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女性创业韧性研究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设计

2024-01-26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韧性企业家

张 霞 吕 翠

一、引言

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减轻女性就业压力、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增强女性自我价值感有重要意义。女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围绕女性创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尤其需要深入探讨女性的心理因素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大多数研究强调营造有利创业环境的重要性[1],但是创业面临着广泛的风险和不可预测的威胁因素[2]。金融危机、新竞争者的出现、社会和政治不稳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比如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剧烈冲击,都会对新创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应对这些挑战以求生存,并从中寻求商业机会是创业者的日常工作。因此创业过程伴随着兴奋,也饱含沮丧和压力,这会对创业者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创业者需要一定的韧性,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同时在危机中实现成长。

研究表明,创业韧性是创业者适应不确定性、走向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尤其是数字化迅速发展、危机全方位化等对企业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只有那些高韧性的企业家才可能获得创业成功[3],在不稳定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可持续的创业活动,这引发了人们对创业韧性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创业韧性与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密不可分,当从性别角度分析时,女性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比男性要多。比如,她们面临着性别陈规定型观念造成的歧视[4]和创业合法性不足的问题[5],在对家庭的奉献与社会对其企业家身份的角色期待之间更难取得平衡,在寻求创业资本和天使融资时会遇到更大的障碍,缺乏管理技能和相关信息等。事实上,创业障碍一直是女企业家研究的焦点话题。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相比于男性,女性拥有特殊的创业经历,这使得她们在创业中千锤百炼,有更多将逆境转化为成长和进步的机会。这反过来又塑造了其特有的创业韧性,例如,女性在心理上更加坚强,能够以更稳定的方式迎接挑战等。[6]

从另一个角度讲,虽然目前创业仍然以男性为主,但是女性创业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其重要性日益增加。女性创业活动不仅为创造就业以及经济增长做出了宝贵贡献,还有助于增强创业活动的多样性,并为女性发声和实现发展潜力提供途径。正因如此,需要加强对女性创业的实践支持和理论研究。通过梳理女性创业中遇到的障碍,发掘女性创业韧性的特点,可以丰富女性创业研究,为更好地利用创业韧性克服创业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通过对女性创业韧性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介绍,并结合创业韧性的前因变量和女性创业中遇到的独特难题,分析女性创业韧性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这对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将有一定的启发。

二、韧性概念的缘起

(一)韧性的内涵

竹子在冬天被雪压弯,春天来临时又站立起来,这形象地描绘了“韧性”。“韧性”一词最初被使用在自然科学领域,指的是一个物体在弯曲、拉伸、压缩或其他变形之后能够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位置。[7]20 世纪50 年代,这一概念扩展到心理学领域,之后又扩展到社会学领域,研究对象也从物质扩展到人的心理和行为,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和视角对韧性的内涵进行了描述。

对韧性的界定可以划分为四个角度。其一,强调职场或生活中的风险因素,即韧性应对的对象,包括逆境、情绪事件、冲击、创伤性事件等,典型定义如:韧性是应对创伤性事件和从逆境中恢复的能力。其二,强调应对困境的保护因素,即增强韧性的因素,现有的定义主要针对个体特质展开,比如灵活性、动机、毅力、乐观、自我效能和希望等,典型定义如:一个有韧性的个体是强壮的、足智多谋的、具有高度的动机和乐观精神[8]。其三,强调应对困境的结果,此处的结果大体分为两类。部分学者认为韧性应对的重点是处理当时当下的困境,典型定义如:韧性就是遭受扰动后恢复到最初状态的速度,韧性是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能力[9]。另外的学者对应对困境的结果提出了更高要求,认为韧性不仅应该能应对目前的难题,还应该使个体在困境中能力获得提高,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典型的定义如:韧性是克服逆境并变得更加机智的能力。其四,强调韧性和困境的互动过程,典型定义如:韧性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能力[10]。

综上,虽然学者们对韧性的界定角度不同,但是大多数学者都同意韧性定义中包括两个基本条件:逆境的出现以及对逆境的积极适应,即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存在。其中,风险因素为不可控外因,会降低个人积极发展的可能性,但也是个体提升韧性的“练兵场”;保护因素是相对可控的内因,可以帮助个体克服这些威胁,保持心理健康。韧性即为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详见表1。

