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中心城区停车供需特征研究

2024-01-24韩军红

山西建筑 2024年3期
关键词:划线泊位停车位

韩军红,魏 越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停车设施普查是交通基础设施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的基础,是量化分析停车供需的依据[1-2]。停车设施的总量是否充足、停车场站的分布是否合理、运营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行的效率。研究以延安市中心城区停车普查成果为基础,分析延安市停车设施供应和停车需求,找到供需矛盾突出点,有的放矢地制定停车改善策略。

1 基础数据调查

1.1 调查范围

本次停车设施普查针对停车位的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掌握中心城区停车的供应和需求状况,通过停车特征调查发现停车的供需矛盾及成因,为延安市中心城区停车设施管理与规划提供第一手的现状资料。本次停车普查的范围为延安市中心城区范围,面积约36 km2,见图1。

1.2 调查对象及内容

本次调查总体上包括建筑配建停车场(居住和非居住)、路内停车场、独立公共停车场和特征点调查。

1)建筑配建停车场现状普查。

基本属性:建筑名称、详细地址、建筑类别、建成年份、物业情况。

配建车位信息:建筑前区停车泊位情况、院内停车泊位情况、对外开放情况、收费价格、道闸方式。

车位使用情况:白天停在建筑前区车辆情况、白天停在院内车辆情况、夜间停在建筑前区、夜间停在院内车辆情况。

2)路内停车场现状普查。

道路名称:按道路经过的路口数进行分段,如双拥大道经过长青路和东三巷,则命名为双拥大道(长青路—东三巷)。

路侧:指统计停车泊位数和停放车数位于道路哪侧,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

路内划线停车泊位数:包括路上行车划线泊位数和人行道停车划线泊位数。

白天停放车辆数:路内白天实际停放车辆数,调查包括路上划线泊位停车数、违章停车数和人行道划线泊位停车数。

夜间停放车辆数:路内夜间实际停放车辆数,调查包括路上划线泊位停车数、违章停车数和人行道划线泊位停车数。

停车方式:指车辆停放与道路所形成的角度关系,分垂直式、平行式、倾斜式、自由式四种方式。

3)路外公共停车设施普查。

基本属性:建筑名称、详细地址、建成年份、管理单位情况。

配建车位信息:建筑前区停车泊位情况、院内停车泊位情况、对外开放情况、收费价格、道闸方式。

车位使用情况:白天停在建筑前区车辆情况、白天停在院内车辆情况、夜间停在建筑前区、夜间停在院内车辆情况。

4)停车特征点调查。主要选取商业、医院、学校、居住、交通枢纽、景区、行政办公、商务办公、文化体育等用地的典型停车场进行12 h不间断停车特征调查。

调查指标包括配建车位数,调查前已有车辆数、调查时段内进出车辆情况。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调查停车场的车辆停放特征,如停车场使用率、车位周转率等。

1.3 调查方法

此次停车普查,采用相关停车设施普查APP进行调查,调查员携带平板电脑到调查现场进行停车数据录入,然后通过网络传输将调查数据传输到远端的云服务器中,实现调查数据的远程存储。系统内置标准化的数据存储整合方式与逻辑纠错手段,为调查员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实现自动定位、实时上传、拍照等功能,提高停车设施普查的效率。

2 供需特征分析

2.1 停车场基本情况

本次停车普查中路内停车场调查的路段为631个,居住类停车场调查地块336个,非居住类停车场地块575个,路外公共停车场调查地块17个[3-4]。

2.1.1 建筑类别

本次停车普查居住类停车场中配建小区为中/高层住宅(6层以上)的地块数较多,占居住类地块总数的54.2%;停车普查非居住类停车场中行政商务办公地块最多,有118个,所占比例为20.5%;其次为商业综合体地块个数为99个,所占比例为17.2%。

2.1.2 对外开放情况

居住类停车场(包括没有划线泊位的地块)中62.5%的地块不对外开放,37.5%的地块对外开放。非居住类停车场(包括没有划线泊位的地块)中关于对外来车辆开放情况构成中,47.8%的地块不对外开放,9.9%的地块部分对外开放,42.3%的地块全部对外开放。路外停车场(包括没有划线车位的地块)中5.9%的停车场不对外开放,94.1%的停车场全部对外开放。

