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协作的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线学习建设研究

2024-01-28于玲玲莫奇寿耘碧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34期
关键词:功法传统体育

于玲玲 莫奇 寿耘碧

(1.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2.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0;3.北京市平谷中学 北京 100089)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在不断更新,更倾向于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在线学习灵活性强,可以随时进行,学生可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主题和节奏,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单纯的线下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数字时代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的更迭需求,在企业在线平台协助的前提下,尝试将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建设非常必要。

1 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现状分析

1.1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材内容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一门颐养身心的学问,具有修心养性、健身娱乐和益智延年的作用。在众多传统养生门类中,以导引术最易入手,更符合提高人体生命质量所遵循的动静适宜,形神统一的思想内涵,本文中统一称其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2003 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向海内外推广的健身气功系列功法也是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正式开展的第62 个体育项目。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大学生体育选项课程,多数学校使用的教材是健身气功系列功法,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9套功法。

1.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学情分析

大学生属于久坐少动群体,身体协调能力弱,作息时间不规律,干扰脾胃等消化系统功能弱;因年轻,忽略对养生常识的关注,缺乏日常身体锻炼,加之健身气功柔和缓慢的功法技术特点和深奥的哲学内涵,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且“气功的神秘面纱时时干扰学生的科学认知。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知识点多且碎,动作技术要点多,建立呼吸、意守助力外形动作的周期长。从中医生理学角度认识人体经络、穴位等较为乏味,不容易建立具象思维。因此,将健身气功作为青年群体日常练功手段,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就更难。

1.3 大学生自主学习监管

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提高技术技能和拓展视野。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忽视《大学体育》教材中的基础理论知识[1];动作技术的学习在每周2学时的课堂上完成,如果没有课后练习,很难形成比较稳定的技能和锻炼习惯。调查显示,73.5%的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运动数据记录、社交、视频教学、锻炼计划制订、体育知识学习等功能[2],但在众多的健身类APP 中,几乎没有关于传统体育养生类项目的内容,学生获得体育养生知识还需另辟渠道。面对大学生多样化的体育需求,需要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或手段,因此建立校企合作的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线学习系统非常必要。

1.4 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开展的建议

笔者对参与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学习的452 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针对传统体育养生课程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见表1)。

表1 学生对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未来开展的建议(n=452)

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线设计

鉴于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开展现状,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构建传统体育养生知识体系非常有必要。探讨网络辅助教学,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教育环境,是数字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和趋势。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打破教学界限,师生在平台学习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学、教主体转移,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随着数字时代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的变化,依托信息技术优势,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模式,服务师生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效果,是数字时代体育课程亟待改革的重大课题。

2.1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改革理念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新常态[3]。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基于混合式教学相关理论进行设计,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起来。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借助互联网平台、APP 软件等方式扩展教学内容、延长教学时长、监控学习过程、督促自主学习,变单向的教师信息输出为“教师+学生+网络”交互式的联结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塑造终身体育的理念。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从空间上分为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实践教学两部分,从时间上分为课前自学、课堂实践、课后巩固与扩展3个相互关联渗透的环节,通过层级递进的方式来巩固知识,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线建设方案

2.2.1 课程设计

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身体练习作为主要手段,以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知识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作为主要目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教学采用四级翻转课堂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掌握中国传统体育养生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演示一套功法技术;掌握调形、调息、调神的方法,形成基本技能;建立自主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建立文化自觉、自信意识,锤炼坚韧有恒、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

2.2.2 课程内容

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是立足于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围绕健康中国、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背景构建的大学生体育养生课程。课程教材选用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专项理论知识;将健身气功系列功法作为技术实践内容;为强化学生对调息的深刻认识,增设了养生筑基功的内容;为使学生了解健身气功的竞赛办法,增设裁判法的内容,建立正确评判自我和他人功法演练优劣的意识;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内容的形式多样,增加知识拓展路径,满足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选择性地了解更多的传统体育养生知识和方法的需求。

2.2.3 教学过程

首先,录制基础理论、功法技术要素、功法技术讲解、竞赛规则、功法演示、练功拓展和功法艺术赏析共七部分教学视频,设置73个学习任务点,共483 min,10学时,上传至在线学习APP 平台,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延伸、功法重难点掌握和认知视野的拓展等提供帮助。互联网平台的即时互通性和360°的全景展示,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动作要领,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其次,建立健身气功课程的“MOOC+SPOC+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线下实践教学,以答疑、展示、交流和讨论等形式,完成“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最后,课余利用校内体育竞赛平台,使学生敢于展示学练成果,同时推选优秀学生参与全省、全国健身气功竞赛以及国际健身气功风采展示活动,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日常练功习惯,同时将课程思政要素融入课程学习全过程,提高学生的体育人文素养。

