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杜诗评点研究述论
2024-01-26张学芬
〔摘 要〕 20世纪以来杜诗评点研究发展迅猛,在推进基础研究的文献整理、杜诗学建构体系的主要形态、新拓展的辑佚辨伪、新材料的域外杜集研究诸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然研究中的系列不平衡问题亦显露出来,如何在杜诗评点已有研究基础上破解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杜诗 杜诗评点研究 诗学 杜诗评点史
综观前人杜诗评点研究,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在总体上杜诗评点研究处于备受关注的位置。这主要源于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人格典范地位,杜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学典范地位,以及杜甫及其诗的当代意义,故其受到关注是自然的,亦是必然的。二是杜诗评点研究在整个杜诗学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这主要指部分杜诗学理论的阐述出现在杜诗评点研究领域,同时杜诗评点研究的发展轨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杜诗学及中国诗学发展之动态。三是杜诗评点研究与文献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由于近代研究资源获取的日益便捷给杜诗评点研究提供了新的文献材料,使杜诗评点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和丰富,至今研究仍持有一定活力,这是其他文人作品评点所不及的。以上诸端贯穿杜诗评点研究的全过程,然随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氛围及文学思潮的变化,杜诗评点研究又呈现出具体特征。真正以杜诗评点研究为主题则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杜诗评点研究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却是21世纪初至今。故本文拟就杜诗评点近40年之研究进展、成就及不足加以论述,借此厘清杜诗评点研究脉络,以对今后的杜诗评点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以下就杜诗评点研究的发展轨迹及具体内容分专题择要述之。
一、文献整理:杜诗评点基础研究从依附到独立
杜集文献目录整理是杜诗学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杜诗学文献目录整理正式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杜诗学重要内容的杜诗评点,这一时期其文献目录整理研究完全依附于杜诗学。
国内较早编订杜诗学文献目录的是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组于1954年编的《北京图书馆馆藏杜甫诗集书目》(北京图书馆油印本),收录杜甫诗集81种92部。1956年浙江图书馆编《浙江图书馆馆藏杜诗目录》(浙江图书馆油印本),收录杜诗65种96部;同年成都杜甫草堂推出《成都杜甫草堂所藏杜诗目录》,1958年重编,1959年在此基础上撰成《增补目录》,至此收录杜甫草堂所藏杜诗文献163种470部。1958年,陈炳良撰文《杜诗书目汇编稿》,收录自唐至清有关杜诗之书共148种。1962年,万曼《杜集叙录》一文题解了自宋至清之杜集。1963年,马同俨、姜炳炘撰写《杜诗版本目录》,所著杜集均为见存文献。1965年,香港叶绮莲硕士论文《杜诗学》下篇“杜集书录”,对杜集文献进行了细致辨析。综观以上这些书目文献收录的杜集书目,数量由少到多,地域由国内到国外,其中包含部分属评点范畴的杜集,为杜诗评点文献目录整理研究在其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50-60年代,杜集文献专著陆续出版,此前较早的是洪业《杜诗引得》(燕京大学1940年版,重印本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该书万字序文简明介绍了杜集版本源流、考证、评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后有《杜少陵集详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杜工部诗集》(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版)、《宋本杜工部集》(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版)、钱谦益《钱注杜诗》(中华书局1958年版)、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版)、杨伦《杜诗镜铨》(中华书局1962年版)、王嗣奭《杜臆》(中华书局1963年版)、华文轩《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杜甫卷》(中华书局1964年版)等。