2.1.3 停车场收费情况

路内收费停车场所占比例最低,为13.5%(收费路段/调查的路段总数),居住类和非居住类收费停车场所占比例分别为18.2%和25.9%。路外公共收费的停车场所占比例最高,为58.8%。居住类停车场、非居住类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类型大致构成相同;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免费所占比例较低,为41.2%,其他收费标准所占比例较高,为17.6%(见图2)。

2.1.4 道闸方式

通过分析居住类停车场、非居住类停车场和路外公共停车场,观察可知,没有采用任何道闸方式的停车场所占比例较多,均在40.0%~60.0%之间;其次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所占比例均在20.0%~30.0%之间;居住类停车场采用视频识别的方式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为20.2%;路外公共停车场采用射频识别的方式停车场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为17.6%。

2.2 停车泊位供应情况

本次停车普查范围内划线停车泊位共计70 468个,从不同停车场类型的划线泊位来看,居住类停车场和非居住类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数占重要比例,泊位数分别是40 808个和22 318个,占比分别为57.9%和32.0%(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停车场泊位数统计表

2.2.1 居住类停车场供应情况

本次居住类停车场共计调查了336个地块,其中无划线泊位的地块有97个(白色所表示区域),划线泊位数在700个以上的地块共计12个,其中东惠苑小区的泊位数相对最大,为1 389个,其次是延长石油小区的泊位数为1 310个,嘉丰国际城的泊位数为1 300个(见图3)[5-6]。

居住类停车场划线泊位共计40 808个,从建筑类型划线泊位来看,中/高层住宅(6层以上)停车场划线泊位较多,为32 022个,占比为78.5%;其次是多层住宅(6层及以下)的划线泊位数为7 963个,占比为19.5%。从不同位置结构车位来看,地面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所占比例较大,停车位数分别为21 207个和16 964个,占比分别为52.0%和41.6%。中/高层住宅(6层以上)停车场主要是地下停车位和地面停车位,占比分别为51.8%和42.1%;多层住宅(6层及以下)主要是地面停车位,占比为89.8%;自建房类型停车场主要是沿街建筑前区共有划线停车位和地面停车位,占比分别为32.5%和67.5%。

2.2.2 非居住类停车场供应情况

本次非居住类地块共计调查了575个,其中无划线泊位的地块有271个(白色所示区域),划线泊位数在700个以上的停车场共计1个,金延安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停车泊位数为940个(见图4)。

非居住类停车场划线泊位共计22 318个,从不同建筑类型停车场的划线泊位来看,商业综合体停车场划线泊位较多,为7 538个,占比为33.8%;其次为行政商务办公停车场划线泊位数为4 815个,占比为21.6%。从不同位置结构车位来看,地面停车位和地下停车位所占比例较大,停车位数分别为10 583个和8 441个,占比分别为47.4%和37.8%。从不同建筑类型停车场的不同位置结构车位分析,行政商务办公停车场主要是地面停车位,占比为65.3%;商业综合体停车场主要是地下停车位,占比为53.7%;学校、医院、宾馆酒店、餐饮娱乐、工厂、仓储物流和交通枢纽等停车场主要是地面停车位,占比均在60.0%以上;总体来看,地下停车位和地面停车位在非居住类停车场的占比分别为37.8%和47.4%。

2.2.3 路外公共停车场供应情况

本次路外公共停车场地块共计调查了17个,其中无划线泊位的地块有9个(有的地块被划分出来停车但无划线泊位),占比为52.9%。路外公共停车场划线泊位共计667个,从不同位置结构车位来看,地面停车位和停车楼车位所占比例较大,停车位数分别为318个和306个,占比分别为47.7%和45.9%。

2.2.4 内停车场供应情况

路内停车场无划线泊位的路段有475个(无划线泊位的路段用灰色部分表示),划线泊位在150个~350个的路段有9个,其中有8个路段均在双拥大道上,双拥大道(联通大道—永祥路)、双拥大道(无名路—联通大道)、双拥大道(联通大道—无名路)、双拥大道(永祥路—联通大道)四个路段的泊位数均在200以上,分别为298个、264个、262个和202个(见图5)。

2.3 停车泊位需求情况

停车需求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经济水平与车辆增长,路网条件与交通状况,不同的城市区位与停车政策均会对停车需求的增减产生影响[7]。要准确判断停车需求并非易事,我们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类型停车场对停车需求进行分析。

