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4-01-28彭玲琳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4期
关键词:体育课职业院校技能

彭玲琳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徐州 221000)

2020 年8 月31 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主要强调根据“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原则加强学校体育工作[1],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2020 年10 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进一步聚焦深化教学改革;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强化“教会、勤练、常赛”,鼓励构建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2]。以上政策性文件不仅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提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必将带动体育教学改革,也将助力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理应秉承“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创新优化课堂教学,深度构建教学单元,实现课内课外联动,完善体育课程体系。

1 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调研

为了解当前职业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借助本团队进行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五年制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练赛评”一体化改革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契机,编制了有关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2023 年3 月,通过问卷星对14名一线体育教师和2 627 名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研,主要围绕学生对当前体育课的态度,学生对现阶段开展的体育课程意见,教师对现阶段开展的体育课程意见以及“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等展开。

1.1 学生对当前体育课的态度

根据调研发现,目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以运动技能学习(如田径、三大球、操类等)、身体素质练习(如利用天天跳绳软件跳绳打卡、利用Keep软件户外跑等)为主,运动技能学习类占38.1%,传统体育项目类占33.65%,与职业体能相关的课程内容仅占1.11%。从问卷可以发现,学生更期待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对“学生是否愿意上体育课”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学生表示愿意上体育课的占71.64%,有23.07%的学生保持中立态度,有5.2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接触体育课。学生的体育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学生对现开展体育课程的意见

根据调研发现,学生对体育课程意见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课程评价、课内外比赛等方面(见表1)。有37.42%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学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学生更期待新颖有趣或与职业体能相关的项目内容。有32.09%的学生认为课堂组织形式不具吸引力,学生更期待活力满满的体育课堂。30.5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片面,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个人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有23.68%的学生认为每周课上课下练习、比赛次数少于1次,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团队协作和竞争力的培养。有59.77%的学生向往参与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活动。有30.19%的学生认为当前体育课程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表1 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意见统计表(n=2 627)

1.3 教师对现开展体育课程的意见

根据调研发现,一线体育老师认为现体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与学生职业契合度不高;学生体质过差,应进行针对性的体能练习;不能充分利用学校已有场地(场馆)进行教学实施;教学目标落地与学生体质水平有差异;第二课堂建设不够;学校体育课一周一节课(90 min,2 个课时),课堂时间紧,运动技能得不到强化,应加强课内、课外的联动;体育健康课程内容相对较少等。

综上,可以将当前体育课现状进行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体育课堂重教轻学。当前体育课堂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学内容简单,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教学评价片面。教师侧重对运动技能的施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二,课内、课外缺乏联动。当前体育教学过于注重课内施教,忽略了课外活动、体育训练、课余竞赛等重要环节。课外活动、课余竞赛对课堂内容没有支撑作用。第三,体育赛事相对较少。当前学生参赛意识薄弱,学生缺乏赛事经历。

1.4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学生问卷发现,有超过61.48%的学生对“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持期待及非常期待的态度(见表2)。通过教师问卷发现,有75%的教师了解过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且有75%的一线体育教师同意构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83.34%的一线体育教师认为学校已经具备开展“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场地条件、实施设备。75%的一线体育教师认为“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表2 学生对“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态度(n=2 627)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和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改革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从对5位体育专家和学校分管领导的访谈中得出,学校将从课程改革、师资培训、场地设施、器材补充等方面为这一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对“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在蕴含的理解

2.1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质内涵

以往学者对“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质内涵从广度和深度上进行了多方论述。罗秋兰等人[3]提到,“学练赛评”是运动技能形成的4 个必经阶段。张文蒙[4]认为“学练赛评”一体化分课堂教学和学校体育两个层面,课堂教学层面对应课堂中单一的身体练习、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及评价;学校体育层面对应体育课堂改革、大课间改革、校内竞赛及评价改革。王子一[5]认为“学练赛评”教学模式指在体育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将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竞赛、教学评价四个环节整合为横向一致、纵向衔接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综上,“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课内外一体化的最新提法,是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具体实施形式[6],可以理解成将体育课堂与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紧密联合,促进学生“乐学、多练、能赛、会评”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

2.2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逻辑结构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契合了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和教学发展的规律。就一项运动技能而言,学是构架某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基石,以学为纲,以析定学促使学生真正掌握某项运动技术和技能;练是加工,以练为主,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巧妙化解“体育一看就会,一练就废”的尴尬现象;赛是运用,以赛为励,借助赛事检验学、练的效果;评是进阶,以评为补,学生能够客观评价学、练、赛过程的层次和水平。“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则是螺旋上升的进阶模式。学是基础,练是提高,赛是延伸,评是升华。“学”即技术与技能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练”即落实阳光体育一小时,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体能和职业体能;“赛”即依托各级各类竞赛体系,建立训练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比赛并取得成绩;“评”即掌握运动项目竞赛规则,能够评价学、练、赛全过程。

