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背景下体操普修课器械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2024-01-28李小芳刘文武黄先锋
李小芳 刘文武 黄先锋
(湘南学院 湖南郴州 423099)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后,体医融合成为体育界与医学界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体医融合即体育学与医学相结合,以医学为知识基础,运用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使运动更加科学与规范,达到预防疾病与损伤的目的。体操作为教育厅规定的六大主干课程之一,是师范类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学习内容广泛,其中竞技体操中跳跃,双杠、单杠这三项都属于器械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练习时也是发生运动损伤较多的项目。因此,在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本文在体医融合的视角下,试图找到体操项目与医学的切入点,运用医学中预防和恢复知识,减少体操器械项目的损伤[1-3]。
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见表1)、数理统计法展开研究,根据研究需要,查阅、收集有关书籍与资料,并制订专家访谈纲要,通过微信、QQ及邮箱、电话、面谈等形式访问湖南省高校资深体操教师,设计教师和学生问卷。其中,问卷调查的教师对象主要为教授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师,问卷调查的学生对象主要是湘南学院体育学院大一至大四学习体操普修课程的学生,其中教师问卷共发放50 份,有效问卷50份,学生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教师问卷有效率100%,学生问卷有效率97%。回收资料与问卷后,利用SPSS 19.0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利用统计学知识进行数据结果说明。
表1 访谈对象统计表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学习体操普修课程损伤的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表2可以得出,在练习时受伤1~2次的学生占比最多,达到81.00%,其次是3~4 次,占14.50%,5~6 次占2.64%,6 次以上1.86%。此次调查是学生在体操普修课程所受的损伤,因此,学生受损次数不算多,集中在1~2 次,受伤次数5~6 次及6 次以上的占少数,说明学生在体操课中还是能注意保护自己,预防损伤。
通过表3 可以得出,学生受损伤程度可以分为轻度(能够继续运动且不会加重伤情)、中度(减少或者停止运动)、重度(1周以上不能继续运动且要进行治疗)3种,且比例分别为85.90%、13.22%、0.88%,说明学生在练习时伤况并不是很严重,并不影响学习进度,这与学生受伤次数也成正比例,学生受伤次数较少,且受伤程度并不严重。
从表4 可以看出,最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是单杠,占43.17%;其次是双杠,占40.97%;然后是跳马和自由体操,分别占8.37%、7.49%。由此得知得知,在体操普修课程中,易发生损伤的项目是器械项目,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心理因素差以及对技术动作不熟悉。
表4 易受伤项目
通过表5可以得出,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是腕部,占63.00%,其次是腿部和肩部,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器械项目支撑类动作比较多,上肢承受力量较大,其次是体操落地动作较多,腿部和腰部也易发生损伤[4]。
表5 易受伤部位(多选)
通过表6 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体操动作时的损伤主要以扭伤、挫伤、擦伤、撞伤、拉伤5种常见形式为主,其中扭伤最为频繁,扭伤部位以手腕脚踝扭伤居多,主要是因为体操动作的特殊性,需要上肢力量支撑和下肢力量做摆动动作以及落地动作,当然其他4 种损伤也比较常见。
表6 损伤的性质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学生在体操普修课程当中所受到的运动损伤情况,大体来说还是比较乐观的,学生受伤次数不是太多,没有重大损伤,且所受到的损伤大多为软组织损伤,与学生自身的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相关,可通过休息、按摩等医疗手段恢复,但因为体操项目运动具有特殊性,在练习项目时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因此,需要探索发生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损伤的措施,以保护学生的安全,便于更好地生活与学习[5]。
2.2 体操普修课器械运动损伤的原因统计
从表7 可以得出,发生损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动作错误,其次是准备活动不足,再次是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做好准备活动,运用保护与帮助,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加强素质练习,排除场地与器材的安全隐患等[6]。
表7 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多选)
2.3 体操普修课中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2.3.1 技术动作要领掌握不准确
这是造成运动损伤的第一因素。技术动作错误主要是指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接触部位不对,完成时间不对,学生对动作概念不清,完成动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在体操器械项目中,身体与器械都有直接接触,身体在受到重力等因素的影响时,还要受到器械的支撑反作用力,对身体不同关节产生的负荷较大,如果技术动作掌握不对,就易发生运动损伤。例如,在练习双杠肩倒立时,如果不紧腰、收臀、抬头、开肩,就易造成重心未降低,前滚砸杠,或者漏肩、肩关节受伤等问题。
