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大学生所需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
2024-01-28张平宇
张平宇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又作了深入阐述,提出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体现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中国武术的文化形态是通过一种世界公认的身体语言来阐述和诠释的,而这种文化的内核则几乎涵盖了中华文化的所有文化因子,并通过身体文化来阐明这种文化的深层价值,折射出民族性格和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1]。高等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培养武术专门人才和社会武术指导的“工作母机”,也是武术发展的重要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拓宽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各级各类高校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新时代,高等院校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我国高等院校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以下简称民传专业)学生的培养,应以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为宗旨,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坚持能力本位,加强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努力培养和提升在校大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1 大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构成
1.1 大学生能力释义
《汉语大辞典》对能力的解释是“能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才能、力量”。大学生的能力具体是指,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基础之上,经过长期而系统性地训练逐渐形成的改造现实世界的功能和力量。
1.2 民传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构成要素
民传专业学生未来大多从事教学行业,大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民传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所必须努力的方向。叶剑强教授根据时代发展特点和中学理科教师胜任力的可操作性定义,提出了理科教师胜任力的理论模型,包括课堂教学实施力、育人能力、教师专业伦理、科学观念与思维四项核心要素[2]。为使高校体育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2018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普遍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在培养规格中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见图1):具有获取与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独立工作、沟通联系、合作协调的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调能力)。
图1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培养要求
民传专业的培养目标被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系统地掌握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在运动训练、学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健康指导等领域中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民传专业学生在面对新形势新背景时,更应该思考社会对现在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注重培养自身的专业综合能力。
从以上对能力要求的三方面分析来看,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传播、推广、传承、创新武术文化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胜任武术发展的各项工作。
2 民传专业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高校毕业生将来面对的是各行各业工作的第一线,所以培养体系必须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是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人,需要的是有合作精神和有创新精神的人,需要实用型人才。针对民传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研究表明,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报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等,其中,本专业学生基于专业特点,主要就业方向为报考体育局、公安等单位公务员和体育教师。学生创业以和自身专业相关的武术培训、艺术表演等方向为主[3]。事实证明,高校毕业生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被现代社会所采纳,关系到生计与发展。人才的质量,要看人才的综合能力。
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代表,愈发得到重视,而要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培养符合现代社会所需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武术人才,这就对高校进行了考验。现代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学生学会高质量学习,注重自身专业综合能力的发展。只有具备相当能力,才能在就业过程中拥有社会竞争力,并找到用武之地。
3 民传专业大学生所需综合能力分析
笔者对武术教师进行了访谈,对于民传专业学生所需的综合能力,教师在给出的教学训练能力、组织能力、课外活动能力、科研能力、武德规范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社会竞争(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十项能力中,选出了认为当下民传专业学生最需要的专业能力(见图2)。
图2 教师认为的民传大学生综合能力构成指标(多选)
根据教师访谈结果(见表1),认为民传专业学生应具备教学训练能力的有7人,占100.0%;认为应具备表达能力的有7 人,占100.0%;另有85.7%的人认为创新能力和组织能力非常重要。大多数教师认为民传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上4种能力。
表1 民传大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主要构成指标(n=7)
3.1 教学训练能力
武术是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交流的途径中,武术教学训练至关重要。在接受访谈的某大学7位专项教师中,教学训练能力被认为是民传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构成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也得到了全票赞同。
教学能力就是武术教师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能力,这是教师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指导训练是在运动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成绩。
3.2 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身体示范及书面语言的表达。对于民传专业学生来说,良好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项需要言传身教的体育项目,表达能力体现在套路教学和日常训练的方方面面。
在对民传专业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见表2),有88%的学生认为口头表达能力很重要,有8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欠缺,绝大部分学生有意识提高。通过语言表达,讲明武术套路动作名称、动作路线及动作要领、动作要求,正确指导学生清楚武术套路动作技术、技能的规范,指导学生练习,是民传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示范面及示范方法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为学生示范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因为民传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作为武术教师在学校或培训机构任教,良好且正确的示范能力是作为一名专项教师应有的能力。在调查中发现,有71%民传专业学生认为,自己的示范能力欠缺,但有82%的学生有意识提高自己的示范能力。这表明民传专业学生有发觉自身能力不足的意识并有意锻炼提升自己。
表2 民传专业学生表达能力维度调查表
民传专业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技术,而且需要良好的表达能力来做技术说明与阐述,需要在有丰富的基础理论和文化知识的前提下,与别人进行武术专业知识的交流。通过对民传专业学生表达能力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文字表达能力很重要,有79%的学生觉得自己在文字方面比较欠缺,但只有52%的学生有意识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较有意识提高自己口头表达能力与示范能力的学生群体稍有差距。对于武术专业学生来说,文字表达能力同样重要,主要体现在教案的撰写和与外界的学术交流中。
3.3 创新能力
时代更迭,武术发展至今,许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知识与技术面临结构固化的困境,需要不断地创新,来给武术注入新的活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注重武术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方法与手段、内涵与修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这也是打破以往武术教学的一种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地接受武术训练的局面[5]。民传专业学生要坚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在新媒体时代下,民传专业学生要将武术与媒介进行结合,创作优质的武术作品,这是培养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内在要求,也能够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开辟新道路[6]。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更好地利用学校基础设施,掌握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可以向知识丰富的教师以及同学请教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完成本学科的知识迁移与交流。只有这样,面对新兴的发展潮流,才能把传统与新兴的运动思潮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武术教育积极有序地向前发展。
3.4 组织能力
调查中发现,有85.7%的教师认为组织能力非常重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组织赛事与亲身执裁的能力对于民传专业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毕业以后,很多学生会有在工作单位或当地组织赛事的需要,在校期间可以提前学习武术比赛规则,运用平时所学到的裁判知识,更好地在比赛中判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问题,保证比赛有序进行。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各种比赛的组织经验,只有拥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才能在组织比赛的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认知以及专业的比赛素养,从而更好地组织各种竞赛活动。
4 结语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竞争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但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其实质是人的能力竞争。构建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是学生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高校开发大学生能力的主要姿态。贴近学生的实际,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在严峻的社会竞争中得以立足。保障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提升人才培养能力,达到学用合一、教学与就业双赢的效果,使毕业生在社会中具备核心竞争力,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体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