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及影响机制研究

2024-01-27毛芳韬

活力 2023年21期
关键词:城镇化旅游文化

毛芳韬

(浙江省艺创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杭州 310000)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由于城乡体制的差异,一般来说城镇居民比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更好,同时在收入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突出矛盾有城镇建设用地综合利用率较低;耕地面积较少,导致农业发展受到制约,农民无法获得足够多的收入;城镇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问题;等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比传统城镇化的扩张,新型城镇化更在意城镇质量,致力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坚持发展服务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乡村社会转型升级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生产水平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严重影响我国城镇化建设。为此,必须加强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村的经济活力。而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推动乡村社会转型升级,统筹推动乡村发展,以此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乡村振兴。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1]。

(二)选题意义

本文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实践,梳理归纳乡村旅游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从乡村旅游政策、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论述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的影响,并基于农民增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三农”问题提出可行意见。

二、理论综述

(一)乡村旅游研究

1.乡村旅游概念研究

乡村旅游主要是在乡村地区开展,并以地区文化景观、文化特色等为主,结合旅游发展模式,将乡村特色更好地宣传出来,同时也能带动地方经济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将乡村文化与特色带给游客,也能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体验到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可以为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

2.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乡村旅游的位置一般在城郊或边远地区,主要有旅游资源主体型、旅游资源共生型及道旅游资源附属型。在参与主体方面,乡村旅游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及农民自主型四类。我国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农村、文化村落、企业庄园、产业庄园等,从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教育型、田园风光型、民俗文化型。

3.乡村旅游影响研究

首先,推动乡村旅游会对地区环境造成影响。乡村旅游的推动可以有效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等,能帮助地方群众认识到地域环境所产生的收益,以此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乡村环境。同时,乡村旅游主要是围绕乡村特色的人文景观开展的,这也能增强对乡村自然景观、传统风俗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旅游人数的增加会对乡村自然及文化造成影响,如相关部门缺乏合理规划、经营者过于追求利益等,都会对乡村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导致乡村的环境功能衰退。另外,乡村文化会推动地区与外界文化的交流。在乡村旅游中,本地居民与游客过多接触,可以有效实现文化交流,同时也能增强当地居民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但随着城镇化的推移,乡村旅游逐渐向城市文化靠拢,乡村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受到影响而发生改变,可能会破坏乡村风气。另外,一些开发者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缺乏对当地民风民俗的了解,更多的是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进而造成当地文化受到侵蚀,使地区朝庸俗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二)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研究

我国学者在研究中证实,乡村旅游与城镇化是互相推进、互相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加大农村投入,促进社会资本流向农村,带动地区的餐饮、娱乐、交通、商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保障,包括为旅游提供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等。因此,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与城镇规划相一致,但在发展方面应采取适度城镇化的方式,并注意乡村旅游的位置应该与城镇保持一定的距离,以此保证乡村旅游的乡土特色[2]。

(三)乡村旅游发展状况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乡村旅游以休闲农业与农业观光旅游为主,同时也向度假、娱乐、康体、参与、学习等方面发展。比较受到追捧的乡村旅游项目以“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这也成为我国旅游的一大亮点。虽然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呈现多层次、综合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乡村旅游的主要的发展趋向包括两点: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推进乡村旅游规划发展,培育和扶持一些旅游增长点,同时也会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助力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乡村旅游开始追求产品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

在新型城镇化趋势下,地区政府与乡村旅游开发者应该重视宣传工作的作用,加强宣传引导。

第一,应该加强对宣传内容的创新。乡村旅游不仅应该引起游客的兴趣,还应该将乡村旅游的地区文化融入其中,从而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这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从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更好地发展。

第二,应该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比如,利用互联网制作相关视频内容并在网上发布,从而将乡村旅游中的地区文化特色更好地凸显出来,并注重相关内容的真实性,杜绝宣传夸大甚至不实的地区文化内容,必须将真实历史中发生的事件及其中的文化价值向游客展示,这能帮助游客了解乡村旅游中的地区文化,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在网上的影响力。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可以在视频中融入一些具有文化创意的产品的宣传内容,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在制作宣传视频时,应注意相关视频内容必须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注重将一些拥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视频内容向观众展示,这有助于帮助游客中的青少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第三,应该摒弃传统的宣传理念,不仅应该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还应该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在乡村旅游中的各个特殊地方设立信息展示区,通过视频或是图片的方式为游客介绍地区文化,这有利于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乡村旅游中的地区文化。

