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意蕴与耦合逻辑
2024-01-27韩继伟
伊 敏 韩继伟
(1.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2.邯郸学院,邯郸 056000)
引 言
党史学习教育是“学史育人”的重要路径,是实现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关键元素。同时,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在思想、内容、目标、形式上具有一致性[1]。将党史学习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更可以发挥思政教育、党史资源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不忘初心、具有坚定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对此,本文分析了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意蕴,并对两者融合的耦合逻辑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升思政教育与党史资源的深度融合,将党史学习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充分发挥,切实为驱动学生思想意识能力发展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价值意蕴
(一)有助于学生不忘初心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庄重承诺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日起就用实际行动始终如一所践行的,始终坚持将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中,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一直担当着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角色,在党的历史上,无数重大时间节点及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都给青年学子带来精神洗礼,应深刻领悟共产党人所积累的宝贵财富和伟大实践,加强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担当和重大责任,提升其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丰富的教材,也是青年担当使命和不忘初心的鲜活教材。应赓续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良传统,令其深刻感悟到党的百年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所以,教师应引导青年对党史的重要论述进行有效学习,讲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2],并领悟党怎样团结带领人民突破艰难险阻,实现重要时期的“四个伟大成就”。
(二)有助于学生坚定信念
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理想信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百年党史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史、自身建设史、政治锻造史、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的精彩呈现,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财富。其主要源自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心。青年时期的大学生是对其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拔节孕穗期”[3]。处在此时期的部分大学生思想情感不够成熟、心智不够健全、价值取向也尚未定型,这就需要肩负着德育重任的思政课教师对其进行悉心栽培和科学指引。党的历史铭记着革命先烈的遗志,是指引青年补足精神之钙、把握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的根本遵循,是青年砥砺前行的信仰源泉与精神源泉,彰显着信仰之光与真理力量。同时,在课堂上,高校思政教师应指引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以及到哪里去”“中国共产党是谁”“中国共产党为了谁”等重大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尊重历史,并对党的历史高度自信,深刻领悟红色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的科学内涵。这对于大学生主动肩负起时代担当,把报国之行、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之中,使其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和远大理想,更坚定地跟党走、听党话,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时代新人有着重大意义。
(三)有助于学生认清形势
引导大学生把握未来发展局势、认清当前发展形势的精神力量的是党的历史基本规律和发展脉络。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源泉应在新的历史时期领悟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改革开放、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等科学决策和核心内涵,把握新征程的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充足底气和坚强决心。青年阶段的大学生学习能力强、思维能力活跃,正是其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同时多重社会思潮冲击着他们的认知,他们的意识形态易受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所影响[4]。我们应筑牢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意识形态问题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命运前途。历史虚无主义对英雄人物的诬蔑与肆意丑化、对党史重大事件的篡改和扭曲、对党史的娱乐化及戏剧化解读等,都关乎国家及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同样也关乎大学生能否在社会思潮中保持理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提高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指引大学生崇敬历史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苦奋斗,甚至牺牲的爱国志士,精准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科学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评判党的历史。与此同时,教师应指引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理性辩论和思想指引,把握未来,铭记历史,认清形势,筑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吸取前人的教训,杜绝历史悲剧重演。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耦合逻辑
(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理论逻辑
党史学习教育蕴含着核心凝聚力、科学的真理力量、伟大的实践精神等,将持续强化思政课的育人功效。总的来说,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具有目标一致的特性,这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政课党史学习教育的逻辑所在和理论依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并从中汲取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思想视角而言,以历史教育为基本形式的政治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课程,二者均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这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武装思想方面,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突出体现为党的建设提供不竭的真理力量与实践力量的是马克思主义[5]。近代以来,党始终重视理论创新与理论指导,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第二,在领导力量培养方面,应以党的领导为基础,明确在党的百年斗争中,带领中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思想成果,为新时代人们学习党史提供了根本保障[6]。第三,在前进道路方面,以中国道路为遵循的是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足本国国情,探索出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
从内容视角而言,党史学习教育包含党百年来所积累的思想、精神、经验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胸怀、革命精神等[7]。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可以将历史会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作为载体,充分宣传、弘扬与发展党的精神,在丰富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升党史学习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融通性的基础上,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与价值。
从目标视角而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均在于加强理论学习与党性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等。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始终保持本质的一致性,使学生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有为青年奠定基础。
从形式视角而言,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均是以实践与理论协调共进为基本形式的教育活动,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融合过程中,应着重凸显二者在教育形式上的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以课程讲述的形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点;以教学内容讲述的形式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常思常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8]。二者在形式上的优势互补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百年党史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实践逻辑
党史中蕴含铸魂育人的作用,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实践教学活动是一种沉浸式学习方式,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可在无形之中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资源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来源,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来加强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厚植课堂教学党史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需注重方式方法”[9]。由此可见,要想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就需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上做研究,在深挖各门课程中蕴含的党史资源上见真章,在优化课课程上求突破。以概论课为例,教师应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原则,讲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以纲要课为例,要坚持以史实为王的原则,坚持以教学内容为准、以党史内容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大纲。以原理课为例,要坚持以理论为王的原则,侧重以党史为支撑,批驳马克思主义无用论、虚无论、过时论等伪命题,讲清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以党史内容为依据,教育学生做新时代的青春奋斗者。
第二,提高教师队伍育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多次强调,教师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思政课老师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高校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高校应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及教师荣誉体系建设,并完善表彰机制、激励机制、专项岗位津贴机制等,以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10]。同时,高校应实施“名师工程”,在推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与价值。
第三,夯实第二课堂的资源优势。在思政教育实践中,深度挖掘党史学习教育元素、开发第二课堂,是将理论学习的软指标固化为硬任务的有效路径,是提高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深度的有效方式[11]。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实施应注重夯实第二课堂,通过丰富第二课堂资源、完善监督机制等方式,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价值,使其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新根据点。
结 语
综上所述,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对学生思想意识能力发展、精神素养的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将党史学习教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应明确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的理论耦合逻辑与实践耦合逻辑,在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挖掘党史元素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在思政教育中深度渗透和运用党史学习教育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