2.2.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与“学”的双向督导,有诊断、筛选、反馈、激励的作用[4]。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而发展,在“互联网+教育”“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新时代教学评价标准和智能化评价思维[5];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获得更多以往依靠人力无法测量的课堂数据,从而对教学活动作出更加准确、深刻的价值判断。

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采用“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评价。根据课程学习目标要求设置学生档案板块,如章节任务点、章节检测、作业、阶段性考试、分组任务、学习签到、讨论、阅读、章节学习次数、互动检测等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课程系统跟踪记录学生的个人资料、学习记录、设置作答分数和成绩权重以及问题留言等。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搭建有序的交流环境,通过网络开展智能化教学评价检测,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互动交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拓宽学科视野,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的互帮互助交流,提升学习效率,打破以往“一考定成绩”的单纯结果性评价的局限(见图1)。

图1 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学评价指标权重

3 在线学习行为反馈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在校大学生每周至少参加2 学时体育课程学习。以往在专项体育课程学习中,很少安排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多数学生仅在体育课堂中学习运动技术,几乎没有课外练习,学生对专项技能的学习是一次性的,很难形成专项技能且建立日常体育锻炼习惯,更难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学生使用体育学习APP完成在线任务,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建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互动的良性学习模式,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课前,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设计预习环节,让学生在线预习功法技术动作,思考重难点动作,同时在体育学习APP上进行讨论与交流,建立技术动作的初步印象。这既能提高线下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外,学生还可以在APP上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概念与发展史、功能与特点等,掌握更多的传统体育养生的拓展知识,提高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能力,提升学习该课程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课堂上,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目的。教师着重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讲解示范与纠错,充分调动小组长和学生骨干的纽带作用,在培养其责任感与执行力的同时,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小组集体或个人展示,检验学习情况,进一步找出问题,反思进步。

课后巩固阶段,以强化课中与课后的知识点关联,形成良性循环,提高学习效果为目的。基于体育学习APP 和互联网技术的便利,教师可以监控学生课后学习进度和质量,并能随时收发师生的即时反馈并提供指导,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更合理的帮助。由表2 调查数据可计算出,每周人均线上章节学习达30 次,完成作业1 次,互动4.2 次。符合学生每天1 h体育锻炼基本原则。

表2 学生每月完成在线章节学习、小组作业、互动讨论频次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内涵丰富且蕴涵哲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学生熟练掌握传统体育养生基础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功法技术动作的内涵和动作设计原理。有学者针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不重视课后复习的重要性,上完课之后忽视教材的存在,严重忽视理论知识学习[5]。因此,传统体育养生课程设计线上基础理论知识任务点,进行互动讨论(见图2),并通过资料库内容的学习,拓宽学科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对提高技术技能、巩固学练成果、构建终身体育意识都有一定帮助。

图2 基础理论知识生生、师生互动讨论词云

4 校企共建课程在线资源提高协同育人质量

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移动技术的应用被正式纳入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中,混合式教学演变为基于移动通信设备、网络学习环境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情境[7]。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移动终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到学习活动和课程中,根据课程、学生、教师的需求,设计和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支持,为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7]。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普遍不足[8]。技术因素是影响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例如:技术问题、工具与课程的整合、教师技术掌握不足的焦虑等,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满意度[9-10]。Kintu 等[11]的研究认为,技术和在线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重点,视频、微课等资源制作、线上服务、在线工具等,需要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创设在线学习数字环境[12],提高育人综合质量。

在线学习平台应在使用便捷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平台功能,优化学习资源,增强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增加学习者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的线上教学互动,除了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地观看视频、学习PPT、完成测试、提交作业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线上即时交流渠道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在线解答,不断提高互动的质量。加大信息技术企业对在线学习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并促进功能迭代更新,是提高教与学的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5 结语

目前,混合式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被认为是未来教学的主要形式,政府和教育机构也对混合式教学给予越来越多的战略和政策支持。在企业提供在线平台技术支持和教学工具开发的基础上,学校负责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校企共同开发优质的课程资源,并使之迭代发展,为学生创设更加灵活、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支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线学习建设中,实现有限学时内的知识裂变效果,不仅能使学生理解传统养生文化深厚的思想内涵,熟练演练传统体育养生功法,形成技术技能,构建坚韧有恒、不妄作劳的双修品质,提高体育文人素养,使身心强健,终身受益,同时还可建立文化自信,传承文化精髓,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功法传统体育
论忽雷太极拳十一层功法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七星归位”劲意真诀
王培生太极功法之日月增辉行功真诀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传统养生功法,助你改善睡眠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