杜诗学文献目录整理进一步强化并持续深入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1974年,黄永武主持影印出版《杜诗丛刊》(台北大通书局)四辑,共71本,其中收集杜集笺注评解达35种,均为难得典籍,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便利。1976年黄永武主编《杜甫诗集四十种索引》(台北大通书局),就杜集特点作了介绍,言简意赅,切中要点。最为权威的是两部同为1986年出版的新著《杜集书目提要》(齐鲁书社)与《杜集书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前者由郑庆笃、焦裕银、张忠纲、冯建国四先生合著,“知见书目”收录文献355种,“著录存目”收录已佚或存佚不明书目221种,“集杜书目”收录书28种,“戲曲电影”收录12种,“外文译注”42种,提要内容既有对杜集基本情况之简叙,又有对版刻情况之辨正。因该书每类编排下的书目皆以时间排序,故杜诗评点文献书目杂糅其间。后者由周采泉凭一己之力而作,编撰体例及风格与《杜集书目提要》完全不同,其仿照朱彝尊《经义考》及谢启昆《小学考》体例,分内、外二编,内编以存书之书录解题为主,著录书目474种,外编以存目及参考资料为主,著录书目383种。值得注意的是,《杜集书录》卷九“辑评考订类二”乃为“批点汇评之属”,共收录杜诗批点文献102种,此分类首开杜诗评点文献目录编撰先河,在杜诗评点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书对杜诗评本的收录情况存有缺陷亦是有目共睹的。首先,其收录杜诗评点文献尚不全面。由收录评点文献书目可以看出,周采泉收录依据多以杜集名称为主,名称中有“批”“评”“批点”“评点”字眼则归为批点之类。如沈德潜《杜诗偶评》和朱雪鸿、朱颢英《朱雪鸿批杜诗》二书划归卷七“选本律注类二”,实际上二书选抄非律诗,沈书除五七律外,还选录五七古、五七绝句,朱书仅选录五排,主要选录的是五七古,另外二书还是杜诗评本,当属评点文献。其次,由于有些文献周采泉并未经目,因而对于部分杜诗评本的著录存有失误之处。如《批杜诗阐》一书,周采泉并未目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藏原书,故著录为宋荦《批杜诗阐》、邵长蘅《批杜诗阐》二本,事实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仅藏该书一部,批语乃为宋荦过录邵长蘅评语,并间有自己所批。再次,杜诗评本的相关考证尚未得到深入研究。如徐树丕《杜诗执鞭录》,周采泉疑为好事者托名之作,但经熊言安考证,是书实为徐氏手批本。以上例证尚多,此不尽举。《杜集书录》虽有不足者,然其与《杜集书目提要》代表着这一时期杜诗学文献目录整理研究的最高水平,既为杜诗评点研究奠定了一个相对完善的框架,又为杜诗评点史的构建提供了可信文献材料。
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深入,以上二书著录文献不全、文献错漏等短板日渐明显。有鉴于此,2008年张忠纲、赵睿才、綦维、孙微编纂了《杜集叙录》(齐鲁书社),收录杜集文献1261种,其中唐五代杜诗学文献14种、宋124种、金元18种、明171种、清426种、现当代350种、国外杜诗文献158种。该书在文献数量上远胜于《杜集书目提要》《杜集書录》二书,可谓杜诗学文献目录整理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然其以年代编次,杜诗评本并不凸显。是书出版前一年,孙微断代文献专著《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出版,文献数量达410种,2019年增订时增至520余种。该书虽按文献版刻先后编次,但在文献著者生平情况的钩稽上用力尤深。对清代杜诗评本而言,该书是梳理辨正之力作,其提供了大量新文献和研究成果。其后,张忠纲主编《杜甫大辞典》(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是集成性著作,其“版本著作”著录情况基本同于《杜集叙录》。
围绕杜诗学文献整理研究进行的基础工作,还体现在地域杜诗文献目录的编撰上面。2004年,张忠纲、綦维、孙微《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齐鲁书社)详细梳理了山东地域从唐至清的杜诗学文献,是最早研究地域杜诗学的文献专著。此外,蔡锦芳《杜诗学史与地域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梳理我国各省各地区杜诗学文献,考察地域杜诗学发展史呈现出的不平衡现象,并揭示出其中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影响。以上两部书均对杜诗学文献按地域进行详细整理。杜诗评点附庸于杜诗学,故其文献亦体现出地域性特点。
对杜诗评点文献目录整理进行独立研究是从曾绍皇开始的,他于《杜诗未刊评点的整理与研究》中专列附录一“杜诗评点编年简目”、附录二“杜诗未刊评点版本提要”。附录一按杜诗评点文献年代编次,著录文献219种,其中宋3种、元4种、明20种、清180种、民国11种、1949年以后1种;附录二著录未刊评点文献110种,共计329种。其杜诗评点文献数量甚夥,远超周采泉《杜集书目》所著数量,附录就文献著者、版本、序跋等方面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该文爬梳勾稽,广收资料,对杜诗评点文献目录进行系统整理,不仅为杜诗评点研究建立了更为全面的基础材料,而且将杜诗评点研究引向深入。在推出该书先后,曾绍皇还发表了系列论文,如《稀见清代名家手批杜诗提要三种》(《杜甫研究学刊》2009年第1期)、《杜诗评点的文献著录及其观念嬗变——以历代公、私书目为考查对象》(《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6期)、《明清杜诗手批本书目著录的辑补与辨正》(《中国文学研究》2017年第1期)、《稀见清代杜诗手批稿钞本提要试稿十种》(《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4期)、《台湾地区藏稀见杜诗手批本提要叙录》(一)(二)(《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1期、2020年第2期),将杜诗评点基础性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一步。此外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专就明代杜诗评点10种文献作了叙录。
