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游戏实践中低结构材料的运用研究
2024-01-28史文冰
【摘要】低结构材料源于日常生活与自然社会,其在大班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大班建构游戏活动,以发展大班幼儿建构能力为基础目标,通过操作实践促进大班幼儿想象思维、创造能力的同步发展。文章基于低结构材料的特点简要阐述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提出几点投放原则,并综合以上信息对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提出几点可行之策,意在以低结构材料促进大班幼儿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低结构材料;运用策略
作者简介:史文冰(1994—),女,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实验幼儿园。
幼儿园建构游戏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塑形表达自己对不同材料、事物的认知态度与情感,是一种独特的“幼儿语言”。相较于其他表达形式,建构游戏具有“立体化”的表达特征,需要借助某些材料完成。低结构材料是建构材料的一部分,其源于日常生活、自然环境,具有便捷、易操作、多功能的教育特点,深受幼儿喜爱。教师可基于低结构性材料的特点,为大班幼儿创设全新建构游戏,让大班幼儿在开发、加工材料的过程中,感知材料特性、培养创造思维,以材料促进大班幼儿建构能力的提升。
一、低结构材料在大班建构游戏中的作用
低结构材料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易操作性等教育优势,将其运用在大班建构游戏活动中,可为教育工作注入全新活力。结合大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特点,低结构材料的教育作用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低结构材料在大班幼兒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可以随时触摸、随时动手展开游戏。低结构材料具有易操作性、灵活性的特点,将其合理运用于教学中,能让大班幼儿主动对建构游戏展开思考与探究,并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排列、组合、创造,促进大班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构思能力的发展[1]。
(二)激活幼儿自主建构意识
低结构材料与大班幼儿的实际生活相关,大班幼儿通过对熟悉的生活材料进行加工,能够意识到生活材料或许还有其他功能,从而充分激发大班幼儿的好奇心,推动大班幼儿进行探究学习。在不同低结构材料的帮助下,大班幼儿的自主建构意识可得到不断增强。
(三)促进想象创造思维发展
低结构材料操作便捷,且可变化的形态较多,能满足大班幼儿天马行空的建构想法,对其想象与创造思维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展开来讲,大班幼儿通过对不同低结构材料的加工,能创造出各种新颖、别致的艺术作品,在材料加工与分析的过程中,大班幼儿的想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四)有效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大班幼儿建构区游戏多以集体活动、合作游戏为主,幼儿需一起合作完成游戏项目,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某一项目的科学建构。低结构材料在建构区的运用为大班幼儿之间提供了更多交流、合作、探讨的机会,他们能够在游戏中自由表达对材料的想法、需求及加工思路,其社会交往技能也会在游戏中实现同步发展。
(五)促进幼儿认知水平提升
在运用低结构材料开展大班建构游戏时,大班幼儿会主动观察材料特点、形状、大小,并对不同生活素材展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在全新的经验积累与开发中,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进而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成长的学习经验。
二、大班建构游戏中低结构材料的投放原则
总的来说,基于5—6岁大班幼儿年龄及思维特点,在建构游戏中运用低结构材料时,教师可围绕安全、生活、难度等方面进行思考,既要实现低结构材料的有效运用,又要实现幼儿能力的稳步提升。
(一)安全性投放原则
大班幼儿安全意识不强,尤其在面对熟悉的生活材料时,他们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辨别能力,因此,保证低结构材料的安全性是投放工作中的第一原则。具体而言,教师需保证低结构材料安全无毒、边缘圆润等,避免出现划伤、砸伤等安全事故,为大班幼儿安全活动做好基础保障。
(二)生活性投放原则
大班幼儿的认知经验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中,教师需秉承生活性投放原则,确保大班幼儿所建构素材、加工材料源于生活,以激发大班幼儿的探究欲望,使得其在游戏中实现一物多用。
(三)渐进性投放原则
大班幼儿的能力会通过游戏活动获得不断地提升与发展,因此,教师要遵循渐进性投放原则,加强对大班幼儿游戏过程及成长动态的关注,基于大班幼儿的能力及活动特点,逐渐提升低结构材料的投放难度,使得游戏材料随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及时调整,进一步提升大班幼儿的能力[2]。
(四)吸引力投放原则
将大班幼儿置于活动中心,以大班幼儿的兴趣为基础,科学投放材料,可为教育活动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遵循吸引力投放原则,用材料吸引大班幼儿参与建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游戏兴趣、学习特点、发展需求,并为其准备不同的低结构材料,用兴趣驱动建构游戏开展,充分发挥低结构材料的教育价值。
三、大班建构游戏实践中低结构材料的运用策略
(一)立足幼儿实际,激活建构游戏兴趣
教师立足大班幼儿发展实际,科学选材,一能满足大班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二能有效激活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
1.尊重大班幼儿发展与需要
大班幼儿是建构游戏的主人。因此,在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中,教师应减少成人思维的干预,尊重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及实际需要,选择其感兴趣的建构素材,以提升大班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运用低结构材料表达自己。
首先,教师可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的低结构材料,唤醒大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大班幼儿与建构游戏的距离。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扩充,大班幼儿的探究欲望越来越强,对生活中不同的现象、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基于此,教师可选择生活中的低结构材料,比如树枝、石头、花朵、毛线、纸盒、瓶瓶罐罐等,成功唤醒大班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其自由讲述生活材料的特点,并鼓励大班幼儿自主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学会用材料表达自己,提升大班幼儿开展建构游戏的积极性。
其次,教师应捕捉大班幼儿的兴趣点,以兴趣为思路,为幼儿提供具有指向性的低结构材料。莎士比亚曾经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教师选择大班幼儿感兴趣的低结构材料,能在第一时间发挥大班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成功激活其对建构游戏的参与积极性[3]。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对气泡纸有较强的探究兴趣,便可在建构区中为大班幼儿准备不同种类的气泡纸,满足大班幼儿的兴趣需求,以保证建构游戏的整体开展质量。
