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家为什么要协同育人?

2024-01-16陈刚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4年1期
关键词:六合区南京市协同

陈刚

孩子送到学校,教育不就是学校的事了,为什么要校家协同育人呢?

学校教育以传授知识、德行教育为主;家庭教育以行为习惯、品性养成为主。校家关系,只能以相互合作为目的,以互相扶持为唯一方式。如果父母总想用个性化的教育来要求学校,表面上赢了家长,损了老师,最终输掉的却是孩子。

校家协同有哪些误区呢?一是把孩子成长出现的问题都推给学校,很少反思家庭的责任边界;二是不尊重老师的专业性,人人都以为自己是教育的行家;三是处理校家关系不够理智,无法实现协同育人;四是忽视孩子的需要、参与和感受,教育缺少生成,没有产生校家社相互促进的“三赢效应”。

校家越是协同,越能促成更美好的教育,越会把最好的成长给孩子。校家最需要协同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而是孩子。孩子就像一棵小树,难免有枝叶会旁逸斜出。懂教育的家长,处处以身示范,不会揪住老师的无心之过不放,先理智地关注与交流,再互相理解与配合,有意识的教育自会融入不着痕迹的引导之中。

家长坚定的理解和支持,就是让老师拥有教育的底气。如,孩子告状,家长要清楚,孩子对一件事情的陈述,会有趋利避害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些到办公室告状的孩子,只会说别人攻击了自己,不会说是自己先把同学揍一顿。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不偏听偏信,才是教育的正道。

校家协同教育的法则,是尽可能不让问题过夜。孩子年龄越小,校家间越要重视沟通的及时性。如果孩子因彼此打闹而受点小伤,老师要让家长尽早知情并谅解,这远比孩子带着伤痕回家好;而家长要理解,老师即使盯得再紧,也有百密一疏之时。弄清孩子爱打闹行為背后的原因,教给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模式,这不是彼此成长的最高境界吗?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学科带头人,南京市六合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

编辑 东篱 623358414@qq.com

猜你喜欢

六合区南京市协同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南京六合区 严查严管严改 保房屋安全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南京市六合区群众由“信访”到“信法”
协同进化
南京市
六合区新农合“三定”筹资基本做法与筹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