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孔庙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2024-01-25钱馨玉王长坤
□钱馨玉 王长坤
孔庙,是古代中国祭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作为儒家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孔庙不仅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而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精神价值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孔庙的起源
公元前478年,即孔子逝世的第二年,鲁国国君鲁哀公为表达悲痛之情,将曲阜的孔子故居三间辟为收藏孔子生前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并派兵卒守护,一年四节予以祭祀。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孔庙——曲阜孔庙。
“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代二百余年不绝”(《史记·孔子世家》)。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自淮南经鲁地时,亲自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后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社会开始居于正统地位。东汉永兴三年(153),汉桓帝下诏命人修建曲阜孔庙并任命孔和为守庙官,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国家任命的孔庙行政长官。从此,孔庙也由“家庙”转变为“国庙”。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者继续重视儒学,儒学的传播并没有被中断。太和初年(477),北魏孝文帝下诏书令全国各郡县所有学子均祭祀孔子,从此确立了国家在学校内祭祀孔子的礼制,同时为庙学合一奠定了基础。太和十三年(489),北魏孝明帝在其首都平城(今大同)立“先圣庙”,这是曲阜以外建立的第一座孔庙,同时也是京城建立的第一座孔庙,大同孔庙的建立表明作为国家行为的修建孔庙已经开始在华夏各地出现。此后,全国各地郡县都开始大力修庙祀孔。
隋唐时期,随着国势逐渐强盛,统治者开始注重文化及礼制建设,全国各地孔庙的建造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乾封元年(666),唐高宗登上泰山行封禅大礼,在返回长安城途中经由曲阜,亲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并追赠孔子为太师。他看到庙宇规模狭小,便诏示重加扩建。开元二七年(739)唐玄宗追祀孔子为“文宣王”,孔庙也被称为文宣王庙,简称文庙。到了宋代,由于当时君主对孔子的封祀进一步升级,孔庙在中华大地上也开始被大规模建造。据统计,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代的约占70%。元大德十一年(1308),武宗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这一封号是孔庙在中国历史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封号。同时,各地也开始大兴修建孔庙之风,孔庙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
明清时期,统治者更加重视祭祀孔庙和修建孔庙的活动,孔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自己的建筑群模式,孔庙祭祀孔子的礼仪也逐步被规范化。崇德元年(1636)清皇太极曾下诏“建庙盛京,遣大学士范文程致祭”(《清史稿·册十》),这是东北地区的第一座孔庙——沈阳孔庙。顺治二年(1645),顺治皇帝追祀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光绪三十二年(1906),光绪皇帝改孔子之祭由中祀升为大祀,这项举措将祭祀孔庙的规格推到顶峰。清代是中国孔庙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境内现存的孔庙建筑几乎都是经历了清朝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和重修。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儒学为独尊的命运以及遍布全国的孔庙建筑随着清王朝的结束而日渐衰落。
二、陕西孔庙的历史发展
陕西曾为京畿重地,历代重视儒学教化,重视孔庙的建设,陕西孔庙始建于北周、唐、宋,兴盛于明代,终于清代末期。
北周大象二年(580),周静帝追封孔子为邹国公,并立后承袭,以孔子三十一代孙孔长袭封,食邑一百户,同时还下令“别于京师置庙,以时祭享”(《周书·宣帝纪》),为孔子长孙建立了京师家庙。北周时,在京师长安有两座孔庙,一座是露门学孔子庙,一座是孔子后裔的家庙。这是陕西建孔子庙之始。
唐统一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生活的逐渐恢复,文化建设特别是论证新兴王朝政权的合理性尤为迫切。所以武德二年(619),李唐王朝刚刚建立,高祖李渊便“令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四时致祭。”(《旧唐书·高祖本纪》)这明确确立了“庙学合一”的制度。“武德中,诏释奠于太学,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臣以周公、尼父,俱称圣人。庠序置奠,本缘夫子。故晋宋梁陈及隋大业故事,皆以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历代所行,古人通允。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以颜回配享。”(《唐会要·褒崇先圣》)诏从之。自公元628年始,唐朝在国子监中单祭祀孔子,设立孔庙。于是祭孔活动越来越频繁,而曲阜孔庙远远不能满足各地官吏的这种需要,于是唐贞观四年(630):“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新唐书·礼乐志》),陕西孔庙的发展就是始于这个时代。唐时的长安不仅在国子监建设奉祀孔子的庙宇,还在皇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城内建了一座孔子庙。唐代国子监孔庙即为今日西安碑林的前身。临潼文庙、渭南文庙、洋县文庙也始建于唐代。
