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研究
2024-01-29胡应国
胡应国
云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实践中产生,通过不断的传承、演变、发展,流传至今,是各民族特殊动作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有上千项,其中汉族三百多项,其他民族七百多项,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18 项,其他各级各类运动会也有较好的开展。学校是体育的“摇篮”,在高校开设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可以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热爱民族、热爱家乡。通过完整规范的体系教学,以更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更加规范,从而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走向普及之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建设想要达到更高水平,首先要重视对专业教师人才的培养。我国现有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队伍师资力量培养不均衡,相对偏重于对武术人才的培养,其他项目相对不足或薄弱,为更好传承与发展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我们必须将卓越教师培养放在首位。
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培养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卓越教师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提供专业化人才支撑。以民族类高校人才培养为依托,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板块,深入研究和对接教育改革,推进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实践基地”协同育人方案,着力更新体育教师育人理念,优化体育教师育人培养模式,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完善体育教师育人培养运行机制,最终建立标准化、专业化、可持续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扬。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为使命,培养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民族认同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职业操守及坚定的职业认同感的体育教师;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高现代体育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技能水平,并熟练运用体育学相关知识、各项运动的基本技能、传统教学方法;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培养出一支能够在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面从事体育教学、专业技能训练和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卓越教师队伍。
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思路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国家、社会需求为导向,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工程”,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大力培养新时代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的现状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并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体系,大多数高校开设有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多数偏重于对武术人才的培养,其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师资匮乏,更没有组建教学、训练和科研团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卓越教师力量不足,导致各高校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出现共性问题:内容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不能使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积极的学习性。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为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5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总体内容设计
表1 卓越教师培养体系的构成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包括三大模块六个体系内容。
第一个模块为“师德师风及职业精神”,包括师德师风培育体系、职业理想规划实施体系两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高尚的师德情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熟悉党和国家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爱岗敬业,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第二个模块为“教学技能提升及教书育人”,包括教学知识技能提升体系、教书育人全程贯通体系两个方面内容。通过组织“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单项锦标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教案评选”等活动,以教学竞赛的方式促进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升。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更好地担当起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的责任。
第三个模块为“专业理论素养及发展评价”,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技术素质体系、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两个方面内容。其目的在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以项目促使教师获得持续发展。通过师德师风及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及创新、专业知识及专业素养、教书育人绩效等多维度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专业素质涵养与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改革与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打造出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强、道德情怀高尚的新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卓越教师队伍。
6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体系构建
6.1 师德师风培育体系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为先,进行师德师风培育活动,加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2 职业理想规划实施体系
熟悉教师职责要求,熟悉国情、省情和学校校史校情及学校相关管理规章制度,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和3-5 年职业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书育人责任意识。青年体育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重要的后备力量,在青年体育教师中培养具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理论、技术和教学能力的后备人才,实现教师角色转变,逐步成长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高水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
6.3 教学知识技能提升体系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应具备高等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熟悉学校教学规范要求及备课、上课要求;强化教师培训,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引进新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配合现代化的科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要求教师自主学习课程建设及一流课程申报要求;成立教学研究小组,通过组内讨论改革创新方案及科研情况等,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改革创新能力;组织集体活动,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教书育人、教案编写、教学法研究、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专业科学研究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指导;通过教学示范课从“教学职业技能,师生课堂互动、教学法”等方面帮助新青年师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通过定期开展“教学技能比赛”“优秀教案评选”等活动,以赛促教,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6.4 教书育人全程贯通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教书育人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应体现在生活中。建立师德高尚、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使教师可以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发挥好引导者和领路人的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让学校有更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6.5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理论素养、专业技术素质课程体系
将18 个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纳入民族类高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丰富原有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改革的主要方面应主要集中于提高体育综合人文素质。第一,在不减少国家要求的专业必修课程基础上,增加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选修课的门类,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专业必修课程门类过于繁杂、课程种类过多,使学生无法对某项专业课进行系统的学习,也无法在所有学科中面面俱到。在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必修内容的前提下,增加学生选修的门类,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及民族属性选择专项课程。第二,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将精神文明教育贯穿始终。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弘扬发展民族文化”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课程体系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种。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可以使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的科目,以保证专业课的深度,同时拓展学生学习的宽度。在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主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6.6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图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
从我国体育教师评价体系的实际出发,旨在促进教师师德和业务水平提升,以新课标为标准,适应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氛围,着力构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提高是评价体系的核心,旨在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师教育能力,最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为教师综合素质和师德师风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通过“师德师风及职业道德(师德师风、职业认同与自律、职业追求、心理素养等)、教育教学能力及创新(教学能力、教书育人、教研能力等)、专业知识及素养(学历、职称、继续教育、学科知识、综合素养等)、工作绩效(教学成效、育人成效、教研成效、评教情况等)”四个方面规范评价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通过评价反馈带动教师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主动提高综合素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经过培养、过程考核和评价运用等环节,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空间,结合教师自身条件和自主努力结果,使全校教师成长为不同类型和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使学校教师类型和结构科学合理。
图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卓越教师专业成长路线示意图
7 结语
文化传承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关乎文化安全、国运兴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独立性构建的重要方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建立是民族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淹没在西方体育文化的洪流中,彰显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的文化自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新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各民族人民的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