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巷大学堂

2024-01-28胡忠喜

青春期健康 2023年17期
关键词:时务旧址小巷

文/胡忠喜

金秋时节,我和家人踏上了前往三湘大地的征程。我们一路上游历了长沙的橘子洲、岳麓书院,行舟于浩荡的洞庭烟波,登临了语文课本中的千古名楼岳阳楼,然而最令我怦然心动的却是隐匿在寻常巷陌里的一家学堂旧址。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三贵街29 号的天倪庐时务学堂旧址就这样淹没在旅游旺季的古街巷中,若不是误打误撞地走到了它的门口,我也不会为一段灿若星河的历史所折服。

“您好,需要进来参观吗?”说话的是一位慈祥的阿婆。本就走累了的我们正欲寻找一处僻静之所歇脚,于是便好奇地把身体往院内探了探。只是一瞥,就能感受到一种沁人心脾的清凉:古朴沧桑的红砖房在爬山虎的掩映下又多了几分生机,几百平米的小院里有连廊、阁楼和鱼池,几棵古树需要人用心去瞻仰……我想,这座气质独特的院落一定有它不为人知的底蕴,否则也不会在这熙攘的闹市中安静得如此动人。

买了参观票之后,我们便跟随着一位衣着朴素的女士开始了对小院的深入了解。原来,这里是原湖南省文史馆馆长陈云章先生的住宅,云章先生为纪念其父——学者陈天倪,曾将该宅命名为“天倪庐”。陈宅占地不大,建筑面积仅有400多平米,这在当时也不能算得上是高门大宅。可是就在这座小小的庭院中却赫然竖立着一块耀眼的牌匾——“时务学堂旧址”,不由地让人肃然起敬。据说,这是梁启超先生1922 年回湘参观学堂旧址时亲笔手书,李肖聃先生的题记紧挨其后,李况松的跋、陈云章的补记也都依次排列,4 块碑石在几树竹枝的交错中连成一排。

跟随着讲解老师的步伐,我们依次参观了陈宅的客厅、书房、阁楼,然后又来到了位于门口西侧的“学堂故址陈列室”。在这间不足40 平米的陈列室内,墙上一排排如雷贯耳的人名让我的思绪不由地飞回到了那个百废待兴、思潮涌动的年代。据说,时务学堂是由“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等维新人士倡议创办,并在当时集结了一众杰出学者和青年才俊。其中,首任校长是熊希龄先生,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李维格任西文总教习。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时务学堂前后总共招考了五次,经过苛刻的选拔,共选录学员264人。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后来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如爱国将领蔡锷,著名学者范源濂、杨树达、林圭等。遗憾的是,这样星光熠熠的新式学堂从开学到停办历时总共不到1 年,但这并不妨碍它为新中国播下了维新的种子,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恰如毛泽东主席所言:“湖南之有学校,应推原戊戌春季的时务学堂。时务以短促的寿命,却养成了若干勇敢有为的青年。”

如今,抚摸着历史的痕迹,仿佛能透过这座寂静的小院,看到一群有志青年秉烛奋斗的身影,正是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缩影。我和家人安静地聆听着历史的回响,在星城的闹市中,走过了近代中国百余年历史的车辙。这座淹没在小巷中的庭院,局促的空间内有着气象磅礴的历史。小巷大学堂,天倪庐时务学堂旧址确实是一个值得慢慢回味的地方。

猜你喜欢

时务旧址小巷
门前的小巷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古村小巷》
乡村的“时务”——乡村治理如何理?
《时务报》的内讧风波
小巷深处
完形填空一则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长沙时务学堂研究综述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