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坝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2024-01-30周人飞刘勋楠
周人飞,刘勋楠,刘 玉
(1.中国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8)
1 概述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的一种筑坝工艺[1-2]。碾压混凝土坝兼具常态混凝土坝的安全性与土石坝的施工高效性[3],具有多坝段合仓、连续、快速浇筑等特点[4],是水利水电工程大坝的首选坝型之一[5-7]。碾压混凝土坝采用薄层铺筑,铺筑块尺寸大、坝体上升速度快且永久性横缝少[8],混凝土散热不充分,在坝体内产生不可控的温度裂缝[9]。工程实践和大量试验资料表明,碾压混凝土坝因温度荷载导致的开裂现象普遍存在[10],如美国Dworkshak坝、加拿大Revelstoke坝等。
坝址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导致碾压混凝土坝开裂的重要因素。相对于其他地区,东南亚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月均最大温差较小(8.6℃),年均温差大(20.2℃),混凝土温度容易控制,但开裂问题时有发生。本文依托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坝,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深入研究施工期浇筑长间歇、寒潮冷击和不均匀地基等因素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特性及开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索降低新浇混凝土温度应力的有效方法与措施,为东南亚地区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提供一定的参考。
2 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多采用分层、分块浇筑,高宽比对浇筑块内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已有研究表明[11-12],当浇筑块高宽比小于1/8时,中央断面接近于均匀受拉,施工过程中如遭遇长期停歇或寒潮冷击,极易产生贯穿性裂缝。基于上述原因,本节深入讨论长间歇及寒潮冷击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内在机制。
2.1 长间歇温度应力分析
依据弹性理论,混凝土块温度均匀下降产生的水平拉应力[11]为:
σx=-ζEcαΔT
(1)
式中:
σx——浇筑块中央断面上的水平温度应力;
Ec——混凝土弹性模量;
α——线膨胀系数;
ΔT——混凝土温度下降值;
ζ——应力系数。
浇筑块与基础的弹性模量比值(Ec/ER)是影响应力系数的重要因素[11],Ec/ER越小,应力系数越大,产生的温度拉应力也越大。
长间歇后,混凝土硬化发热过程已基本结束[13]。由式(1)可知,间歇期越长,下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也越大,应力系数越大,对上层混凝土的约束作用也越显著,由此在上层混凝土中产生的拉应力也越大[14]。
依据上述分析可知,降低浇筑块的温度应力的主要方法在于降低应力系数,同时严格控制上层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减小上下层温差以及内外温差。
2.2 寒潮作用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
寒潮作用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仅限于表面部分,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变形受到完全约束,寒潮引起的表面弹性应力[11]为:
(2)
式中:
μ——混凝土泊松比;
T——温度;
τ——时间。
如前文所述,薄而长的浇筑块在冷却后期全断面受拉,若遭遇寒潮冷击,叠加寒潮作用产生较大的瞬时表面拉应力,出现表面裂缝,极易发展为贯穿性裂缝。
由混凝土表面应力分析可知,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能够有效减少寒潮冷击作用的影响,从而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应力。因此,在寒潮来临前,对浇筑块采取相应的表面保温措施(保温被、保温模板等)。
2.3 有限元计算理论
考虑混凝土的热学、物理力学性,依据热平衡原理,混凝土的温度场采用热传导方程描述[15-16]:
(3)
式中:
a——导温系数;
θ——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混凝土的应力采用热力耦合控制方程计算求解,有限元离散格式如下:
[K]{Δδn}={ΔPn}
(4)
式中:
{ΔPn}——包括温度等其他外荷载引起的结点荷载增量;
[K]——单元刚度矩阵;
{Δδn}——单元节点的位移增量。
采用等效绝热温升的方法模拟水管的冷却效应,将冷却水管看作负热源,在平均意义上考虑冷却水管的作用[11],混凝土等效热传导方程如下:
(5)
式中:
Tw——冷却水温;
T0——混凝土初始温度;
θ0——混凝土的最大温升;
Φ——水冷函数;
Ψ——水冷温升函数。
3 工程概况
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为74 m,坝顶长度为228 m,大坝分10个坝段,其中4#坝段顺河向最大底宽为44 m,横缝间距为24 m,前5层浇筑层高宽比分别为:0.07、0.06、0.06、0.08和0.03,属于薄层浇筑。施工过程中,第1、2浇筑层存在浇筑长间歇,间歇期分别为44 d和66 d,此外,浇筑至高程995.0 m(第5层)时,遭遇寒潮冷击,4#坝段下游侧出现裂缝,裂缝贯穿4#坝段,长度约13 m,最大宽度约1.3 mm。
综上所述,4#坝段995.0 m高程以下,混凝土浇筑块薄而长,冷却后期存在全断面受拉的不利状态。此外,4#坝段位于不均匀基础上部,浇筑过程中存在长间歇及寒潮冷击,综合上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超标应力,最终形成贯穿裂缝。为明晰各影响因素的致裂机制、探究有效的温控防裂措施,本文针对4#坝段995.0 m高程以下浇筑段裂缝成因及应力控制方法开展数值仿真分析。
4 计算模型及参数
大坝混凝土主要热力学参数见表1,高程991 m和992.5 m处布置了冷却水管,通水水温为22℃~28℃,通水流量为1.44 m3/h。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节点数为8 270,单元数为21 242,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计算模型示意
5 计算结果分析
5.1 长间歇影响分析
