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溪的另一个时代
2024-01-31恺蒂
京芳微信留言:“百里溪畔沐秋荫——郑重捐赠文献展” 开幕以来反响热烈,延期一个月,到2月29日才结束。可惜这段时间正是木版奖评选以及伦敦原创版画展准备最忙的时段,依然无法回上海看展。
一个多月前,展览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博物馆开幕那天,上海好多朋友发来留言和照片,京芳也发来展览每面墙每个角落的细节,虽然我和哥哥都没能回去,但依然如临现场。感叹老爸气场宏大,开幕式那么热闹。老爸穿着呢子大衣,老妈身穿红色滑雪衫,戴红色帽子,坐在她旁边的小姨蓝色滑雪衫,配红围巾,看上去都是又优雅又喜庆。
去年3月,老爸老妈从康复医院回家之后,老爸才开始全面整理他的书房。虽然他早就在和博物馆谈论捐赠之事,但如果不是因为老妈骨折,他也不会这么快开始行动。京芳每天过来,带着电脑,仔细地把每件东西每本书详细录入。
老爸的藏书大部分早些年都已捐给安徽宿州市母校的郑重图书馆,书房里剩下的都是他平时常用常看的书,已经出版的著作的参考书,还有他已经在脑海中布局、下面将要写的几本书的资料。老爸心细,很少扔东西,所以,他的书房也如万宝窟。我们小时候写的字、画的画,手工课的成果,出門旅游纪念品,写给家里的每封信,每张贺卡每张明信片,他都保留着,许多我们自己早就没有记忆。私人物品都被搬到楼上,要捐给博物馆的物件,老爸会用气泡纸小心包好:裁纸刀、录音机、照相机、收音机、磁带、史前陶片、秦瓦当、晋砖、陶瓶、非洲木枕头、茶壶、砚台,夹在书里的粮票、布票,还有他无数本采访日记,一包包书信,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捆扎成叠的手稿……封箱之后他会在纸箱上写清里面有什么。每件东西他都亲自安排,站在高凳上爬上爬下,一趟趟来回在七楼和八楼之间。
恺蒂专栏作家英伦新居民
老爸心细,很少扔东西,所以,他的书房也如万宝窟。
老爸刚开始整理书房的那几天,我还在上海,看到老爸写在文汇报的格子稿纸上的稿件,他在小台灯下“爬格子”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老爸的手稿上都有注,有写作的时间,例如“他拥抱地球,也拥抱原子弹初稿。应中国作家徐刚之约写成……一九八六年菊月,北京—上海”;有的可以看出稿件修改的次数,例如报告文学《沙漠与海》末尾注明:“一九八○年十月上海一稿、一九八一年一月北京二稿、一九八一年六月上海三稿”。还有一些说明了当时没能发表或拍摄的原因,例如关于邓稼先的剧本《他拥抱地球,也拥抱原子弹》的两次稿,上有题签:“此为应中央电视台之约写的六集连续剧,后与蒲广济合作,中央电视台已通过,送核工业部审查,他们不同意,原因是我在写《他拥抱原子弹,也拥抱地球》时没有送给他们审稿,而且文中写了试验时有一颗原子弹掉了下来,他们为此不满。初稿 1987.03.15北京。”
我离开上海返回伦敦后,京芳每天发照片给我,告诉整理进展,也会继续把目录发给我,特别是一些上面有我们涂鸦的书物,她总是要问一下我和哥哥是不是想留下。于是,几本特别有我们童年记忆的、小时候我们经常翻看的书,从七楼上了八楼。看着书房很快被清空,糊在窗子上的宣纸被装修工人撕下,四面墙上的书橱都被敲掉,当作垃圾运出,心里还是有不少伤感的,一个时代过去了。但也知道,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老爸的所有文献书物,将在新闻博物馆找到最好的去处,将会有新的更茁壮的生命。
这个“百里溪畔沐秋荫”的展览,是让人欣慰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