2.尊重大班幼儿能力差异
大班幼儿之间虽然年龄差距不大,但每个大班幼儿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操作能力间有较大的差别,如部分大班幼儿擅长精细操作,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些“精而细”的建构任务;部分大班幼儿擅长造型构建,所设计的艺术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气息;部分大班幼儿擅长色彩搭配,能通过色彩为建构作品增添艺术感。在低结构材料的运用中,教师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大班幼儿的能力差异,为幼儿提供不同的低结构材料,使得低结构材料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在低结构材料投放工作中,教师可提前询问大班幼儿对本次建构游戏的想法,让其自主讲述建构思路、需要的材料等。教师需耐心倾听幼儿的讲述,并根据其需求将材料一一投放在指定区域中,充分尊重大班幼儿的能力差异,满足不同大班幼儿对活动的需求。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通过观察大班幼儿的建构行为,确定幼儿的发展阶段,为其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结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可观察并记录大班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大班幼儿发展情况适度调整低结构材料,使得大班幼儿快速达到下一发展阶段。例如,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大班幼儿已熟练掌握现有低结构材料的加工方式,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调整材料。基于此,教师便可调整低结构材料内容,减少简单材料的投放,增加全新的活动材料,并保留“热门”材料,使得低结构材料呈现“有简有繁、难易交织”的特点,让大班幼儿通过建构游戏对全新的学习领域展开探索。
(二)提供充足材料,丰富建构材料种类
提供充足且多类别的低结构材料,能在同一时间内满足多名大班幼儿的游戏需求,并能有效提升大班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探索欲望。低结构材料可分为生活废品、自然素材、社会资源等多种类型,在建构游戏的创设中,教师可基于不同建构游戏的特点为大班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借助低结构材料发散大班幼儿的建构思维,让其获取别样的游戏体验感。
例如,在大班幼儿“积木建构”游戏中,教师发现木质积木块较小,只能满足大班幼儿的室内活动需求。基于这一问题,教师可收集一些废旧纸箱,让大班幼儿将其视作“纸箱积木”,并为大班幼儿开创全新的建构场地及游戏项目,在室外实现低结构材料的有效运用[4]。
再如,在大班幼儿户外游戏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幼儿们对木材具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并将石块作为“锤子”,在自然区中扮演起了“小木匠”。基于大班幼儿这一操作,教师可收集自然区域中的低结构材料,让大班幼儿对低结构材料进行自主加工,以自然性低结构材料构思、建构游戏,拓展建构游戏种类,激发大班幼儿的活动兴趣。
又如,教师可在班级中为大班幼儿创设“材料资源库”。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针对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材料,有不同的游戏想法。教师可带领大班幼儿一起收集低结构材料,不断丰富“材料资源库”。在材料收集过程中,大班幼儿会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获取全新的建构灵感,进而形成全新的建构思路,其想象力与动手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同步提升。
(三)支持幼儿创新行为,满足自主探索需求
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存在天马行空的特点。而低结构材料恰好具有易于操作、灵活多变的特性,契合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在建构游戏开展中,教师应为大班幼儿预留充足的创作与构建空间,鼓励他们对低结构材料进行自由探索和创新,不过多地限制大班幼儿的思維与行动,使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取更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大班幼儿自主建构过程中,教师应以观察为主,不过多地干涉大班幼儿对不同低结构材料的开发及改造,让其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建构游戏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大班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建构思路、游戏想法,增强大班幼儿的活动成就感,满足其对低结构材料的自主探索需求。
(四)融入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操作意识
在运用低结构材料开展大班建构游戏时,教师还应当将安全教育融入其中,通过游戏增强大班幼儿的安全操作意识,并告知幼儿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不可以用,以此规避活动风险,让幼儿学会正确加工材料的方法,将安全教育贯穿活动始终,以确保大班幼儿建构游戏得以有序进行[5]。
例如,建构游戏中的低结构材料大部分源于日常生活,材料的卫生与安全问题是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在低结构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中,教师应加强对安全知识的介绍,比如告诉幼儿:玻璃制品轻拿轻放;不用手触摸锋利的材料;任何材料都不可以放在嘴中;用新材料前要询问老师的意见等,在建构游戏中不断增强大班幼儿安全操作的意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低结构材料的日常清洗和消毒,并及时剔除那些有安全隐患的低结构材料,避免幼儿受伤。
结语
总的来说,低结构材料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在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基于大班幼儿的兴趣科学选材,并灵活调整材料投放的方式,为大班预留充足的创作与建构空间,以低结构材料促进大班幼儿多项能力的发展,真正发挥出建构游戏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秦兰.低结构材料建构游戏提升幼儿审美素养的支持策略:以“玩美阳山”纸箱建构游戏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21(7/8B):106-109.
[2]吴燕.低结构材料 构建智慧拼搭空间:以建构游戏《蛋宝宝站起来》为例[J].家教世界,2020(30):37-38.
[3]辛文静.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与合理运用[J].山东教育,2021(1/2):62-63.
[4]童青芸.建构游戏中低结构材料投放对幼儿创造力的影响[J].甘肃教育,2020(17):102-103.
[5]于丹丹.低结构材料在建构游戏中有效投放的策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4):25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