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城市道路保洁质量瓶颈及解决对策

2024-01-27陈建权

活力 2023年23期
关键词:道路作业质量

陈建权

(厦门市环境卫生中心,厦门 361004)

引 言

城市道路保洁对于城市环境的整体卫生和市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常常面临各种困境和挑战。厦门市作为一个沿海城市,也存在着道路保洁质量不达标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城市道路保洁质量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深入分析道路保洁不足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改善城市道路保洁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目前厦门市道路保洁存在不足的原因

第一,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当前,在企业内部还存在道路管养体制责权不够清晰的现象,道路保洁、市政设施和绿化养护等分别由市政部门、绿化部门、环卫部门、物业及各相关职能单位各司其职,各扫门前雪,很多时候都不主动协同作为,存在着分散管理和协调不足的情况,只有问题出现,才出面解决,这样对道路卫生保洁管护很不利。不同保洁部门受经费影响,道路保洁标准、保洁频次、保洁质量、人员素质等方面参差不齐。比如,道路保洁频次,不同部门差距很大,有的部门每周一普扫,有的部门每天两普扫,这些因素严重影响道路保洁的整体质量。

第二,强度偏大,危害健康。目前,厦门市道路保洁存在强度偏大的问题,这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道路保洁工作需要在繁忙的城市街道上进行,包括清扫、垃圾清理、清洗等重体力劳动。从业人员需要长时间工作,经常在高温、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操作,这导致了身体疲劳、肌肉酸痛、呼吸系统问题等健康隐患。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不仅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影响从业人员的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从业人员缺乏充足的休息和恢复时间,每天工作时间从8小时到14小时,容易出现疲劳、压力过大、情绪低落等问题。这种长期的工作状态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工作中的意外和事故风险。

第三,报酬偏低,仅够温饱。厦门市道路保洁存在报酬偏低的问题,从业人员的收入仅够维持基本的温饱生活。从表面上看,道路保洁工人月工资均未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110%,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依据工作时长进行计算,扣除加班费,有的连最低工资待遇都达不到。道路保洁工作的报酬普遍较低,往往无法满足从业人员的经济需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这种低报酬问题主要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道路保洁工作的社会认可度不高,公众对其价值和贡献的认知程度有限,导致报酬水平无法与工作价值相匹配。其次,道路保洁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存在大量从业人员,供给过剩导致工资水平被压低。同时,市场竞争激烈,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使得从业人员无法有效争取更高的报酬待遇[1]。

低报酬问题对道路保洁工作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首先,无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稳定性差。根据统计资料显示,道路保洁一线从业人员中专以上学历仅为10.8%,这会影响工作的连续性和质量稳定性。其次,低报酬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受到影响。此外,低报酬也无法提供足够的经济保障和社会保险,使从业人员面对风险和困难的抵抗力减弱。

第四,保护薄弱,隐患突出。首先,道路保洁工作中的环境保护薄弱。道路保洁作业需要在繁忙的交通环境中进行,从业人员面临车辆和行人的风险。据统计,在环卫工人面临的各类威胁中,交通事故位居前列,占70%。其次,缺乏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与恶劣的工作环境之间的矛盾,降低了从业人员作业安全系数,加上垃圾清理和处理不当,可能会导致垃圾飞散、恶臭和细菌繁殖,给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严重影响环卫工人的身心健康。此外,道路保洁工作涉及清理尖锐或有害物品的可能,如果没有适当的处理方法,可能会给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威胁。最后,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缺乏安全意识和培训,可能导致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社会矛盾,造成伤害。

第五,弱势行业,供需失衡。首先,道路保洁行业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道路保洁工作的社会认可度和声誉度较低,缺乏足够的社会关注和支持。这导致道路保洁从业人员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够稳固和尊重,从而影响行业的发展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其次,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管理的改善,道路保洁工作的需求并未与之同步增长,随着机械化、现代化保洁模式的引入,道路保洁行业的需求量呈下降态势。尽管如此,弱势行业导致用工缺口长期存在,最大缺口达到三分之一。虽然劳动力市场“僧多粥少”,环卫行业却“一员难求”,这使得行业无法择优录用,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弱势行业也导致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单位难以获得稳定就业和职业发展人员。

第六,保障困难,权益受损。首先,道路保洁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他们的劳动报酬不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仅够维持温饱水平。由于报酬偏低且不包食宿,道路保洁从业人员往往面临生活负担过重、无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活条件的问题。其次,从业人员的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障。他们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缺乏健全的保障机制使得道路保洁从业人员在面对风险和困难时,缺乏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保障困难和权益受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保洁从业人员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一是低工资待遇无法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从业人员的工作动力受到抑制。二是缺乏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使得从业人员在面对疾病、意外等风险时,承受较大的经济压力,影响其身心健康和工作稳定性。

二、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合理化建议

(一)推动环卫体制一体化

为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建议推动环卫体制一体化。推动环卫体制一体化,可以实现资源整合、责任明确和工作高效的目标。首先,要理顺机制体制,建立统一的环卫管理机构或部门,负责统筹协调道路保洁、市政设施和绿化养护等相关工作,保洁范围统一责任单位,确实做到保洁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2]。同时,该机构应具备专业化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能够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将道路保洁、市政设施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集成和共享,以提高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通过机制转变,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把原属不同环卫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变成同一环卫部门内部的分工和合作,高效解决问题,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最后,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为环卫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的道路保洁技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培养多岗位技能,让从业人员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工作要求,提升整体的综合素质。

