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2024-01-31黄建安

观察与思考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黄建安

提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守正创新”写入大会主题,彰显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守正创新,不仅代表一种坚持真理、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也指一种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的世界观、方法论,其实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理论实践上政治智慧的高度总结。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妙之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所在,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路径。

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两次提到守正创新,是此次大会报告的一大亮点,彰显了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是首次将“守正创新”写入大会主题,在开篇指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20 页。,强调的是一种精神品质,即党在新的征程上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二是将“守正创新”列为大会提出的“六个坚持”之一,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进一步对必须守正创新的原因和要求作了阐释,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20 页。,“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0 页。。这既代表一种坚持真理、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也指一种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的世界观、方法论,其实质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理论实践上政治智慧的高度总结。探讨、领会“守正创新”背后蕴含的丰富政治内涵、深刻政治智慧,对于我们阐释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问题,充分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密码,具有“金钥匙”般的重要意义。

一、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奥妙之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基础之上的,即无产阶级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的统治是构建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1917 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让中国先进分子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1921 年,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应运而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建设奋斗历程。但是,中国的国情特殊,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不同,中国不是生产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爆发的。特殊的国情决定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和他国革命、建设的模式经验,而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恩格斯也曾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691 页。,“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36 页。。因此,守正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必备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④《习近平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再次会晤》,《人民日报》2015 年6 月25 日。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史作出了回答。党带领中国人民干成一件又一件大事,经受一个又一个考验,取得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书写辉煌的篇章,其奥妙就在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与新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任人宰割、饱受欺凌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要通过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我们一开始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帮助,照搬照抄了“城市中心论”斗争模式和经验,革命一度遭受重挫。1935 年,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早在1930 年,毛泽东就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11-112 页。。1942 年,他进一步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强调,我们不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书本上的某些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圣药,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费气力地包医百病”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20 页。。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以敌人力量强大的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难以取得成功,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1945 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将其写入党章。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获得伟大的成就,在于我们的党从最初建立时起,就是一个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而在最坚固的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党”③刘少奇:《论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2、21 页。,“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继续发展,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它是中国的东西,又是完全马克思主义的东西”④刘少奇:《论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2、21 页。。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大国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1957年,毛泽东在党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总结会上强调:“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⑤《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281 页。为此,毛泽东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如: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思想;不能照搬别国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高度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5-6 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在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重要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基础上的接续创新。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69、382 页。,“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69、382 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面对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 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面对在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高度肯定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地位,并指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第8 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用“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高度评价了这一思想的意义,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0 页。党的二十大进一步表述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6 页。。

正是通过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不断发展的实际,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10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创造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二、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之上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但中国的国情特殊,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不同,中国的社会主义不得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和别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344 页。。因此,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所在。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经过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宏伟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能引领中国在短短几十年里走完西方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路,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根本在于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指引中国发展、繁荣开辟了正确道路,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制度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875 年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按成熟程度,把共产主义分为两个阶段,即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35 页。列宁于1917 年在《国家与革命》中,第一次明确把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③参见《列宁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88 页。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后,立足中国一穷二白的客观实际,1959年底至1960 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又可以分为“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④《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16 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丰富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中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1987 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52 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性地作出了“新发展阶段”的论断。他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前进》,2021 年第2 期。“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是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比较发达阶段迈进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是完成全面小康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走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阶段。

