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土文化“东坡印记”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024-02-01叶丽雨
叶丽雨
【摘要】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研究设计了以诵读致知、感悟启智、笃行生慧三大板块为载体的校本课程,开发了学科渗透课程、东坡文化主题课程、实践拓展课程三类课程分支,建构了整合延伸国家课程、渗透特色地方课程、彰显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的“东坡印记”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具有海南特色印记和琼岛东坡精神的学生。
【关键词】校本课程;海南印记;东坡文化;特色课程
自号“东坡居士”的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诗词文赋、书法绘画登峰造极,其体切民众、随缘自适、豁达开朗等精神组成了“东坡文化”的核心内容,更值得我们思考、品味和深悟。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海南时曾多次引用苏轼的诗句,如“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等,海南省有关领导人也曾明确提出保护和利用好东坡文化,系统梳理研究苏东坡文化,由此可见,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传承并弘扬东坡文化是提升和彰显海南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东坡印记”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价值
苏东坡被贬至儋州的三年,这座孤岛给予了苏东坡更加丰富的人生境遇,使其处事态度、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都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定意义上,海南东坡文化凝结着海南民俗文化发展和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智慧,印证着历代海南人民精神追求的成长和生活理想的高度。
1.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回应教育改革呼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把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多次重要论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程,既要夯实经济实力,又要筑牢精神之基,东坡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海南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教育软实力,不仅能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价值,也能够丰富自贸港建设的文化内涵。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正所谓“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东坡文化彰显着灿若星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蕴含的核心内涵、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能够托起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千里之任。
3.弘扬地域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爱乡情感
苏东坡谪琼时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当地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氛围,不仅进行了劝农勤耕、开荒掘泉、传教授道、改风化俗等诸多惠众泽民的举措,更是留下了文學书法、佳茗药酒、疗疾医方等重要成果。“东坡印记”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于本土实际,以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以期让学生浸润在海南特色印记中成长,丰厚学生的生命底蕴,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感。
二、“东坡印记”校本课程体系构建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并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有鉴于此,本研究设计了富有海南乡土文化特色的“东坡印记”校本课程体系(图1)。
图1 基于海南乡土文化的“东坡印记”校本课程体系图
1.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了解苏东坡谪琼的相关事迹,培养学生对海南本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在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形成主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培养其豁达明朗、勤学好书、坚毅奋斗、勇于创新等精神品质。
(2)学段目标。①低段(一、二年级):初步知晓苏东坡谪琼事迹,了解苏东坡在琼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以及对国家和海南的深刻影响,增强对家乡的文化亲切感和文化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②中段(三、四年级):进一步结合苏东坡人生历程及心境变迁,品味其诗词作品中蕴含的独特韵味,发挥想象能力和思辨能力,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指向。③高段(五、六年级):通过跨学科的渗透学习和系统的综合实践后,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海南本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涵养深厚的家国情怀。
2.课程设计与实施
“东坡印记”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本身的办学理念,与学科课程、地方文化和综合实践充分衔接、贯通、融合,在学科融合中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基础课程主要以国家课程和东坡诗词、东坡故事等主题式整合形式进行呈现,以达到“致知”的目的。拓展课程以传统节日和主题节日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深学生对东坡文化的感悟,以取得“启智”的效果。研究课程则打破学校和课堂的壁垒,借助春秋研学活动和寒暑假时间延伸学习空间,在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以实现“生慧”的愿景。
(1)挖掘东坡谪琼心路历程,有效渗透国家课程教学。据统计,东坡谪儋期间共写诗127首,词4首。基于循序渐进、由简入繁的原则,根据小学各学段的学情特点,从中筛选具有代表性的26首诗词,并按学段进行编排,进一步编制校本教材,形成以诵读·致知为主题的校本课程设计表(见表1)。