2.3.2 准备活动不足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在训练和比赛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皮肤血流量,降低肌肉粘滞性等,不同项目有不同的准备活动,既要有相同的内容,又有不同的内容,即一般准备活动与专项准备活动。面对体操动作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应合理安排准备活动,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使肌肉的力量和弹性、关节和韧带的伸展性都得到充分活动,以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2.3.3 身体素质与心理因素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练习体操动作的基本前提,没有良好的力量、速度、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学生学习和掌握体操动作的难度就会增大。学生在练习器械运动时,需要上肢良好的支撑力量和肩关节的柔韧性,在练习翻滚、翻腾动作时需要较强的协调性和灵敏性以及完成动作的爆发力。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加强身体素质练习,在身体素质得到良好发展的前提下,学生在完成动作时也有助于克服心理障碍[7]。
2.3.4 保护与帮助不足
学生在体操学习过程中保护与帮助的意识薄弱,造成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做法不够了解,自我防护意识和他人能动性不强等。保护与帮助作为体操特殊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教授相关保护与帮助的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互相保护与帮助的思想品质,关注每一位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保护与帮助,预防学生在练习时发生运动损伤。
2.3.5 疲劳
学生在体操课上发生损伤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疲劳,学生可能产生的疲劳分为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身体疲劳主要是因为学生运动量过大,没有及时得到身体恢复和补充营养物质,在练习时出现肌肉无力、灵敏性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导致在做动作时发生运动损伤。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体操动作的难度大,让学生产生了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因而害怕上体操课,或因为对动作技术不熟练,尝试做动作失败,积极性降低,或因为动作太熟练而掉以轻心。
3 体操普修课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课时数,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巩固加强动作技术要领有着显著意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技术课应尽量分开安排,教学方法上的选取应做到教师讲解与示范,学生分解练习,教师保护,学生互相保护与帮助,再到完整练习的一个过程,也应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录下自己的练习视频,进行回放,与标准动作进行对比,进行纠错,巩固练习,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以防发生运动损伤。
3.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充分做好一般准备活动,还应根据本堂课的练习内容做好专项准备活动,如在进行器械类项目练习时,应充分活动好手腕、肘、肩关节,加强肌肉和韧带的预热反应,在寒冷天气时,减少练习时排队的时间,以防身体变冷,失去做准备活动的意义,如无法避免,应再次进行身体活动,不可盲目练习动作,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3.3 提高身体素质与心理因素
加强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体操技术动作规格的高低是以身体素质的强弱为前提,技术水平越高,需要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越强,身体与心理素质越强,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越小。因此,在教学常规训练结束后,应安排适当的身体素质练习,充分发展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
3.4 注重保护与帮助相结合
根据体操动作的特点,合理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预防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前提,保护的目的是防止伤害,在练习动作时应注意自我保护、他人保护、利用器械保护,帮助是使练习者在完成动作时能减轻身体的负荷压力,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体会动作用力顺序,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要讲授并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手法、部位、时机、站位以及作用力的大小,同时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相互的保护与帮助,培养学生以预防为主,以免受伤的意识。
3.5 适时休息与恢复
适当的休息和整理活动可以超量恢复,从而使运动状态达到最佳,可采用按摩手法减轻疲劳和伤痛,也可通过减少运动量让身体所受负荷减少,增加睡眠,进行阳光浴、水浴,采用物理疗法和精神疗法都是减轻疲劳的方法,在身体所受负荷较强时,一定要做到放松与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4 结语
体操课程作为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操普修是针对所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其中有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过体操,在练习器械项目时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不可避免的损伤,本文在体医融合的背景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体育与医学的知识预防损伤和恢复损伤,本研究对今后的体操课程以及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