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与验证:毛泽东对掌握历史主动的理论贡献*
2024-01-31杜黎明
杜黎明
提 要:掌握历史主动,是历史主体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描绘历史发展蓝图,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把历史发展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使中华民族凝结成为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主体,这是党的百年辉煌的重要启示和结论。毛泽东对“历史发展主动权”“锻造自觉历史主体” “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 “坚持斗争以清扫历史发展的障碍与制约”的阐释和论述,形成了关于历史主动的理论架构。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掌握历史主动理论的科学真理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这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未竟事业,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新征程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①《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座谈会》,新华网,2023 年12 月26 日。历史主体实现预期、如愿以偿,是掌握历史主动的直观表现。掌握历史主动,意味着历史主体既要立足现实,又要着眼未来,勾画历史发展蓝图,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历史发展蓝图化为现实。毛泽东以丰富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性提供了指引。“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②《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座谈会》,新华网,2023 年12 月26 日。
一、历史发展主动权:掌握历史主动的判断依据
主动与被动是刻画和描述人行为选择的方式与不同的状态。掌握历史主动是一种历史进程,也是一种历史结果和历史状态,“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516 页。。掌握历史主动,是对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地位的描述,是历史主体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成果。“历史主动精神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基础上,立足所处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自觉适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大势,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科学谋划历史宏图,勇担历史使命,主动开辟未来、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品质。”②侯衍社:《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 年第4 期。拥有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动权,在历史进程、历史活动中占据主动地位,是判断历史主动的基本依据。
主动是主观精神和客观条件共同造就的有为状态。人在社会交往、历史进程中的主动地位,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于己有利的客观条件、使事情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的态势。毛泽东强调,“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23 页。。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场景下,历史主动地位有着特定的具体表现。战争中的“主动是和战争力量的优势不能分离的,而被动则和战争力量的劣势分不开”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88、488、380、407 页。,“战争的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88、488、380、407 页。,克敌制胜“不是被动的呆板的作战,而是主动的活泼的富于攻击精神的作战”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88、488、380、407 页。,正是因为“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⑦《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88、488、380、407 页。,抗日游击战才保持战略上的主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赎买政策,就使我们在政治上获得主动,经济上也有利”⑧《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3 页。,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⑨《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23 页。,就是在争取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毛泽东在推动历史进程中总是居于主动。
拥有科学的历史预见才能掌握历史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蕴含“没有预见,就没有主动”的道理。毛泽东指出:“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小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⑩《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395 页。准确的预见必然是建立在洞察现实、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其实质是在新事物的“颗粒”还紧紧地被旧事物包裹时就敏锐地识别和发现它。科学的历史预见是对历史发展大方向、大趋势的把握,不是对历史活动的全部细节的盘算。它既是描绘历史发展前景、勾画历史发展蓝图的基础,也是凝聚历史发展共识,推动历史动员的前提,还是未雨绸缪、积攒掌握历史主动的物质力量的实践指引。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毛泽东高瞻远瞩,把握大势,作出的一个个历史预见、预判都得到后来历史的确证。实事求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毛泽东科学预见的基础和根据。从实际出发、从矛盾或问题出发,透过社会历史的表象把握本质,在社会历史的应然状态和实然状态的对比反思中作出历史选择,也就成为掌握历史主动的基本要求。
历史发展主动权是掌握历史主动的衡量依据。主动权是主导事物运动变化的权力,是占据有利地位的表现。毛泽东指出:“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①《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97 页。这既强调主动权极端重要,又强调获取主动权的方法论。毛泽东还立足实际,具体阐释主动权,强调游击战争中的“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10、491、477 页。,并注意主动、被动存在的形式与内容上的分异,“(例如硝石战斗),表面上似乎在力争主动,实际上是被动的”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23、223 页。。比如: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防御战本来容易陷入被动地位……然而防御战是能够在被动的形式中具有主动的内容的”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223、223 页。。毛泽东还注重主动与被动的相互转化:“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10、491、477 页。历史进程中,凭借对时局的深刻把握,旨在推动人类解放而获得的主动权蕴含天下为公的价值追求,发挥主动权是顺势而为,推动历史发展;而从实力出发,旨在推行霸权、满足一己私利而获得的主动权,往往有悖公平正义,被打上倒行逆施的烙印,最终成为历史进程、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和障碍。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宗旨中国化为党的群众路线,使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人类解放的愿景根植于主动权的获取中。历史主动权和科学预见内在统一于掌握历史主动的实践,把握历史主动权,通过“度之往事”从而“验之来事”,通过“高屋建瓴”实现“科学预见”,进而占据先机、未雨绸缪,牢牢掌握历史主动。
