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突破

2024-01-27王妍熙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改革融媒体

王妍熙

摘 要:新媒体时代,新旧媒体的融合發展为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契机,可为高校思政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助力,并能更新优化思政教育理念,拓宽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落实遇到了一些问题,制约了思政教育的实施成效。文章立足融媒体视角,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从内容、平台、师资、学生、激励5个维度提出困境突破路径,旨在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效、深入开展提供思路,通过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同步实施,实现立德树人的培育目标。

关键词:融媒体;网络思政;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1.056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诞生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并出现了网络直播、社交媒体等多种新型媒介,这些媒介的传播内容具有共享性强、传播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信息交互性强等特征,新媒体逐渐与旧媒体融合,推动了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在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了网络思政样态的多元化发展,突破了传统单一媒体的限制,高校可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通过优势互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覆盖范围,以便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问题,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成效。

1 融媒体视角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1 媒体平台分散且内容优劣掺杂,难以满足思政教育需求

思政教育要以优质的教育内容为载体,网络思政教育也不例外,科学设计思政内容有利于提升思想教育成效,可为大学生思想意识及价值观念正向发展提供有效引导。媒体融合背景下,新旧媒体逐步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且媒体平台上信息体量增大,但思政教育内容分散于不同的媒体平台,一些媒介的思政教育内容相对浅显,与知识相关信息的收集需要跨越多个媒体平台,然而部分大学生并不具备信息提取分析能力,无法在体量庞大的信息中筛选出观点正确、思想积极的信息内容,影响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各大媒体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质量并不一致,一些内容并不契合主流价值观念,或是存在错误观点或不良思想,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使大学生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出现偏差。此外,媒体平台以大学生兴趣喜好推送信息,会造成大学生难以获取多维、丰富的信息内容,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供求不平衡现象,会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1.2 网络思政教育建设管理管理不科学,思政教育成果输出不足

网络阵地的建设与管理质量决定着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成效,其受到网络作品数量及质量、育人活动开展情况、品牌影响效应等多个影响因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发现,许多高校虽然建立了院校级、社团级、班级级三级联动的网络育人平台。但是,由于新媒体类型不一,网络阵地管理面临较大难度,一些高校甚至出现了许多僵尸号,或是无法及时更新内容,导致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无法有效开展。例如,部分高校在清理学校相关新媒体账号发现,每年以集体名义开设、因各种原因停止运行的账号有上百个之多。一些社团级或班级级网络育人平台管理不规范,部分平台发表的思政教育作品面临版权纠纷,或是文章发布后阅读量极少。有的院校平台以新闻、通知发布为重点,思政教育文章发布量少,存在图少字多、结构不够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可读性不强,难以吸引学生点击查看,无法发挥出引导作用。

1.3 教育团队媒介素养有待提升,思政教育无法深度开展

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校教师及辅导员,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团队具备良好的运用新媒体能力,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多个媒介平台针对学生展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分高校专业教师及辅导员的网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欠佳,信息化思维不强,对时代发展、技术更新的接纳度与适应度不高,创新思维及能力欠缺,思政教育观念及方法陈旧,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转变思政教育模式,未将融媒体有效应用于思政教育过程,导致媒体平台内容展示不合理、体验感受欠佳,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难以取得理想成效。同时,由于思政教育团队欠缺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方面知识素养,不具备综合分析研判能力,融媒体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应对,难以精准识别、合理解决学生教育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无法实现融媒体技术与思政教育过程的深度结合。

1.4 学生文化价值观念负面冲击抵抗能力不强,思政教育难以取得实效

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稳固意识形态、树立正确三观、形成优良道德品质。作为思政教育对象的大学生,面对文化、价值观念等负面冲击时,自身抵抗能力不高。学生在使用融媒体过程中,易受到社会思潮、网络文化的影响,网络上交杂分布的大量信息中,不乏一些错误的思想及不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高、辨识能力不强,思想价值观念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潮的冲击,会使学生的理念信念发生变化,甚至会出现质疑传统文化及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下降等问题,这种思想变化会对其行为表现产生直接影响。这些问题的诱因主要是大学生无法有效识别非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不具备良好的抗冲击能力,自身信仰理念不够坚定。在此问题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成效会受到直接影响。

1.5 缺乏完善性激励机制,思政作品创作主动性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文章、视频、资料是工作开展的基础,这些作品的创作者是否主动、积极创作,决定了思政作品数量多寡、品质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虽然当前部分高校为激励校内教职工编创有内涵、有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设定了相应的稿酬发放标准,但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思政作品稿酬标准制定陷入了困境。如果设置相对较低的标准,不利于调动教职工创作思想政治教育作品的积极性,若是标准制定过高,则易导致资源浪费。同时,思政作品稿酬发放标准当中,限定的作品形式较少,出现了滞后于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问题,思政作品的可读性、受关注度均不高。例如部分高校网络作品稿酬支付时主要以新闻类文字作品的字数、阅读数、点赞数作为发放标准,未针对性制定音乐短片、H5等新形式作品的稿酬支付标准,导致此类思政作品创作数量较少,文字类思政作品虽多,但不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