二、主要形态:杜诗学体系建构下杜诗评点研究多元成果的涌现
与杜诗评点文献目录整理并行,杜诗学体系建构下的杜诗评点研究亦在开展。在杜诗学建构体系下,杜诗评点由杜诗学分支逐渐发展成杜诗学主要形态之一,并逐渐出现时段长、向度多的学术态势。
20世纪80年代是杜诗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建构的时期,其首倡者是许总。其《杜诗学发微》(南京出版社1989年版)、《杜诗学通论》(圣环图书公司1997年版)二书,试图从学术史角度对杜诗学体系进行建构。二书均从杜诗学史及文本两个层面确定杜诗学研究范围,具有开创意义,其中论及到的杜诗评点,主要以宋人对杜诗的批点和集评为主,相对简略。张忠纲《杜诗纵横探》(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论及了杜甫思想、生平交游、词语辨疑、版本考证等诸多方面,在许总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杜诗学研究范围。此外,该书关注的杜诗评点内容主要是山东学者注杜评杜概况,条理清晰,论述详细。
不过,从杜诗学体系建构角度来说,无论是许总还是张忠纲,其意识中杜诗评点与诗话均属论杜层次。胡可先在《杜诗学论纲》(《杜甫研究学刊》1995年第4期)、《杜诗史料学论纲》(《杜甫研究学刊》1997年第2期)二文中对当时杜诗学构建亦作出回应,然其“论纲”八方面内容中并未包含“杜诗评点学”,明确提出杜诗评点为杜诗学分支的说法是在其《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在以上杜诗研究学科化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杜甫诗学引论》是对杜诗学进一步综合性、前瞻性的研究,包括四方面内容:杜诗学通论、杜诗学史论、杜诗学专论、杜诗学年表。其中“杜诗学通论”包括七方面,即杜诗的著录、杜诗的版本、杜诗的校勘、杜诗的注释、杜诗的史料、杜诗的评点、杜诗的文化,杜诗评点明确列入其中。胡可先所认为的杜诗评点,应不同于杜诗注释,且与杜诗文本是一体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宋元明清四朝杜诗评点情况予以详细阐释,对各时代典型批点者刘辰翁、杨慎、徐渭、郝敬、郭正域、金圣叹、朱彝尊、何焯八人的杜诗评点特征进行个案分析。这部书为杜诗评点研究提供了范式,对后来杜诗评点研究影响颇大。关于杜诗学体系的建构,彭燕《杜甫研究一百年》(《杜甫研究学刊》2015年第3期)进行了条理明晰地梳理,展现出20世纪80年代后杜诗学发展的轨迹。
这时的杜诗学建构研究不仅限于从宏观上探索的论著,还有一些杜诗学断代研究方面的成果,也对杜诗学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如綦维《金元明杜诗学研究》(山东大学2002年博士学位论文)、孙微《清代杜诗学史》(齐鲁书社2004年版)。二书全面系统梳理了金元明清时期杜诗学的大量相关材料,并联系相关文化背景,勾勒出四代杜诗学史的整体风貌,对各朝代杜诗学的总体进程和发展脉络有了清晰认识和总体把握。前书论及杜诗评本的有元范梈《杜工部诗范德机批选》及明郭正域《批点杜工部七言律》、孙鑛《杜律》、胡震亨《杜诗通》等,总结出各自的特色及不足。后书对清初评点家王夫之、李因笃、王士禛、沈德潜、翁方纲等均有专题论述,并详细考订了清代杜诗集评本。二书虽未专门探讨杜诗评点,但其中关于杜诗评点的内容是过去从未涉及的,因而不仅在杜诗学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对杜诗评点研究上达到的深度和系统程度有所助益。其后又陆续出现了断代杜诗学史的研究,如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和评点研究》。该书主要研究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两方面,其中就评点而言,系统阐述了背景、特点及重要评本。又有郝兰国《辽金元时期的杜诗学》,涉及到杜诗评本《杜工部诗范德机批选》《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的研究。
由上看出,杜诗学建构下的杜诗评点逐渐进入杜诗学研究视野,从最初其附庸于杜诗学,相关研究散见各书,而后逐步受到学界关注,不少独立成果开始批量涌现。
一是杜诗评点整体研究。这一课题主要研究成果当推曾绍皇《杜诗未刊评点的整理与研究》,这是一部在系统整理原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杜诗未刊评本进行全面研究的力作,其中对于杜诗未刊评点在历代杜集数目中的著录状况、杜诗未刊评点与杜集文献、杜诗学、诗学理论、个案研究等,都作了详尽分析,在杜诗评点研究领域有重要参考价值。熊言安《杜诗批点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博士学位论文)亦是值得关注的一部著作。该文以名家杜诗手批本个案研究为主,对宋元明清杜诗评点演进过程作了细致分析,可与曾绍皇论文形成互补。在论文方面,王永波《杜诗在明代的评点与集解》(《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论证了明代贬抑评杜与当时特定时代环境、文艺思潮、批评标准密切相关;曾绍皇《手批杜诗:杜诗经典化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学研究》2018年第3期)认为杜诗手批本是杜诗经典化的民间基础、重要史料,是杜诗经典化进程的多样途径之一;曾绍皇又在《明清杜诗手批本的得与失》(《光明日报》2019年12月23日第13版)一文中,综观明清杜诗手批本,总结出手批本保存杜诗评点文献、延续家学、构建批评理论体系、提供杜诗集评资料、书法艺术五方面价值,亦指出手批本亡佚严重、质量参差不齐、过度诠释的缺陷。