二、锻造自觉历史主体:掌握历史主动的核心
马克思褪去笼罩历史的神秘面纱,认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年版,第118 页。。历史是人的活动在时空序列上的延展,“并不是‘历史’把人当做手段来达到自己——仿佛历史是一个独具魅力的人——的目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295 页。。锻造历史主体,实质是依据历史条件,在认识人的基础上塑造人。
历史主体是造就历史、承载历史的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结合中国实际,对“历史是人的历史”作了具体阐述:“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⑧《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10、491、477 页。历史主体是对历史长河中的具体人的理论抽象,存在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之分。简单地将人等同为历史主体,容易导致对人类、人群和具体的个人之间的差别的无视,进而对人的抽象存在和现实具体存在不加区分。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历史参与者,但只有历史活动的当事者,对历史进程有明显影响的人及其组织,才堪称历史主体。与对人的区分相适应,历史主体存在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人类主体之别。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重在批驳英雄史观,阐释历史合力论,仅仅是在抽象意义上将人民群众等同为历史主体。无视人民群众的个体差异,缺乏对历史主体类属的深入分析,既难以深刻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力,也难以深刻理解历史结局的成因。事事顺心、万事如意,是对个体人的祝福,绝非是对历史主体掌握历史主动的阐释;掌握历史主动,主要是针对群体主体而言,是对群体人顺应时代潮流、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而不是只能默认现实、被动接受历史安排的生动刻画。
掌握历史主动的是具有内在结构的、自觉的群体主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就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作为统一的历史主体,其内在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差异,人类社会不可能是均质的有机统一体。不同历史主体在社会历史中的存在状态、认知水平、作用功能等存在差异,历史主体的结构和规模、创造能力及主观能动性,是决定历史结果的重要原因。依据历史主体与历史规律的关系,历史主体存在自觉与自为之分:具有明确的主体意识,积极探究、主动利用历史规律的是自觉历史主体;虽有历史主体意识但只是被动接受历史规律安排的是自为历史主体。依据历史主体在具体历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与承载的功能,历史主体存在引领和追随之别:发起和组织历史活动,团结更多力量参与历史活动的是引领型历史主体;在他者的示范影响下参与历史活动的是追随型历史主体。①参见杜黎明:《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与启示》,《人民论坛》,2022 年第18 期。能够掌握历史主动的,是在不同类型历史主体的社会交往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结构,表现出强大创新、创造能力的自觉的群体主体。
历史主体的属性重叠反应和体现人的多面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使人的社会属性呈现出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的现实具体表现。历史主体的多重属性叠加,集成为复合型的历史主体。毛泽东善于揭示现实人的多面性,他在《论持久战》中首先对历史剧中人、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主体作出了亡国论者和非亡国论者的区分;对后者又进一步细分为两类:一是“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而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或则对于中国的长处,夸大得离开了真实情况,变成另一种样子;或则拿一时一地的强弱现象代替了全体中的强弱现象”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58、454、608 页。的“速胜论”者;二是虽然“是爱国志士,却对时局怀抱甚深的忧虑”的“忧胜论”者,“他们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惧怕对日妥协,一是怀疑政治不能进步”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58、454、608 页。。毛泽东作出了区分复合型历史主体,把握历史发展趋势,掌握历史主动,准确预测历史结局的经典示范。历史主体总是会具有多种属性,历史主体类属区分以一定历史时期内的主要属性为依据。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的建设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在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中间发展起来和锻炼出来的。这里所谓联合,就是同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所谓斗争,在同资产阶级联合时,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和平’的‘不流血’的斗争;而在被迫着同资产阶级分裂时,就转变为武装斗争。”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58、454、608 页。这事实上提出正视历史主体的不同属性,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待历史主体的不同属性,以积累历史发展动力的要求。
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是掌握历史主动的核心和关键。历史进程中分化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掌握历史主动的前提。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先后尝试过多种主张、多种方案、多种主义,终究未能拯救国家和民族于水火之中。中国共产党应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历史现实之需而生,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革命斗争为己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致力于将自己塑造成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 16 页。。毛泽东高度重视唤醒民众,注重不同类型历史主体的区别对待,他强调,“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3 页。。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党的建设,强调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确证自己的自觉历史主体属性,通过不断强化使命意识以确证自己的引领型历史主体属性,将自己塑造成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关联带动其他历史主体,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毛泽东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162 页。离开土地,种子不能发芽;没有种子,土地不可能自行结出果实。毛泽东用结出果实必须要有种子和土地的形象比喻,阐释论证共产党人和普通民众作为两类历史主体关联互动,凝结成为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自觉历史主体之道。没有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的领导,就难以掌握历史主动。毛泽东强调:“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742 页。历史进程中,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不仅描绘历史发展蓝图,还以言传道、以行示范、以身作则,激发和汇聚实现历史发展蓝图的磅礴力量。
