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高质量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2024-01-28李登花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高效课堂

【摘要】“双减”政策的颁布,要求教师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降低中小学生学习及课后作业负担。为达到该政策的目的,教师必须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秉持减负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学习创新多种教学策略吸引学生主动配合教师授课,真正意义上做到寓教于乐,从而提升数学课堂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现状,随后剖析数学高质量教学的要素,最终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高质量教学策略提供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减”背景  小学数学  高质量学习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169-03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此阶段良好数学基础的奠定及良好数学思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高难度知识的学习极为重要。“双减”政策颁布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及时优化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课前备课环节,设计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并通过改良课后作业的形式等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令学生在趣味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成绩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满足“双减”政策要求。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业负担重,被动学习

尽管时代在不断发展与更迭,但部分家长及教师大多仍受传统理念影响严重,认为“学习是学生唯一的出路”,将大量的期冀附加在学生身上。为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布置大量习题任务、报名令其参与各类兴趣班或培训班,以求通过量变引发质变,使学生成为全能型发展人才。事实上,学生长期在此种环境中学习,极易因过重的学习负担为心理健康埋下隐患,并因持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可能导致学习抵触心理的生成,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且不满足“双减”政策要求。

(二)缺少教学互动,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素质教育广为提倡的当下,教师应将教学重心由知识的传输转移至对学生创新思维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然而,纵观当下小学数学课堂可发现,部分教师仍仅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堂形式较为单一、枯燥,且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致使整体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另有部分教师仅按照自身教学计划授课,未考虑班级学生学习能力,致使其无法全面理解知识内容,做题时准确率较差,造成学习自信心及积极性的丧失。尽管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增添了大量提问互动环节,但因其评价体系不完整、评价不及时、评价不具体等问题的存在,使学生无法了解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无法更有针对性地调整听课重心,阻碍了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升。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高质量教学的要素剖析

(一)教师的应教尽教

首先,教师应注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内容,确保学生都可听懂、听会,鼓励学生在课堂提出疑问,将对数学知识点的困惑当堂解决,为有效的课后练习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优化,除教材知识点的学习外,还可适当为学生扩充、补充部分知识点,开阔学生视野及知识积累范围,使其更清晰地意识到数学概念间的系统性、规律性,在脑海中构建数学知识框架。再次,教师应注意课堂问题的提问,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知识点的形成过程,更加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最后,教师还应注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育学生“学习”及“如何学习”后,加强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令学生数学成绩获得显著提升的同时,为今后深入的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学足学好

一方面,教师应辅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追求知识掌握及逻辑理解的过程中,意识到知识点外延内容的重要性,挖掘相关概念的深度、广度和迁移度,通過数学知识或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生活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内在驱动力的生成,使学生可自主、积极地配合教师工作的开展,自行查询更多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可全身心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之中。当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由“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后,学生才可在学习过程中决定自身学习内容与进度,更扎实地记忆知识点,获得有关能力的锻炼,此时也将有益于高质量数学课堂的建立[1]。

三、“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高质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从数学教材出发,深入了解学科本质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根本,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的建立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良好把握。全面、深入地阅读教材内容后,教师将更为清晰地知晓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更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内容,将基础数学理念与有关数学技能集合,为学生布置高质量且相适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数学成绩及数学学科素养都可获得提升。为此,在设计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重视程度,深入挖掘教材中各类可用的内容并加以创新,将各知识点的深入内涵清晰展现于学生眼前,收获更为优质的教学效果。在阅读教材时,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到,各数学知识点并非独立存在,部分新旧知识点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在导入新课教学时,还可适当通过旧知识引入教学。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点,随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最终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授课,此时学生将更加理解该知识点的相关内容与计算方式。教师应抓住数学知识连贯性较强的这一特征,分析教材时注重前后关联,通过旧知识的引导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科学定位教学目标

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有其自发、主动地探索有关知识,才可保障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数学教师在继续授课前,应及时优化自身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其足够的自主探索权,培养学生自行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过程中,教师也应适合观察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为学生提供正确引导或指引,以便其精准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不仅可提高教师授课的指向性及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还将满足“双减”背景下提质减负的教学要求,令学生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且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控度更高,实现教学效益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进行授课前,要进一步加强“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规律的把握,在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后,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为主体引导其自主学习,促进高质量数学课堂的构建[2]。以学习“条形统计图”为例,首先,教师应充分阅读教材,对知识点进行体系构建,最终设定为科学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统计图的优点及常用统计图的名称;2.知晓条形统计图的具体绘制方法,可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部分简单问题;3.感受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随后,教师可按照教学目标的不同难度为学生布置难度逐渐递增的学习任务,鼓励其自主探索获得结论,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有效学习,提高自身数学成绩。

