素,为冲突话语的阐释与解决提供理性思路。
二、理论基础
理性可以分为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评价理性三个维度[2],分别关涉人的认知、实践和评价行为。现有的语用学理论中对理性的探讨较多集中在Grice合作原则(Kasher[3],冯光武[4],Davies[5],姚晓东[6]),而其他语用理论中的理性问题还没得到足够的关注[7],大多的语用学理论都把理性默认为一种交往共识[6],没有区分不同意义和不同维度上的理性概念,也没有关注到主体间的理性协商。基于此,张结根[8][9]借鉴了Habermas交往理性的关键概念以及认知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提出了语用理性原则来阐释交际主体在话语交际中的理性思维。张结根提出的语用理性原则主要体现在语用认知理性、语用实践理性、语用评价理性三个方面,语用认知理性指的是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时要以事实性和逻辑性为标准保证所说的内容符合主客观事实且逻辑连贯,同时以事实性和逻辑性为标准评价他人的话语;语用实践理性要求交际主体能够以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准则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并对他人话语进行有效性和可行性的评测;语用评价理性要求交际主体说话的内容要符合正当性和真诚性,不仅说话的内容符合法律规范、社交规范等,同时要确保自己所说话语出于真诚的目的和意图,并以正当性和真诚性为准则去评价他人的话语。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基于语用理性原则,以《都挺好》这部家庭剧为研究语料,从语用理性视角对剧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话语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1.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偏离语用理性的类型有哪些?
2.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如何偏离语用理性的?
3.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制约交际主体理性协商的因素有哪些?
(二)语料收集与分析
本文采用电视剧《都挺好》作为研究语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第一,真实语料获取困难且关涉交际主体隐私问题,因此现实题材的家庭亲情剧是较为理想的语料选择;第二,电视剧作为语料可以为分析者提供较文本语料更直观的冲突片段,有利于更加全面的分析冲突话语。
语料收集主要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从优酷网站(https://www.youku.com)上观看《都挺好》;2.根据冲突话语的特征将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转写记录下来,转写格式为集数+开始时间并附有关于这段冲突话语的主题和人物说明;3.根据冲突话语中的批评话语及其回应话语[10]综合判断当前冲突话语的主体偏离的语用理性类型并将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片段进行分类;4.计算出每种类型的总数和总占比情况。
四、分析与讨论
本研究共提取有关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片段108个,根据张结根提出的语用理性原则中的事实性、逻辑性、可行性、有效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的六个要求,统计分析了理性偏移的分布情况(见表1),并根据每个准则列举一个实例展开分析。
(一)语用理性偏移的类型
本研究语料中出现的各种理性偏离情况共108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真诚性偏离表现最为突出,出现31次,占比28.7%,成为冲突话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主要表现,这说明在家庭成员间的冲突话语中,交际主体通常不直接表明自己的真实目的和深层想法,更倾向于选择隐晦的、间接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动机,这反映了在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冲突时,交际主体会考虑到亲人之间的情感关系、性格特点或维护自己的面子会故意地选择委婉、含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其次,逻辑性偏离出现27次,占比25%,这说明交际主体有时会因为情绪的失控或者本身带有的消极态度经常会出现如错失主旨、转移论题等逻辑谬误。再次,语用正当性偏离出现24次,占比22.2%,这说明交际主体在冲突话语中往往会因为急于为自己辩护而违反了一些相应的行为规范,如行业规范、道德规范或社交规范等。最后,事实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偏离次数较少,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大多数情况下,交际主体尽可能的按照主客观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交际主体会更多地考虑到现实、法律、道德等因素,尽可能选取切实可行的话语内容或话语方式解决问题。
(二)语用理性的偏移
1.偏离语用事实性
当交际主体对发生或者存在的实际情况认识不足,说话的内容没有基于客观事实或者主观上对他人的想法或者意图进行揣测或误判,都属于对语用事实性的偏离[8]。
例1:【语境(10-38:02):苏明哲误解苏明玉的劝说】
苏明玉:大哥,如果你有苦衷,你从一开始就不应该答应爸(来美国),他那个人你不是不了解,跟小孩儿一样,欲望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变得无理取闹。
苏明哲:什么叫无理取闹?你不是说你跟苏家没关系吗?苏家的事儿你从来都不管吗?那你来美国看我干吗?你是来看我的吗?我觉得你是在看我笑话啊,看我这苏家大哥在美国过得好不好?你现在看到了啊,我在美国过得很窝囊,很失败!
