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译两个词 改变一个人

2024-02-02赵盛基

保健与生活 2024年4期
关键词:赵盛基核聚变白洋淀

赵盛基

1979年,吴季松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从事受控热核聚变研究。其间,他偶然接触到一个法语词组“Dévelopmen Susdenable”。经过反復推敲,他成了把这个词翻译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人。此外,他还将英文“wetland”首译成“湿地”。

由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领,吴季松毅然放弃了热核聚变研究,与湿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什么改行将湿地保护作为研究方向,吴季松给出了明确答案:“在森林、海洋和湿地三大生态系统中,对湿地的研究最为薄弱。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是‘地球之肾’,人没有肾会死,地球没有肾也会死。”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很多湿地的污染和毁坏程度相当严重,成了“鸟儿不落”之地。在保护的同时,迫切需要修复。在30多年的时间里,吴季松几乎走遍了我国的大小湿地,还考察了106个国家的湿地,把取得的经验带回来,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修复了诸多重要湿地。诸如北京上游水源潮河湿地、黑河东居延海湿地、塔里木河尾闾台特玛湖湿地、黄河口湿地……他高兴地说:“鸟儿飞回来了。”

2017年,已经74岁高龄的吴季松开始了对白洋淀湿地的修复工作。经过不遗余力的艰难修复,至今,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水质由劣五类提高到了三类。但是,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吴季松却表情凝重地说:“我第一次来白洋淀是20世纪50年代,还是个孩子。与那时相比,生态环境还相差很大。可持续发展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懈努力。”

吴季松毕生致力于生态研究和治理,成果显著,著作等身。记者采访时问他:“您当年放弃热核聚变研究,少了一个核物理学家,后悔过吗?”他坚定地说:“没有,从来没有。我不但不后悔,反而觉得做对了。”记者问:“湿地修复是一项很复杂、很艰难的工程,您一定遇到过很多困难,甚至无路可走,难道就没退缩过?”他说:“人生无疆,只要你想走,就一定有路。”

猜你喜欢

赵盛基核聚变白洋淀
核聚变能应用前景现一丝曙光
白洋淀生态环境危机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山顶站不了几个人
美丽河北之白洋淀
美丽的白洋淀
抬起头,低下头
燃起“太阳之火”——谈谈“可控核聚变”
无懈可击的“狡辩”
从白洋淀逃荒到北京
德国仿星器:聚变装置造出氢等离子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