(二)促进保洁作业规范化

为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建议促进保洁作业的规范化。规范化的保洁作业可以确保工作标准统一、操作规程清晰,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一是制定标准和指南。建立道路保洁的标准和指南,明确各项工作的要求、步骤和标准化操作,包括清扫频率、清扫范围、垃圾分类、设备使用和清洁剂选择等方面的规定。标准和指南应该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确保工作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强化监督和检查。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对保洁作业进行定期和随机的检查。监督部门可以通过明察、暗访、投诉处理等方式,对保洁作业的规范性和质量进行评估。对不符合规范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规范化要求得到落实。三是利用技术手段支持规范化。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智能设备、传感器、人工智能等)辅助保洁作业的规范化。例如,利用智能清洁设备和监控系统,实时监测和控制保洁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平台,对保洁作业进行数据化管理和优化调整。

(三)坚持考核评价科学化

为了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建议坚持考核评价的科学化。科学化的考核评价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估保洁工作的质量和绩效,激励从业人员提高工作水平。首先,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明确的保洁工作评价指标,涵盖人工作业、机械作业、保洁质量、垃圾收集、文明服务等方面。这些指标应该具有可量化和可衡量性,能够客观反映保洁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成效。其次,注重感官指标和量化指标相结合。考核评价不仅应该注重保洁工作的感官效果(道路的干净程度、整洁度等),还应该结合具体数据和统计指标(垃圾数量、垃圾重理、污染面积等),以全面评估保洁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坚持时效性原则。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反馈结果和问题,促使从业人员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及时的考核评价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不足,推动保洁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再次,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确保考核评价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程序,明确考核评价的权责和程序,防止主观偏见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最后,坚持考核结果运用原则,每月形成通报,向政府各职能部门、权威媒体进行公布,作为各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以此调动各相关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担当意识。对于严重不达标、情况恶劣、影响面广的行为结果进行曝光。通过科学化的考核评价,可以促使各保洁作业单位更加规范、高效和优质地完成任务,为城市提供更美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四)强化公司管理人性化

首先,提高工资待遇。确保从业人员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其能够得到公平的经济回报。适当提高工资水平,提供丰厚的绩效奖励和福利,激励从业人员积极投入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其次,降低劳动强度。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时间管理,降低从业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压力,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同时,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设施,创造清洁、整洁、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提供适当的工作工具和设备,改善工作场所的卫生和安全条件,为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体验[3]。此外,妥善解决子女上学问题。提供子女教育支持,协助解决从业人员子女的入学问题。与教育部门合作,提供相关政策和措施,确保从业人员的子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最后,提高荣誉感。通过表彰和奖励制度,鼓励优秀的道路保洁工作者,树立榜样,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举办表彰活动、颁发荣誉证书等,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五)建立舆论监督多元化

为了提升道路保洁质量,建议建立舆论监督的多元化机制。多元化的舆论监督可以促使保洁工作更加透明、公正,推动保洁质量的提升。首先,加强媒体监督和报道。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手段,加大对道路保洁工作的报道和监督力度,及时披露相关问题和案例,引起社会关注和舆论关注。通过媒体曝光,促使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关注和解决问题,提高保洁质量。其次,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道路保洁工作的监督和评价。可以设立多种投诉渠道,如市长热线、环卫110 投诉热线、问卷调查等方式,接受公众对保洁工作的投诉和意见反馈。同时,加强社交媒体监督,如今社交媒体已成为广泛传播信息和观点的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相关账号和群组,让公众能够及时分享和讨论道路保洁工作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最后,提倡透明化和信息公开。相关部门应主动公开道路保洁工作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如道路名称、道路面积、责任单位、责任人、监督电话等。通过透明化和信息公开,增加公众对保洁工作的了解和监督,提高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六)执法宣传常态化

首先,加强执法力度。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道路保洁工作的执法力度,通过多样化的处罚手段,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和流程,确保对保洁工作的监管能够全面、有力地落实。提升违法成本,促使全体市民遵守规章制度,以期从源头大量减少垃圾落地,有效减轻保洁工作量。其次,执法力量回归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有了执法权,才能与本行业工作紧密结合,确保执法频度和密度,并与宣传紧密结合,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常态化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道路保洁的重要性和规范要求,通过媒体、宣传栏、公益广告等方式,向广大市民宣传乱吐乱扔行为的执法处罚知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此外,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道路保洁工作涉及多个部门的协作,包括建设部门、环保部门等,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推动道路保洁工作的规范化和质量的提升。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避免工作中的重复和漏洞,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结 语

在提升城市道路保洁质量的过程中,本文深入探讨了推动环卫体制一体化建设、促进保洁作业规范化、坚持考核评价科学化、强化公司管理人性化、建立舆论监督多元化及执法宣传常态化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些努力,希望能够实现道路保洁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和优质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清洁、整洁的环境,从而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共享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道路作业质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质量”知识巩固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作业
质量投诉超六成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