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的思想论析与实践推进*

2024-01-27

中国德育 2023年24期
关键词:强国总书记协同

■ 陈 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作出明确部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赋予了校家社育人新的战略任务。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和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分别对校家社育人作出新的重大政治论断。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校家社育人置于建成教育强国战略布局之中,明确了校家社育人的时代要求、战略地位、重大作用,为在全党全社会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深入推进校家社育人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实践方略。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的思想要义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校家社育人合力明显增强、育人实践显著变化、育人生态持续向好,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的思想伟力和实践力量,以及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深刻要义。

(一)明确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宏观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分别独立构成宏观教育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立德树人事业中分别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校教育,他强调:“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1]“要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2]要“围绕教师、教材、教法推进改革,探索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3]。这就明确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的主体地位,确立了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导作用,阐明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确保立德树人底色和成色的关键所在。对于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4]“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5]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注重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崇德向善的风气和做人气节,塑造孩子美好心灵。从人的成长来看,家庭是培育价值理念、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行为习惯、生活技能最直接的土壤和环境。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无疑抓住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体现出家庭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具有的基础性作用。对于社会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深切指出:“社会是个大课堂”,“当年,我在梁家河插队,实际上就是在上社会大学,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那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6]他又进一步强调:“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7],“全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成长,支持少年儿童工作”[8]。这进一步向全社会发出了关心教育、支持教育、服务教育的动员令。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论述表明,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需要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性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需要突出家庭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课堂,需要突出社会教育的支持性作用。

(二)明确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目标追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其中,蕴含着教育与人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三大命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而深刻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9]他以教育的根本问题为逻辑起点,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0]。他进一步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11]这些体现出了人才培养、人民满意、强国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彰显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高度契合、统筹部署的价值追求,而实现这个目标就客观要求“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合作、同向发力,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共同办好教育强国事业”[12]。

(三)明确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合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13]针对怎样配合,他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主体协同育人的关系出发,指出“学校要担负主体责任,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庭负责。家长要尊重学校教育安排,尊敬老师创造发挥,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宣传、文化、科技、体育机构要积极为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实践、锻炼提高提供条件”[14]。“教育、妇联等部门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15]“妇联要搞一些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如评选模范人物、贤妻良母、相夫教子、模范家庭的典型等,通过树立典型,引导全社会见贤思齐。”[16]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办好教育事业的根本保证,注重加强和改进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强化党委和政府在办好教育事业中的履职水平建设,突出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服务性、保障性作用。他强调:“党和政府要始终关心各族少年儿童,努力为他们学习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少先队组织要更好地为少年儿童服务。”[17]“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保护学生生命安全。”[18]这些重要论述具体回答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主体在育人中“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以及政府在协同育人中的关系结构与合作机制。

(四)明确以协同育人营造正确的教育价值导向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19]着眼于国民教育体系安全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全面推进“双减”工作,力主推动教育健康、有序、稳定、优质发展。他指出:“要引导家长、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提高认识,推动落实好‘双减’工作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与此同时,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快速发展,他从确保网络空间安全和学生身心健康的战略高度特别强调:“网络上还有很多污七八糟的东西,未成年人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这些问题属于社会性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研究解决。”[21]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环节,并纳入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国家意志和行动在全党全社会广泛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正确教育价值导向,夯实了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力量之基。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全局的战略高度上,立足“两个大计”,统揽“两个大局”,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相统一上围绕校家社育人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开拓,弘扬了中华优秀文教传统和教育思想,深化了我们党领导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校家社育人可以凝练概括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和实践立场,是科学的、动态的、开放的、灵活的教育理论,也是我们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的历史成就的根本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基础和先导。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立场上,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同中国教育实际相结合,将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方略,围绕校家社育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论断,回应人民关切,遵循教育规律,彰显了高度的人民立场和实践品格。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教育的时代特点、人民意愿和实践要求,紧密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以及新情况、新问题,将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作为促进教育改革创新、破解教育问题难题、满足人民教育期待、支撑建设教育强国、保障人人处处时时享有高质量教育的重大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治理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书写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并赋予了其新的思想内涵,为新征程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提供了根本的理论指引。