表1 韧性概念的典型界定

(二)韧性研究三趋势

心理学界关于韧性的系统研究持续了大约50年,呈现出三个主要趋势。

1. 从儿童研究到成人研究

早期对韧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精神病理学的角度展开, 研究对象集中在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儿童,比如患病、单亲或养育不当的儿童。 虽然成长在一个艰难的环境中,但是部分孩子成长为有能力和自信的人,原因在于某些保护性因素的存在。 这些因素帮助他们克服了生活带来的困难和挑战,而这些克服逆境的高韧性儿童被认为是天生的特殊儿童。后续心理学家将韧性的研究重点放在成年人身上,成年人生活中的困境事件也很常见, 比如丧偶、离婚、被解雇、患病、创业失败等,相关研究多围绕创伤事件后个体的应对展开。

2. 从特质论到构建论

最初学者倾向于将韧性概念化为一种先天的特质,就像出生时有没有痣一样。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心理学家开始将韧性视为经验构建的结果。[14]韧性可以随着个体与外界的互动而不断发展,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结构。 也就是说,韧性可以在与困境事件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提升,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韧性。[15]学者们还发现,韧性是战胜困境、实现职业成功和生活幸福的必要能力,因此应该在积极心理学领域而不是精神病理学领域进行研究。

3. 从“韧性是什么”到“韧性如何获得”

随着韧性构建论的盛行,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也有了转移。 最初的研究定位于“韧性是什么”,如前所述, 学者们从四个不同角度对韧性进行了界定,且大多将韧性描述为一个多维结构,其维度包括个体资源、思维方式、能力等,但是对于韧性的维度研究并没有达成共识。

近期对韧性的研究焦点是“韧性如何获得”。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韧性来源于两个方面: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14]风险因素(如破产、失业、遭受家庭暴力等)通常会降低个人积极发展的可能性,但同时这些因素对于韧性的发展也是必要的。 保护因素可以帮助个体克服威胁、保持心理健康,保护因素包括:个体特质(如内在控制点、高自尊、积极情绪、高智商等)、家庭因素(如家人的支持、有效的父母教养方式等)、社会网络因素(如社会支持、同伴关系)等。[16]

(三)创业韧性与女性创业韧性

除了自然科学和心理学,韧性在不同领域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比如组织韧性、团队韧性等,其中创业韧性是重要的研究议题。 虽然在组织和管理研究中使用韧性概念的研究越来越多,韧性对创业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对创业韧性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创业韧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层面的分析,并且无论是创业韧性维度的研究,还是创业韧性对创业意愿、创业决策和创业意图的影响等,都主要是基于男性企业家样本展开的。

韧性需要基于性别角度进行研究, 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原因:第一,相比男性,女性发展过程中明显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障碍。比如在职场中,即使与男性具有同等的智力、教育和职业承诺水平,也只有极少数的女性能够晋升到公司高层, 大多数公司董事会只有一名或少数几个女性董事。 同样,女性的创业道路也更为艰难,学者们发现女性创业障碍主要有:由于受到性别歧视,女性获得较少的发展商业技能的机会; 社会性别文化下大众对企业家性别的刻板期望, 使得女性获得商业信贷的难度增大;女性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置身于更多的角色冲突中。

第二,女性创业的特殊性。 在过去的40 年里,很多研究已经发现了男性和女性企业家之间的相似之处,但是对男女两性企业家差异的实质性讨论还不足。 男性和女性企业家之间一些最引人注目的差异包括:创业动机、创业行业的选择、初创企业融资方式、企业成长模式以及创业过程的挑战等。 而这些差异的来源在于:文化背景造成的女性创业结构性障碍、女性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个体内嵌的思维模式。 创业过程的各个方面,比如时机选择、外部环境的接受度、创业的合法性问题等,从女性的角度来看往往都是以不同的、更微妙的方式进行的,这些不同和特殊的挑战塑造了女性创业韧性特有的风险因素。