1)配建停车场的停车需求:分调查的两个时段分别统计分析,各时段的停车需求即对应调查时段的停车数。

白天需求:白天高峰期机动车停放车辆数,即白天划线泊位上机动车停车辆数与非划线泊位上机动车停车辆数之和。

夜间需求:夜间高峰期机动车停放车辆数,即夜间划线泊位上机动车停车辆数与非划线泊位上机动车停车辆数之和。

2)路内停车需求:分白天停车需求和夜间停车需求,即白天和夜间的车辆停放数。

白天停车需求:白天调查时段路上划线停车数、人行道划线停车数和违章停车数之和。

夜间停车需求:夜间调查时段路上划线停车数、人行道划线停车数和违章停车数之和[8-9]。

2.3.1 居住类停车场需求情况

居住类停车场夜间和白天停车数分别为77 926辆和40 327辆,夜间停车数大于白天。

从不同建筑性质停车场的不同调查时间来看,中/高层住宅(6层以上)的白天停车数与夜间停车数均较高,停车数分别为25 245辆和52 937辆,所占比例分别为62.6%和67.9%。

2.3.2 非居住类停车场需求情况

从不同调查时段的停车数来看,白天停车数最多,为23 052辆;夜间停车数为16 218辆。

非居住类白天与夜间停车数分别为23 052辆和16 218辆,非居住类停车场白天停车需求大于夜间。从不同建筑性质停车场的不同调查时间来看,商业综合体在白天停车和夜间停车的车辆数较大,所占比例分别为31.8%和33.6%;其次行政商务办公类的白天停车数和夜间停车数所占比例分别为22.4%和22.1%(见图6)。

白天无车辆停放的非居住类地块有152个(95%的地块均无划线泊位,主要是闲置土地、学校和其他类型)。

白天的停车总数为23 052辆,其中高峁湾建材市场的白天停车数量较多,为801辆;其次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的白天停车数量为589辆。

夜间的停车总数为16 218辆,其中汽车城的夜间停车数最多,为430辆;其余停车场的夜间停车数量均为超过400辆。

2.3.3 路外公共停车场需求情况

从不同调查时段的停车总数来看,路外公共停车场白天与夜间停车数分别为638辆和680辆,路外公共停车场白天与夜间需求差异不大。

路外公共停车场白天与夜间均是停在院内的车辆占重要比例,白天与夜间占比分别为77.9%和88.1%。

2.3.4 路内停车场需求情况

路内停车场白天与夜间停车总数分别为9 511辆与9 057辆,白天停车总数略大于夜间。路内停车场白天和夜间停车在路上划线泊位上停放数量较大,分别为44.3%和42.7%;路内停车的违章停车数所占比例较大,白天和夜间分别为38.8%和37.5%。

本次调查路内停车场的路段共631个,白天停车总数为9 511辆,其中双拥大道(联通大道—永祥路)白天停车数为336辆,西环路(市场沟沟口—市场沟隧道)白天停车数为358辆;夜间停车总数为9 057辆,相较于白天停车数少454辆,其中双拥大道(联通大道—永祥路)的夜间停车数量较大。

路内停车场调查的路段共631个,有258个路段白天均有违章停车,白天违章停车总数为3 692辆,其中西环路(市场沟沟口—市场沟隧道)和常青路(东兴路—永乐路)的白天违章停车数较多,分别为358辆和103辆。夜间有违章停车的路段为222个,夜间违章停车总数为3 396辆,其中西环路(市场沟沟口—市场沟隧道)和慧泽路(光华路—无名路)的违章停车数较多,分别为253辆和102辆[10-12]。

2.4 停车泊供需对比

2.4.1 泊位总体缺口

从各类型停车场供应需求总数的来看,居住类停车场夜间停车需求远大于其停车泊位,路内停车场白天与夜间需求均大于其供应,总体来看延安市停车位比较紧张,尤其是夜间居住类停车场(见表2)。

表2 各类型停车场供应、需求总数统计表

从调查范围内供需总量来看,非居住停车场夜间、路外公共停车场白天的车位总数均大于对应时段的需求,但考虑到不跨地块共享原则而以停车场为单元来看,非居住停车场夜间、路外公共停车场白天仍存在停车泊位缺口。