2 基于融媒体视角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突破的可行性策略

2.1 加強价值引导,增强思政教育供需匹配度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各大平台上思政教育内容分布过于分散、内容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对主流思想的把握不够精准,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不到位,因此,思政教育作品创作与学生实际生活偏离。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要将政治引领作用的展现作为重点,对主流思想给予高度关注,有效引领学生价值观念。首先,要积极创作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思政文化作品,立足学生生活、学习各个方面深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要加大思政理论宣传力度,组织多元化培训教育活动、提高监督监管力度,及时引导与纠正思想不正确、价值观念存在偏差的学生,规范信息管理与利用过程,在舆论有效引导的基础上,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成效。此外,思政作品创作要紧密贴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走近学生生活展开调查分析,把握学生需求,结合时代发展变化创作契合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内容,打造系列化思政教育作品,内容应涉及学生生活、学习、思想、行为各个方面,利用学生喜爱的媒介平台,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及形式,向学生定向推送思政作品,从而满足学生需求,增强思政教育作品的适配度。

2.2 积极推动网络阵地建设,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为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校需要加大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管理力度,通过建立与应用多媒介平台,为网络思政教育实施提供丰富的资源。第一,高校要加快融媒体建设进程。结合新时代信息分众传播、个性化需求的发展特征,把握关键时间节点,合理设置主题,做到信息数据的一次性采集与分次生成,利用多种不同媒介平台进行传播宣传,打造内涵型思政教育作品并扩大媒体效应,延展思政教育作品传播覆盖范围,通过高频次交流与传播,有效弘扬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第二,高校应借鉴其他思政类微信公众号的成功经验,组织多元化网络思政教育活动,推送互动性内容,结合新闻热点策划系列思政教育主题,打造热点新闻提升思政教育公众号关注量。还可与其他校内平台展开联动,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对师生情绪引导、精神激励的重要作用。第三,高校应整合现有网络思政平台,实现平台育人分众化目标,应全面排查校内新媒体,针对性开展媒体平台内容质量考核,对长期不更新的僵尸号进行清退,并支持校内社团级与班级级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督促职能部门增强服务功能,推动各学院树立特色品牌并开展多元育人活动,突出各大新媒体特色。此外,高校还可引导广大师生成立自媒体,如鼓励辅导员开设公众号,创作贴近大学生生活日常的思政作品,从而展现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职能价值。

2.3 加大教育培训与支持力度,提升思政教育团队媒介素养

为保障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成效,需要着力组建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团队。一方面,应强化专业思政教师及辅导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其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定期培训、引导教师及辅导员自主学习,提升其思政教育水平,使之能够及时回应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学生提供思想纠正、价值观引导服务。另一方面,要迎合融媒体时代的网络技术应用需求,帮助思政工作者树立信息化思维,引导其主动关注教育环境变化趋势,积极投入到新媒体技术的深度学习与有效应用过程,从信息意识强化、网络道德培育两方面着手,提升思政团队打造优质网络信息内容的能力,提高其融媒体资源挖掘能力,能够结合学生特征、喜好选用适合的媒介,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此外,相关部门要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团队建设给予政策倾斜或资金扶持,高校思政教育团队,也要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从文化传承、逻辑创新、增强体验3个方面,主动了解与学习大学生的网络语言、网络沟通方式,以平等、信任、尊重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创建图文并茂、蕴含文化经典、具有多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网络思政教育路径,从而丰富思政教育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活动主题,为网络思政教育高质量开展提供专业的师资保障。

2.4 针对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大学生思辨能力

融媒体时代,多元文化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为应对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出台了加强与优化思政工作的政策文件,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常态化开展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在这一背景下,高校要更加注重网络思政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高校需要把握大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基础、行为表现,密切监控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分析大学生的成长发展轨迹,发挥文化塑魂作用,运用新的思想教育理念、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实现人才培育与思想凝聚目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育人功能,以伟大中国复兴梦对人才成长产生激励,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建设与发展的接班人。依托融媒体实施网络思政教育时,高校要有意识地提升大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其逻辑思维水平,引导大学生主动强化自身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积极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传播与发扬的重任。如此,方能抵抗不良思想的冲击,并能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5 科学构建评价体系,激发思政教育作品创作内生动力

思想政育教育作品的创作质量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成果密切相关,为此,高校需要打造完善性的思政教育作品评价体系,合理设定评价标准,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思政教育作品创作动力,为思政工作者积极参与网络思政教育产生有力驱动。一方面,高校需要合理设定思政教育作品的稿酬标准,将短视频、H5、音乐短片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思政教育相关文化作品纳入稿酬发放范畴,引导教职工主动创作内容及形式较为新颖的思政教育文化作品,以此推动思政教育产品创新形式并丰富内容,提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措施。例如,高校应根据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时间长短、工作量高低、在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引导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作为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考核依据,或是针对思政教育主体开展网络育人品牌塑造、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实施相关培育活动,构建完善性网络文化成果评价指标,并在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构建时将创作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指标纳入其中,通过科学评价、有效激励,激发高校思政工作者创作思政教育作品的内生动力。

3 结语

融媒体时代,高校需要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迎合时代发展形势,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大力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不断更新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及方法,在新旧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有效延展思政教育空间,开拓线上线下于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高校需要加强价值引领、积极推动网络阵地建设、加大教育培训与配套支持力度、针对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突破网络思政教育困境,培育出理想信念坚定、道德素质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建,程羽.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1):8285.

[2]薄建柱,赵梦园.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3):3640.

[3]宋红宇.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7):236238.

[4]耿豪劼.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成才,2022(24):7172.

[5]王甜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2,43(24):245.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教育改革融媒体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