三、女性创业韧性的理论基础

不同的研究往往基于不同的理论视角展开,女性创业韧性相关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角色理论、归因理论和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认为个体行为不仅受到其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尤其对于复杂行为,主要通过后天影响习得。 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女性创业韧性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社会文化一般通过与家庭责任有关的角色来定义女性,而赋予商业世界男性化的特征。 这对女企业家认知和实践创业活动,尤其是应对创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从个体认知角度看, 女性创业韧性与其创业认知密切相关。 根深蒂固的、隐含的陈规定型观念助长了女性创业自我认同和效能感,阻碍了女性追求新的事业。 研究发现女性觉察到她们不被商界所接受, 比如被排除在正式的社会网络之外,社会网络更加同质,亲属关系更多,通常包括较少的企业家或榜样。[17]但是相同文化和制度下, 女性受男性定型文化的影响不同,接受过成见威胁的女性领导者对自己的领导能力的自我评价较低。[18]其次,社会文化偏见带来更多的女性生存性创业。 许多研究提到性别不平等是女性创业的重要推动因素[19],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歧视或职业生涯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使得创业往往成为一种生存战略,这增强了其创业承诺,正面作用于女性创业韧性。

(二)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阐释了社会角色对个体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一个人可以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并期望在各个角色间保持平衡, 但有时也会发生角色冲突。女性创业与母亲角色密切相关。 角色理论与女性创业韧性的关联体现在家庭劳动对女性创业的影响上,现有研究分为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为家庭责任和劳动是妇女创业活动的障碍。 由于承担着照顾子女和家务劳动的主要责任,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更容易受到家庭(如家庭时间、个人工作与生活平衡、额外压力)的约束,比如母亲比父亲每天做家务的时间更多,更难在家庭和工作间保持平衡,承受更多的家庭角色的压力等。 由于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女企业家更容易经历企业价值观与家庭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第二种,认为家庭为女性提供了创业助力。 女性企业家选择的行业通常和家庭、教育等领域有相当多的重叠,并且,家庭因素也是创业的重要原因,从有薪就业转向创业大大增加了女性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有研究发现,有年幼子女的妇女比没有子女的女性更倾向于转向灵活创业。

(三)归因理论

研究女性创业韧性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归因理论。 人们经常会反思自我和他人行为以及事件结果出现的原因。 归因理论认为原因有两种: 一是内因,比如个体的能力、努力等;二是外因,比如外界压力、情境等。

从社会大众对女企业家成就的归因看,由于归因强化效应,社会大众对成功女企业家的能力有良好的认知。 但绝大多数研究表明,在通往创业成功的道路上,女性面临一系列显性或隐性的刻板效应和不利归因效应。

社会大众对女企业家的归因也会影响女企业家对自身的归因。 企业家大多属于内控型,他们倾向于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或技能可以对结果产生影响。 大多数企业家也倾向于为未来负责,并且常常独立于他人行事。 因此,创业者倾向于把成功和失败仅仅归因于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这是创业韧性和动力的一个重要的潜在来源。 但是对于女企业家而言,受社会归因的影响,她们中的大多数认为女性性别不符合建立和成功创办高增长企业所需的特征,特别是当遇到挑战和困难时,还会强化这种刻板印象,进而对创业韧性产生负面影响。

(四)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一般分为三类:女性主义经验论、女性主义立场论和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经验论认为“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女拥有相似的能力和相同的权利,任何强调女性弱势的论断都是歧视。 女性主义立场论则强调“她力量”,认为女性拥有与男性不同的特质,比如沟通能力、关系处理能力、道德责任感等,这些特点也是女性的优势。 对于创业研究来说,女性主义经验论为女性创业争取了平等的地位,但是也夸大了女性创业中的障碍和挑战。 女性主义立场论则回避了障碍话题,突出女性创业中的优势。

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则从个体角色的特殊经历角度解释性别差异, 认为性别是社会建构的,社会分工和文化界定了性别角色, 影响了个体的选择,塑造了独特的性别经历。 男女之间不同的社会化进程导致他们面临的创业环境是不同的,通常女企业家处于不利的劣势位置。 后结构女性主义理论可以更客观、更公正地审视女性的创业障碍,从而为女性创业韧性研究提供更合适的认识论基础。

四、女性创业韧性的风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对韧性的研究走向建构论,人们将韧性视为一种动态能力,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和发展。 创业韧性与企业家个体特质、创业中遇到的挑战,以及与挑战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 本研究按照研究角度的不同,基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详细展示女性创业韧性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相关研究结论,尝试分析女性创业韧性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见图1。