三、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关键
历史规律以历史活动为载体,是隐藏在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本质是历史主体的实践规律。“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⑤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13 页。只有自觉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才能科学预见历史发展,描绘历史发展蓝图,凝聚实现历史发展蓝图的磅礴力量。毛泽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自觉尊重和运用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和胜利。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每一个具体物质对象,无一例外都是规律的承载主体。历史规律隐藏在历史活动之中,历史主体是历史规律的承载主体和认识主体。后世的历史主体往往是从前世的历史主体的活动中发现历史规律,在历史主体的具体所指的意义上,历史规律承载主体和认识主体往往存在时空的分离。中国共产党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是以推动实现人类解放、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的价值主体,这使党实现了历史规律的承载主体、认识主体、运用主体的具体统一。党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重在从自己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中发现历史规律,是在不断深化对既有历史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在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恭迎新的历史规律出场。毛泽东分别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对历史规律予以系统的理论阐释。他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指出,“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01 页。。强调规律存在于具体物质对象之间的联系中,栖身在运动着的物质对象中。认识规律就是开动脑筋,运用人的思维去把握隐藏在客观物质对象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毛泽东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形成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并非易事,需要经过艰苦的认识过程,“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③《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认识规律实则是透过表象看本质,运用概念形成对客观实际的判断。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实现预期的目标,是发挥意识主观能动性的现实表现。从参与历史进程、推动历史发展的方法论的角度,毛泽东强调:“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既然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同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的固有联系,主观符合客观,理想和现实相结合,也就成为历史主体创造历史的基本法则。
掌握历史主动必须把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历史规律。人类社会越发展、人类文明越进步,社会生活的领域分化也就越明显、越复杂。社会生活各领域有其规律,历史发展不同阶段也各有其规律,历史规律必然存在层次之分、类型之别,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历史规律的作用存在时空范围的差异,“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⑤《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实现具体历史活动的目标,必须遵循行动规律,取得具体战斗的胜利,必须“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找出其行动的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于自己的行动”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借助于对“战争规律”“革命战争的规律”“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⑦《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的论述,毛泽东深刻阐释了历史规律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抽象性和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在一般战争和一般革命战争的规律之外,又有它的一些特殊的规律。如果不懂得这些,就不能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打胜仗。所以,我们应该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也应该研究革命战争的规律;最后,我们还应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⑧《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绝非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的不变法则,不是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能掌握历史主动,也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任何时候都能掌握历史主动,在很大程度上正缘于此。“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⑨《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年版,第68 页。,是实践的要求。从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的角度,直观展现了新时代对毛泽东关于认识历史规律‘把握历史主动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实践历练成就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探究历史规律的能力。探究和运用规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毛泽东在论述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指出,“在长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结果。这一认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种长时间的经验,要了解和把握整个战争的规律是困难的”⑩《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81-182、291、284、175、178、170、171、181 页。。是否掌握历史主动之所以是运用大历史观、对历史主体进行较长时期的考察才能作出的结论,在很大程度上正缘于认识规律的困难。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认识和把握规律永无止境,历史主体总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认识。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期求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78、547 页。这一方面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既尊重客观现实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特征予以深刻阐释;另一方面也是对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总是集历史创造者和历史规律认识者于一体的历史现象作出了深刻论证。