2.4.2 居住类停车场

居住类停车场白天和夜间有缺口地块分别为176个和260个,分别占居住类地块的52.4%和77.4%。

居住类停车场白天和夜间的泊位缺口分别为13 615个和39 830个,总体来看,夜间泊位缺口大于白天。

2.4.3 非居住类停车场

非居住类停车场白天和夜间有缺口地块分别为326个和390个,分别占非居住类地块的56.7%和67.8%。

非居住类停车场白天和夜间的泊位缺口分别为7 471个和4 955个,白天泊位缺口大于夜间。

非居住类地块调查的不同时段商业综合体的泊位缺口较大,白天与夜间分别为2 276个和1 667个;其次行政商务办公的白天与夜间的泊位缺口分别是1 407个和958个(见表3)[13-14]。

表3 不同建筑性质地块泊位缺口

2.4.4 路外公共停车场

路外公共停车场白天和夜间有缺口地块分别为10个和9个,分别占路外公共停车场地块的58.8%和52.9%。

路外停车场白天和夜间的泊位缺口分别为405个和434个,白天和夜间的泊位缺口相差不大。

2.4.5 路内停车场

路内停车场白天和夜间有缺口路段分别为241个和203个,分别占路内停车场路段数的38.2%和32.2%。

路内停车场白天和夜间的泊位缺口分别为3 724个和3 359个,白天泊位缺口略微大于夜间[15-16]。

3 停车特征点分析

3.1 特征点概括

本次延安市停车设施特征点调查包括商业、文化体育、学校、景区、居住、行政办公、医院、商务办公、交通枢纽共9种类型的停车设施的运行特征情况。停车设施特征调查指标包括停车场名称、配建车位数,调查时段内进出车辆车牌、调查时段内车辆进出具体时间、调查前后的停车数量等。此次调查选取典型停车特征点19个(见表4)。停车特征点调查范围分布如图7所示[17]。

表4 停车特征点位名称列表

3.2 特征点停车特性分析

1)平均停车时间。行政办公与商务办公类停车场的平均停车时间相对较长,均在3.5 h以上,其次是居住类停车场和文化体育类的体育场停车场,居住类停车场的圣都国际小区平均停车时间大于丽景花苑小区;景区、交通枢纽和学校类停车场的平均停车时间相对较短。

2)车位周转率。各停车场中延安大学的车位周转率最高,为7.47;其次是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和凤凰广场地下停车场——周末,车位周转率均约为5.0;再次是百米大道停车场,周转率为4.45;凤凰广场地下停车场——工作日、万达广场和杨家岭革命旧址的车位周转率均在3.7~3.9之间。丽景花苑小区、延安革命纪念馆、圣都国际小区和体育场停车场的周转率相对较低,均在1.5以下。

3)停车场利用率。百米大道、延安大学和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的停车场利用率相对较高,均在1.0以上;行政办公、商业类(百米大道除外)、商务办公类的停车场利用率均在0.60~0.85之间。

4)停车饱和度。从各点位高峰小时饱和度来看,延安大学和百米大道的高峰小时饱和度相对最高,均在1.5~1.6之间。

其次是延安大学附属医院,高峰小时饱和度为1.36;延安宾馆和凤凰广场地下停车场——周末的高峰小时饱和度在1.0~1.2之间,凤凰广场地下停车场周末高峰小时饱和度略高于工作日。

4 结语

停车设施普查是交通基础设施普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停车设施的总量是否充足、停车场站的分布是否合理、运营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行的效率[18]。通过停车设施普查针对停车位的状况进行全面摸底,掌握中心城区停车的供应和需求状况,发现停车的供需矛盾及成因,为城市停车设施管理与规划提供第一手的现状资料[19-20]。使得停车系统规划现状分析更加详实,车位的供给规模和结构与现实情况一致,对于停车位的解决方式和缺口分析突破了传统规划数据缺乏的限制,使得后期停车配建标准的制定、公共停车场的分片区功能明确和布局有了科学的定量支撑。

猜你喜欢

划线泊位停车位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蹲守停车位
车位上的数
地下停车位不动产登记探析
开车出行的你,今天找到停车位了吗?
湄洲湾港斗尾港区部分泊位竣工验收
基于排队论的区域路内停车最优泊位占用率研究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
天津今年将新建对外开放泊位9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