在上述對话中,对于苏明玉的劝说,苏明哲认为她的劝告不合理并怀疑其来美国的目的,苏明哲把自己内心想法的揣测当作主观事实,主观地认为苏明玉来美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嘲笑他,导致了冲突话语的产生,但是根据剧情和当时苏明玉与苏明哲交流的神情和态度,可以断定苏明哲是错误地判断了苏明玉的本意。
2.偏离语用逻辑性
偏离语用逻辑性指在语用中的逻辑谬误,逻辑谬误又分为形式和非形式谬误,非形式谬误往往是指需要考察内容才能查明的谬误,比形式谬误更具欺骗性[8][11],根据冲突话语自身的特点,本文例证的是非形式谬误,其包括但不限于错失主旨、假性因果、诉诸强力、诉诸怜悯等[11]。
例2:【语境(41-33:48):苏大强因保姆一事离家出走】
苏明成:你找这保姆真是盖了,我的天啊,骗吃,骗喝,骗住,骗房,最后现在人都骗没了,爸说当时不找保姆,你非得逼着找,那么你找的时候你把这个人审核一下,行不行啊?你一大老板,这你看不出来,你弄一什么东西到家里边儿来。
苏明玉:苏明成,你说你是不是有病啊?我找保姆还有罪了,是吧?你为什么不反省反省你自己啊?爸要在你家住的好好的,他用得着搬出去住吗?他要不是因为一个人住,他用得着找保姆吗?
在这段对话中,苏明玉犯了转移论题的逻辑谬误,即在论证过程中偏离正题反而转向与当前议题有微妙关系的议题,转移别人的注意力从而完成自己的论证[8]。在对话中苏明成和苏明玉争论的是不同的话题,苏明成抱怨找的保姆不过关不靠谱,但苏明玉认为苏明成对苏大强的照顾不周才导致一系列的问题的出现,苏明玉急于辩护偏离了正题,引起苏明成的不满。
3.偏离语用可行性
根据可行性要求,交际主体应为实现交际目标或达到交际效果选择适合的话语内容和方式,然而交际主体或交际双方有时会违背现实、道德、法律等方面可行性[8],导致话语冲突。
例3:【语境(2-20:00):苏明玉得知苏明成花了父母很多钱打算去找其还钱】
苏大强:明成月月都花光花净,你妈月月贴补,光去年换车,你妈又给了一大笔,他嘴上老是说借借借,可从来没还过呀。你干嘛去?
明玉:我找苏明成要钱去。
苏大强:你别去,你找他,他也没有钱还我呀,再说,他要知道是我告诉你的,他更得找我麻烦了。
明玉:爸,那可是你的养老钱,我得给你要回来。
苏大强:你别去,我求求你了,别闹了啊,明天你妈就要出殡了,你说你这一闹,你这不是让亲戚们笑话了。
苏明玉得知苏明成这些年花了父母不少钱便打算去找他要回苏大强的养老钱,苏明玉去找苏明成的行为在道德和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她忽略了苏大强提到的该行为的现实可行性,即苏明成现在没有那么多钱偿还而且马上就苏母的忌日了,不能因此事被亲戚看笑话,因此,苏明玉的行为方式不具现实可行性,遭到了苏大强的强烈反对。
4.偏离语用有效性
根据有效性的要求,交际主体要充分考虑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是否能实现交际目标和交际效果[8]。但有时交际主体忘记了话语交际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无意或有意偏离了有效性。
例4:【语境(31-15:46):苏大强去朱丽家劝和被赶出门】
苏大强:从小的娇生惯养惯了,是吧?爱使点小性子,这明成啊,确实应该处处让着点儿丽丽,你们放心吧,我回去以后一定严肃批评教育明成,让他改给他这个臭毛病,以后少搭理丽丽,是不是啊?
朱丽爸:苏大强,说完了吗?
苏大强:说完了啊。
朱丽爸:出去吧!
苏大强:出去干啥呀?
朱丽爸:出去!
上述话语中,苏明哲和苏大强正向朱丽一家道歉并试图劝和朱丽和苏明成,但苏大强的话语显然偏离了此次谈话的目的(“从小的娇生惯养惯了”、“以后少搭理丽丽”)、偏离了语用有效性并引起了朱丽父母的强烈不满,加剧了交际主体间的冲突,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5.偏离语用正当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话语表达方式及行为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规范的制约,如法律规范、社交规范、道德规范等等,如果交际主体的话语内容或话语方式违背了这些规范,那么就偏离了语用正当性[8]。
例5:【语境(25-2:23):苏明成发脾气认为家里人不该接他回家】
苏明成:我是混蛋!我是王八蛋!你们不应该接我回来,谁让你们接我回来的!
朱丽妈:你说这话就没良心了你,自从你出了事儿,我们一家人就没睡过一个好觉,一直在想办法救你,就连我都豁出我这张老脸……
苏明成:谁让你豁出你这张老脸了?我让你们去求她了吗?我没有让你们去求她!