二是杜诗评点与诗学理论研究。此课题无专门研究著作,多掺杂在杜甫研究或其它杜甫相关的论著中,如孙微、王新芳《杜诗学研究论稿》(齐鲁书社2008年版),徐国能《清代诗论与杜甫批评——以神韵、格调、肌理、性灵为论述中心》(里仁书局2009年版),周兴陆《诗歌评点与理论研究》(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孙学堂《明代诗学与唐诗》(齐鲁书社2012年版),以及杨经华《宋代杜诗阐释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和魏景波《宋代杜诗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以上著作所涉及到杜诗评点均从诗学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将这方面研究推向更深层次的是以曾绍皇为首的一批学者,其先后发表的论文有《桐城方氏父子手批〈杜诗论文〉的文献价值及理论价值》(《文献》2011年第1期)、《“响”:李以峙手批〈杜诗详注〉的批评原则》(《杜甫研究学刊》2011年第2期)、《杜诗评点:被有意搁置了的杜诗学文献——从杜诗学与文学批评史的视阈出发》(《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严复手批〈杜工部集〉的批评理念与价值》(《中国文学研究》2014年第2期)、《吴广霈手批〈杜诗集评〉及其文学批评史价值》(《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试论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理论价值》(《文史哲》2017年第2期)。此外,徐克瑜《中国式的细读——金圣叹杜诗评点价值和方法的新批评透视》(《山西师大学报》2009年第3期)、胡建次《中国古典诗学批评中的杜甫论》(《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0年第2期)、王伟《攻杜:杜甫及杜诗接受的另种面向及其诗学意义》(《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杨亿力《“以古文解诗”的内在逻辑——以清初徽州士人杜诗评点中的“古文之法”为例》(《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12期)。这些论著或着眼于杜诗评点的诗学意义,或以评杜为代表论证古代诗论在诗学史上的意义,或论评杜的中国式细读法对古代诗歌批注的理论方法意义,或从杜诗未刊评点视角阐释杜诗学意义和文学批评功能,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其标示着杜诗评点研究在诗学批评中的不断深入。
三是杜诗评点个案研究。对宋人刘辰翁评点研究影响较大的有焦印亭《刘辰翁研究》(四川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张静《刘辰翁杜诗批点本的三种形态》(《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1期)、焦印亭《刘辰翁评点杜诗著作叙录》(《杜甫研究学刊》2009年第3期)、赵星《刘辰翁的杜诗评点初探》(《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邱旭《试论刘辰翁杜诗评点的特点》(《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元代杜诗评点研究重点在《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一书,论文则有邱旭《〈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焦印亭《高楚芳与其〈集千家注批点杜工部诗〉述论》(《学术探索》2013年第2期)、曾祥波《宋元“集注批点杜集”成书及其价值发微》(《文献》2021年第2期)、张学芬《四库本〈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底本考辨——兼论玉几本与明昜本之关系》(《古籍研究》总第74辑,凤凰出版社2021年版)。
相较宋、元,明代杜诗评点研究成果明显增多。郑善夫评杜研究有王秀丽《郑善夫〈批点杜诗〉研究》(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王燕飞《郑善夫〈批点杜诗〉辑录及其特色》(《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5年第1期);张綖、王慎中评杜研究有王燕飞《国家图书馆藏〈杜诗释〉残卷作者及其价值》(《文献》2013年第6期)及熊言安《王慎中“与杜为敌”辨》(《杜甫研究学刊》2021年第1期);徐渭评杜研究有曾绍皇《论徐渭的崇杜情结及其手批〈杜工部集〉》(《杜甫研究学刊》2010年第1期)、熊言安《南京图书馆藏〈徐青藤批杜集〉考辨》(《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郭正域杜诗选录评点研究有赵贤慧《郭正域〈批点杜工部七言〉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及《郭正域诗歌批评研究——以〈杜律选〉为例》(《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第3期);杨慎评杜研究有白建忠《杨慎文学评点研究》(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及《杨慎的杜诗学》(《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4期)如刘文刚《杨慎的杜甫研究》(《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3期)。
