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就诊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状况的调查分析

2024-01-24魏宣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慢性病服药偏差

魏宣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省郑州市 450040

慢性病患者通常病程较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极易出现用药偏差,用药偏差是指患者入院、转科、出院等医疗过渡环节中因病情变化、改变服药环境、变更用药方案、用药信息不畅等原因而造成的过渡前、后所用药物差异[1-2]。既往有研究指出[3],用药偏差是造成用药错误、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再入院等不良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慢性病老年患者多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情况复杂,导致用药偏差风险升高,造成不良临床结局,影响生活质量,加重医疗资源浪费[4-5]。因此分析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用药偏差情况,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改善患者的用药偏差,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有重要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慢性病老年患者167例,其中男112例,女55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2.04±7.95)岁。

1.2 相关标准 (1)慢性病诊断标准:符合《临床疾病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6]中慢性病相关标准。(2)纳入标准:①确诊为慢性病;②年龄≥60周岁;③慢性病史≥1年,服药史≥1年;④居家服药≥1种;⑤神志清楚能够配合完成各项医嘱;⑥各项资料均完整。(3)排除标准:①接受腹膜透析、血液透析;②出院后进入其他医院继续治疗;③正在参与药物临床试验;④不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⑤生活完全不能自理;⑥接受放化疗。

1.3 方法 依据是否发生用药偏差将所选的167例患者分为偏差组(n=112)和对照组(n=55),分析慢性病老年患者单类型用药偏差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慢性病老年患者单类型用药偏差情况分析 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用药偏差以服药种类减少(29.46%)、服药种类增加(16.07%)、服药次数减少(13.39%)为主,见表1。

表1 慢性病老年患者单类型用药偏差情况分析

2.2 两组各项资料的单因素分析 偏差组患者的家庭关怀度指数0~6、DRUGS评分<80分、发生过药物不良反应、医生非主任职称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疾病数量、出院开药多于对照组,接受过用药知识教育发生率、医生年龄、医生工作年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资料单因素分析

2.3 两组各项资料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以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为应变量,赋值1=偏差,0=未偏差。各因素均来源于表2内P<0.05的指标,取所有样本的中位值为自变量,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出院开药≥6种、家庭关怀度指数0~6、未接受过用药知识教育、医生工作年限≤20年、医生非主任职称均为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4。

表3 各项资料赋值情况

表4 两组各项资料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临床学者曾对慢性病老年患者出院后较高的用药偏差情况进行分析,推测患者的用药习惯、遵医嘱行为等均会影响用药情况[7]。用药偏差是指治疗方案与实际用药情况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与患者自身关系较大,但部分临床学者认为医嘱开具的处方药物数量、患者自身合并的疾病种类等因素也会影响用药情况[8]。因此本文对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用药偏差情况及造成用药偏差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

分析我院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用药偏差情况,结果显示慢性病老年患者的用药偏差以服药种类减少(29.46%)、服药种类增加(16.07%)、服药次数减少(13.39%)为主。说明多数患者均通过主观意识评价药物效果,导致用药行为改变,这与老年患者较低的用药知识水平相关,导致其服药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缺乏正确药物知识,倾向于主观认识或错误认知,造成用药行为错误变化[9]。这与国内外部分研究结果显示,今后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出院前的健康宣教,详细讲解出院后用药的剂量、时间、频次等相关信息,直至患者能够准确把握服药要求,确保用药信息准确传达给患者。对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出院开药≥6种、家庭关怀度指数0~6、未接受过用药知识教育、医生工作年限≤20年、医生非主任职称均为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P<0.05)。出院开药≥6种时各类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药物治疗效果,造成用药偏差和不良预后,如利尿剂和雷米普利片联合应用会降血压,华法林和螺内酯联合应用会造成药物抗凝效果降低,因此对于出院开药种类较多的患者临床医师应当提高警惕,全面协调各类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用药偏差。充足的家庭关怀可较好发挥家属的监督作用,因此较高的家庭支持能够促进老年患者服药医院提升,弥补其自身服药能力不足情况。部分患者未接受过用药知识教育,对于自身疾病和所用相关药物缺乏了解,无法具体应对各类药物反应和突发事件,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且无法对医师进行详细药物描述,极易导致医生开具医嘱时出现用药偏差。医师的工作年限和职称为其能力的一种表现,工作年限长和职称高的医师通常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各类药物的药性更熟悉,能够较好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减少用药偏差。

综上所述,慢性病老年患者多发服药种类减少、服药种类增加、服药次数减少,出院开药≥6种、家庭关怀度指数0~6、未接受过用药知识教育、医生工作年限≤20年、医生非主任职称均为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偏差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慢性病服药偏差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服药禁忌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服药先分阴阳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