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考历史复习课策略探析

2024-01-25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学生

周 浩

(云南省昆明市第十二中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与振兴、人民富裕与幸福、国家民主与富强过程中的伟大探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历史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发挥历史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高考历史复习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笔者结合“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课改背景对此进行探析。

一、创设生动情景,聚焦核心概念

中国式现代化是本课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特性、抽象出来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概念。教师需要创设生动的历史情景,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理解核心概念。在复习课导入环节,笔者播放了短视频《彩云之南,美好之滇》,让学生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的伟大巨变,从中分析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学生从视频中看到了“滇池治理,高原明珠焕新彩”“昆明南站,高铁迎接新时代”“脱贫攻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共同繁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等云南在新时代的优秀答卷,对现代化有了感性的认识——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治化,思想上的理性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通过此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了教学核心概念。通过核心概念统摄教学,可以提升课堂立意,实现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价值立意”的跃迁。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课堂立意和教学线索,串联起“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是什么?”“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问题链,通过史料教学的方式,培养核心素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二、落实学习任务,发展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一:回望来时的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鸦片战争后的几十年间,在列强的侵略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国家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由此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改变国弱民贫,落后挨打的局面,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到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从太平天国洪仁玕《资政新篇》到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到辛亥革命追求民主共和,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到“革命救国”……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各种政治力量提出了各式各样推进现代化的思想和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开始现代化尝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同阶级和社会力量对现代化的探索都没有成功?

关于现代化开启的原因,学生可能回答“中国人民对列强侵略和封建统治的不满与抗争”“为了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的局面”“为了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关于不同阶级的探索都没有成功的原因,学生可能回答“列强入侵,军阀混战,中国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存在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也有没坚强的组织力量”“他们对西方的现代化模式盲目照抄照搬,没有结合中国的国情”“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通过学习任务一,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近代史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认识,认识到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探索,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规避的教训,培养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学习任务二:坚定脚下的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材料

时期 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开始萌芽。1945 年毛泽东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最初设想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基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1954 年,周恩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蓝图。1956 年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体制保障和物质条件。1978 年后,中国逐渐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979 年,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日趋成熟。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定位党的十八大以后

——摘编自吕炜、刘欣琦《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得以推进和发展的原因。

学生可能回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走向成功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够走向成功的实践基础”“历任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正确决策”。

通过学习任务二,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百年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认识,深刻领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培养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三:比较别人的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

材料一16 世纪英国发生了剥夺农民土地、践踏农民合法权利的圈地运动,暴力和欺诈成为其特色。在走入现代化的过程中,18—19 世纪,英国侵略了全球近90%的国家和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提供武器装备、大量外债、市场侵略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截至2021 年底,美国不超过10%的少数资产阶级和商业集团控制了超过90%的国家财富。

——摘编自丁志刚等《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基于中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材料二从1978—2021 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3 678 亿元增长至1 143 670 亿元,增长了310 倍,年均增长超过7%。2021 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工农业发展、国防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摘编自唐亚林《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

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差异。

学生可以总结到“西方现代化的本质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强调资本至上。西方的现代化损害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成了环境破坏与污染。西方现代化建立在私有制之上,社会贫富差距大,发展的成果只惠及少部分人。西方的现代化盲目追求物质,走对外扩张的道路,危害了世界和平和发展。”在中外对比下,学生总结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要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都有机会凭借自己的贡献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的旗帜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通过学习任务三,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和特征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党的初心和使命的认识,培养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

学习任务四:眺望前行的路——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和要求

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我们党拓展中国之路、创新中国之治、升华中国之理的宝贵思想结晶,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聚合了丰厚的理论资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集中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方向,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布局发挥着全局性、系统性、根本性的指引作用。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设想丰富多维的时代内涵,为推动各国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多样性与开放性的主张,是对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交流互鉴的真诚态度。

——摘编自何娟《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材料中分析得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等。

要怎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呢?教师进一步提问,并展示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通过学习任务四,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和要求的认识,培养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增强了国际视野和世界意识,树立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感。

三、延伸教学空间,实践知行合一

深刻的教育来自深刻的实践和深刻的体验。加强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不仅要让学生内化于心,更要让学生外化于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强调“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加强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积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历史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和校园文化资源,建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综合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现场观摩、研学旅行等,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延伸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清明祭祀英烈,传承革命精神”——黑龙潭烈士墓祭扫活动,组织学生祭扫昆明郊区黑龙潭公园王德三、王复生等革命先烈墓,提交一份心得体会,加强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例如教师开展“高原明珠,重现光彩——滇池治理的前世今生”户外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前往滇池周边湿地公园实地考察,提交一份关于滇池治理变化的报告书,从中感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实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团聚青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深入调查群众生活难题,咨询政府部门,提出具体措施,从中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虽然高三复习时间比较紧张,但课后综合性实践活动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落实了历史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和指导性,体现了“五育融合”教育方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青春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同时,学生在课后实践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塑造了经世致用和实事求是的良好品格,也增强了对时政热点和真实情景的深刻认识,培养了跨学科综合性能力,有利于应对“新课标、新课程”背景下的新高考。

综上所述,将中国式现代化融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历史教师强化政治意识、勇担时代使命的具体体现。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研究课标和教材,聚焦核心概念,提升课堂立意,通过情境创设、史料教学、课外实践,在感悟、探究和践行中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和认同,从而应对高考热点,提高备考成效。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学生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赶不走的学生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