第四,不仅应该重视对新媒体的运用,还应该加强对相关账号的运营。新媒体平台对比传统媒体可以更好地拉近与受众群体的距离,增加彼此互动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升与游客之间的互动度,使游客对乡村旅游充满好感,有利于更好地支持乡村旅游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同时,通过与受众群体的互动,还能对现阶段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改正,有利于更好地解决令游客不满意或不舒服的问题。这不仅能够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还能帮助乡村旅游对服务、营销等模式进行创新,有利于促进当地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3]。

(二)重视红色元素

当地政府部门与乡村旅游开发者应该重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积极挖掘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使乡村旅游更具特色。同时,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推动红色文化弘扬与传承,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特色。对此,应该积极挖掘旅游文化内涵,重视开发体验性产品。如今,文化内涵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丰富性,同时也能提升游客的游玩体验。

(三)提升服务质量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以此为游客带来不错的旅游体验,从而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的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并及时处理旅游过程中潜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第一,应该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以人文本的原则融入人员的培训中,积极转变传统的培训观念,将与时俱进的思想融入乡村旅游人员的培训内容中,并为相关人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同时,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激励的作用,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培训的效果。

第二,应该加强培训的质量。应基于地区乡村旅游的特点及当代旅游的服务的标准制定服务培训内容,可以将考核的方式融入人员的培训中。培训也应重视针对性,基于不同服务岗位制定不同的服务培训措施,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第三,还可以在人才培训中加入员工职业规划的措施,如借助职业规划的方式引导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热爱工作,在本职工作中尽心尽力,以此提升人员的服务水平。

第四,在进行人员培训时还应该加强工作人员的地区文化熏陶,从而培养相关人员的地区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思想意识,这有利于提升乡村旅游的旅游与地区文化融合的水平,发挥出地区文化的价值,从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长久发展[4]。

(四)制定发展策略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发展策略。这就要求应该根据游客的需求及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进行产品设计,并通过绿色旅游的方式展示相应的产品,从而为乡村旅游塑造相应的品牌形象,增强乡村旅游地区文化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应该注重市场营销的观念与营销手段的运用,并加强营销策略的创新,这有利于提升地区文化产品的营销水平。

第一,应该加强对新媒体知识的学习,通过新媒体发展个性化的网络营销。特别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各个领域和行业较为重要的手段,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对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应该引入新媒体的手段,将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对比传统的营销手段,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的成本更低,并很好地很好地将相关乡村旅游中地区文化的内涵进行宣传。

第二,应该发挥在线旅行社(OTA)、用户生成内容(UGC)的优势,提升地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对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等平台发布一些充斥地区文化的乡村旅游图片或视频,并设计相应的旅行攻略与旅游项目的套餐,从而激发游客的购买欲。

第三,应该加强对乡村旅游文化内容的挖掘力度,并加强品牌营销的力度。在此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与其他旅游的结合,如“乡村旅游+生态产业”“乡村旅游+文创产业”等。这有利于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从而带动地区乡村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结 语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得知,乡村旅游主要是在乡村地区开展,以地区文化景观、文化特色等为主,结合旅游发展模式,将乡村特色更好地进行宣传。为了解决城镇化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5]。

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引导,如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制作相关视频内容,将乡村旅游中的地区文化特色更好地凸显出来,并注重相关内容的真实性,杜绝宣传夸大甚至不实的地区文化内容,必须将真实历史中发生的事件及其中的文化价值向游客展示。

其次,应重视红色元素,如江西赣南等地区有组织摘山茶、学唱当地民歌、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等项目,以此体验过去红军的艰苦生活。

再次,应加强服务质量,如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以此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时发现并纠正乡村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应制定发展策略,如在开发乡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引入新媒体的手段,将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出来。可以借助去哪儿旅行、携程旅行等平台发布一些含有地区文化的乡村旅游图片或视频,设计相应的旅行攻略与旅游项目的套餐,加强对乡村旅游文化内容的挖掘力度,并加强品牌营销力度。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城镇化的影响,从而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旅游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旅游的最后一天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