清代杜诗评点研究多集中于清初,广涉评点个体者约20家。诸如徐树丕评杜研究有熊言安《徐树丕〈杜诗执鞭录〉作伪说辩驳》(《图书馆杂志》2013年第6期)及《徐树丕〈杜诗执鞭录〉考论》(《文献》2013年第3期);傅山评杜研究则有李杰玲《以傅证傅——谈〈傅青主手批杜诗〉的作者问题》(《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熊言安《〈傅青主手批杜诗〉考辨》(《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4期)、孟国栋《读·抄·评:论傅山对杜诗的三位一体接受模式》(《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1期)、席曼宁《傅山批注杜诗研究》(山西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金圣叹评杜研究有王长印《金圣叹〈唱经堂杜诗解〉研究》(暨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王菊《金圣叹评杜诗之研究》(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孙雪萍《出位与出场——浅论金圣叹〈杜诗解〉的主体性介入》(《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李远达《从“细推物理”到“灵幻摇动”——《杜诗解》批评话语的三重意蕴》(《杜甫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张溍、俞瑒、奚禄詒、吴冯栻评杜研究有王丹《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研究》(暨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曾绍皇《俞瑒〈杜诗律〉评点考论》(《怀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及《奚禄诒批点杜诗考辨》(《文献》2016年第1期)、王新芳及孙微《稀见清初抄本吴冯栻〈青城说杜〉考论》(《文献》2013年第5期);李念慈、吕留良评杜研究有杨春俏《李念慈批点〈钱注杜诗〉辑考》(《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王冰雅《吕留良杜诗学研究——以〈天盖楼杜诗评语〉为中心》(山东大学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朱雪鸿、朱颢英评杜研究有拙文《〈朱雪鸿批杜诗〉作者新考》(《中国文学研究》2020年第1期)及《〈朱雪鸿批杜诗〉考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1年第2期)。
桐城派评杜研究有徐雁平《批点本的内部流通与桐城派的发展》(《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和童岳敏《新见方苞、姚范、张裕钊杜诗评点考略》(《文献》2017年第4期)及《〈问斋杜意〉与清初桐城派的杜诗批评》(《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何焯、沈德潜评杜研究有宋红霞《杜诗何焯评点本的版本情况及文献价值》(《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第1期)、李贞贞《何焯〈义门读书记〉杜诗评点研究》(河北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刘爱平《〈杜诗偶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龙野《五色批本〈杜诗偶评〉述要》(《杜甫研究学刊》2012年第4期);方南堂、厉鹗评杜研究有杨曦《南京图书馆藏〈方南堂先生手批杜诗〉考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吴华峰《厉鹗杜诗批点研究》(《杜甫研究学刊》2015年第3期)。清中后期翁方纲、秦应逵、刘濬杜诗评点亦纳入了考察视野,成果有赖贵三《翁方纲手批〈杜诗附记〉稿本及其价值》(《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6期)、曾绍皇《论秦应逵手批〈读杜心解〉的文献价值》(《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王辰《近20年刘濬〈杜诗集评〉研究综述》(《运城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以及关于刘濬《杜诗集评》所录陆嘉淑、朱彝尊、王士禛、宋荦、俞瑒、许灿等人杜诗评语的系列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此期还有杜诗组诗等评点研究的成果,如盖佳择《清代〈秋兴八首〉选录与评点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曾绍皇《论杜甫陇右诗的清人未刊评点》(《文学评论》2017年第4期)。杜诗评点与传播方式、家族传承、序跋、诗话等方面的关系有曾绍皇《人际传播:杜诗未刊评点的传播方式》(《武陵学刊》2011年第4期)、《试论明清杜诗未刊评点的家族传承特征》(《杜甫研究学刊》2013年第2期)、《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的文献价值》(《文献》2013年第3期)、《清代杜诗未刊评点与相关诗话著作关系考》(《文献》2017年第4期)。
三、辑佚辨伪:杜诗评点研究领域的新拓展
辑佚、辨伪在杜诗学体系建构中并未列入,然随着杜诗学研究的延伸,这两方面研究视域亦受到重视,不少成果问世,则主要体现在评点上。
(一)杜诗评点辑佚研究
这方面成果引人注目的是沈时蓉《韩菼批校〈钱笺杜诗〉辑考》上、下,该文辑录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清人韩菼硃墨批校《钱笺杜诗》的评语,并据此判定硃批极有可能引自清人申涵光《说杜》,墨批很可能属清人邵长蘅批语。通过沈文,我们发现这一批本乃是研究杜诗和钱笺不可忽略的重要材料。