图1 女性创业韧性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

(一)微观层面

1. 个人特质

(1)创业自我效能感。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创业韧性的重要特质。[20]创业自我效能感高的企业家对自身充满信心,对机会的控制感强,在困难面前不畏惧、更有冒险意识和必胜的信心,有能力在艰难的环境中采取适当行动,从而在逆境中获得成长和能力的提升。 反之,创业自我效能感不足,就会因为害怕失败而患得患失,同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负面影响社会网络[21],不能获得充分的资源或支持,从而影响创业绩效。

我国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创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尤其从国务院2014 年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各地纷纷为创业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创业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女性创业自我效能感相比男性较低[22],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创业似乎充满了障碍、复杂性和风险,这阻碍了更多成功女企业家的出现。 这种缺乏自信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性别文化、家庭、媒体舆论、职场环境等,其中角色和行为的性别规范影响最大。 社会传统所划分的 “男性化工作”和“女性化工作”标签造成了性别隔离,女性从小就被灌输从事典型的“女性职业”,比如护士、秘书、会计、教师等;而创业被认为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领域, 这限制了女性创业以及从事与创业有关的工作。 根深蒂固的、隐含的陈规定型文化助长了女性所面临的障碍和对障碍的感知,影响了女性的创业自我效能感。

(2)创业动机。 学者们对创业动机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比如机会驱动性动机和生存驱动性动机、消极动机和积极动机等。 最常见的创业动机分类方法是基于推动因素的创业和基于拉动因素的创业。女性成为企业家既有“拉动”因素,也有“推动”因素。 其中,推动因素包括工作挫折、缺乏发展或晋升机会等,对于许多女企业家来说,推动性创业是职场性别歧视或者发展的玻璃天花板效应下的生存选择。 拉动因素包括对成长和财富的渴望、对独立和自我实现的追求等,一部分女企业家是为了追求独立、挑战而进行创业。 研究发现,男女企业家基于不同的动机开展创业活动[23],虽然近年来部分中国女企业家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对于许多中国女性来说,创业往往是最后的选择。 根据一项统计数据,12%的中国妇女参与了推动因素的创业,但只有4%参与了基于拉动因素的创业。[24]相反,男性企业家大多是基于自我实现等拉动因素而创业。

男女性创业动机的不同会对创业韧性产生一定影响,成就动机与企业家的目标承诺呈正相关[25],基于拉动因素而选择创业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创业韧性水平, 他们更有可能在困境面前不忘初心,从失败中复苏。 反之,如果对创业的承诺不足,在困难面前就容易放弃。

(3)归因风格。 创业中充满了困难、挑战和失败,但也提供了宝贵的成长和反思的契机。 创业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对结果进行归因: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正确的归因可以找到问题的本源,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高水平的内部失败归因可以促进反思性思维,通过反思将失败变成学习的机会。

男女两性在创业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时, 反应可能是不同的。 女性比男性心思细腻,感情丰富,创业失败后会经历更多的悲伤。[26]相比男性,女性对人际关系更依赖,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加之性别刻板文化的影响, 女性更容易把失败归因为自身能力不足, 从而过分苛责自己, 影响对困难的处理效果。 同时女性更为敏感,容易对事物过度思虑,更倾向于反复思考问题, 这无助于她们在面对挑战时迅速做出决定,会对创业韧性的提升产生负面的影响。

2. 人力资本

(1)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与创业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低学历个体在职场中获得发展更为困难,由于雇佣劣势选择低门槛创业,一般是为了生存而创业。 而高学历个体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把所学应用于创业实践,遇到失败和挑战时,具有克服困难的优势,表现为较高水平的创业韧性和创业成功率。[27]

男女两性在获得教育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别,因为性别角色影响教育和职业选择。 近年来,女性教育入学率稳步提高,2016 年教育部数据显示,就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女性占比略高于5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男性和女性选择专业的倾向性不同:女性选择文科的较多,而男性选择的多为理工科。 [28]

(2)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的提升与过往的行业或创业经验有密切关系,职场多重角色经验的积累对创业韧性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就职岗位的不同,个人会获得复合性知识,在应对困难和挑战时这些经验和知识会发挥潜移默化、融会贯通的缓冲作用,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方式克服困难。 由于职场上的男性支配地位,女性具有相对较少的高级职务工作经历和管理员工的实际经验。 相关经验的缺失一方面会影响女性对创业挑战的应对,另一方面可能对挑战采取消极的态度,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学习来源[29],不利于后续创业韧性的提升。

