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家精神融入本科师范生教育的实践路径

2024-01-26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潘新民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高等师范教育家师德

○ 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潘新民

在第39 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新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

作为以培养中小学教师为主要目标的高等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和本源地位。教育家精神是本科师范毕业生从业动力之所在,教育家精神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决定着他们对待教育事业的责任态度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所能达到的教育境界和水平。

因此,高等师范院校需要立足于师范生的学习发展特征和教育家精神融入本科师范生教育的底层逻辑,探索科学合理的本科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培养路径。

一、本科师范生的学习发展特征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成长会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这一结论早已被国内外诸多实证研究所证实。从生理发展方面看,本科师范生大多处于18岁至22 岁这样的年龄阶段,具备独立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和比较高深的理论的能力。从个体心理发展方面看,本科师范生的心理智能发育趋向完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个性特征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从学习目标方面看,本科师范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即成长为一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中小学教师。总之,本科师范生自身所具有的特殊身心发展特征,既体现了加强教育家精神培育的现实紧迫感,同时也保证了培育其教育家精神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教育家精神融入本科师范生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培育本科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应坚持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知”即认知教育家精神,这是培育本科师范生教育家精神的基础和起点,意味着能够灵活运用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去诠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厘清化解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专业成长等矛盾的思路。“情”指本科师范生基于对教育家精神的认知,对来自家庭、学校、社区等一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行为和关系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倾向。“意”指教育家精神所赋予师范生的意志品质,是他们在用师德规范自我言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困难、作出抉择的力量。“行”即在教育家精神指引下本科师范生所采取的有师德意义的行为,它是教育家精神培育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综上所述,培育本科师范生教育家精神应遵循的知情意行相统一的整体化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把握知情意行各环节在培育教育家精神中的确切地位;另一方面,要将知情意行各环节有机结合,以便更好地发挥它们在培育本科师范生教育家精神中的作用。其中,对教育家精神内涵的认知是基础,情感体验是关键,意志品质是重要环节,实践行为是结果。

三、教育家精神融入本科师范生教育的路径

与时俱进,将教育家精神培育列入本科师范生培养方案。在国家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必须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做到多样化、现代化和规范化。

在此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要将教育家精神培育细化到师范生教育的不同时间段、不同的环节,设计出教师能实施、学生能接受、能取得实效的培养方案;应及时将师德教育尤其是培育教育家精神纳入课程体系,将其与原有的综合素质课、学科专业课、教育理论与技能课、实践能力培养课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而构建新的高等师范课程体系。例如,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一四六”人才培养路径中的“四大基本素养”就指的是师德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

搭乘政策快车,打造一批教育家型教师教育队伍。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将其视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的表态也足以说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等顶层设计,更是提出在高校开展“黄大年式好教师”评选活动。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师范生职业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自己首先应具备教育家精神。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应按照高校教育相关制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进行约束。此外,可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宣传优秀事迹等方式,确保他们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进而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另一方面,高等师范院校应探索逆向教育改革模式,即从关注“教师教了什么,教师完成了什么”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转变。

近年来,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持续探索的学科教法教师“到一线上课去”活动,就是为了使学科教学论与一线教学实践相融合,构建高校与小学协同育人机制。作为高校教师教育工作者个人,应树立“课程实施理论研究要服务于课程改革,服务于课程论和教学论”的意识,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和手段,克服高校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实施中培育师范生教育家精神。西南大学副教授吴叶林认为,教育家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教育,究其实质是促进教育家所具有的核心素养进入师范教育场域,融入课堂、环境、文化、制度等各要素。教育家的核心素养是教育家在持续改革、反思和专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素养积淀。

为此,高等师范院校应坚持自身的“师范性”特色,在高效组织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强化实践性教学改革,促进师范生在鲜活的教育场景中感悟自身素质与教育家精神要求间的契合度。以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为例,本学院的师范生在按照学校要求参加顶岗实习的基础上,还有一系列的“实践套餐”,比如组织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先后到石家庄市谈固小学、金马小学、融创中心小学、神兴小学开展观摩实践活动。此外,初等教育学院还组建了一个包括课程指导教师、高校指导教师和中小学指导教师在内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理论到基层实践的顺利过渡。

猜你喜欢

高等师范教育家师德
教育家与儿童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等师范数学课堂中的践行
教育家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影像中的教育学——高等师范院校影视教育与职前教师培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