随着杜诗学文献目录整理的推进,其呈现的整体特色日渐受到重视,代表性著作如孙微《杜诗学文献研究论稿》(河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该书有三方面价值:首先是拓展了杜诗学研究深度,书中选录唐宋至清不为人知的稀见杜诗注评本,从文献角度专门论析涉及的某些问题;其次从方法论意义上总结了杜诗学文献发展规律,第四章杜诗校勘学研究、第五章杜诗注释学研究、第六章杜诗文献辑佚学研究,总结归纳了杜诗学基本方法、经验及教训,具有方法论意义;再则开拓了杜诗辑佚学新的研究领域,文中对辑佚方法与存在问题、编排与体例作了详细论证,并通过个案研究作出示范。此书中论及到的杜诗评本有张溍《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卢坤“五家评本”《杜工部集》。值得一提的是,杜诗辑佚学适应范围虽针对杜诗学而言,但在研究过程中具有代表性个案以清代王士禛、申涵光、潘柽章论杜辑佚研究为主。
除此之外,曾绍皇《屈复〈杜工部诗评〉十八卷辑考》(《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一文论及清初颇具理论特色的杜诗评本屈复《杜工部诗评》未见传本,或已佚,考实余重耀过录屈复评语批点《钱注杜诗》、杭世骏抄录王士禛、屈复评语批点《杜工部集》、吴朗过录吴世模等诸家评语批点《读杜心解》三种,即属屈复《杜工部诗评》内容。经曾绍皇辑校,基本恢复了原貌。童岳敏《方文〈杜诗评点〉辑录》(《古籍研究》总第60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就清初已佚的方文杜诗评点,从钱陆灿批点《杜工部集》、何焯《义门读书记》中加以辑录,并阐释其评点内容,可见方文《杜诗评点》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理论价值。
受杜诗评点辑佚与辑录风潮之影响,一些硕士学位论文以此为选题,诸如董芳《王慎中贬杜论研究》(河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通过杜诗文献辑录出已佚王慎中批杜语,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王慎中贬杜论杜特质及原因。实际上,王慎中评语多属郑善夫。拙文《邵长蘅杜诗评点研究》(河北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经稽考知,清初邵长蘅评杜本未刊。文章从七种文献中辑录邵长蘅杜诗评语,基本恢复了其评本原貌,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六方面阐释邵长蘅评杜特色,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白瑛珠《吴农祥杜诗评点研究》(河北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亦讨论吴农祥评本未刊而佚的情况,从刘濬《杜诗集评》和《诸名家评定本钱牧斋笺注杜诗》二书中辑录出吴农祥评语,分析其评杜特色。
经学界之辑佚,部分尘封已久的杜诗评本基本恢复原貌,这对杜诗评点的研究确有不少发明和推动,亦为杜诗学之整体建构起到了补充作用。
(二)杜诗评点辨伪研究
随着网络数据库的普及,杜诗学研究资源的获取也逐渐便捷,这极大地推动了杜诗评点辨伪学的发展。
杜诗辨伪学的研究以王新芳、孙微为主,其《杜诗文献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是第一部从宏观上阐释杜诗文献发展历史轨迹的著作。这部著作虽未明确提出杜诗评点辨伪学的说法,然在明清时期的杜诗文献论析中基本以郑善夫、王慎中、李因笃、邵长蘅、朱彝尊杜诗评点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杜诗评点文献作者混淆问题,为杜诗评点史的研究做了最基本的铺垫工作。针对赵睿才、张忠纲《一个杜诗孤本的发现——朱琦及其〈杜诗精华〉》(《杜甫研究学刊》2007年第2期)一文,孙微、韩成武《朱琦〈杜诗精华〉与邵长蘅杜诗评语的厘定与区分》考证出朱琦评语应转录自邵长蘅评语,认为《杜诗精华》作为孤本的文献价值大打折扣。孙微又针对郑善夫、王慎中二人杜诗评语,撰写《郑善夫与王慎中杜诗评语的厘定与区分》一文,判定王慎中批杜语多为郑善夫杜诗评语的袭用、补充和改造。其后王燕飞《五家评本〈杜工部集〉王慎中批语实为郑善夫批语考》从明清有关书目的记载、批语所体现的杜诗学观、《杜诗通》郑善夫批语与五家评本《杜工部集》王慎中批語对比三方面论证,得出《杜工部集》王慎中批语真正著者应是郑善夫。关于《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研究,最早是谢海林《朱彝尊〈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之学术价值及其诗学》(《文艺评论》2011年第2期),该文认为《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中批语属朱彝尊,并从四方面论析了朱彝尊论杜诗学理论。针对此文,孙微对朱彝尊杜诗评语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撰写《〈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中朱彝尊与李因笃评语的厘定和区分》进行考辨,最终判定朱彝尊杜诗评语绝大部分实属李因笃,另有少量评语系邵长蘅。这就解决了杜诗评点中张冠李戴的问题。后朱莉韵、李成晴又发表《〈朱竹垞先生杜诗评本〉辨伪》(《文献》2016年第3期),进一步考定该书系伪托之作。
