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企校“四融一体”产教联合体模式创新
2024-01-31徐巍
【摘 要】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思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围绕常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以“发展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机制融合”为目标,构建“四融一体”产教联合体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形式,参与区企校产教联合体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联合体、四融一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52-0052-05
【作者简介】徐巍,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常熟,215500)基础部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
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思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地方政府要牵头统筹协调,依托产业园区,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推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改革,不断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我国产教融合实体化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虽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但产教融合联合体实体化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空白”地带。
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等职业学校,理应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产教融合形式,参与共建各类产教联合体。以国家政策、地方产业发展为指挥棒,从2010年起,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主动探索与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的道路,围绕常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逐步建立了“发展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机制融合”的“四融一体”产教联合体,形成了学校与开发区、企业协同育人、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一、产教联合体的形成
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级高新区,区域内产业集群特色鲜明、载体平台配套齐全,在全市产业发展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被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等称号。学校虽然坐落于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但真正從融入开发区到服务开发区尚有一些关于合作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依然存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于新产业技术变革的现实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定位与区域企业需求脱节;二是社会服务形式单一,服务质量不高;三是教学内容和产业脱节,生产性实践不足;四是产教融合运行不畅,企业主体缺位。
2010年,学校以引企入校等方式,探索与开发区企业建立订单班、冠名班、教学工厂等初步的合作之路;2014年,学校依托“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边行动边总结,初步形成“四融一体”产教联合体雏形;2017年,学校顺应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改革趋势,联合开发区企业共建企业学院,孵化产教融合型企业;2022年,随着《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全面合作,正式构建常熟市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以及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文化艺术产教融合共同体、化工新材料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四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经历五个阶段的探索和实践(见表1),产教联合体逐步实现了校企供需对接、资源共享和双赢发展。
二、产教联合体的构建路径
针对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立足协同共赢、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学校通过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以专产对接、政策衔接、多维链接的发展融合,以联合育人、整体发展、协同创新的功能融合,以“引企入校、送教入企、校企一体”的资源融合,以机制共建、过程共管、职责共担的机制融合,创新构建“四融一体”产教联合体育人模式。
(一)构建“一体三接”的联合体运行架构,实现发展融合
学校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开发区发展战略中。政校企主体之间、人员之间密切配合,出台相应产教融合政策;学校以园区重点产业为导向,科学设置专业。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优势互补,学校最终确立了“一体三接”的联合体目标定位(一体:区校一体;三接:专产对接、政策衔接、多维链接)(如下页图1所示)。
(二)创建“育人、创新、发展”三环相扣的综合服务模式,实现功能融合
学校依托职业教育办学集团、组建政校行企联合体,形成了“育人、创新、发展”三环相扣的服务模式。学校以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和社会培训为主要路径开展校企联合育人:面向学生,校企联合建立现代学徒制项目;面向企业员工,联合龙头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班;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多措并举推动联合育人。
通过政府搭台,校企人员共同参与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促进协同创新: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与开发区共建产业技术协同创新和科技基础设施共享平台;与奇瑞捷豹路虎共建 “琳俐创新工作室”;与常熟市液压工具厂共建3个常熟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企业技术中心。
通过服务供给,加速了区校企的整体发展。7家合作企业被评为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在专业建设、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开发区被评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三)打造“四元三型”的产教融合平台,实现资源融合
充分发挥多方资源优势,通过整合联合体中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四项元素,打造以教学工厂、企业学院/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种类型为主要特征的产教融合平台(如下页图2所示)。通过“引企入校”,校内建设教学工厂,营造真实生产环境;通过“送教入企”,学校突破“一校一企”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和四家企业在企业内建设跨企业现代化实训基地;通过“校企一体”,校企共建企业学院/产业学院,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同时,学校联合高新区两家企业成功申报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企业,牵头成立“苏州市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千亿级产教融合联盟”。
(四)构建“决策、执行、监管”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机制融合
在常熟高新区政府的推动下,学校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10多项制度办法,通过机制共建、过程共管、职责共担,实施“决策、执行、监管”三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
机制共建:学校以及相关骨干企业成立了“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校企合作联盟”,并制定了《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校企合作联盟方案》,明确了年会制度、例会制度、联络机制、信息发布、保障机制等多项制度和机制。过程共管:建立由市政府综合协调,开发区、职业学校、行业协会和有关骨干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开发区牵头,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平台,引导各类主体参与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联席会议下设“校企合作办公室”,指导协助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活动。职责共担:为了有效保证各位履行职责,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常熟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意见》,设立常熟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基金,建立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政府主导,各方配合,推动产教融合顺利实施。
三、产教联合体的意义和价值
(一)新型的联合体发展模式,为开发区内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发展提供典型样板
顺应开发区产业发展态势,发挥学校区位优势,创新以“发展、功能、资源、机制”为核心要素的“四融一体”产教联合体组织架构,促进了产教研高度融合,在联合体内主体之间实现信息、技术、人员等要素频繁交流、开放共享,形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为构建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二)新型的联合体运行体系,有助于职业教育与开发区企业融合发展
联合体面向开发区重点产业、主要企业以及相关主体单位,学校将自身发展融入开发区发展战略中,科学设置专业。学校以“育人、服务”为核心构建两大体系,有效保证了产教联合体的顺利运行。育人体系精准化,通过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方式,促进精准育人、协同创新;服务体系多样化,通过成立社区学院、校企共建职业技能人才就业实训基地等形式,促进技術交流、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小学职业体验等服务项目的全面开展。同时,整合区域资源,推进教学工厂、企业学院/产业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产教融合型平台建设。
(三)新型的联合体管理机制,能实现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新突破
通过成立常熟市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有机纳入原有的职业教育办学集团、政校企联合体、企业学院等紧密型组织,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交叉融合。一是建立企业特聘讲师、特聘工匠人才智库,与15个行业协会和开发区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建立了过程共管、职责共担的组织机制。二是以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主线,开发区和学校制订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评价标准,细化准入/准出制度,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纳入产教融合考核重点,建立企业评价机制。三是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市政府成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基金,对于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奖补。同时,推动开发区出台有关实习及培训补贴、就业奖励等政策文件,建立激励机制。
四、产教联合体的发展展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中的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构建,产业链、技术链和教育链、人才链的协同共进,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但还需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产教联合体的主要使命。产教联合体的运作,要始终聚焦人才培养,把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以高质量的人才输出回应社会各界的期待。
(二)进一步健全产教融合平台体系,扎实开展专业(群)建设
进行产教联合体建设,能在更加积极的意义上推动产教融合全面深化。“区企校”共建产教联合体,其重要的任务在于进一步建设校企合作实践平台体系,实现产教融合“落地生根”。通过产教联合体运作,实现学校专业(群)和地方产业双向奔赴,携手共进。
(三)进一步完善多元综合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产教融合实体化作为我国新时期职业教育办学和育人的一种新模式,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职能,促进职业教育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随着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推进,需要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在职员工素质、提高当地用工质量、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都体现出职业教育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产教联合体运作的各参与主体,应提高政治站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四)进一步规范政行校企管理制度,不断增强区校整体影响力
产教联合体的运作需要多元主体协同,而多元主体协同必然涉及治理问题。为了实现产教联合体运行的良性治理,发挥多元协同合力,产教联合体的治理机制还需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许本洲,温贻芳,张慧波,等.产教融合联合体与共同体建设:路径选择与院校作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8):5-11.
[2]曾繁荣.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6):10-12,15.
[3]曾璐璐.高职产教共享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69-72.
[4]马强,付艳茹.政府主导下园区型公共实训的校企合作新机制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98-101.
实习编辑:吴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