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杀美光的前前后后

2024-01-31黎野

中国汽车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美光高通芯片

文 / 黎野

该来的还是要来。

5月21日,中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发布公告称:“审查发现,美光公司产品存在较严重网络安全问题隐患,对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造成重大安全风险,影响我国国家安全。为此,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依法作出不予通过网络安全审查的结论。按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我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应停止采购美光公司产品。”

各个利益攸关方,对这个结果应该毫不惊讶,因为此事酝酿已久。

漫长的一天

今年2月份,全球最大的存储半导体公司美光(Micron)就知道自己要被中国制裁,当时还不清楚制裁的方式和范围。其实,在2018年他们游说美政府制裁福建晋华的时候,就应该想到有这一天。去年秋天,美光裁撤了在华研发机构,就表明对此有所准备。

如果将这份公告理解为政府关键部门采购排除美光产品,那就草率了。实际上这是一份全面封杀令,任何用户,不管他们要不要做政府采购业务,都会尽量回避美光产品。

第二天,即5月22日,无疑是漫长的一天。美光回应称:“已收到网信办对我司在华销售产品进行审查后发出的通知。我们正在评估相关结论,考量下一步工作。我们希望能继续与中国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这个说法当然很常规、很平淡,但不表明对方情绪很稳定,因为他们已经确知丢掉了中国这块市场。尽管美光花了很大的力气降低中国市场比重,但仍有11%的营收来自中国。加上间接采购(第三方采购但整机产品流入中国),至少有13%的业务没了。

同一天,美国商务部回应称:“(中国限制美光的做法)毫无事实依据,美方坚决反对。”并提到:“(此举)与中国开放市场的说法不符,美国将与盟友、伙伴协调,以解决中方行动造成的内存芯片市场扭曲。”

同样是5月22日,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在上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美资企业在华经营情况以及对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上海美国商会以及强生、3M、陶氏、默克、霍尼韦尔等美资企业代表参加座谈。

本周,王文涛计划前往底特律出席APEC贸易部长会议。据说将与美商务部长雷蒙多、贸易代表戴琪分别会面。

这同样是熟悉的剧情。先安排政府高级官员见面,在见面前出台一个制裁措施,同时又稳定了一下其他企业的情绪。相当于先造一个筹码,再拿这个筹码去谈。从特朗普时期,这种手法经常对中国使用,现在好像反转了。

敲打美光、“杀一儆百”,都不是重要目的,重要的是中国终于对美打出芯片牌。这标志着中国芯片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为何是美光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打芯片牌。中国的筹码是市场需求,但使用非常谨慎。

为什么这次是美光?除了其产品的“安全隐患”之外,它在美国半导体企业当中,是唯一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商务部大力实施“涉华”游说的一个。与中国有关的内容,占据其5年来(2018年-2022年)170项游说的67%。

在对华芯片制裁上,美光是“最跳”最卖力的一个,没有之一。不收拾它,简直对不起它的游说经费。

2018年,美光在华业务营收占据全球的58%。乍一看很难理解,为什么它要得罪最大客户呢?

美光对运存和固存市场的洞察力,显然超过绝大多数媒体。早在2017年,它就发现中国的存储技术能力,正在大步追赶。没准儿美光有一个数学模型,能够预测,如果不加干预,无须用时多久美光就会被中企挤出中国市场,甚至全球业务都会受到深刻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业务,一度占了美光营收的13%,是最大单一客户。但美光整起华为来,同样不遗余力。

用静态眼光同样无法解释。只有预见到,中国国产存储芯片崛起,华为必然转向国内供应源,就能理解美光对华为的态度。因为2018年的时候,华为已经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了。其实华为最晚在2013年就开始为这一天做准备。

封杀是深思熟虑之举

而眼下中国对美光采取的手段,不是罚款,也不是配额等限制性手段,而是直接封杀(虽然措辞上并非如此),完全不留后手。

这里面要考虑三个问题。

第一个考虑的问题,是将美光踢出去以后,有没有替代。北京君正、长鑫存储、长江存储、兆易创新等一大票存储芯片类企业,已经从晶圆生成到DRAM多层PCB板,再到下游运存和固存产品,都已经打通。

虽然现在中企全球市占率只有5%,但5年前几乎为零。从0到5%不容易,但5%到20%、40%,可能只需要一个契机。因为生产技术已经没问题,成本优势应从需求和产能互动中来。