宋代统治者特别重视对儒学的扶持,宋太祖多次亲谒国子监孔庙,以后每个皇帝都大力提倡尊孔崇儒,发展儒学教育,孔庙也进入大发展时期,各地纷纷修复孔庙。建隆三年(962),京兆府尹王彦超自出俸银整修长安文宣王庙,在其撰写的《重修文宣王庙记》说:“仲尼之道,揭而行之,与日月以俱悬;仲尼之德,推而广之,与江河而同润。辅相皇王之大业,天纵全能;弥论宇宙之全功,日彰圣绩。”指出维修孔庙的本意。
元代孔子被尊崇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为历代之极。元世祖忽必烈令州县各立孔子庙,由此极大地促进了孔庙在陕西的发展,通过中央号令及地方官员的实施等手段促进了官学及其载体孔庙在陕西的传播与建设。陕西韩城孔庙就始建于元代,据《大明一统志》记载,于洪武四年(1371)重修,现存一些建筑仍保留了元代的风格。
明代是陕西儒学发展和孔庙建设上的兴盛时期,尊孔重儒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为清代社会进步和孔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陕西现存孔庙中的大部分都创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另外,还有许多孔庙在洪武年间得到了大规模的修葺。
清代的关中孔庙建筑格局承袭明制,由于各地孔庙建筑的基本功能都已具备,在清代重修或修葺孔庙时,其规格有所扩大,孔庙功能也更加完善。光绪三十一年(1905)科举制度在中国寿终正寝,与科举制度相关的孔庙也日渐衰落,成为历史遗迹。
三、陕西孔庙的现状
“历史上中国孔庙有一千五百六十多所,根据其性质或类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历史上公认的孔氏家庙分别是曲阜家庙和浙江衢州家庙,除这两座家庙外,全国各地还有孔氏后人修建的孔氏家庙,孔氏家庙一般被称之为孔庙。陕西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王墹村北曾保存着孔氏祠堂,为孔氏后人所修,可惜今已无存。
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全国只有曲阜孔庙和京师孔庙,它们与“学校”没有关系,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七月“立孔子庙于京师”(《魏书·高祖记》),这是首次在京师设庙祭祀孔子。以后历代京师的太学或国子监内均设有孔庙,京师孔庙一般规模很大,规格较高,目前仅存的京师孔庙是北京孔庙。“秦中自古帝王州”(《秋兴八首》之六),现西安府孔庙最早为唐代国子监孔子庙。
学庙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学庙重在“学”字,这些庙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庙。除孔氏家庙和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外,其他孔庙都属于学庙性质,包括历朝历代的京师太学或国子监,在较大的书院里也设有孔庙。庙学教育的对象是各府、州、县学生员;祭祀对象主要是孔子,还有少数儒家代表人物。庙中有学,学中设庙,庙学合一,这就是“庙学”的主要特征。《新唐书·礼乐志》:“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而“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矣”(《文献通考·学校考四》),从唐代至清末,庙学不分,依据大成殿和明伦堂的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左庙右学、右庙左学、前庙后学、庙学分离等几种类型。西安府学文庙附设了两座县学,东为咸宁县学,西为府学和长安县学,三学共享一座文庙,形成一庙三学的独特格局。
西安府文庙最早为唐代国子监孔子庙。自公元628年始,唐朝在国子监中单祭祀孔子,设立孔庙。唐朝国子监位于长安城外郭城之务本坊,孔庙坐落在国子监一进大门最显著的位置。唐昭宗天佑元年(904),朱温胁迫昭宗迁都洛阳,并拆毁长安城。同年,朱温命韩建留守长安,收拾残局。韩建放弃了长安外郭城和宫城,以原皇城城垣为基础缩建长安城。韩建在建新城时将已处于“城外”的“太学并石经”移入城内,置于“唐尚书省之西隅”。如影随形,孔庙随着太学就这样进城了。五代、北宋、金代、元代称之为京兆府孔庙。北宋崇宁二年(1103),京兆府城文宣王庙最终被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即是今日孔庙和碑林所在地。孔庙迁建于此地后,历经金(南宋)、元、明、清、民国就再无颠沛流离,直到今日。
陕西现存孔庙基本都属于学庙性质,多由官府设立,通常最基层的为县文庙,一县一所,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教育场所。这些孔庙一般随各府、州、县名简称为某地文庙,如泾阳文庙,有的还称为孔庙,如西安孔庙。在凤翔县城关镇高王寺村昭明堡还保留了一座文庙,为道光二十五年(1845) ,乡人郑士范从贵州平越州知州任上告病辞官回到家乡陕西凤翔昭明堡村,咸丰九年(1859) 在村里修建了一座孔子庙,其目的是为了教育后世子孙。另外,这几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陕西各地民间的善男信女开始修复庙宇佛堂,出现了以佛兴儒的文化现象。在榆林无量寺建设中,于众多庙宇中的偏僻一角,善男信女们单独分出了个小院建设为“孔圣庙”。而在周至县侯家村镇五泉村当地菩萨庙住庙居士李修果四方奔走、广结善缘、募集善款,在各方支持下,历时十年,于2015年8月建成大成殿一座。孔子一生仰慕周公,直到晚年还在惦念自己心目中的老师:“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在岐山周公庙景区里近几年修复了大成殿,专门祭祀和纪念孔子。
据统计,陕西省现存孔庙遗存41处,另有以佛兴儒新修孔庙两处——周至县侯家村镇五泉村文庙、榆林无量寺孔庙,镇安文庙迁建、新修一处,岐山周公庙景区2009年新修孔子庙1处,以上共计45处。目前,关中最为完整的文庙是韩城文庙、泾阳文庙、户县文庙、蒲城文庙和耀州文庙,陕南是旬阳和洛南文庙,陕北仅为府谷文庙。这些孔庙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孔庙无论在建筑上还是在用途上都具有相似性,它们都突出反映了陕西地区当时的建筑制度和文化发展。这些孔庙无论是从建筑上还是从文化特征上都是研究陕西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韩城文庙棂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