本节考虑长间歇期对混凝土应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见图2~图3和表2所示。结果表明,第2、3浇筑层存在超过28 d的长间歇期,上层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已基本完成,故第2、3浇筑层从早期开始呈向上发展的趋势,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浇筑完成约14 d和8 d后,应力超过允许最大应力,混凝土存在开裂的风险,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因此,长间歇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因素。
图2 顺河向最大应力包络示意(单位:MPa)
图3 4#坝段下游侧各浇筑层顺河向应力过程线示意
表2 温度及应力结果汇总 MPa
长间歇同时导致较大的上下层温差(如图4所示),第2、3浇筑层的上下层温差分别为15.64℃和23.07℃。此外,坝址区5—9月多年月平均气温为22℃,内外温差较大,应力叠加作用下产生超标拉应力,导致表面裂缝。
图4 第一、二、三浇筑层中心点温度过程线示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浇筑高度的增加,长间歇对新浇混凝土的影响逐渐减小,早期混凝土的应力较小,14 d龄期时,第4、5浇筑层混凝土的应力分别为0.1 MPa和0.8 MPa。
5.2 寒潮影响分析
寒潮是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考虑寒潮对施工期混凝土应力的影响,本节拟定第五浇筑层浇筑龄期为3 d、7 d、14 d、28 d遭遇寒潮冷击,分析混凝土应力的变化,计算结果如图5所示。受寒潮影响,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表面产生瞬时较大的拉应力,且随着浇筑龄期的增加,混凝土水化结晶逐渐完成,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因此混凝土表面的瞬时拉应力幅值也愈大,28 d龄期混凝土遭遇寒潮侵袭时,应力增加了1.07 MPa。早期混凝土强度不高,寒潮冷击影响下,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增加,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表明寒潮冷击导致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5 浇筑层面长周期顺河向应力叠加温度骤降的应力过程线示意(995.0 m)
5.3 不均匀地基影响分析
依据地质勘测资料,4#坝段裂缝位置位于下游侧,坝纵桩号为DH0+32.248m,本节分析不均匀地基对坝体应力的影响。计算模型如图6所示,其中,均匀地基情况下,地基弹性模量为15 GPa;不均匀地基情况下,地基1的弹模为15 GPa,地基2的弹性模量为12 GPa,软弱夹层弹模取为0.5 GPa。计算仅考虑自重作用,如图7所示,选择A、B、C、D四点为特征点,分析不同地基条件下坝体的应力。
图7 4#坝段不均匀地基特征点示意(A、B点高程991.5 m,C、D点高程994.5 m)
计算结果见表3所示。不同地基条件下,DH0+32.248 m软弱夹层两侧特征点的竖向应力相同,顺河向应力仅细微差别,相差小于0.1 MPa。受坝体形式和布置方式的影响,已浇筑段83%位于地基1上,因此地基的不均匀性对于坝体应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3 不同地基条件下特征点应力统计
5.4 温控措施研究
本节在上述裂缝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温控防裂措施研究。
如上文所述,为防止浇筑长间歇引起超标应力,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控制上下层温差,不同上下层温差条件下,混凝土温度应力及安全系数见表4所示。结果表明,降低上下层温差能够消弱长间歇对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当上下层温差为15℃时,上层混凝土的最大应力为0.91 MPa,安全系数为1.81,符合温控防裂要求。
表4 不同上下层温差条件下温度应力统计
寒潮冷击主要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应力,因此,寒潮来临前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降梯度。采用表面放热系数200.0 kJ/(m2·d·℃),研究采取表面保温时,寒潮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见表5和图8所示。计算结果表明,较大的拉应力分布在距表面1 m范围内。表面保温对于坝体表面应力的改善效果很好,相比无保温措施,采用表面放热系数200.0 kJ/(m2·d·℃),在遭遇寒潮冷击作用时,混凝土的拉应力下降26%左右,可以看到混凝土在早龄期表面应力都能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安全系数在1.3~1.5。
图8 基础垫层不同龄期寒潮冷击拉应力沿深度方向分布示意
表5 采用表面保护措施寒潮冷击作用时混凝土表面最大拉应力统计 MPa
6 结语
本文依托东南亚地区某碾压混凝土坝工程,采用有限元分析了浇筑长间歇、寒潮以及不均匀地基对坝体的温度、应力特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敏感因素条件下混凝土的开裂机制,并对其温控防裂措施开展详细研究。本文结论总结如下:
1)长间歇对坝体温度、应力影响显著。一方面,新浇混凝土会受到老混凝土的强约束作用,浇筑混凝土早龄期应力安全系数较低,开裂风险较大;另一方面,老混凝土已趋于稳定温度,上下层温差较大,导致新浇混凝土下表面产生竖向裂缝。
2)寒潮侵袭是高温地区混凝土开裂的另一重要因素,混凝土表面温度骤降,表面产生瞬时较大的拉应力,早期混凝土抗拉强度不高,易形成超标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
3)依据不均匀地基的承载特性,软弱夹层位于坝体右侧约1/4位置处,坝体的自重荷载主要由地基1承担,故在此情况下软弱夹层两侧混凝土应力基本一致。
4)探究了长间歇温度应力的控制标准,当上下层温差为15℃时,新浇混凝土的最大应力为0.91 MPa,安全系数为1.81,有效降低了长间歇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不利影响。
5)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遭遇寒潮冷击作用时,采取等效放热系数200 kJ/(m2·d·℃)的临时保温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拉应力,在混凝土浇筑早龄期至冷却后期安全系数维持在较高水平,提高混凝土抗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