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的内容分析与价值实现
2024-01-23陶芳铭张筱菲
陶芳铭, 张筱菲
(1.浙江树人学院 管理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5;2.浙江大学 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8)
教科书作为国家主流价值体系、民族优秀文化、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集中反映,是实现培养目标最直接的手段。[1]英语教科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载体,其文本涉及的课程思政内容对培养青少年一代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挖掘英语教科书所蕴含的道德教育内容,剖析其文本中课程思政的具体内涵及价值实现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问题提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及相关研究应运而生。所谓课程思政,就是通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类课程教学协同并进,达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教育理念。近年来,相关研究主要集中表现在课程思政实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两方面。理论阐述主要围绕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点、原则及意义、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展开;[3-5]而实践探索则主要从课程体系构建、思政课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文化融入等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进行了研究。[6]由于课程思政最早是针对高校课程如何发挥育人作用提出来的,因此,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而对中小学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中小学教育而言,如何将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有效融通,课程思政也发挥着同等功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着重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要求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课程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求“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为此,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学中,如何通过课程思政来发挥课程潜在的教化作用、构筑“三全”育人格局,显得尤为重要。
任何课程都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一定社会环境中,依据一定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教育方针编制而成的,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文化传统等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旨在架起知识与德性之间的桥梁,实现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的统一,实现以智启人和以德育人的融合。每门课程都承载着课程思政的功能,在学科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观引导。然而,在现实的学科教学与学校德育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诸如“孤独的学校德育,只见知识的学科教学”等现实性难题。[8]为此,就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而言,如何打破道德教育与英语知识教学的壁垒,实现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既见知识又见德育价值的双重功效,就有着很强的现实性和必要性。《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英语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强调教科书“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应体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9]69。鉴于英语课程及教科书的特点,其涉及的内容除英语国家文化外,还应该有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元素与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英语来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英语(Goforit)七至九年级共5册教科书(以下简称《初中英语》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该套教科书经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定后基本实现了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全覆盖使用。
(二)研究方法
1.分析框架建构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聚焦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等三大主题范畴”[9]2要求,结合青少年发展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形成自身特有品质的道德行为、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行为、维持自身与社会和国家关系的道德行为等要求,从课程思政内容的个人维度、人际维度、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四个方面,对英语教科书“内容体系”和“编排体例”中涉及与自我关系、与他人关系、与社会关系、与自然关系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分析,探讨英语教科书文本中关于认识自我、交往与沟通、积极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认识自然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内容。参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对上述涉及个人、人际、社会和生态维度的具体分析类目进行细化(表1)。
表1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维度和分析类目
2.内容分析与统计
根据《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个人、人际、社会、生态维度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频率统计法,具体分析《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分布情况。当教科书选文符合课程思政四个维度中某一具体类目特征时,则记该类目1次,据此得出整套《初中英语》教科书中涉及个人、人际、社会、生态四个维度课程思政内容的占比和频次。
3.信度检验
三、《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呈现样态及内容分析
(一)《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呈现样态