(三)巧妙设置提问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好奇心是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点的保障,课前引入环节作为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将奠定课堂整体的基调。因此,教师可将二者融合,在课前导入环节巧妙设置多重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理与探究欲望,使其自行探究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并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内涵,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以学习“统计与可能性”为例,首先,教师可通过情境“为明确学生在校庆中的不同演出内容,教师将标有朗诵、唱歌、舞蹈的纸条投入了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甲、乙、丙进行抽签时,可能出现哪些结果?”待学生回答“朗诵、唱歌、舞蹈”后,教师可再次提问:“已知学生甲抽中了唱歌,则学生乙上台可抽中什么?是否有学生知道这体现了哪种数学现象?”学生在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便可抛出可能性的相关概念,此举不仅可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令学生参与到知识点生成的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除课堂引入环节设置疑问外,教师也可适当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检验时巧妙设计疑问,帮助学生理解或巩固知识点,使学生实现数学课堂的高质量学习。

(四)教学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意识

小学阶段学生多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较弱,对于部分较为抽象的知识点无法做到有效理解。此时教师便可将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将生活元素引入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知晓生活与数学的相互关系,生成认知共鸣与情感共情,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师还可适当变换生活情境的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点内涵,具备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3]。例如,学习“小数乘法”中的“小数乘整数”时,教师便可以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开始时,教师可通过如下的生活场景引入教学“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跟随父母前往超市进行购物,细心的学生可发现部分商品的价钱是小数,那么在购买多个此类商品时,应如何计算价格呢?已知一包薯片的价格为3.5元,则购买5包这样的薯片会花费多少元?”通过情境构建,学生可在脑海中迅速建立相应的场景,生成较强的认知共鸣。部分学生将通过3.5+3.5+3.5+3.5+3.5=17.5得出结论,此时教师便可再次进行引导:“5包薯片的价格可以通过加法计算,那么15包、50包呢?”进而引出小數乘整数的教学,此时将有效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且因生活元素的引入将增加课堂趣味性,可保证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收获更佳的学习效果,将“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高质量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

(五)加强信息技术利用频率,善用微课资源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类似于多媒体的教辅工具被应用到课堂中,借助此类工具,可有效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听觉及视觉的多种感官下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积极配合教师授课,还可有效拓宽课堂路径,教育学生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激活及想象能力的激发,十分有益于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为此,“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信息技术利用的频率,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数学有关概念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到学生眼前,吸引学生兴趣并降低学习难度[4]。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角的生成动画,并适当调整角的角度,使学生对角有关的概念具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可在不改变角的大小的情况下,延长角的边长,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衍生物,具有短小精悍、重点明确等特征,课堂中教师还应加强微课视频的应用,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或掌握重难点内容,此举将令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井然有序,获得教学效率的提升。此过程中,学生还可对数学知识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为高质量教学的构建奠基铺路。

(六)注重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

“双减”政策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降低学生课后作业负担,因此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布置也尤为重要。教师应注重作业的设计,摒弃传统教学中仅要求学生背诵公式或大量做题的情况,丰富课后作业形式,提高学生作业完成质量。作业的设计应以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为基础,有针对地对学生学习薄弱之处进行强化,以真正落实提质增效的教学理念。作业的设计还具有一定层次性,根据班级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布置难度不同的课后作业,令班级学生都可获得数学思维的锻炼,最终促进成绩的提升。以学习“简易方程”为例,除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课堂兴趣外,课后作业的设计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如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设计5道通过简易方程解答的应用题,以此丰富作业趣味性并加强学生对知识概念的巩固,提高学生学习质量[5]。

四、结论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颁布的背景下,及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应及时优化自身理念,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点内涵,令数学成绩提升的同时获得综合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银科,陈沙沙.“双减”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22,22(3):57-64.

[2]秦天.“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浅析[J].读写算,2022(8):195-197.

[3]何玉玺.通过情境教学构建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7):47-49.

[4]吴锦霞.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的有效创设[J].试题与研究,2022(7):153-154.

[5]陈永刚.实现高质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J].读写算,2021(22):165-166.

作者简介:

李登花(1978年2月—),女,汉族,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高效课堂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