对杜诗评点辨伪研究的还有胡传淮《张问陶批点杜诗论文辨伪》(《收藏家》2008年第6期)一文,从署款时间、批注内容、张问陶未到杭州三方面考证,认为张问陶批语系伪作。拙文《〈钱注杜诗〉王士禛部分评语著作权属邵长蘅之考论》上、下,二文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稀见《钱注杜诗》批点本为文献依据,辨析朱笔王士禛评语归属权实属邵长蘅,并指出此种现象之原因。
四、域外杜籍:杜诗评点研究新材料的发掘利用
域外汉籍成为近些年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成果甚多,其在杜诗学领域亦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日本是域外杜甫研究成就较大的国家之一。2017年10月日本杜甫研究学会成立,2018年3月创刊号《杜甫研究年报》正式出版,与国内1980年4月成立杜甫研究学会(原名“成都杜甫研究学会”),1981年1月创刊《草堂》(现改名《杜甫研究学刊》)历程相似。这一新视野中的杜诗评点研究特点主要有三,兹分述如下。
首先是影印出版部分域外典籍,如金程宇《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凤凰出版社2012年版)、沈津、卞东波《日本汉籍图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撰出版委员会《和刻本四部丛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这些典籍中影印了部分日藏杜集或杜诗评本,为杜诗学研究不断向广延伸提供了新素材。
其次是域外汉籍文献整理,其中有影响力的是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2007年版)。该书在日藏汉籍善本的目录、版本、流传等方面著录詳细,颇有创获,其中对杜集著录50种,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线索。
最后是借域外汉籍对杜甫及杜诗展开研究。考察日藏汉籍形成的成果,张伯伟《作为方法的汉文化圈》(中华书局2011年版)一书,开阔了研究者的新视野。之后,其又发表了《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一文,认为杜诗典范在东亚文学史上有三种形成方式。另有尚永亮《论前期五山文学对杜诗的接受和嬗变——以义堂周信对杜甫的受容为中心》(《中华文史论丛》2006年第4期)及日本静永健著、陈翀译《近世日本〈杜甫诗集〉阅读史考》(戚良德主编《中国文论》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曹逸梅《杜诗在日本五山禅林文学中的典范地位的形成——以杜诗阅读与阐释为中心》(《新国学》2017年第1期)、何振《论杜诗在日本江户诗坛的传播与接受》(《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8年第2期)等成果。杜诗评本研究成果有杨理论《汉籍回流的生动案例:以日本大典禅师及其〈杜律发挥〉为中心》(《文学研究》2019年第1期)及《日藏本〈内阁批选杜工部诗律金声〉考辨》(《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7年第1期)、黄自鸿《江户时代杜甫研究与接受——大典显常的〈杜律发挥〉》(《杜甫研究学刊》2019年第2期)、汪欣欣《邵傅〈杜律集解〉考论》(《中国典籍与文化》2020年第4期)、日人大桥贤一等《日本一百二十年来(1897-2017)有关杜甫的著作解题》(《杜甫研究学刊》2020年第1期)、钟卓莹《日本江户时代李杜合集考述》(《杜甫研究学刊》2020年第2期)。日人评点杜诗研究成果有程雪《近藤元粹杜诗评点研究》(《蜀学》2019年第1期),从评点形式、内容、思想等方面探讨近藤元粹评杜简洁明了、褒贬分明,反映出其尊杜崇杜诗学观及对日本推崇杜甫传统诗学批评思想之继承。
朝鲜所藏杜籍考察的成果有左江《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及《李植杜诗批解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版)二书,还有杜慧月《〈杜律虞注〉在朝鲜时代的流传》(《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9年第1期)、袁成《朝鲜摛文院编〈杜律分韵〉版本述略》(《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1期)、王成《朝鲜杜诗论评与杜诗学研究——以左江〈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为中心》(《杜甫研究学刊》2022年第4期)。韩国杜诗学研究成果有郑墡谟《高丽诗坛与杜诗学》(《域外汉籍研究集刊》2016年第1期)。越南杜诗学的综合研究有马彦峰《二十一世纪以来越南杜甫研究述评》(《杜甫研究学刊》2021年第2期)。
近40年杜诗评点研究无疑已取得显著成就,然其中隐藏的问题亦显露出来,就杜诗评点研究整体情况而论,大抵存在如下几个研究格局不平衡问题。
其一,名家评杜关注较多,其他评家评杜研究薄弱。这是近40年来杜诗评点研究的一个突出路数,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的研究失衡。据上综述来看,对刘辰翁、金圣叹、傅山、徐渭等几位评杜者研究较为深入,而二三流评杜者少人问津,更不必说谈论其诗学思想及现象。就笔者统计,其实明清两代大量文献中,有价值的杜诗评本不少,有水平的评点家亦不限于少数几家。
其二,“点”发掘多,“面”把握少。从已经展开的研究看,多侧重杜诗评点某一方面考察,即宋至清代杜诗评点个案研究约有40余家,而缺乏对杜诗评点发展、演变的研究,纯粹的杜诗评点宏观研究目前仅有2篇博士论文。值得注意的是,断代杜诗评点研究尚无关注,故杜诗评点重要阶段的发展脉络、演变特点、诗学现象的整体、历时研究付诸阙如,以致杜诗评点研究立体性不够。
