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溴索联合多巴胺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肺功能及IL-6/STAT3的影响

2024-01-24刘巧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2期
关键词:感染性多巴胺新生儿

王 盛 刘巧荣 王 星

湖北省汉川市妇幼保健院 431600

感染性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危重病之一,常导致呼吸功能不良、低氧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严重后果[1]。目前,治疗感染性肺炎的主要方法是应用抗生素和支持治疗,但存在肺功能障碍恢复慢、易反复感染等问题[2]。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手段,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氨溴索是一种神经肌肉阻滞药,可作为支气管扩张剂来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3]。但从过往临床研究来看,单独应用氨溴索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风险,如无法直接治疗病因等[4]。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起作用,作为一种外源性药物,多巴胺与氨溴索联用或可在改善通气基础上实现对感染性肺炎患儿血管扩张能力的促进,增加心输出量,提高血流灌注[5]。肺功能是感染性肺炎患儿治疗效果重点评估指标,白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免疫、炎症反应有关及感染程度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监测IL-6、STAT3水平变化对评估感染性肺炎病情和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基于此,本文纳入106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深入分析了氨溴索联合多巴胺对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本院诊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06例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1)患儿病情符合诊断标准;(2)患儿病情稳定;(3)患儿家属对治疗内容知情同意;(4)患儿配合度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肺发育不良等严重基础疾病;(2)存在药物禁忌证者;(3)存在其他合并症者;(4)精神状态异常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各53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8~16d,平均年龄(12.11±1.59)岁。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9~16d,平均年龄(12.19±1.6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干预,护理人员对患儿定期拍背、翻身,清理口鼻分泌物。对照组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1604)静脉滴注治疗,将7.5mg与50ml 5%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2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多巴胺(亚邦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366)治疗,2g/kg进行静脉滴注,1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于治疗后评估,治愈指病症完全消失,肺功能、炎症因子恢复正常;有效指病症减轻,肺功能炎症因子较治疗前改善超过50%(含50%);无效指未达到上述标准。(2)症状改善时间:记录患儿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3)肺功能: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德国耶格公司,型号:MAsterScreen PFT System)测患儿动态肺顺应性(CLdy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O2/FiO2)。(4)IL-6、STAT3mRNA水平:于治疗前、后取患儿静脉血5ml,3 000r/min离心10mi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AT3mRNA水平。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1,P=0.037<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Ldyn、SpO2、PaO2/Fi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Ldyn、SpO2、PaO2/FiO2值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肺功能比较

2.4 两组IL-6、STAT3mRNA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6、STAT3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STAT3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IL-6、STAT3mRNA表达水平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14d内被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侵入肺部,导致肺组织炎症和损伤[6]。这种疾病发生率较高,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呼吸衰竭、脑损伤、死亡等后果。临床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方式较多,主要采用抗生素干预与呼吸维持等,但由于感染类型复杂,很多患儿在未经过药敏试验就接受了抗生素治疗,频繁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提高治疗难度,且仅抗生素治疗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肝功能异常等[7]。由此可知,为了保障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健康,还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

氨溴索作为临床上使用广泛的药物,对于感染性肺炎患儿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但单独应用时无法从根源改善疾病。本文中,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缓解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氨溴索联合多巴胺可提升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康复效率。原因在于:氨溴索能够扩张支气管,减轻呼吸道痉挛和炎症反应,促进黏液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呼吸窘迫等症状,而多巴胺则能够增加心输出量,提升血压,促进血液回流,两者联合时能够发挥协同效果[8]。

本文中,治疗后研究组CLdyn、SpO2、PaO2/FiO2值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氨溴索联合多巴胺可改善感染性肺炎患儿肺功能。由于感染性肺炎引起的肺部炎症和水肿可以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呼吸急促、困难、频率增加,感染性肺炎可能导致肺泡壁破裂或者炎症导致排气不畅,使肺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而氨溴索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多巴胺可改善肺血液循环,从而提高肺泡氧气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交换,减少低氧血症的出现[9-10]。

IL-6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生存,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STAT3能被一些细胞因子激活,从而介导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炎症反应等生物学效应。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中,IL-6和STAT3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和治疗效果的变化,也可能有所不同。史丽峰等[11]发现,在感染性肺炎患儿中,IL-6和STAT3水平的升高往往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中,IL-6、STAT3的表达水平也可能受到炎症调节因子、激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调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中,治疗后,两组IL-6、STAT3mRNA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说明氨溴索联合多巴胺可改善机体炎症及免疫状态,平衡机体代谢与激素分泌。分析原因:氨溴索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可增加肺内气体交换和通气,缓解肺部炎症和积液,减轻肺部损伤和感染程度,从而降低IL-6、STAT3水平。多巴胺的扩张作用可一定程度增加心输出量和血流量,改善组织灌注和血液循环,从而帮助机体更好应对感染和炎症反应,降低IL-6、STAT3水平,联合使用还可相互协同,增强对炎症反应的调节和控制,从而更好降低IL-6、STAT3水平。

综上所述,氨溴索联合多巴胺可提高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治疗效果,提升康复效率,改善机体肺功能与IL-6、STAT3mRNA表达水平。

猜你喜欢

感染性多巴胺新生儿
正确面对焦虑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贪婪的多巴胺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跟踪导练(四)(4)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