从统计结果看,整套《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非常丰富,各册所涉课程思政内容单元的比例都非常高。在涉及四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分布上,《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关于个人、人际、社会三个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呈现较多,且各册分布相对均匀,而涉及生态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则相对较少(表2)。整套5册教科书的全部55个单元中,共有51个单元涉及课程思政内容,总比例约为93%;从各分册上看,八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每一单元中均有具体课程思政内容,占比100%。在涉及课程思政内容的个人、人际、社会和生态四个维度中,人际维度分析类目占比最多,每册都有大量单元的内容与人际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相关,平均每册有6单元涉及该维度。其次是个人和社会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这两部分的内容在数量上占比相同,平均每册有3单元;相较于个人、人际和社会维度而言,生态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所占比例不高,平均每册只有1.4单元,其中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均未涉及生态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
表2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分布统计
如表2所示,在涉及课程思政内容的具体类目上,七年级上册中课程思政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维度和人际维度,内容涉及认识了解自我和尊重他人等具体方面;七年级下册中课程思政内容四个维度均有涉及,包括个人维度的健康习惯和严于律己、人际维度的尊重他人、友爱团结和互助合作、社会维度的遵守规则以及生态维度的保护环境和尊重生命等;八年级上册中课程思政内容包括个人维度的求知好学、自信自强,人际维度的尊重他人、友爱团结和互助合作,社会维度的热爱集体;八年级下册中课程思政内容包括个人维度的健康习惯,人际维度的尊重他人、亲睦孝顺和互助合作,社会维度的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和热爱劳动,生态维度的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九年级全册中课程思政内容比较全面,主要包括个人维度的求知好学、健康习惯和严于律己,人际维度的尊重他人、亲睦孝顺、友爱团结和互助合作,社会维度的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和遵守规则,以及生态维度的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和尊重生命等方面。
(二)《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个人、人际、社会和生态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分别对应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
1.与自我关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总体而言,《初中英语》教科书在个人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自我规范的养成,围绕“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合理安排涉及个人维度的求知好学、自信自强、严于律己和健康习惯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内容,旨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及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其中健康习惯的德育元素最多,在七、八、九年级中均有涉及。通过文本中“介绍自己、介绍物品、介绍喜好、讨论个人饮食偏好、个人卫生习惯、所属物品、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活动场景与内容的呈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我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个人健康习惯,从而树立自信自强、严于律己的信念,正确处理好与自我的关系,学会悦纳自己。同时,《初中英语》教科书围绕“讨论将来打算”(talk about future intentions)的语言目标,从个人未来的发展、如何制订计划和下决心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等方面展开论述,很好地体现了求知好学的课程思政内容(表3)。
表3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与自我关系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2.与他人关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人际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主要涉及尊重他人、亲睦孝顺、友爱团结、互助合作等细目。通过设计“人际交流与沟通”等主题群,围绕“介绍家人、询问物品、询问生日、参加社会团体与实践活动、表达喜好、描述别人、描述过程、谈论旅游、比较特质、接受和拒绝邀请、询问信息”等版块展开,不断强化学生做人做事的能力。通过礼貌地询问信息、了解风俗习惯、学会餐桌礼仪、了解应该做的事情等活动与内容,懂得如何与朋友或长辈相处,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正确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讨论健康、意外、灾难等主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学会多给别人提供帮助。围绕与家长谈论最近发生的事情或过去的经历,懂得与父母友好地沟通,实现与父母的共情,体现亲睦孝顺的理念(表4)。
表4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与他人关系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3.与社会关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初中英语》教科书关于社会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主要围绕“社会服务、文学艺术与历史文化”等主题群,通过愚公移山和美猴王等故事,茶叶、孔明灯、剪纸、陶泥等中国制造、中国发明等文本内容,展示中国人民的勤劳品质,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热爱之情,凸显劳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念,体现社会关系维度中热爱祖国的课程思政内容。“遵守班规班纪”等内容的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班规校纪、讨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通过谈论健康和意外、暴风雨及其他灾害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表5)。
表5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与社会关系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4.与自然关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相比较而言,《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生态维度的内容权重没有个人、人际和社会维度高,且部分年级教科书中几乎没有涉及生态维度方面的内容。就现有内容而言,《初中英语》教科书在生态维度上侧重于热爱自然意识的培养,围绕保护环境和爱护动物两个主题来强化学生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环保理念,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生态和环保意识。在绿色生态环境方面,主要围绕保持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等内容,策划城市公园清洁日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为保护自然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让学生逐渐养成热爱自然、关爱自然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在保护动物方面,教科书从了解世界各地野生动物、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入手,通过参观动物园描述动物的习性以及讨论喜欢这些动物的原因,结合“拯救大象”和“拯救鲨鱼”等文本的介绍,呼吁人们关注大象和鲨鱼的生存现状,拒绝残忍且有害于环境的做法,建议世界各地环境保护组织(野生救援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表6)。
表6 《初中英语》教科书中与自然关系课程思政内容分析