其三,重文献考证,轻理论诠释。文献、理论是杜诗评点研究之两翼,然既有评杜研究中,文献目录整理、辑佚与辨伪等研究成果相对丰硕,而理论研究相应不足,主要是忽略了研究中的思想、诗学含量。杜诗评点是一种特殊的理论批评形式,其与杜诗文本一体,最能揭示出杜诗的魅力和缺点,亦最能诠释出评点者的理论见解。甚至特殊历史阶段下的杜诗评点,还呈现出共同的理论范畴体系。以上均值得重视,需要我们细致分析研究。
其四,“评语”辨析多,“符号”探究少。目前探讨的评杜研究,多孤立研究评语,而对评点符号研究尚少,至于将评语与符号二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对评点及评杜者思想体认的不全面。此外,已有研究成果中很少明确评点界线,更少论及注、解、评三者之异同。同时各历史阶段杜诗评点存在的版本形态,以及其体现出评点的演绎规律,论及亦不多。
其五,国内成果繁盛,域外开拓不足。文献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故域外杜诗评点研究向前推进必须占有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然因种种因素制约,现阶段域外杜诗评点文献明显不足。相较国内评杜研究,域外评杜研究还远远未被完全开掘。
综观近40年的杜诗评点研究,既有成就,亦存问题,如何在已有杜诗评点研究的成就上破解这些不平衡问题,需要在未来研究中作进一步深入探討。
责任编辑 高 媛
Research Review on the Evaluation of Du Fus
Poem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Zhang Xuefen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Du Fus poems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20th century.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literature coll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u Fu Poetics system,the identifica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new texts,and the overseas study on Dus poems. However,a series of imbalances in research have also emerged,which need to be addressed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valuation of Du Fus poems.
Key words:Du Fus poems;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Du Fus poems;poetics;history of the evaluation of Du Fus poems
作者简介:张学芬,聊城大学文学院讲师,252059。
1981年至1984年,《草堂》(《杜甫研究学刊》前身)连续七期刊载《杜甫纪念馆馆藏杜集目录》。1998年,丁浩《书海拾贝——杜甫草堂馆藏精品版本卷》全文收录《杜甫纪念馆馆藏杜集目录》,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其与《草堂》刊载内容全同。
陈炳良此文于1958年发表在香港《文学世界》上,笔者未见,所论参见陈少芳:《一九四九年以后香港杜甫研究概况》,《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第2期,第67页。
原刊《文学评论》1962年第4期,第36-55页;其收入《杜甫研究论文集三辑》,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11-345页;后又收入《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06-137页。
此文收入《杜甫研究论文集三辑》,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350-399页。
1969年,《书目季刊》四卷第一期发表了叶绮莲《杜工部集源流》一文。1970年,此文由台湾《书目季刊》夏、秋、冬季连刊,题为《杜工部集关系书存佚考》(上、中、下)。
孙微:《清代杜诗学文献考》(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曾绍皇:《杜诗未刊评点的整理与研究》,复旦大学201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361-508页。
此书为作者硕士学位论文,后修改增补,于2019年在新华出版社出版。
此书为郝兰国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后于2012年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沈时蓉《韩菼批校〈钱笺杜诗〉辑考》上、下二文,分别载于《杜甫研究学刊》1996年第1、3期,第41-48页、第57-69页。
此文原载《杜甫研究学刊》2014年第1期,第61-71页,后收入王新芳、孙微:《杜诗文献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65-181页。
《杜诗文献学史研究》,第68-94页。
此文原载《国学》2017年第1期,第321-325页,后收入王燕飞:《明代杜诗选录与评点研究》,新华出版社2019年版,第204-222页。
《杜诗文献学史研究》,第133-150页。
此二文分别载于《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2期,第16-23页、第14-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