四、坚持斗争以清扫历史发展的障碍与制约:掌握历史主动的常态
矛盾是事物的存在方式,社会矛盾运动驱动历史发展,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毛泽东创新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在《矛盾论》中明确阐释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意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毛泽东和我们党一贯倡导和践行的精神品格。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之路绝非坦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荆棘丛生、充满坎坷。针对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86、1487 页。逻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必然遵循“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86、1487 页。的逻辑。历史主体的自觉性,既表现为探究和运用历史规律的自觉,更表现为不畏艰险和困难,通过不懈斗争清扫历史发展绊脚石的自觉。历史发展蓝图一经绘就,以斗争化解蓝图实现的制约和障碍就成为掌握历史主动的常态。
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指引掌握历史主动的常态。毛泽东开创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发展的新境界,为引领掌握历史主动的常态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毛泽东指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7 页。这诠释了革命斗争的方式方法,阐释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论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⑤《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478、547 页。,突出强调了“武装斗争”在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中的作用。要掌握历史主动,自觉历史主体也必须敢于并善于运用国家暴力机器,运用暴力手段,清扫恶意、刻意、肆意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肃清一切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力量。毛泽东还阐释了同党内的错误思想、错误言行、错误路线作斗争的问题,为反对当时红军中的教条主义而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以及《反对自由主义》《反对党八股》等名篇,为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为自觉历史主体保持自觉性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阐释。历史主体内部具有复杂的个体构成,历史主体的不同构成单元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同一历史主体也会表现出多种属性,自觉历史主体的自我批判、自我建设也是马克思主义斗争学说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又团结,又斗争》《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阐释论证斗争的艺术,⑥参见祝彦:《毛泽东论斗争》,《学习时报》2019 年9 月23 日。对自觉历史主体,特别是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从其他历史主体身上,广泛汲取有利于掌握历史主动的力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自觉历史主体掌握历史主动必须永葆持续斗争的自觉。掌握历史主动是由一系列历史活动串联而呈现出的状态。没有持续斗争以长期掌握历史主动的清醒,因一时、一度的胜利而骄傲,淡化甚至丧失对斗争的警觉,自觉历史主体可能丧失历史主动。毛泽东高度重视避免和防止对斗争的麻痹的问题,他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提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其实也是对自觉历史主体警惕对斗争的麻痹、斗争精神的懈怠开出的药方。新中国成立前夕,针对“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38、1154 页。,毛泽东向全党提出“两个务必”的实践要求,对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继续推进自我建设,以延续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作出了理论的概括。针对国际格局的调整,面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斗争思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命题,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把“两个务必”的实践要求丰富完善为“三个务必”,为新时代“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作出了更加详实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指引。
掌握新时代的历史主动必须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新时代迎来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向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的转变。针对这种转变,美西方抛开其惯用的话术伪装,采用赤裸裸的野蛮方式肆意践踏国际秩序,公然违背国际公平正义,拉帮结派构造围堵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墙,大大增加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交织的复杂性;掌握新时代的历史主动,对作为自觉引领型历史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毛泽东指出,“以斗争之手段,达团结之目的;有理有利有节;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②《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38、1154 页。。这种斗争的艺术对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冲破美西方的围堵,掌握新时代的历史主动有着重要的启示。新时代以来,“党通过前所未有的反腐倡廉斗争,赢得了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衷心拥护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全党高度团结统一、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动”③习近平:《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能力和水平,全面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人民日报》2022 年6 月19 日。,浇铸起掌握新时代历史主动的强大底气和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军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7 页。,对发扬斗争精神以掌握新时代的历史主动作出了战略部署和规划安排。“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把握历史主动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掌握、利用历史规律,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推动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⑤陈永杰、杨泽光:《论把握历史主动对唯物史观的原创性贡献》,《江苏社会科学》,2023 年第2 期。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掌握新时代的历史主动,也就成为推动世界历史发展、掌握人类解放的历史主动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