话语交际要考虑社交规范,要考虑交际对象、场合、关系亲疏等,尽量减少威胁他人面子的言语行为,在中国的社交规范中,晚辈对长辈说话应该要态度尊敬谦和,在上述冲突话语中,苏明成用反问语气指责其岳父岳母表示他们不该救他出来,威胁了他们的面子同时也违背了尊长尊老的社交规范,恶化了冲突话语。
6.偏离语用真诚性
语用真诚性要求交际主体以单纯的目的和善良的意图为准则进行话语交流,如果交际主体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行为动机等就违背了语用真诚性的原则。
例6:【语境(22-24:13):苏明玉因苏大强去医院为苏明成求情一事愤怒】
苏大强:你放心,你放心,你把他放出来,我得好好教育教育他,都是一家人,你是他亲妹妹,怎么能下这么狠的毒手呢?
苏明玉:你刚才说让我把他放出来?
苏大强:放出来,现在就放。我拉他上你面前来,让他向你道歉,向你承认错误,向你低头认罪,这口气必须出了。
苏明玉:我就知道!你绕来绕去,就是替苏明成求情的!
在上述的对话中,苏大强的话语看上去是对苏明玉善意的关心,然而根据苏大强来找苏明玉时的前后剧情发展可以看出,苏大强其实真正的意图是为苏明成求情,目的是想让苏明玉放过苏明成,其话语偏离了语用真诚性。
(三)制约交际主体理性协商的因素
1.面子行为
一般来说,在交际话语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往往会使用礼貌的语言来保全自己和对方的面子,避免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然而冲突话语产生的效应多是负面的、消极的,冲突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方面子或者利益受损。当交际主体感受到面子受到威胁时就容易产生不满或者愤怒情绪,不仅影响正常的交际行为甚至导致冲突话语的产生。如例1中,苏明哲因为害怕在家人面前丢面子所以一直对苏家人隐瞒自己失业的事实,他也因失业耽搁了接苏大强到美国养老的计划,对此他一直感到愧疚。当苏明玉得知他失业并劝说他如实告诉苏大强时,苏明哲感到自己的面子受到了威胁便立即激烈气愤的回应了她,造成了两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2.情绪控制
良好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对良好的话语交际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冲突的发展,在冲突话语中的交际主体会将自己内心不断积聚的不满情绪或负面情感借助冲突话语释放和发泄出来,这种情况下往往加剧话语冲突,造成矛盾升级。如例5中,苏明成把自己对苏明玉的不满和抵触情绪发泄到岳父岳母身上,这种不受理性控制的情绪宣泄恶化了交际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要避免负面情绪对话语交际的影响,不仅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力,还要适时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以促进交际向着友好交谈、解决问题的方向努力。
3.社会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家庭成员间冲突性话语的产生重要因素。社会关系又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及语用距离有关系。
一般情况下,社会距离越小,交际主体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就越容易实施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语用距离越小,交际双方之间的语用亲密度越高,对语言礼貌的要求就越低[12][13],从而也就容易发生冲突。有学者指出,交际者会根据语用距离的亲密度选择不同的冲突性回应话语,如处于夫妻关系这类人际关系中的交际主体,往往会选择更具有攻击性的冲突性回应话语,但在语用亲密度相对较低的朋友关系和同事关系中,交际主体会较少使用攻击性较强的回应性话语[14]。
五、结语
本文从语用理性视角对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性话语进行研究,不仅为我们重新理解和认识语言使用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全面深入的理解冲突话语的意义,也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提供指导。由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下的冲突话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语用理性遵守或偏离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对其他社会关系下的语用理性分析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结根.冲突话语定义再商榷[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7,(04):21.
[2]RESCHER,N.Rtionality:A Philosophical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the Rationale of Reason[M].Oxford: Clarendon Press,1988.
[3]KASHER,A.Conversational maxims and rationality.
In a A.Kasher(ed.).Language in Focus:Foundations, Methods and Systems.(pp.197-216)[M].Dordrechet: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6.
[4]冯光武.理性才是主旋律——论格赖斯意义理论背后的哲学关怀[J].外语学刊,2006,(04):6-11.
[5]DAVIES,B.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Meaning and rationality[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7,39(12): 2308-2331.
[6]姚曉东.Kasher对合作原则的修订:反叛还是拯救?[J].外语学刊,2012,(02):105-108.
[7]张结根.理性视域下的语用学理论反思[J].外语学刊,2020,(04):118.
[8]张结根.语用理性视角下的冲突话语研究[D].南京大学,2019.
[9]张结根,陈新仁.语用理性刍议[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173(01):9-15.
[10]张结根.冲突话语的基本结构及其理性解读[J].外语研究,2020,37(06):52.
[11]赫尔利.简明逻辑学导论(第10版)[M].陈波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12]王建华.礼貌的语用距离原则[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29-33.
[13]光晓利.亲子冲突性会话分析[D].吉林大学,2019.
[14]宋延媛.不同人际关系制约下的冲突性话语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