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

2024-01-24

种子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精量播种量墒情

张 霞

(莒南县农业机械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6600)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面积种植小麦能够缓解国家粮食压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创新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农业生产中开始大量应用和推广先进的机械设备。而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利用机械设备播种,可提高播种效率,同时减少劳动力支出,保证小麦的产量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对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小麦机械播种技术的应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1 播种对小麦种植的重要性

在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播种是小麦生产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播种质量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总而言之,播种质量是实现小麦高产、优产的关键因素。

2 影响小麦播种的因素

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影响播种质量的因素有小麦品种、土壤肥力、整地质量、播种时间、播种量、施肥技术、播种机械设备选择、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小麦的播种质量。

2.1 品种选择

当前市场上的小麦品种较多,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小麦品种,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要确保选择的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和分蘖能力符合国家标准,同时还应该确保其具有抗旱、抗冻、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的能力。另外,选种之前要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选择销路好的小麦品种,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2.2 土壤墒情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会受到土壤质量的直接影响,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要做好土壤墒情的控制工作,才能保证小麦苗全和苗壮。此外,土壤墒情直接影响小麦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深度,当气温达到14~18 ℃、土壤含水量16%~18%时是最佳播种时期[1]。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不足,应及时地浇水灌溉,浇灌之后进行耕耙和播种,保证苗齐和苗壮。如果土壤墒情较差,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2.3 播种时间

选择正确的播种时间能够充分利用光热和水资源,更好地促进小麦扎根和分蘖,保证其顺利过冬。播种过早会造成麦苗徒长,导致麦苗早衰,增加了低温冻害发生的概率。播种太晚,气温低会影响小麦出苗,无法形成壮苗,导致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如果选择半冬性品种,平均气温达到15 ℃左右可以播种;如果选择弱春性品种,平均气温达到14 ℃左右可以播种。

2.4 播种量

在播种的过程中,要结合小麦品种的特性、种子质量、播种时期、土壤质量等因素控制好播种量。若早播种3 d,播种量可减少112.5 kg/hm2。如果晚播种3 d,播种量可增加112.5 kg/hm2,保证小麦的出苗率。根据农艺要求调整机械设备的播种量。当前存在着播种量比较大的问题,一些种植户认为播种量越大,出苗率越高,造成种子的浪费,小麦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通风透光差,单株的分蘖能力下降,增加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5 播种深度

控制好小麦的播种深度在3~5 cm 左右,否则不利于小麦出苗。如果种植田块的土壤墒情较差,可适当地增加播种的深度,之后填土镇压。播种太深会影响小麦出苗,导致小麦的生长速度缓慢,不利于小麦分蘖,可能造成减产。

2.6 施肥技术

田间种植实践表明,氮肥作为基肥的用量控制在总基肥量50%~60%、作为拔节肥控制在总拔节肥量40%~50%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同时能够改善小麦籽粒的品质。当前的施肥管理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有机肥施用少、施肥方法不科学等。

2.7 人为和机械设备因素

在小麦机械播种过程中,农机操作手是机械设备的主要操作者,农机手的操作水平直接影响机械设备的播种质量,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机手的培训力度。此外,在播种过程中还存在着设备利用不合理的问题,我国不同小麦种植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小麦播种机械设备。

3 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

3.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3.1.1 选种

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和抗逆能力强的小麦品种,并且纯度要高于99%,净度和发芽率分别高于95%和85%,含水量低于13%[2]。

3.1.2 种子处理

使用药剂拌种,若地下害虫数量较多,可以选择1 mL 50%辛硫磷乳油、1 kg 种子和3 kg 水均匀搅拌,经过3~4 h 的堆闷晾干后即可播种。

3.1.3 地块处理

在播种之前,一旦发现土壤墒情不足,及时灌溉造墒,并且施入充足的底肥。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还田粉碎处理,秸秆短于10 cm,经过粉碎处理之后均匀地抛撒还田。选择联合复式农业机械设备进行灭茬、旋耕和施肥作业。在机械化整地中,土壤含水量应该控制在15%~25%,而且旋耕的整地方式要求深浅一致,深度控制在8 cm。为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在播种之后要镇压。可采用机械设备深耕技术,能够打破土壤的犁底层,增强土壤的透气性,让小麦植株更好地扎根,对促进小麦生长效果显著。

3.2 主要的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

3.2.1 免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技术主要包括破茬开沟技术、防堵技术、种肥分施技术和覆土镇压技术[3]。破茬开沟技术需要处理土壤表面残留的秸秆,粉碎还田,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防堵技术能够解决田间覆盖的秸秆堵塞机械设备导致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种肥分施技术就是将化肥和种子同时施入土壤中,但是两者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化肥灼烧种子。覆土镇压技术是指利用农业机械设备将田地中的大土块打碎,提高土壤的紧实度。免耕机械播种技术可减少耕地的次数,促进种子更好地发芽和出苗,并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3.2.2 垄作播种技术

结合土壤肥力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播种模式。针对肥力中等的田块,垄宽度为0.7~0.8 m,高度为0.15~0.18 m,适宜种植三行小麦,小行距和大行距分别为0.15 m 和0.5 m;针对肥力高的地块,垄宽度为0.60~0.65 m,在垄上种植两行小麦。无论选择何种垄作播种技术,播种前都要做好施肥工作,可选择有机肥、三元复合肥和锌肥,用量分别为15 000、900 和15 kg/hm2左右,撒在地表之后选择机械设备深耕,让土壤和肥料充分地混合均匀,便于播种。