四、《初中英语》教科书课程思政的价值实现路径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看,教科书是根据课程目标编撰而成的一种系列文本。进言之,一套教科书的问世,需要经过编写、审查、出版等一系列环节,从课程应然理念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到课程能然理念的执行者(教材的编写者),再到课程实然理念的把关者(教材审定者),最后到课程实施理念的运作者(教材使用者)手中,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范。[11]为此,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的价值实现,需要从明确教科书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平衡文本中课程思政内容比例、提升教师学科育德素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强化,以凸显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一)明确英语课程思政目标定位,强化教科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教科书建设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它涉及如何给青少年一代提供良好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对教材工作作出过明确指示,强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12]。教科书是立德树人的载体,教科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现了时代、民族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正如杜威所指出的,“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所以“指导如何把道德价值的社会标准加之于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上面十分重要”[1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强调指出“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9]5。英语课程和教科书需要进一步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凸显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体到英语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在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还应注重英语课程思政的渗透,强化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力度。可以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编排体例的特点,精心设计教科书中每一单元甚至每一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在教师用书上对这些目标提出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奉献精神等。另外,可以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充分挖掘英语教科书和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素材和育人点,在心智训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知识中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成分,让英语教科书和教学真正起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二)平衡英语教科书课程思政内容,建构好个人、人际、社会和生态维度关系逻辑
编写者和审定者要共同为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和价值方向把关。对教科书编写者而言,需要考虑选文的实际生活逻辑和行文逻辑,选择最合价值的内容进入教科书中。同样,对于教科书审定者来说,也需要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审核教科书的编写内容。如前面分析所示,《初中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元素四个维度的比例分布不均衡。从数量上看,《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关于生态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涉及较少,有两册教科书中没有生态教育内容。为此,可以考虑在《初中英语》教科书中适当增设生态教育内容,以弥补生态维度课程思政内容的不足,确保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主题吻合。同时,道德本质上是由关系界定的,体现在人怎样以“善”为目的,与自己、他人、群体(国家、社会)、大自然建立一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互动关系。[14]为此,需要教会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逐渐形成由己及人、由人及物、由己及天下的思维方式、观念系统和行为习惯,实现从道德自我到重要他人再到社会场域的逐步拓展。具体到英语教科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可以在建构个人维度、人际维度、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的关系逻辑上下功夫,注重选文的前后关系,平衡各维度之间的比例,每册中涉及诸如个人、人际、社会和生态维度的课程思政内容既要做到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如七年级在重点讲述认识和了解自我、关心和爱护他人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诸如遵守社会规则、关爱保护自然的内容,为后面八、九年级深入阐述人际、生态维度内容做好铺垫,做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从而更好地平衡四个维度内容之间的权重。
(三)提升英语教师学科育德素养,实现教学中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落实英语教科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对教科书的创造性使用,可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英语教师在使用教科书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文化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15]因此需要全面提升英语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教师学科育德素养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科德育的意识、通过学科教学带给学生更多积极的启示和感悟、在学科教学中推动学生的德育发展三个层次。[16]而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般由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三方面组成。英语教师由于受过系统的英语专业训练,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都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相比较而言,其条件性知识储备则参差不齐,特别是英语学科育德素养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可以通过诸如德育论坛、专题讲座等培训形式来提升英语教师的学科育德素养,提高他们对课程思政素材的敏感度和挖掘能力,使他们善于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有助于渗透英语学科道德教育的各类教学素材。同时,教师作为教科书的主要使用者之一,肩负着知识教学和价值引领的“双重使命”[17]。为此,英语教师在完善自身学科育德素养的基础上,应充分挖掘英语教科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和元素,整合教学内容,寻求英语知识教学与学生道德培养的融合点,在运用教科书传授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对教科书中含有的思政元素进行提炼和再加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英语教科书中知识背后的价值意蕴,内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强化学生的道德情感,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使他们能采取正确的道德行为,努力实现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的统一。