虽然男性在复合型角色经验方面更有优势,但是女性比男性更善于合作、更擅长沟通、更有同理心、更注重人际关系,这些能力素质也是创业韧性的坚实基础。 这使得女性创业韧性与男性创业韧性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 男性表现为冒险和主动,而女性表现为信任、仁慈和分享。

(二)中观层面

1. 社会支持

(1)家庭支持。 家庭支持会带来创业的初始资金和心理支持。 关于家庭对女性创业韧性的影响,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方面,家庭可能给女性创业带来更多障碍。 由于承担着照顾子女和家务劳动的主要责任,女性必须将她们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分配给家庭, 女企业家比男企业家更多感受到家业冲突的矛盾,这影响了她们创业的坚定性,负面影响创业韧性。 另一方面,家庭也是女性创业韧性的重要来源,“为母则刚”, 作为母亲的企业家能发挥出令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 同时由于男性承担更多养家糊口的责任和经济压力,因此创业失败后做出连续创业的决策会更加困难;[30]相反, 女性往往在职业生涯中期可以更多地参与连续创业活动,表现为更强的创业韧性。

(2)人际网络。 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非常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等俗语都折射出这种文化。 人和人之间由于亲疏远近、互动频率等形成各种人际关系网,亲属、校友、同事、邻居等都是重要的关系对象,关系是个体获得社会支持、缓冲压力的重要形式。 创业活动涉及在组织内外建立牢固的关系、与各方沟通和妥善管理关系等行为。 人际网络不仅可以提供面临困境时的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还可以成为通往更广泛社交网络的桥梁。

男性和女性获得人际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具有一定差异。[31]女性的人际网络更加同质化,亲属关系更多,接触到的企业家或创业榜样不足[32],当遇到创业障碍和困境时,更难从优质的人际网络中获得支持,或者从成功企业家那里获得指导和榜样引导作用。 但另一方面,女性特有的宽容、利他主义、关怀、良好的沟通技巧、解决人际问题的能力等,使其在建立人际网络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对其创业韧性的提升有一定的贡献。 女性化的人际环境通常能够加强个体韧性以及组织的韧性。 首先,女企业家通常鼓励协作与合作,采用更民主和温和的管理风格,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自信和自主性,从而提升组织创业韧性。 其次,女企业家表现为更关注他人的福利和关系的和谐性, 善于沟通和说服他人,这有助于加强团队内部以及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失败和危机情况下可以得到一定的人际缓冲。

2. 财务资源。 女性在获得财务资源时通常遭到一定歧视和偏见,她们被认为管理资金的能力比男性弱,因此女企业家的总资本水平和债务融资比率都低于男企业家,常遇到高贷款拒绝率、高利率和额外的担保要求。[33]

风险投资、信贷等财务资源的难以获得,在两个方面影响女性创业韧性。 第一,影响女性对创业领域的选择。 由于获得资金与创业活动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积极的、直接的关系,获得资金相对多的企业家可以从事高水平的创业活动。 而女性创业在启动资本和后续投资方面主要来源于家庭、朋友和亲戚[34],饱受长期资金不足的障碍,因此创业领域的选择受到限制,多集中在投资更少、成本更低的服务部门,这些领域增长更慢、盈利更少。 由于此领域门槛较低、竞争者较多,反过来又导致创业的脆弱性。第二,风投公司不仅提供财务支持,还会根据行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提供商业建议,拓展企业家的社会网络,在创业困境中可以帮助企业家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从而表现出较高水平的创业韧性。

(三)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主要指的是社会文化。 文化是影响女性创业韧性的重要因素。 从出生开始,个体就会经历不同的性别社会化压力,小到举手投足,大到专业选择、职业选择、自我认知,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女性创业韧性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文化通过外部资源的可获得性影响女性创业韧性。 虽然社会对女企业家的接受程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下有显著差异,但是普遍认为创业是男性主导的领域。 这造成了男性更容易获得各种创业资源,比如财务资源、权威、下属认同、心理支持等,并且男性更容易进入高科技等高增长行业, 这都对男性增强创业韧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相反,女性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无数障碍[35],这对女性创业韧性提出了较大的考验。 第二,社会文化对女性创业韧性的最大影响是作用于女性创业自我效能感。 如前分析,根深蒂固的、隐含的陈规定型文化助长了女性所面临的障碍和对障碍的感知,影响了女性的创业自我效能感,从而负向作用于女性创业韧性。