3.2.3 精量播种技术

精量播种技术需要使用特定的播种机械设备,在土壤肥沃的种植区可以选择精确少量播种技术,并控制好播种的行距和深度。可以选择水平盘式播种机械设备,能够实现单粒播种均匀,具有播种效率高和节约种子成本的优势。

3.3 播种技术要求

3.3.1 播种时间

合适的播种时间能够促进小麦苗壮和顺利越冬,太早播种容易出现病虫害,可能造成缺苗断垄。太晚播种会导致出苗迟缓、苗不齐和苗弱。为此,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

3.3.2 控制播种量

为确保播种均匀和准确,结合品种特性、播种时期和土壤的条件,控制好播种量。针对高产田块,播种量应该控制在90~120 kg/hm2;针对中产田块,播种量应该控制在135~150 kg/hm2;针对低产田块,播种量应该控制在180 kg/hm2。如果选择精量播种技术,播种量应该控制在90~120 kg/hm2。需要注意的是,播种之后基本苗的控制量应该在120 万~150 万株/hm2。

3.3.3 播种的行距和深度

要严格地控制好播种的行距和深度,行距应该控制在20~25 cm,如果选择免耕或者旋耕机械设备播种,可进行宽行播种,深度控制在3~4 cm,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深度为4~5 cm,在沙壤土中深度不能超过6 cm,否则会影响小麦的出苗[4]。操作人员要及时地观察播种状态,如果无法控制好播种深度,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调整工作。1)检查播种机械设备的开沟器,在播种的过程中,松开开沟器的固定螺栓,便于其上下移动。2)调整机械设备的地轮高度,也能控制播种的深度,降低地轮则深度变浅,反之亦然。3)调整机械设备的悬挂机调杆拉杆,拉杆长则深度变浅,拉杆短则深度变深。

3.3.4 播种之后的检查工作

播种完成之后要检查小麦的出苗情况,观察播种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合格率应该高于75%,误差率应该小于5%。另外,保证播种均匀,不会出现漏播和重播现象。在整地质量符合播种要求的前提条件下,保证种子的破损率低于0.5%,播种断条率要低于5%。如果在干旱条件下机械播种,播种之后要及时地镇压,并且加大镇压力度。

3.4 小麦播种机械设备的使用

3.4.1 主要的类型

针对高产麦田的播种,可以选择精量或者半精量的机械设备,如2BFJM 型精密播种机械设备是很好的选择,行距应该控制在20~30 cm,播种量控制在约90 kg/hm2。半精量的机械设备播种的行距控制在20~30 cm,播种量控制在75~135 kg/hm2,播种深度为3~5 cm。针对干旱地的播种,选择沟播机械设备或者转盘式精量播种机械设备,播种之后的镇压工作能够保证土壤的墒情,机械设备的播种深度控制在4~6 cm,保证出苗率。在一年两作的小麦种植地区,前茬作物收获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秸秆粉碎长度应该在2~4 cm,然后选择圆盘播种机械设备播种。播种前要做好土壤的处理工作,保证土壤平整,地块不平要镇压处理,否则会影响小麦的出苗率,要保证机械播种的均匀性,防止缺苗断垄。

3.4.2 旋耕施肥播种机械设备

旋耕施肥播种机械设备可实现施肥和播种的一次性完成,能够提高种植的效率,并且节省劳动力,也能避免因多次操作而对土壤造成的不良影响。农作物收获完成之后,秸秆可进行回收处理,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和传统的工作技术相比,土壤中的含水量可增加4%~8%,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也会增加,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种植实践表明,利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小麦增产5%~10%。

3.4.3 播种机械设备操作的注意事项

1)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地头转弯时要控制好角度,不能大于25°。在设备入土之后,加大动力可能会损坏旋耕机械设备。发现设备有问题,应该在地头进行检查维修,不能中途停车检修。检查和更换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时应该停机熄火,一旦出现异常躁动或者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切断动力。在旋耕作业中禁止设备载人,否则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机械设备的使用技术。在机械设备播种过程中,要加入适量的种子和化肥,否则会影响排种和排肥的效果,保证种子的大小均匀,提高播种率。小麦播种设备和机械设备对接应该保持水平的状态,使设备能够在平衡状态下匀速前进[5]。观察种子和化肥的剩余量,一旦缺肥和缺种子要及时补充,避免出现缺种缺肥的现象。

3)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在播种中会出现排种断断续续和播种不均匀的问题,要及时检查排种设备是否出现堵塞。如果机器不停地排种,应该转动齿轮检查间隙是否偏大,并及时调整。机械设备播种之后镇压,若覆土不严应及时地检查覆土板的角度和开沟器弹簧的压力,并调整。机械设备使用完成之后会有杂物,要做好清理工作,否则会影响零部件的使用。检查是否有破损和磨损的零部件,及时地更换破损零部件。机械设备中的一些金属零部件可能会生锈,可以通过涂抹黄油保养。将设备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避免风吹日晒,减少因为保存不当而造成的损失。

4 结束语

小麦播种是小麦种植的主要环节之一,播种质量直接影响小麦的出苗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新型机械设备在小麦种植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小麦的播种效率,保证了播种质量,同时为实现小麦种植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提供了途径,推动了小麦种植的机械化发展。

猜你喜欢

精量播种量墒情
墒情会商,助力备耕春播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土壤墒情监测的意义与技术规范
弱筋小麦“杨麦15”播种量试验研究
水稻精量穴直播机电驱式侧深穴施肥系统设计与试验
开封市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建设研究
精量滴灌灌水器研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额尔古纳市2013年春季土壤墒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