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学说,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转化思想。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制定科学决策的前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确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一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1956 年党的八大科学把握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由此坚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改革开放之后,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又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规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进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在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的基础上,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又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强调了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是由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深化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及时把握其发展变化,并作出科学决策,我们才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三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为了避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生产力巨大浪费的弊端,社会主义应建立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之上,“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928-929 页。。但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不能超越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据此,邓小平创造性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要求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就市场经济是不是必然姓“资”,以及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了一个清楚明白、透彻精辟的回答。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73 页。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并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表述修改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党的领导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和分配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剥削、不平等和经济危机的总根源,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确保社会主义平等并克服经济危机必须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了夺取全国政权后消灭私有制、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想和目标,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提出“将生产资料归之于社会公有”的最高目的。新中国成立后,1956 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逐渐确立主体地位,至改革开放前,实行了计划经济下的绝对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组织分配方式,力求公平但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顺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以破除计划体制、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为着力点,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兼顾公平,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适应,我国所有制改革经历了从“确认个体经济的合法性”到“发展多种经济形式的必要性”、“非公有制经济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混合所有制概念”到“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再逐渐演变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认识与深化过程。分配制度改革也经历了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分配要克服平均主义”,到“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提出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再逐渐演变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认识与调整过程。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纳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范畴,②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11 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五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殖,而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目的则是为了人自身,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1945 年4 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曾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79 页。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000 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003 年10 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使我国进一步发展。2015 年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5 月10 日。,据此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本质和目的的理论,进一步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六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机关——为首的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从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12 页。,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党在民主实践和理论上作出了许多宝贵探索,提出了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重要思想。1945 年7 月,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对”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新路,这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被明确载入我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协商民主制度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得到不断丰富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 年在上海考察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民主”的重要概念,2021 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又进一步强调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民主思想,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创造性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和自我革命战略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4、42 页。,共产党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44、42 页。的政党;并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强调,只有不间断地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才能抛掉自身一切陈旧的肮脏的东西。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368 页。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伊始,就非常重视党的建设,党的一大、二大通过的党纲、党章,对党员的政治纪律作出了严格规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39 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首次提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之一,明确了“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强调这是一件“伟大的工程”。①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602 页。1983 年,邓小平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9 页。的时代命题。2002 年,江泽民在“5.31”讲话中指出:“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③《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2417 页。2009 年,胡锦涛进一步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④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求是》,2010 年第1 期。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推动了党的建设要求不断提高、思路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党的建设经验,又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和自我革命战略思想,开拓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64 页。,极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八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现代化的本质是从16 世纪开始的历史运动所规定的,而这种历史运动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⑥参见陈付龙:《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身份特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 年6 月1 日。马克思在肯定现代化进步本质的同时,也对现代化的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为开辟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理论基础。⑦参见淼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现代化的认识》,《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 年12 月22 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主要把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毛泽东于1949 年3 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对现代化的认识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化”逐步向“四个现代化”转变,1956 年“四个现代化”被写入党章。1979 年3 月,邓小平在党内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⑧《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63、164 页。,“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163、164 页。。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论断,并在党的二十大首次全面论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理论,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九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年版,第540-541 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对外开放理论。2001 年加入WTO 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全球化,到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和经济全球化的引领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趋势,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摒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为应对全球和平赤字、发展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进一步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理论和世界历史思想。

正是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不断发展的实际,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在守正基础上的创新,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40 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我们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两三百年才走完的路。守正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显著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

三、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6 页。10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首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本身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科学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再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没有仅仅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而是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而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了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地指导了中国实践。

早在1938 年,毛泽东就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③《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534 页。1982 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④《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3 页。

2001 年7 月,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 周年之际提出:“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①《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年版,第1168 页。的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09 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又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也深刻指出:“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65 页。2017 年,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③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年版,第26 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④参见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20 页。“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8、20 页。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永葆马克思主义生机活力的科学路径。

一是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守正创新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相承继,又与我们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⑥参见黄坤明:《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民日报》2022 年11 月16 日。二是守正与创新不可分割、不能偏废,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守正的路径和保障,“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版,第18、20 页。,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守正创新中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才能指导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苏联解体的惨痛教训表明,不以守正为基础的创新,就会走上改旗易帜的邪路,最终导致亡党亡国。同样,不以创新为保障的守正,只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最终必将被时代所淘汰。“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能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版,第30 页。三是守正创新是“两个结合”论断提出的理论遵循,“两个结合”为守正创新提供了实践指南。守正创新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样,包含思维与存在、感性与理性、实然与应然、真理与价值的哲学意蕴,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⑨参见田鹏颖:《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思想教育研究》,2022 年第8 期。守正创新是“两个结合”提出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两个结合”则为守正创新提供了实践路径和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①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 年第16 期。。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是,马克思并没有穷尽一切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 年5 月19 日。。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可以预见,未来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两个结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必须牢记和始终坚持的方法论、“金钥匙”。

总之,中国共产党100 多年来的历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历史。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设想的不同,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发展实际决定了我们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实践中不能照搬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也不能脱离、背离、否定马克思主义,而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与生命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党品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③《习近平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举行会谈》,新华网,2019 年5 月14 日。,“有着守正创新的传统”④《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统哈莉玛》,新华网,2019 年5 月14 日。,“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⑤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 年10 月24 日。。100 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⑥参见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 年第7 期。今后,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更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更加紧迫繁重,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是我们党必须继续坚守的精神品质和制胜法则。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