①总体规划。在学习方式和学习目标上,低段侧重于以浅显认知、体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对东坡文化的兴趣,初步了解东坡谪琼时所做的惠众泽民之事以及影响至今的种种丰厚文化资源;中段侧重于语言积累、想象感受,引导学生从诗词内容里汲取灵感,想象当时苏轼的境遇,丰富感性经验,强化学生对东坡诗词里所蕴含的人文环境、心态变化、爱国情怀;高段侧重于情感激发、实践创新,锻炼学生的品析鉴赏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东坡文化的热忱,深刻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主动探索欲与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整个过程注重学生“自主体验、认知生长、情感参与”的学习成长过程。
②具体策略。在东坡谪儋期间留下的众多诗篇中,大多数是和生活琐事和丰富经历相关,涵盖了山水田园、风土人情、劝农躬耕、移风易俗等诸多类别,体现着东坡强烈的个人审美情趣,和其心路历程之变化,生活态度之豁达,家国情怀之厚重,及对海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段的不同,借用丰富的读法作为切入点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有利于小学生从诗词中逐步深入把握东坡文化的精髓所在,促其核心素养的深度发展。
围绕海南东坡印记开展的地方拓展课程是帮助学生知家乡、爱家乡的必由之路。因此,笔者在诵读致知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综合拓展型课程,以海南东坡文化为主体,以传统节日和主题节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探究为方式,将其渗透到地方课程和主题活动、班队会专题活动里统筹开展,助推学生智慧的启迪。
③课时安排。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以及海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方案,本着兼顾全局、灵活安排的原则,以渗透融入到每周1课时的地方课程、主题活动、专题活动里统筹开展,不单独设课,学生课外学习时间则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
④课程实施要求。对于低段学生,教师应采用趣味化、生活化、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才能。对于中段学生,应进一步深入了解东坡谪琼惠及民众的事迹以及对海南人民在文化和精神层面的诸多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或绘画的方式重现当时东坡谪琼的海南路径和印记,进而感悟当时环境之艰和东坡精神的对比。对于高段学生,主要引导其利用课后时间和家长一同收集东坡为海南所作的其他贡献,并利用班队会、综合实践课等进行汇报展演,讲述东坡与海南的故事,思考家乡的变化,推动校本课程的动态发展。
⑤配套实践活动支持。首先,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家长利用周末时间或寒暑假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东坡文化主题展等,通过开展富有趣味的品尝佳肴活动,感受苏东坡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发美食的智慧以及怡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其次,通过读书节、艺术节、感恩节等活动以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举办课程实践成果展演,诵读东坡经典诗词或吟唱东坡歌曲,临摹苏东坡书画作品,感受东坡文化魅力。
(2)踏寻东坡谪琼行踪遗迹,丰富乡土文化研究课程。①总体规划。《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学校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基于此,研究开发了以“笃行·生慧”为主题的研究实践课程(见表2),以苏东坡在海南的行迹为主线,以乡土乡情为纽带,确定不同年级的研究学习课程主题,打造主题化的研学课程板块,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层层递进、融会贯通,引领学生寻访东坡印记的过程中增长智慧、知行合一,实现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
②具体策略。以每年的春季研学和秋季研学契机进行统筹安排,根据不同的主题,以中国(海南)东坡文化旅游大会、省博物馆、历史文化艺术馆等资源平台为载体,设计具有历史考究和行迹认证的研学地点。在课时安排上,研究实践课程一般为一学期一次,研学时长为一天。为避免“只游不学”或“只学不游”的情况出现,在学生研究实践的不同阶段应给予不同角度的关注,将“研有所思、研有所悟”贯穿整个过程。在研学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知识学习,将相应的东坡知识串联巩固,设置不同的研学问题和任务,以问题导学、任务驱动充分激发学生的研学兴趣;在研学中,学生根据前置任务和问题清单在实践的过程中探寻解决问题之道,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并進行记录;在研学结束之后,思考收获,反思不足,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研学成果,巩固研学课程成效。
三、课程评价保障
“东坡印记”校本课程在课程评价维度上体现综合化,强调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关注学生参与程度、活动表现、情感体验等方面,另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其自主程度、合作深度、探究广度都需要评价反馈。在评价主体上体现多元化,构建学校相关部门评价以及教育管理部门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作为优化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在评价形式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东坡印记”校本课程重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的变化,更强调学生对于东坡文化内涵的领会和东坡精神核心的内化吸收,故过程性评价采用档案袋为主要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的对象主要以低段学生为主,与期末无纸化测评结合,采用“东坡知识大作战”“传统文化大闯关”等妙趣横生的形式呈现。在评价标准上强调纵向评价学生的发展,运用增值评价激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推进,突出典型,以期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调动内在力量。
涵育文化自信更需要从小抓起,在“东坡印记”校本课程的特色创作中,以期借东坡精神之内涵,乘传统文化之东风,寓理念情感于丰富的实践中,努力实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美好愿景,助推学生成为新时代背景下优秀地方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和创新者,抵达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林冠群.新编东坡海外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
[2]海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室著,范会俊,朱逸辉选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3]韩国强.东坡居儋故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
[4]李洪修,刘博囡.校本课程开发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问题透视与实现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1).
[5]胡定荣.论校本课程开发政策的未来走向[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