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想有机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2024-01-27张阿兰李慧颖刘美红
张阿兰 李慧颖 刘美红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从厘清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逻辑理路出发,对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增强政治功能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以党建为引领,营造“课程思政”建设氛围;担当作为,抓好“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协同育人,力促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完善制度,建立“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等方面来构建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5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基层党组织要在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上持续用力,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神经末梢”,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把政治功能放在首位。《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等文件均指出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课程思政”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让所有课堂都成为铸魂育人主渠道,各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高校要厚植育人情怀,切实增强教师党支部的政治功能,为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赋能,打造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团结凝聚广大教师不忘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推动思想引领和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不断彰显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 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逻辑理路
1.1 教师党支部与“课程思政”两者的建设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
“课程思政”是高校对于教育的根本问题的回答,也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指出,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理念的具身化形态,强调“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教师都应自觉担负养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中最基层的组织之一,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学校的发展和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以党建为抓手,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自觉强化政治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教师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融入教育教学,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积极承担意识形态功能、组织育人功能,将立德树人内化到支部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
1.2 推动“课程思政”是发挥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应有之义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价值观和方法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体现,强调思政课与专业课之间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具有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等政治功能,应充分发挥其政治功能,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彰显育人实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思政”不仅使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增加了鲜活的内容,还让高校教师党支部站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第一线,把教师党员的身份“亮”出来,让教师党员的作用“强”起来。高校教师党支部要在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中发挥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等,发挥其在“课程思政”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 高校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增强政治功能的现实困境
2.1 教师党支部引领推动“课程思政”氛围不浓
尽管国家非常重视“课程思政”建设,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重要文件,从上至下进行宣传和动员,但却未根本落实到教师党支部这一层面,影响了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导致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党支部的领导力、战斗力不足,无法发挥教师党支部凝心聚力、汇聚发展合力的政治功能,也就不能真正担负起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主体责任。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对“课程思政”定位不清,站位不够。现实中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对于“课程思政”的定位模糊不清,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将其划为一种附加任务,缺乏明确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对于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的增强造成了一定的限制。一些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难以吸引党员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也难以满足党员的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有些教师即使参与了支部活动,也只是停留在表层参与上,参与的积极性与热情都不高。
2.2 党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有待增强
开展“课程思政”,让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这是党中央的交给每个党员教师的政治任务。每一个高校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更应该顺势而为,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课程思政”的广泛性、隐教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包括思政课老师在内,各门专业课程老师在“铸魂育人”方面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未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作用。一是党员作用发挥不够。一些教师党支部的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行动,缺乏对党的事业的忠誠和奉献精神。一直以来,高校教师受到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竞争压力影响,往往专注于科研成果、竞赛成绩等,忽视“课程思政”建设,对“课程思政”投入精力不足;二是党员教育培训不足。一些高校教师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培训不足,或者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也难以满足党员的学习需求和自我发展需要。
2.3 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不够
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目标上的高度一致,但两者也存在着有机融合不够,导致“两张皮”问题。一是教师党支部未做好示范引领,没有帮助教师精准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部分专业课教师片面强调专业课程的专业教育属性,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认识不深、把握不准,不能从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政治站位和立德树人的高度出发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在授课中也达不到“有机融入”的目标;二是部分高校教师党支部不能统筹好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未能把“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发挥情况的评价标准纳入党支部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导致不受重视。
2.4 教师党支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部分高校缺乏自上而下的对“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监督问责不清等问题,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课程思政”建设受阻;二是教师党支部未能对“课程思政”建设作整体谋划,缺乏目标清晰、责任明确、有效协同的建设体系、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和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教师投身“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性降低,也带来了“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不佳等负面影响。
3 构建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在“课程思政”中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3.1 党建引领,营造“课程思政”建设氛围
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程的关键。发掘和强化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充分发挥好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激发每名党员带头创新的活力,持续营造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一是要树立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理念。强调“课程思政”并非是否定或者削弱专业课的价值和地位,而是更加重视专业教学。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把“课程思政”理念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进行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建设育人工作坊,构建育人共同体。在党建引领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可以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工作坊”建设,构建育人共同体,实现由思政课程主渠道育人转向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与国家发展和高校协同育人建设同向同行;三是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通过师生党员定期交流、支部书记定期讲党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共同完成教科研课题等方式,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和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起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的磅礴力量。
3.2 担当作为,抓好“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党支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核心,以奋进实干的状态、改革创新思路,种好“责任田”。一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组织读书活动等,增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其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和理解;二是开展队伍素质培训。高校教师党支部要以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三是党支部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员活动,比如组织党员教师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党员志愿服务等,提高党员教师的政治参与能力,引导党员积极 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3.3 协同育人,力促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课程思政”的组织实施主体,建立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桥梁的双向互动模式,不仅能使党建工作真正实起来,使党支部真正强起来,真正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和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一是将教师党支部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相互融会贯通。教师党支部在自身建设发展的同时,又能为“课程思政”提供政治保障、理论支撑和内容完善。教师党支部可以通过参与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如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宣传等,发挥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教师党支部要加强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教师党支部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等方式,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3.4 完善制度,建立“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
目前,众多高校在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增强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只有从根本制度上支持和保障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共同推进,才能使二者能够同向同行,共同发力。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教师党支部的工作责任制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一环。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课程思政”是学校、学院、职能部门和全体教师的共同任务,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有效合力;二是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机制,对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进行评估和评价,客观评价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作用,把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贡献与党员教師的奖惩挂钩,激励党员教师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担当意识;三是建立健全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多维度考核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通过示范引领、表彰先进等引导、督促和激励教师潜心研究“课程思政”问题,鼓励教师用心、用情、用力挖掘思政元素,做好“课程思政”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
[2]孙银苹,彭华国,姬靖,等.高校教师党支部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高教学刊,2021,7(17):181184.
[3]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实践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9,(23):1214.
[4]官丽雅.高校教师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2020,(21):206208.
[5]王晗.高校基层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J]. 党政干部学刊,2023,(05):3036.
[6]许飞,董绍辉,王丹石,等.课程思政视域下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版),2021,23(03):109114.
[7]蔡正丽.高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N].安徽日报,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