而存储原材料生产方面(晶圆和PCB),也有不少中企能胜任(福晶科技、北方华创、雅克科技等)。

美光被驱逐后,另外三巨头中的另外两个,三星、SK海力士,可能会“捡洋落”。但是美国已经预料到这一点,在4月下旬韩总统尹锡悦访美前夕,警告韩企称“如果美光被制裁,韩企不能在华填补美光退出的空白”。

虽然美国对日韩政府直接命令,已经司空见惯,但对企业的第三国贸易也这么做,还是令人侧目。

美国对荷兰阿斯麦也有类似要求,但阿斯麦的上游供应商里面有美企。而存储市场不同,它的供应链条相当短,韩企其实不需要美企来配合的(有些环节需要台企代工)。这也反映出美国对封杀大陆的巨量需求,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个考虑的问题,是美国的报复。其实从特朗普到拜登,芯片这一块,已经把所有容易的牌都打光了。高通、英伟达等企业之所以还能对华供货(对先进芯片有限制),并非因为善意,而是这两个算力芯片公司,对中国的依赖性超过美光。

第三个考虑的问题,是时机问题。美光去年盈利86.87亿美元,但第四季度利润下跌了23%,已成颓势。今年第一季度,美光出现了历史性亏损(-1.95亿美元),而第二季度预计亏损将扩大为23.12亿美元。这固然由于行业周期性,但中美关系对市场的影响,加剧了波动。

本来美光预计第二季度末存储芯片价格见底、库存也能降低,看好下半年复苏,但今年裁员10%,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来了一记直拳,下半年的复苏就变得不确定起来,趁他病要他命,好政策也要好时机。日媒也认为,“这个时间、这个事件,并非巧合。”

车规级存储将由国产替代

美光对车规级存储,也有重大影响力。

据统计,全球车规DRAM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分别为美光(45%)、北京矽成(15%)和三星(11%)。大部分一级供应商供货的时候,还是更多考虑美光产品。

车规级存储,在功能上和消费电子没有区别,但因其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产品设计从一开始,就与消费电子用途分道扬镳。

而企业做车用存储,光是车规认证,至少需要两年。如果出货量小了,这个认证就不值得。因此美光在车规级存储占优,有历史惯性。而历史惯性又对其占有率有维护作用,导致竞争对手这块业务规模一直起不来。

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乘用车年销量规模约占全球的31%,中国的新能源整车销量占据全球的60%。而新能源车(实质是E-E架构和传感器广泛部署导致)对车载数据存储的需求,远高于燃油车。

这样一来,只要是中国整车产能,就不能考虑美光,必须要考虑其他替代者。短期而言,韩企有机会,但国产已经成了气候;中长期看,这一块国产肯定要吃下绝大部分。

下一个要“修理”谁

敲打美光、“杀一儆百”,都不是重要目的,重要的是中国终于对美打出芯片牌。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这个对手很可怕,弱势的时候懂得隐忍,从不会无能狂怒,憋了四五年才发动了第一次实质性反击。这标志着中国芯片政策和策略,都发生了重大改变。

而且,中国从来不会孤立地出招,更不会乱抡王八拳,此后的“政策组合套招”将接踵而至。其基底则是芯片技术和产能的跟上,成熟一个运用一个。

与对待美光不同,对待高通,中国采取高额罚款,规正其行为;对英伟达,采取冷处理;而对于苹果,则采用热情欢迎的态度。

这些态度和策略的梯次运用、力度分布,都不是任性而为。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汽车芯片最重要的供应商并非美企,而是恩智浦、英飞凌、飞思卡尔、博世等,都是欧企,印象里他们从未在中国因为垄断或者卷入政治而受到任何处罚。

从长远看,当芯片产业的生产逻辑被捋顺后,无论高通还是英伟达,都无法再构成今天这种技术壁垒(当然他们大概率还是领先的)。阿斯麦前一段时间左右横跳,就是已经考虑到市场需求与美国禁令之间的两难选择。

可以预料,下一个“修理”的美企将是高通,不是德仪,也不是博通。中方对高通的不满,已经到了无须掩饰的地步。但在智能座舱以及双智兼用芯片上,高通的产品找不到国产平替。这事就算记下了,只是没到时候。

虽然国力博弈、产业链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不是网络爽文,但毫不妨碍复仇这杯酒,多酿一段时间可能更醇冽。

猜你喜欢

美光高通芯片
2020年全球内存产业趋势分析
高通、苹果专利案新进展:苹果拒绝与高通和解
历史转折后的高通前执行董事长
Intel同美光将在2019年停止NAND flash技术合作
《福布斯》欧盟罚高通
芯片测试
多通道采样芯片ADS8556在光伏并网中的应用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74HC164芯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