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给学生一点自主空间

2024-01-26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岳军霞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厕所博士教室

○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 岳军霞

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有一条值得关注:道德与法治科目的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这意味着,要在这一科目拿到理想分数,必须要真正提升学生对道德、法治的认知,能够作出正确的道德分析、道德判断,并且在行为实践中拿出合乎标准的表现。

那么,中小学生能否通过道德与法治能力维度的“实战”检验呢?笔者心存担忧。因为,这批孩子难以获得足够的自主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10月初,某综合网站发布了一篇题为《小学生盛行“厕所社交”,家长愤怒痛斥:教室怎么就成了监狱?》的文章。文章源于某小学生家长在社交平台的吐槽:“学校发布新规,要求学生在课间休息的时候非必要不离开教室。即便是在教室里,学生也不允许随意走动,更不允许跑跳打闹。于是,每到课间的时候,很多学生即便不想上厕所,也要往厕所跑,只为了能活动活动。”

同种性质的规定,在许多中小学校并不鲜见,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按划定的模式度过每一分钟。

在学校如此,在家庭中又如何呢?前不久,神童张炘炀在网络上又火了。他一路跳级,10岁考上大学,13岁读硕士研究生,16岁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而现在,他28 岁了(读博士用了8年才毕业),在科研、工作方面基本没什么建树,生活还要靠父母接济。最令人痛惜的是,这个小伙子口口声声说父母还欠着他一套北京的房子,这是父母曾答应给他买的。而他的父母,只是普通工薪阶层。

孩子太金贵,抚养成本高昂,人身安全属于“一票否决”项;“内卷”太激烈,舒适生存圈(压力不大、地位和收入不低、稳定性高)“入场券”的争夺日益激烈。这两种诉求的迭加挤压,导致家长想方设法地想“定制”孩子的人生。特别是那种在物质、智力、人脉方面拥有一些资源的家长,更是深度参与甚至掌控孩子的生活。张炘炀就是父母“定制”的“极品”。而学校或教师在家长、上级、社会压力的倒逼下,出于自身的生存考虑,也在“定制”方面各展其能,并以“定制品”批量大、质量“优”为荣。

个体的人生目的、生活内容都被“定制”了,还谈什么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还谈什么自主判断、自主分析?

培养100个有自主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活生生的学生,其中可能有10名会成长为博士;“定制”100个成绩优异,却不会生活、不关心社会的“考试机器”,可能有50个能考取博士。这两者,我们选哪一个?这并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无论选哪一个,人们都可以滔滔雄辩。

杭州第19届亚运会期间,“丘妈”(丘索维金娜)再成“顶流”。她在接受凤凰网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变得更从容了”。显然,她获得的是一种模糊印象。但她所说的从容,正是我们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和其国民所应有的气度。

从容的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做出更有气度和远见的选择。

猜你喜欢

厕所博士教室
厕所囧事
“313”教室
制冷博士来帮忙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神奇博士感冒了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警惕厕所性猝死
博士蚊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