2.3 “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

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适配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整合并且优化多元实施路径,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感悟体育魅力,享受运动乐趣,真正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实现技能与体能双翼发展,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就是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体和育人”价值,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3 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教学目标设置:“以知识与技能为重”转向“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传统体育教学目标过于偏重体育的育体功能,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不论是教材内容的呈现,还是教学组织实施,更侧重对运动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发展。“三无体育课”(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比比皆是。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进行教学目标设置,聚焦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科核心素养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上,创新优化课堂教学,以学为纲,夯实基础;以练为主,实践运用;以赛为励,升华技能;以评为补,加深记忆,真正营造有价值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

3.2 教学设计转变:“单个技术教学设计”转向“大单元教学设计”

传统体育教学往往是以单个知识点或单个技术为主要内容,长此以来,体育课总是陷入“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低级重复”或“体育课学不会、学不好”的学科困局中,体育课呈现“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低级重复、半途而废”的不良循环。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进行教学设计转变,提倡大单元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是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7]。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还要包括技战术运用、职业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观赏与评价等,通过技术单元的学、体能单元的练、运用单元的赛和单元测评的评深度构建教学单元,让学生真正深入某项体育运动,形成体育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3.3 课程体系重置:“关注课堂教学”转向“四位一体闭环衔接”

传统体育课程仅仅只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几乎占据了体育教师全部的精力,对于课后体育活动、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置若罔闻。学校课堂教学、课后体育活动、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分块为之,缺乏整体性,不能产生同频共振效应。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要进行课程体系重置,建立四位一体闭环衔接的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体育赛事、教学评价4个环节紧密联合、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在教学内容上保持一致,在教学组织上形式多样,在课程结构上完整统一,做到课内课外联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技术和技能充分应用到课外活动和赛事中去,真正实现“乐学、多练、能赛、会评”。

4 职业院校“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4.1 围绕学,实现“一二年级必修+三四年级选项教学”课程模式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例,实现“一二年级必修+三四年级选项教学”课程模式。五年制高职三四年级学生率先打破了行政班级的界限,同一年级进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啦啦操)、跆拳道、花样跳绳、健身与健美等多种项目的选项教学。体育选项教学是保障“教会、勤练、常赛”的正确教学模式[8]。体育选项教学打破了原来的行政班级授课制,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运动项目来进行相对较长时间的专项化体育学习。从初级班晋升到提高班,整个学年从事自己热爱的体育运动项目,真正做到用兴趣成就专业,由浅入深地掌握1~2 项运动技能,形成运动兴趣,养成健康行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4.2 围绕练,成立课外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俱乐部联动机制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例,成立课外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俱乐部联动机制。该校在体育选项模块的基础上,对应成立了汇英篮球社、湖畔·慕足俱乐部、排球俱乐部、领翔羽毛球社、花儿跳绳俱乐部和Sunny girls 啦啦操社团、我型我show 等,每天下午16:00—18:00,学生活动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各个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均由对应项目的体育教师进行专项指导和训练,这使得课内、课外教学一致性得到最大限度延伸和发展。课外体育社团和体育俱乐部的有序、健康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发展学生运动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和个性的培养。

4.3 围绕赛,完善校内、校外体育赛事体系阶梯模式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五年制高职学生为例,完善校内和校外体育赛事体系阶梯模式。赛是学生学、练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和技能水平的最好检验方式。学生只有在比赛中才能最大限度调动积极性,磨炼体育意志,塑造体育人格。该校校内、校外体育赛事体系阶梯模式分别对应系部、校级和校际及以上赛事。每个项目至少组织三级赛事,以系部为单位的个人、团体赛事,以校级为单位的校园体育节、职教周体育赛事、运动会等,以校际及以上为单位的市级联赛、联院赛事、省级职业院校赛事等。目前,该校以三级赛事为抓手,不断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评,真正让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得到历练和晋升。

4.4 围绕评,健全科学多维评价结构体系

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为例,健全科学多维评价结构体系。“评价没变,一切没改”,就评价主体而言,体育课从原来的教师单方评价转变为教师、学生及平台三方综合评价。教师完成体育课堂、课后活动、体育赛事等过程性的评价,学生完成成长性的评价,平台完成作业、考勤、课程运用等质量性的评价。就评价内容而言,由原来的唯单项运动技术或技能完成的“一元化”转变为教学目标达成的“多元化”科学评价。学业能力评价涉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精神等多个维度量化评价方式和方法,均衡评价每个学生;就评价方式而言,由原来的期末成绩“一刀切”转变为平时表现、作业表现、课堂参与、技能表现等“多维度”全面评价。体育成绩认定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运动软件、课程平台软件等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5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已是必然趋势,“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既是现代体育课程实施的新方向,更是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方法。当下,职业院校应顺应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新趋势,充分认识构建“学练赛评”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全方位建立教学、活动、训练、竞赛体系,进一步普及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一师一专、一生一长、一项多队、一校多品”的体育发展新格局。

猜你喜欢

体育课职业院校技能
高级技能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体育课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画唇技能轻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