(二)实现了对中华优秀文教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校家社育人是中华民族优秀文教传统。“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茹苦含辛育子艰,慈祥孟母动三迁。”这些醒世恒言都在实践范畴中蕴含着校家社育人的理念,为落实校家社育人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始终遵循和弘扬中华优秀文教传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活的灵魂和主线,立体化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三方主体协同育人的方方面面;同时,充分吸收借鉴其中蕴含的文化养分和思想精华,进一步与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实际相结合,赋予校家社育人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明确了新时代校家社育人的本质要求、价值追求、实践诉求。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文教传统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深刻内涵与深远影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取得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了对中华优秀文教传统的充分继承和高度弘扬,为确保中华优秀文教传统赓续不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开拓和创新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教育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总结一百年来党领导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规律性认识,不断推进教育实践基础上的教育理论创新,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时代教育特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安全的实际需要和战略布局,围绕校家社育人发表一系列开创性、前瞻性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校家社育人”以及“怎样推进校家社育人”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其中蕴含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系统阐释了校家社育人的本质特征、功能定位、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性、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为推进校家社育人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提供了科学指引,彰显了思想理论的实践伟力,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达到了新高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四)实现了对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凝练和概括

习近平总书记紧扣人、教育、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来阐述校家社育人,其中饱含扎根中国大地、基于教育实践推进教育理论创新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对校家社育人的规律性认识,凝结着办好教育事业、培育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全面培养的系统思维、协同观念和开放态度;同时,蕴含着学校来主导、家庭打基础、社会去支持、政府做统筹相结合的思想方法,实现了理念引领、法治跟进、政策配套、实践改革、理论建树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方略。这在实质上已然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立场、观点、方法,实现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凝练、科学概括,标志着校家社育人可以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的落实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刻、意义重大,对构建“三维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打造“回归本质”的健康教育生态、凝聚“协同联动”的教育强国建设合力、实现人人处处时时享有高质量教育宏伟目标,擘画了蓝图、提供了指引、描绘了方案。这也客观要求教育领域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论述为指导,全方位立体化推进校家社育人的实践变革,确保校家社育人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在体系结构上推动构建协同育人格局

学校、家庭、社会分别是构成教育的核心要素,在立德树人共同目标导向下具有紧密合作、优势互补的教育关系,进而形成了相辅相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整体架构。然而,在复杂的教育实践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育人的价值共识、职责划分、作用发挥等方面并没有形成体系结构稳定的协同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既对校家社育人形成了宏观的思想指引,也提出了具体的育人要求,为校家社育人确立了整体框架、树立了共同价值、明确了职责定位、塑造了稳固形态。具体到实践领域,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校家社育人机制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重大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研究制定从“省—市—县”逐级细化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举措,指导学校将校家社育人纳入章程,为建立校家社协同联动的育人格局提供措施保障,确保校家社育人落细落实、提质增效。

(二)在价值追求上全面塑造健康教育生态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既有育人价值的一致性,也有育人功能的差异性,更有育人优势的互补性,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功能健全、运转有序、良性互动的教育生态系统,并以育人价值的外在彰显塑造着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习近平总书记突出人民中心、坚持问题导向、遵循教育传统、顺应实践要求,科学回答了校家社育人的价值追求、保障体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些重要论述引领校家社育人在全党全社会实现了价值塑造、赢得了价值认同、形成了价值共识,推动协同育人走向了良性循环的生态化进程。面向未来,更要以此为优势基础,带动教育系统持续加强理论研究、政策解读、实践探索,不断强化案例选树、示范引领、经验共享,依托主流媒体、网络媒介和教育数字化的积极作用,宣传相关方面的政策举措、先进事例、发展成就,推广校家社育人的好模式、好做法,营造校家社育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在战略地位上厚植建设教育强国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22]这一新的重大政治论断在以往关于校家社育人重要论述的基础上,更加明确了学校、家庭、社会在建设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全面调动各方力量,统筹整合各方主体的优势,共同凝聚起协同创新办教育、同题共答促发展、通力合作育人才的磅礴伟力。因此,建设教育强国就必须发挥学校、家庭、社会“1+1+1>3”的价值倍增效应,由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配合、社会支持,共同为时代新人培养创造有利条件,为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四)在目标任务上服务人人处处时时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3]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客观要求和重要表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大教育观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围绕校家社育人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展现的实践伟力,为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提供了全方位的政治保障。没有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就很难建成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大国,更难以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特别是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在客观上必然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形成职责清晰、机制健全、紧密协同、深度合作的教育关系,通过协同合作、共建共享来营造学习氛围、提供学习条件、供给学习资源、创设学习环境,为人人处处时时学习提供全方位支持和保障,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学习、热衷学习的良好风尚,由此形成人人处处时时学习与校家社育人彼此正向强化之势,取得价值累积倍增之效。

猜你喜欢

强国总书记协同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强国有我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秦晋争霸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