五、女性创业韧性的影响

创业韧性是影响女性能否成功创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具体来讲,女性创业韧性除了对创业者个体的深刻影响外,其影响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组织员工的影响。 创业韧性的影响和作用不仅局限于企业家, 还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创业韧性水平高的企业家能够向组织员工传递韧性文化和信仰,从而影响其信念和面对逆境的态度[36],增强其实现目标的坚定性。 女企业家表现出更少的等级观念,通常鼓励协作与合作,采用更民主和温和的管理风格,表现出更多提升他人自我价值的行为,这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个人适应能力、自信和自主性,从而对下属产生更多柔性化的影响。 但同时,社会对女企业家的接受程度在各种制度环境中也有显著差异, 女企业家的可信度和合法性较男性低,可能限制女性创业韧性的影响。

(二)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企业家创业韧性与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关系。 企业家创业韧性和组织韧性密切相关, 具有较高的企业家创业韧性,其组织韧性就会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创业存活率也较高。高韧性的企业家有更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面对逆境时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有更强的行动倾向,对危机和灾难环境能够快速和有效地反应, 有助于公司在逆境出现之后保持强劲的业绩。有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韧性程度更高,能够更好地面对周围的危险环境,但这一观点并没有达成共识,其他研究人员认为,企业家在面对风险时的表现不会因性别而改变。

(三)对创业失败的态度。 创业韧性不一定意味着创业成功,相反失败在创业中很常见,有一半的新创企业在成立后的头五年就失败了。 失败可以击退创业者,也可以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创业者可以从失败中学习和增强人力资本,提高评估新机遇的能力。 创业失败不是一个“单向出口”,而是一个“旋转门”, 一个创业者可能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中学到的东西更多。 如果具有高韧性,那么即使没有积极的反馈也不会背离目标,因此创业韧性在企业家重拾创业精神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与男性相比, 女性面对逆境时的乐观程度更低,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敏感性更高,这会负面作用于创业韧性和创业自我效能。 创业韧性与创业意图之间存在积极和显著的相关性, 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压力环境的企业家更有可能坚持创业。 女性对压力的敏感性会通过创业韧性对创业行为施加影响,不利于形成对创业失败的积极态度。

综上,有关女性创业韧性研究脉络梳理见图2。

图2 女性创业韧性研究脉络

六、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路启发

女性正在成为社会和创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变革者和推动者。 由于性别文化的影响,女性创业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挑战和障碍,形成了独特的女性创业韧性。 因此对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第一,提升女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 在创业课程中, 可以邀请成功的女性创业者担任导师,分享她们的创业经验和故事,激励并指导女大学生思考今后的成长之路。 与同性成功人士接触和交流,可以帮助女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心态,提升自我效能感。 在创业课程中,女大学生还可以结交其他有相同目标的女性创业者,建立起创业社群。 这个社群可以为彼此提供支持,分享经验和资源,切磋思路,形成互相激励的氛围。

第二,提升女大学生家庭和事业的平衡能力。家庭可能给女性创业带来更多障碍, 但家庭也是女性创业韧性的重要来源。比如,在创业课程中可以加入实践项目或者真实案例分析内容, 通过这些真实情境, 女大学生可以练习平衡家庭和创业的技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她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应对挑战、设定限度并建立起生活和工作的平衡。

第三,增强女大学生创业动机。 在创业课程中分享成功的女性创业者案例, 讲解她们的故事、挑战和喜怒哀乐,可以激发女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激情, 并让她们看到创业可以带来的机遇和成就感。 同时,创业课程应该帮助女大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发她们的创新思维,通过互动讨论、工作坊和项目演练等方式,鼓励她们尝试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她们的创业动机。

猜你喜欢

韧性企业家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新时代下的“韧性妈妈”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星盘中的企业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激发企业家精神 赢创直销新未来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